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效人参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大效人参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大效人参散 1 拼音
dà xiào rén shēn sǎn
2 处方人参(去芦头)、常山(锉)、青蒿(去根梗)各等分。
3 制法上为细末。
4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不以久近,或寒或热,或寒热相兼,或连日、或间日、或34日一发。
5 大效人参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如明日当发,今日午时用酒1大盏调,分作3服,一更尽时1服,三更1服,五更1服。
6 摘录
《百一》卷十一
古籍中的大效人参散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一第十六门]大效人参散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半,如明日当发,今日午时用酒一大盏调,分作三服,一更尽时一服,三更一服,五更一服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九诸疟门]山岚瘴气疟(附论)干姜(炮)陈皮(各一两)茱萸(半两七分。去滓大效人参散(出经验良方)治山岚瘴疟。不以久近。或寒或热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一妊娠诸疾门]呕逆不下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一方无大枣人参散治妊娠呕逆。不下饮食。四肢少力。头疼憎寒。人参
《儒门事亲》:[卷四]一切涎嗽三十;吐讫,可服人参散、通圣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参半夏丸,以之化痰也。大忌酸咸油腻生硬热物也。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二十一产后风虚劳冷方论第六]人参散目录 1 拼音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土人参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26 化学成分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 31 土人参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36 化学成分 37 土人参的药理作用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 41 土人参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 51 名称 52 土人参的别名 53 来源 54 植物形态 55 产地 56 采制 57 性状 58 化学成分 59 性味 510 功能主治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人参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人参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人参 1 拼音
tǔ rén shēn
2 《滇南本草》·土人参 21 土人参的别名土高丽参、土洋参、瓦参[1]
22 来源及产地马齿苋科植物锥花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Caertn的根。我国河南以南各地均有栽培。[1]
23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1]。
24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止血。治气虚乏力,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虚喘,头晕目眩,咯血,吐血,遗精,多尿,自汗盗汗,乳汁稀少,月经不调[1]。
2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1]。
26 化学成分根含廿六烷醇、廿八烷醇、卅烷醇和它们的乙酸酯、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1]。
3 《滇南本草》整理本·土人参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整理本。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金铁锁之别名[1]。
31 土人参的别名土人参、昆明沙参、金丝矮坨坨[2]
32 来源及产地石竹科植物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 C Wu et C Y Wu的根。产云南[2]。
33 性味苦、辛,温,有小毒[2]。
34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止血,消痈排脓[2]。
1治风湿痹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煎服:06~15g。刮去外皮用[2]。
2治创伤出血。研粉撒[2]。
35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2]。
36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皂苷,苷元有棉根皂苷元、表棉根皂苷元等。亦含齐墩果烯类化合物。还含氨基酸、有机酸[2]。
37 药理作用初步药理试验,乙醇提取物有镇痛作用。总皂苷还可抗炎、抗菌。皂苷有溶血作用, 性强,毒性大[2]。
4 《四川中药志》·土人参土人参为中药名,出自《四川中药志》。为《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的土党参之别名[1]。
41 土人参的别名奶参、土人参、浮萍参、白洋参[3]
42 来源及产地桔梗科植物大花金钱豹Campanumoea nica Bl或金钱豹C nica Bl var japonica Mak的根。产广西、四川、云南等地[3]。
43 性味甘、微苦,温[3]。
44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祛痰止咳。治虚劳内伤,肺虚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乳汁不多,气虚白带[3]。
45 土人参的用法用量煎服:9~30g[3]。
5 马齿觅科植物栌兰的根·土人参51 名称
土人参 RadixTalinipaniculati(英)PanicledFameflowerRoot
52 土人参的别名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53 来源马齿觅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 的根。
54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茎直立,分技,绿色,基部稍带木质。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略凹陷而有细凸头,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多呈2歧分枝;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余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熟时3瓣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具微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55 产地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56 采制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57 性状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分枝如人参状,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去皮者莫棕色,断面乳白色。
58 化学成分含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
59 性味性平,味甘。
510 功能主治《兰室秘藏》卷下:人参益气汤处方黄耆4克生甘草人参各15克白芍药9克柴胡75克炙甘草升麻各6克五味子140个制法上药嚼咀,分作四服。功能主治治热伤元气,两手指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摘录《兰室秘藏》卷下《卫生宝鉴》卷二十四组成黄耆5分,人参3分,黄柏(去皮)3分,升麻3分,柴胡3分,白芍药3分,当归2分,白术2分,炙甘草2分,陈皮3分,生甘草2分。功效补气,益水,清热。主治过汗亡阳变证。虚而瘛搐。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为1服。水2盏半,先浸两时辰,煎至1盏,去滓热服,早食后、午饭前各1服。临床应用伤湿过汗: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因戏水,衣服尽湿,其母责之。至晚,觉精神昏愦,怠情嗜卧。次日,病头痛身热,腿脚沉重。一女医用和解散发之,闭户塞牖,覆以重衾,以致苦热不胜禁,遂发狂言,欲去其衾。明日,寻衣撮空,又以承气汤下之,下后语言渐不出,四肢不能收持,有时项强,手足瘛疭,搐急而挛,目左视而白睛多,口唇肌肉蠕动,饮食减少,形体羸瘦。命予治之。具说前由。予详之,盖伤湿而失于过汗也。今盛暑之时,大发其汗,汗多则亡阳,百脉行涩,故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肺,心火旺而肺气焦。夺汗无血,今发汗过多,气血俱衰,筋无所养,其病为痉。脾热则肌肉蠕动。气欲竭,热留于脾,故四肢不用。此伤湿过汗而成坏证明矣。当治时之热,益水之原救其逆,补上升生发之气。以人参益气汤治之,投之3日后,语声渐出,少能行步,四肢柔和,食饮渐进,至秋而愈。各家论述《内经》曰:热*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人参、黄耆之甘温,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生甘草甘微寒,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故以为臣;当归辛温和血脉,橘皮苦辛,白术苦甘,炙甘草甘温,益脾胃,进饮食,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之酸微寒,以收耗散之气而补肺金,故以为佐;升麻、柴
详见百科词条:人参益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 共82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人参芦头为人参的根茎。
不知从何时起人参芦头不能食用的说法流传开来,甚至有了“芦头有毒”等言论。也因此大多卢头被削去舍弃,视为“废物”。今天我们就要还人参芦头一个公道!
