天子驾六,出土于何处?
天子驾六是我们古代的礼制行为。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
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案《书》称朽索御六马。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2002年10月,洛阳市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在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发现了惊世的东周时期车马坑遗迹,先后共发掘出18座车马坑,其中一座长42米、宽72米。因从里面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一车的遗迹,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之说,举世瞩目。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名专职保护人员,并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全新的遗址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文物瑰宝。全面建成的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王城广场中心部位,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为下沉式结构。馆内主要有天子驾六车马坑展厅和周王朝精品文物陈列厅两个展区,其中车马坑展厅一角增设了大型视频传媒系统,走廊内墙壁悬挂周王城考古发掘精品文物资料,具有很强的观展效果。
2002年7月底至2003年3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市中心广场一期工程建设中,发现一处东周时期的大型墓地及车马坑群。在30000余平方米范围内,总计钻探东周时期墓葬600多座,车马坑(含车坑、马坑)29座。其中尤以中区5号车马坑为突出。该坑长426米,宽74米,葬车26辆,残留马匹个数达70匹,规模为国内少见。坑大致呈南北向,车子呈纵向两列摆放。西排2号车为六马拉一车,合乎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折射出所陪墓葬墓主身份的至高无上及这片墓地地位的不同寻常。
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探索东周王陵的位置及王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同时期家族墓地的布局提供了丰富材料。
在广泛征求文物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洛阳市于2003年对中小型车马坑实施科研性回填保护,重点对“天子驾六”大型车马坑遗址妥善制定保护方案,成立了专门文物保护机构,核定了13名专职保护人员,市委、市政府修改了广场建设方案,修建了这座依托“天子驾六”车马坑的东周专题博物馆,向世人展示这世间独一无二的文物瑰宝。
整个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位于王城广场,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是洛阳地区5大都城与当代洛阳相互位置关系、东周王城概况、王陵的探索与发现及珍贵的东周文物;第二展区是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展区。这里展示的是2002-2003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的17座车马坑(马坑)中的2座,除车马外,还有殉狗殉人。历史场景犹在眼前,是中国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驾六”。
1955年,新中国组织了一批专家,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成员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王昆仑、邓拓、范文澜、张苏、夏鼐、郑振铎等九人。
委员会下设一个工作队,具体负责发掘工作。自周代发展到明清,我国的帝王墓葬已趋向定式,封土基本采取宝城、宝顶的方式。经过勘探,并未发现长陵地宫的线索。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和两位皇后合葬陵墓。考古人员最先准备发掘朱棣长陵,因试掘失败,结果定陵成为了替代品。
定陵先后历时6年修建,耗银达到了800万两,其中地宫位于地下27米深处,由隧道券、前殿、中殿、左右配殿以及后殿组成,总占地达到1100多平方米。经过研究,委员会决定将目标转向定陵。偶然的一次,定陵地宫入口被工作人员成功发现。
1956年5月17日,工作人员正式发掘定陵。1957年5月17日,经过委员会一年的努力,定陵金刚墙的封口终于被发现,定陵的地下玄宫入口被找到。排完地宫内的气体后,为了防止剩余的有毒气体伤人,发掘人员并未立即进入地宫,而是把一只大公鸡放到了里面,此法未成功。
工作人员只好派一名队员戴着防毒面具下到洞里。还好,一切无事。队员们纷纷下洞,中央新闻记录**制片厂的摄影师也在此时跟进了洞。走过墓道尽头,定陵的地宫石门矗立在队员们的眼前。此两扇门由整块汉白玉做成,高33米、宽17米。每扇门上有乳状门钉,纵横各九排,共81枚。
因为石门背后有石条顶住,工作人员用一根八号铁丝自制了古籍中《肃松志》中描述的“拐钉钥匙”。石门打开后,定陵地宫终于呈现在队员们眼前。石门之内是地宫的前殿,东西长25米,南北长6米,高72米。
地上有一层腐朽的黄松地板,板上有车轮痕迹,这是下葬时为保护砖面而设计的。经过前殿,打开第二扇石门进入,是定陵中殿。此殿陈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座前有**琉璃五供,即一香炉、二烛台、二花瓶。中殿南北两壁各有一甬道通往配殿,但却有棺床而无棺椁。
