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第1张

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王铎等等。

1、王羲之

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颜真卿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家中困难,难以供颜真卿买纸墨笔砚练字。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头发的愁白了。

颜真卿得知自己母亲的苦楚,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告诉殷夫人说不用为他买纸笔发愁了。殷夫人说,练字哪里不花钱呢?颜真卿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说:“碗是砚台,刷子是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至于纸嘛,这一整块墙壁都是。”

此后颜真卿就在墙上练字,等将墙壁写满了,就用清水冲洗掉。凭借着这股坚持和勤奋,颜真卿的字一天比一天写的好。

3、米芾

米芾学书

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里跟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却没有多大长进。

一天,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米芾家乡。米芾听说他写一手好字,便前去求教。那秀才见一孩子前来求教,便要来米芾写的字,看了又看后,若有所思地说:“要跟我学书,得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贵点。”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天下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但他学字心切,还是回去借了五两银子,买了秀才一张纸。“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秀才说。

米芾回到家里,双手捧着五两银子买来的纸,舍不得用。他把纸放在一边,回到桌旁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桌子上划来划去。一连三天,他都是这样,反复琢磨,却连一笔也没舍得在纸上写。

“因为纸贵,我不舍得写。这三天,我就反复琢磨字帖,把字都琢磨差不多了。”“这就对了,学书不单是动笔,而是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自此以后,米芾牢记秀才的教导,用心练字,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4、赵孟頫

一家皆善书

赵孟頫的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画知名,而其夫人管道升聪敏过人,能书善词,绘画精于墨竹、梅、兰,笔意精绝。元仁宗曾取管道升的书法,与赵孟頫及其次子赵雍的书法用玉轴精装,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5、

神笔王铎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

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惊喜万状,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行书。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王羲之行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扩展资料:

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参考资料:

-行书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之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

 那么,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古“书圣”的呢?

 晋人尚韵,羲之新之变

data-filtered="filtered" 王羲之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从小就受到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王羲之书法获得了很高的起点。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可以说,自拔于流俗,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使得王羲之获得了高标独秀的文化视野。

 晋室南迁,偏安江左,善书者四大门户王、庾、谢、郗均出于北方士族,这次精英阶层的大规模、大跨度的整体搬迁,出其不意地将汉民族文化渗透波及的广阔地域迅速压缩至淮水、长江以南一带(版图仅为两汉的三分之一不到),书法艺术在这儿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浓缩化、纯粹化的过程洗礼,长成一朵奇葩。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因此,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博采百家,极众体之妙

 王羲之书法精进也使同代人刮目相看。当时著名书法家瘐翼、郗愔名声远播,瘐翼在荆州看见人们临习王羲之书体,不屑地说:“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皆学(王)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瘐亮向王羲之求书法,羲之谦虚道:“(瘐)翼在彼,岂复假此!”但还是给瘐亮写了章草。一天,瘐翼在瘐亮处见到王羲之写给瘐亮的章草,发现王羲之书法已日日精进,今非昔比,因此心悦诚服,给王羲之写信道:“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王羲之的书法处处渗透着魏晋崇尚的那种“不激不励,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而“中和”之美正好符合中国文化精神,使王氏书风雄霸书坛一千六百多年。王羲之极众体之妙,而主要成就在楷书和行草书,尤其是行书。其书法具有温润超迈、神骏典雅的美学特征。传世作品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465种,由于朝代更迭,战乱频仍,至今已无任何真迹流传下来,现所能见到的多为摹拓本和以真迹为蓝本的刻本。其代表作,楷书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行书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奉橘帖》、《丧乱帖》、《孔侍中帖》、《得示帖》等;草书有《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远宦帖》等。

 帝王推崇,盛书圣之名

 考研王羲之“书圣”成名史,可见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学王羲之书法 。也正是这一次次的帝王推崇的学王 ,一步步夯实了王羲之千古“书圣”的盛名之基。

 第一次学王 是在南北朝时期,主推手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把当时的书法排位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虽然王羲之仍排在钟繇之后,但超过了王献之,这是极大的转变。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另外,南朝梁庾肩吾《书品》,也列王羲之书法为“上之上”,因而舆论遂定。

 梁武帝时期,就有人仿冒王羲之的书法,当时内府秘藏的王羲之书迹已经杂有不少赝品。梁武帝一方面对前朝流传下来的王羲之书法进行整理鉴定,辨别真伪;另一方面,他又将定为真迹的墨宝勾摹出许多副本,提供给王室子弟作为学书的范本。梁武帝曾云: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句话后来成为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学王羲之的书法 在唐朝,主推手是千古一帝唐太宗。唐太宗不仅广为收罗王羲之法书,而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通过广泛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兰亭序》一直是王氏传家之宝,后来真迹流到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手中,而智永再传于弟子辨才。据称唐太宗曾三次向辨才索要《兰亭序》,均被他一再矢口否认。后来足智多谋的萧翼运用巧计才诱使辨才出示《兰亭序》真迹,从而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太宗得之,爱不释手,下令当时大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临摹,临摹本分赐诸王近臣,从此得以传播。而自己则将真迹秘藏起来,死后还不肯放弃,殉葬于昭陵。王羲之的不世之作从此便成绝响。

