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名人名言
李庆远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 据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李庆远名人名言: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1、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孙思邈
4、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孙思邈
5、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7、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孙思邈
11、治儿生落地不作声法:取暖水一盆灌浴之,须臾即作声。——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2、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3、我为医者,须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剑侠情缘三》
14、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5、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瀑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功,卒无裨益。——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6、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孙思邈
17、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8、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9、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
20、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大医精诚论》
21、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2、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23、票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孙思邈
24、养生之家,常须预合成熟药,以备仓卒之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5、畏于己者,不制于彼。——孙思邈《千金要方》
26、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7、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8、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孙思邈
29、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支,德逾于此。——孙思邈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纯的经典名句名言年代:明朝
朱用纯简介: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父朱集璜是明末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为敬仰二十四孝中为怀念父亲王修而终生不面向西坐,还曾在父亲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2],就自己改号为柏庐。朱用纯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纯的经典名句名言
1、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朱用纯
2、倾坛饮酒,难知其味朱柏庐
3、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朱柏庐
4、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朱柏庐
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7、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朱柏庐
春季四种中医药材的养护要点
春季对于一下这四种中药材的栽培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现将四种中药材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茯苓
春茯苓一般在4月下旬前后下窖,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地块。选择向阳缓坡地、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放荒3年以上并且无白蚁的地块。
2、及早清场挖窖。先清除场地杂草、石块等杂物。视段木长短,按深20~30厘米、宽30~50厘米挖窖,一般亩挖窖1200~2500口,窖应顺坡地倾斜,并在地块两侧开好排水沟,坡顶筑好拦水埂。
3、适时合理下窖。海拔较低的于地区4月中下旬下窖,较高海拔地区可在立夏前下窖,每窖菌材75~15公斤、用菌种一袋,覆土厚度10~15厘米并拍实。
4、及时巡查培土。每次下雨后,要及时巡查窖地,对菌材外露的要及时进行培土,并杜绝牲畜进地踩踏。
5、防止白蚁为害。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于蚁身,或用煤油或开水灌蚁穴并加盖沙土,及时灭除蚁源。
二、百合
1、及时清沟排渍。百合怕渍,较耐旱,每次下雨期间至雨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实现沟沟相通,确保排水滤水通畅。
2、适时打顶摘珠。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百合开花前打顶,打顶后,要及时喷洒大生等药剂进行植株消毒。对生长于叶基部的百合珠芽及时分次摘珠。
3、经常中耕除草。通过浅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并适当对百合植株基部进行培土,防止百合外露。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
4、合理施用肥料。分别于4月上旬施一次壮苗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8公斤。于5月中下旬施一次壮蔸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时喷施氨基酸等叶面肥。
5、密切注意防病。百合易发立枯、炭疽、病毒等病害,春末夏初每10~15天用杜邦申氏、大生或波尔多液喷雾防治一次,共防病3~5次。
三、金银花
1、中耕培土。每次下雨后,待土表层较干时,及时进行深中耕,并壅蔸培土,确保土层松软通气。
2、及时施肥。于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分别施肥两次,每亩每次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抢在下雨前施用,或遇旱浇水时施用。
3、清沟排渍。每次下雨期间及雨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渍沟排渍,保持排水畅通。
4、防治虫害。春末夏初常发生蚜虫为害,一般用阿维吡虫啉防治,每亩用量一袋。
四、福白菊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实行深翻、精整,整理成宽12米的厢面,厢面屋瓦背形,开好厢沟、围沟、腰沟,以利排水和采摘操作。
2、施足基肥。在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00~5000公斤作基肥。
3、合理移栽。移栽实行分蔸移栽或育苗移栽,按株行距25~40厘米规 格栽植,每亩确保4000蔸以上。
4、及时追肥。移栽后半月左右及时追施提苗肥,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