带着疑问,队员们打开了地宫的最后后殿,只见殿中部偏西的位置赫然摆放着三座棺床,棺床上并排着三口朱漆棺材。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中间的一口是明神宗的。经过紧张的清理,工作人员清理出了三个棺椁内以及棺椁外的随葬品,共计2648件。图为万历皇帝的头骨。
据专家研究,万历帝牙齿的磨损程度极其轻微,说明他的食物极为精细,也正是因为食物精细,所以万历帝拥有严重的牙周病和龋齿。另外,万历帝的牙齿上有楔形缺损,一则说明他的刷牙方法不正确,二则说明当时宫廷使用牙刷已是普遍情况。
万历皇帝的金丝蟠龙翼善冠,全部用02毫米细的金丝编制,薄如蝉翼,重量仅为826克。上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孔眼匀称,外表不露任何接头痕迹,堪称巧夺天工。当时因为考古经验不足,工作人员并未戴手套,而是直接用手取出了金冠。
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复原,万历帝是驼背,身高164米。通过检验万历帝尸体上遗留的头发,万历帝血型为AB型。1958年7月底,考古人员耗时两年零两个月后,终于让这座深藏368年的陵墓重现天日。但因为技术原因和经验不足,地宫中的许多文物并未得到妥善保存。
定陵的建筑结构
陵区的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陵门、裬恩门、裬恩殿、明楼、宝城和地下宫殿等,主体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此外,在陵墓四周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个厅组成,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对称的两个殿,中间各自有一个用汉白玉垒砌的棺床,两配殿有甬道与中殿相通。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并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
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椁周围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装满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
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发现了一座大型汉代古墓,经过五年多的考古发掘,终于确定此陵墓的主人是西汉的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此陵墓也被称为海昏侯陵墓。
此陵墓的发掘创造了多项第一,海昏墓是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西汉古墓,其中出土的文物是西汉水平最高、数量最多的,陵墓中发现了华夏最早的孔子画像,并且出土了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古籍。
此陵墓的主人海昏侯刘贺也引发了关注,因为刘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刘髆也是第一代昌邑王,汉武帝长子刘据自杀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帝,也就是汉昭帝,汉武帝留下了霍光、金日磾、 上官桀、桑弘羊四人辅佐汉昭帝,但是汉昭帝刘弗陵只活了21岁就去世了。
汉昭帝没有儿子,于是霍光与群臣选择了昌邑王刘髆的长子刘贺为皇帝,刘贺也就是第二代昌邑王,刘贺其实也是刘弗陵的侄子,但是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联合群臣上书皇太后废黜,理由是:
《汉书 霍光传》: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这话的意思是说:(刘贺)接受皇帝玺印以来的27天中,派出使者往来于各个郡县,使者们拿着皇帝给的符节向各个官署下达诏令索要财物,一共有1127起。算起来平均每天至少有41起索要财物的事件,除此之外,刘贺还有以下罪名:
1、私自给他原来昌邑国的郎官授予绶带。
2、私自把国库中的钱财、武器、绸缎赏赐给自己的亲信。
3、与随从的亲信官员整夜饮酒,沉迷酒色。
4、为汉昭帝戴孝期间食用了不合规矩的饮食。
5、在没有祭祀汉朝皇帝列祖列宗之前,就派使者用三副太牢的礼节来祭祀自己的生父刘髆,并自称嗣子皇帝,违反了礼节。这个与明朝嘉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大仪礼之争是一模一样的。
6、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尚书令杨敞劝谏刘贺不法行为,被刘贺打击及关押。
就这样刘贺的皇帝之位被霍光联合群臣及太后一起废除,到了汉宣帝时期,又把刘贺的昌邑王位给废除了,改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就一直被称为海昏侯,所以2011年在南昌发现的陵墓被称为海昏侯墓。
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后来被拥立为皇帝,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再次回归为昌邑王,然后又被改封为海昏侯,从王到帝,从帝再到王,最后从王到侯,刘贺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但他也只能默默接受着这一切,那么问题来了,霍光为什么要废除刘贺的帝位,刘贺是霍光选中的,又是霍光亲手废除的,这背后到底有多少秘密?