 第三次学王 则是到了宋代,主推手是宋室300余年间的诸帝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下旨命侍书王著摹刻于枣木板上,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当时每个朝中大臣都御赐一部拓片。《淳化阁帖》是我国第一部著名法帖,自汉章帝至唐高宗,及诸名臣,帖中有一半是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高宗亦曾临《兰亭序》赐孝宗,于帖后记曰:“须依次临五百本。”孝宗书法与高宗书法不易分别,不无原因。由于宋代诸皇帝都对王羲之,对《兰亭序》重视,使当时出现了士大夫家家都有《兰亭序》刻石的局面,丞相游氏一人就收藏了《兰亭序》各种版本上百种。这在书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王羲之登上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座高峰。公元303年,王羲之出生于西晋末年的琅琊临沂县(今临沂市)的一个名门望族。王氏家族是当时“王、谢、郗、庚”四大家族中的第一大族,其家庭地位显赫,世代为官。王氏家族名人辈出,堪称代代书香和“书法世家”。王羲之5岁随家族过江入住建邺(今南京),不久父亲失踪。年幼的羲之虽身在名门大族,却“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风”。7岁随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书,并结识了众多文化名人,博览了秦汉以来的名贴,学习前辈书法大家的书法艺术。他极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以天才艺术家的勇气和博大胸怀,“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博采秦汉以来篆、隶、楷、行、草等诸体之长,融于自己的书体之中。详察古今,精研书理,“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成功地把楷书和草书结合起来,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创新了刚劲中正,妍美流变的新书体,达到了书法美的极限。王羲之的楷书虽多为小楷,但放大数倍,结构不散,神采不变,可见下笔准确、稳健,达到了“非以目使,而以神运”的境界。

书圣王羲之(临沂人民广场王羲之雕像)

王羲之树立了行书发展中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王体”书法,行草最为强项。在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真、行、草三体俱备的魏晋时代,王羲之的主要成就和贡献还是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的行书开宗立派,在行书的定型、美化和完善的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揭开了新的一页。他所创造的“若断若连、如斜反正”的新体,开一代新风。婉丽多姿、道法自然,风流潇洒,是典型的魏晋风度,为行书的创作树立了美的典范。其代表作有《兰亭序》、《平安帖》、《姨母帖》、《孔侍帖》、《快雪时晴帖》、《得示帖》等,均被后人称之为“神品”。他的出现,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羲之的书法创造,受到了极高的赞誉。梁武帝萧衍说:“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李嗣真赞他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乃“草之圣也”。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推崇备至。据张彦远《法书要录》所载,太宗皇帝所收的羲之真迹有三千六百纸。唐太宗还亲自为王羲之撰写传论。正是由于王羲之的书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又得到了帝王的尊崇,所以在东晋至唐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可以算“二王”统治的时代。人们崇尚羲之,并极力效法,可算是盛极一时。特别是震古烁今的《兰亭序》被视为行书的圭臬和“天下第一行书”,是书家必学之帖。它那遒美劲健的笔姿,疏朗雅静的字态,从容平和的气息令人望尘莫及。唐太宗对《兰亭序》真迹爱不释手,极为推崇,并被陪葬昭陵。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写诗称赞道:“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已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抵万金。”我们今天有幸看到的《兰亭序》诸帖,仅是初唐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冯承素等几位大家的临摹本。王羲之的草书艺术价值也相当之高,它是在继承和扬弃章草与张芝草书变革过程中而生成的。遒美劲健、线条流畅、沉着痛快,气象万千,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王羲之是一位伟大的书法革新家。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代,所以他的书学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在自述学书经过时说:“余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这段自述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明他在学书时走过一段弯路;二是说明他对蒙师卫夫人不满。何以如此呢?卫夫人家学渊源,又传钟繇之法,是当时著名的女书家。王羲之初学于她,且“将谓大能”。这只能说明王羲之当时见识太少,年幼无知。然而,卫夫人那种“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的姿媚书风,并非王羲之的艺术追求。所以,当他看到秦汉人之古迹后便欲改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眼界的开拓,大大增强了王羲之美的识别能力,他的审美理想远不是卫氏所能满足的,所以他才发生“徒费年月”的感慨。这是他书学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正是王羲之大胆革新精神的体现。让前人为自己的创造服务是羲之书学的落脚点。在革新创造精神的指导下,他不是单纯地模仿别人,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汲取前人的养分去丰富自我的艺术创造,并表现出惊人的创造才能。正如张怀�《书断》所论:“然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精研体势,则无所不工。”由此可见,羲之学钟(繇)张(芝),用剖析、增损和精研体势的方法,完全是从新的创造出发,这和盘泥于前人脚下,以模古为能事的庸俗之辈,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在王羲之以前,汉字书体上承汉魏,已开启今体草、行、楷书的体式,但以钟繇、张芝为代表的书体,尚未脱尽隶意,稚拙古朴。王羲之则顺应书体发展的趋势,引入时代审美意趣,在精研钟、张书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楷书变横向取式为纵向取式,端庄匀整。行书脱离隶意,欹侧取妍,遒媚紧敛,势巧行密。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运笔迅疾,便于书写,加强了书体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草书则改章草和作书缓慢、多波挑、笔势不连贯为今草的运笔自由、笔势连贯、减省笔画而不失字形。王羲之不仅完成了汉字书体的定型,而且完成了中国书法艺术变质为妍的重大转变。为丰富自我的艺术创造,王羲之还广泛地从汉魏以来群众的书法作品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把散见于前代和当世的书法作品中的创作性因素集中起来,经过提纯、总结和艺术加工,融合统一在自己新的艺术创造之中,足见他非常善于学习。我们从现在所能见到的汉晋竹木简和帛书中,就可见到和羲之行草书代表作相近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羲之又是一个群众书法创造的集大成者。正是由于王羲之能够把从博览所得的秦汉篆隶种种笔法巧妙地融入行草书中去,博览约取,兼撮众法,所以才形成他那个年代的最佳体势,为后代开辟了行书艺术的新天地,达到“贵越神品,古今莫二”(羊欣《笔阵图》)的高度。这正是王羲之书法倍受推崇,被人誉为“书圣”的缘由。