所有的人,都祝你快乐
广告
参芦不能吃?科学来解答
查阅一些古代医药典籍,有很多对人参芦头的记载。古代大部分医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本经逢源》中说"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
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有一些药品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翻阅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
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
参芦本无罪,请别再浪费
经有关部门研究,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对参芦和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需将其除净,浪费严重。
“调荣养卫”与“调营养卫” 哪个对?确切的说它们都对。营荣在古籍中医药文献资料大量出现,词性,词义相同,你善于读书,好问,这点很好,多读一些古汉语文献,自然触类旁通,建议你读《药性歌括四百味》时将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学,药化,这几门书一起看,有机会把原药材,饮片,原植物,炮制品,拿来对照,那最好的。
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21 组成 22 主治 23 人参厚朴汤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厚朴汤 1 拼音
rén shēn hòu pǔ tāng
2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21 组成人参2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透熟)2两,桂(去粗皮)2两,半夏(汤洗去滑,姜汁制,炒干)2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1两。
22 主治胃反,胃气虚弱,停饮相击,发为虚胀,其气逆上,食已反出。
23 人参厚朴汤的用法用量每帖以水2盏,加生姜半分(拍破),同煎取1盏,去滓,空心顿服。
24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分作10帖。
古籍中的人参厚朴汤 《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栀子生姜豉汤方
服。@@@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注论中下后满而不烦者有二:一热气入胃
《医宗金鉴》:[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桂枝人参汤方之里证,法当从桂枝人参汤以治利,或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以治喘矣。今下利不止,脉促有力,汗出而喘,表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饮……六六○丁香豆蔻散……六五九八珍汤……五五九人参泽兰叶汤……六六三人参养荣汤……五五九人参当归汤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汇方目录 1 拼音 2 《证治汇补》卷二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人参养卫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养卫汤 1 拼音
rén shēn yǎng wèi tāng
2 《证治汇补》卷二 21 组成人参2钱,白术(炒)2钱,麦门冬(去心)2钱,黄耆(蜜炒)1钱半,陈皮1钱半,五味子10粒(研),炙甘草7分。
22 功效补气生津。
23 主治劳役辛苦,用力过多,以致内伤发热,劳倦伤气,发热口渴,脉软数者。
24 人参养卫汤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前服。
25 加减
如劳倦甚者,加熟附子5分。
26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劳伤元气,倦怠乏力,不能摄火而津液暗耗,故发热口渴,不喜冷饮焉。人参扶元补气,黄耆实卫补中,炙草缓中益胃,麦冬润燥生津,五味收耗散之气,陈皮理耆、草之滞,使滞化气行,则脾胃内强而精微四达,营卫调和,其发热口渴,无不自除,何倦怠乏力之有?此补气生津之剂,为劳倦发热口渴之专方。恶寒加熟附子,乃补火扶阳,以助参耆养卫之力欤。
27 附注《医略六书》:无白术。
古籍中的人参养卫汤 《证治汇补》:[卷之二内因门]劳倦(一钱)砂仁(五分)炙甘草(三分)加姜枣煎。人参养卫汤治劳役辛苦。用力过多。以致内伤发热。人参白术
《儿科要略》:[第八章·疟痢论治]第二节·疟疾述要麦冬、知母、川贝、陈皮、甘草;湿重痰多,宜以二陈汤出入为法;热重烦躁,宜加淡豆豉、石膏之属。因湿而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治冒暑伏热,引饮伤脾,霍乱吐泻。诱行(丸)百药自卫,百药煎、麦门冬、乌梅、葛根、人参、甘草蜜丸,含
《医学从众录》:[卷一虚痨续论]方治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喻氏曰∶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
《西塘感症》:感症变病大效人参散简介
本文2023-10-11 11:04: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