刘贺其实是汉朝第二个以诸侯王身份成为皇帝的人,第一个是刘恒,吕雉去世后,周勃、陈平联合刘章、刘襄等人诛灭了吕氏一族,功臣们最后选定时为代王的刘恒为帝,因为刘恒看上去为人低调,老实,并且没有外戚问题,但刘恒与刘贺不同的是,刘恒却成功做了皇帝,而刘贺只能被权臣废除,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刘恒进京当皇帝时,只带了6个人,解除了功臣们对刘恒可能用自己亲信排斥功臣的顾虑,刘贺进京时,至少带了50多人,后来又增加一两百人,并且刘贺大肆分封自己的亲信,同时整天带着自己的亲信在宫中饮酒,这也是上述罪名的第1条和第2条。
刘贺的行为引发了朝臣对自己地位的担忧,刘贺带了这么多亲信到皇宫中,也难免让人担忧,汉武帝时期,曾经发行了一部《左官律》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在诸侯国担任过官职的人一律称为左官,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且左官不能进入中央任职,这是为了打击削弱诸侯国王培养亲信,以威胁中央权力。
刘贺的行为很明显违反了这一法律,也难免引发了朝臣的共同反对。
2、刘恒当了皇帝后,大肆分封拥立他为帝的功臣,而刘贺当了皇帝后,没有这么做。
汉文帝的做法很聪明,他的皇帝之位是功臣拥立的,先稳住功臣,皇位就能坐稳定,而刘贺就不 懂得这个道理,刘贺自己的皇帝之位都没有稳定,就开始与亲信在一起,引发了拥立刘贺为帝的功臣们的不满,自然会反对他。
3、刘恒的能力强于刘贺太多。
这方面显然刘贺没法比,包括刘恒的用人、御臣、处事水平远远超过刘贺,刘恒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稳定了自己的皇帝之位,才排斥功臣的,刘恒让自己的两个亲信宋昌和张武掌握了皇城和皇宫的兵权,其余先不管,先保证安全,然后再一步步排斥功臣,但刘贺显然做不到,当功臣感觉到自己拥立的皇帝,却不亲近自己,难免要把刘贺废除。
这是汉文帝刘恒与汉废帝刘贺的比较,从霍光来说,他之所以废除刘贺,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霍光的权力与地位受到威胁。
刘弗陵去世后,刘贺并不是霍光当时唯一的选择,当时很多大臣拥立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方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不同意,因为汉武帝时期长子刘据去世后,汉武帝都没有选择刘胥为帝,而是选择刘胥的弟弟刘弗陵为帝,再加上刘胥这个人有勇无谋,汉昭帝时期刘胥曾经觊觎帝位,诅咒汉昭帝,所以被霍光否定了。
霍光没有篡位之位,但对权力的欲望比较强,拥立刘贺为帝后,却发现刘贺在做威胁自己地位的事,因为刘贺带了一大帮昌邑国的亲信在宫中,整天在一起,难免让霍光感到威胁,霍光担心时间长了,这些人会取代自己的地位。
《汉书 霍光传》: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昌邑国的群臣由于没有尽辅佐教导君臣之谊,使王(刘贺)误入歧途而获罪。霍光就将他们全部杀了,共有二百多人。当这些人被拉出去处死的时候,都在街道中哭泣呼喊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尤其是刘贺的旧臣临死前说的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就说明了刘贺没有听从旧臣的建议,犹豫不决,这说明了刘贺与旧臣假道在策划着什么行动,从霍光的行为来看,一下子杀了两百多人,肯定是这些人涉嫌怂恿刘贺进行政治清洗,除掉朝中的老臣,而昌邑旧臣则想借刘贺当皇帝的机会上位,这是政治的规律,当然这只是猜测。
所以霍光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先把刘贺给废除了,再诛杀了刘贺的所有旧臣,消除了威胁,保住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而朝臣与霍光是同样的政治利益,虽然有些胆怯,但还是支持霍光的,包括太后也是支持霍光的,再加上霍光一定掌控大权,所以才能轻易废除皇帝。
废除皇帝之事是很大风险的,不仅仅在政治上有影响,而且在伦理道德上也会受到议论,如果不是霍光权力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是不会这么做的,归根结底,霍光是一半为公,一半为私,他既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也不想让刘贺胡作非为。
二、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
说刘贺27天做了1127年荒唐事,确实有些夸张,但肯定是有这些违法的事在内的,作为皇帝,不顾法纪,派使者向地方索要财物,这事确实有些荒唐,包括上面列举的刘贺的六项罪名,应该都是存在的,刘贺确实干了一些违法的事,但是皇帝违法,就一定要废除吗?或者说朝臣有没有权力废除皇帝?
在古代儒家思想的体系下来说,大臣是没有权力废除皇帝的,因为五纲五常中的第一条是:君为臣纲,这一条霍光就说不过去,所以这事有争议,霍光废除刘贺皇帝之位的事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
但是,从历史来看,如果刘贺真的是个荒唐的皇帝,霍光的行为应该值得肯定,至少霍光后来拥立的汉宣帝是个英明之君,让汉朝的国力、威望达到了顶峰,让汉朝步入一个盛世-昭宣中兴,这也是霍光的功劳,但是霍光作为权臣来讲,同样让汉宣帝感到如芒在刺,这说明任何一个皇帝,对霍光这样的权臣都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对于刘贺来说,他算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皇帝了,先是昌邑王,后来当了27天皇帝,然后又被废除帝位成为昌邑王,最后被改封为海昏侯,最重要的是他的结局是善终,而且两千多年后,他的陵墓还出土了如此多的文物,给了后人研究西汉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便利。
天子驾六,出土于何处?
本文2023-10-11 10:16: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