王羲之书法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审美追求。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取决于自身的审美意识,而审美观念的建立,又直接受到时代风貌的影响和制约。王羲之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在这一时期,新的审美观念和标准的在文人个性自觉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古拙浑朴之美向妍丽飘逸转换,各种艺术形式在要求表现自我情志的同时,开始追求形式的妍美。文学、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的一大批极富天才、敢于创新的文学家、艺术家,冲破传统的樊篱,以“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的气概,建立了新的体式法度,开拓出文学艺术的新境界。王羲之是书法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他自觉地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审美艺术,大胆突破了自秦汉以来千余年间的肃穆、庄严、整齐、古拙书风的笼罩,创造了富有神采的“王体”。王羲之是出身于这个时代的名门望族的贵公子,其祖、父辈都是晋史上有名望的贵族和名家。处在讲究门伐的时代,又是政治上当权的贵族子弟,王羲之的审美理想受到时代的制约是毫无疑问的。那个时代的“以形写神”,“墨韵生动”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原则,也必然浸透在他的艺术创造之中,这种情况在他的书法代表作《兰亭序》中已经得到了证实,王羲之受道家思想的薰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激不厉、不动生色、笔笔有所交待、节奏平和的用笔以及安详潇洒、从容自然的体态,正是反映了道家那种内在的、本质的和精神的美的主观追求。

王羲之的书法对古今中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临摹王羲之的名作或师其笔意自成一家的书法名家有陈隋智永,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怀素、张旭,五代杨凝式,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赵孟�、鲜于枢、柯九思、明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黄道周、王铎,清刘墉等。清中叶后,包世臣、康有为提倡北碑,一时北碑南贴抗衡于世。但习碑者亦尊崇王羲之包括王献之在内的“二王”书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书家对王羲之一直是顶礼膜拜,奉若神灵。自唐时起,王羲之书法作品随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而东渡日本,就对日本书体书风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日本乃至亚洲书道的发展。至今仍被视若珍宝,研究学习者不绝,而且有相当多的人是写“王书”的高手或研究家。

王羲之书法作品:《十七帖》、《初月帖》、《上虞帖》。

1、《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十七帖,宋拓本,邢侗、汤焕、徐守和、潘宁、陈撰、梁同书、王文治、吴照、潘奕隽、颜培瑚、孔广陶等跋或题签,汉文珍贵古籍,存藏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

2、《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3、《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幅草书书法作品。纸本,草书,纵235厘米,横26厘米,7行共58字。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王羲之人物评价

王羲之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行书书法家。他写的《兰亭集序》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作品之一。09年亚洲周刊的调查显示,在当前现存的和未被发觉的书法作品中《兰亭集序》收购价值排名世界第一。

王羲之本人家世显赫,世代簪缨,自己做到将军,史称“王右军”,为人性情豪爽,潇洒俊逸,学富五车,论相貌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最令人称奇的是他那一笔惊为天人的行书,中国两千年书法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梁武帝和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精湛造诣和妙趣天成曾先后给予高度评价,梁武帝赞之为“龙跃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赞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以上内容参考-《兰亭集序》-《十七帖》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

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王铎等等。1、王羲之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