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出自谁的著作
《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山海经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 约 31000 字,其中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 13 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 4 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
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精卫填海》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女儿精卫溺水身亡,魂化为精卫鸟,精卫常衔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同时也歌颂了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原文如下:
精卫填海
汉代 · 佚名
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zhāng)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古今异义词: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作品赏析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些原型主题表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存而产生的文化意识。这里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
创作背景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保存了包括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答案:A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都出自谁的著作
本文2023-10-11 10:34: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