5、防治病虫。春末夏初要注意防治菊蚜等虫害和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菊蚜用阿维吡虫啉防治,霜霉等病害一般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杜邦申氏、大生等药剂防治。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中医文化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中医「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阴阳互补”「 ”人命至贵”等优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中国人的生命观及养生修身观念影响深远。古人修身养性多高见,请看这三十句关于养身、养心、养生的至理名言。 一、养身 1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饱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积而淤滞,气滞不行,脾胃受伤,气血痰食积聚而致百病丛生。 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恶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缘故。人的形体、精气也是这样。形体不活动,体内的精气就不运行,精气不运行,气就滞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3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 解读:古人自古讲究饭后养生,这里提到用餐后要做三件事情,即饮茶、散步、揉腹,如能长期坚持做下去,必有益身体健康。 4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抱朴子·养生论》) 解读:中医认为人们的作息应该符合生理作息规律,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认为:「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昼动夜静,乃阴阳一定之理。”他还指出:「 ”早起不在鸡鸣前。盖寅时初到(晨3时)为肺生气之始,正宜酣睡。至卯时(晨5时)入大肠,方可起身”, 辰时(晨7时)日出阳气升腾,应起身晨操,进食,不宜再卧床。晨起应在这两个时代中间。 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解读:四时阴阳之气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会根据此而在春夏养阳,秋冬补阴,以便服从于其四时阴阳这个根本,才能与万物一起生活并且生长。如果一旦违反了这个根本,就会损伤其本源,破坏其真气,以上这些就是四时调摄的宗旨。 6 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解读:「 ”牙齿坚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叩齿术是在我国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术。肾主骨,齿为肾之余,也属于骨头的一部分。龋齿,是牙齿的大患,人们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齿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对应的每颗牙齿互啄,就可以减轻龋齿的危害,保持牙齿的健康。 7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 解读: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8 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善于修身养性的人懂得在饿之前而吃东西,在渴之前而饮水。吃的次数多,摄入的食物量就少,不想吃的次数少,吃的次数少摄入的食物量就多。常想吃就会有饱腹感,饿极了就会吃很多。 这句话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少吃多餐,感觉饿了再吃,这样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9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解读:这是古人论及的高级养生术,即是借助各种方式来全方位修身养性,调理身体:美妙动人的琴声,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有助于养心;娇嫩鲜艳的花朵让人欣赏,可以驱除烦躁情绪,利于养肝;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味觉顿开,可以养脾;针灸 可以养肾;山林间的泉水瀑布,净化空气,可以养肺;持刀舞剑常锻炼,可以使人形成勇敢果断的品性,可以养胆。 10 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养生要录》) 解读: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懂得衣着与养生的关系,认为衣服的厚薄应该随时节且适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衣服要和外界气候,有个适应度,不可过于极端。并进一步指出:「 ”寒热之时,妄自脱着,则伤于寒热矣。寒欲渐着,热欲渐脱。” 二、养心 1 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同样,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都是有损心性和心神的。 2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解读:历代医家首列寡欲养神为养生学之第一要义,认为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凡事适度。过度纵欲就会引发身体有灾害,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肌体产生衰退。 3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4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解读:大喜使人心神激荡时,略微抑制便可安定;暴怒使人性情烦躁时,稍加忍耐就可平息。指情绪不稳时要自我克制,这样有益于你的健康。 5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解读:养心在养神,我国历代养生之论,无不强调清静养神。心神安静的人,精气日渐充实,身体就健康;心神躁动的人,精气日渐损耗,身体就衰老。 6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解读:是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7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解读: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人生于「 ”安”、「 ”和”二字。「 ”安”即静心,「 ”和”即顺心,追求安宁那么外物感动我就轻,崇尚和谐那么我感应外物就顺,外轻内顺,那么人生的道理就具备了。 8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解读:养生在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在生气发怒时,最忌讳的就是犯怒,怒气最伤身。 9 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春秋繁露》) 解读:仁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外无贪欲而内心清净,心境平定和顺而不失中正, 取天地间的美好东西来保养身体, 所以寿命长久而且身体健康。 10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得运用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三、养生 1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翁山文外》) 解读:指养生应该首先从合理饮食开始,「 ”药食同源”「 ”药补不如食补”,吃对食物比仙丹灵药更有用。 2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 解读: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足、气盈、神全是养生延年益寿之根本。固本生精,精生而化气,气生而化神,神全而身健。 3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类修要诀》) 解读:戒暴怒能养人的性情,少进行思考焦虑益于养神,少言语聒噪有利于养气,杜绝各种私欲能养心。 4 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景岳全书》) 解读: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中兴”养生理论,指的是中年是身体由盛转衰的时候,人应当抓住中年时期元气尚未大虚之机,认真地加以调理,使元气得以复常,而人身之根本得固。 5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在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解读:我国的养生学特别强调「 ”天人合一”。先人们认为,人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当自然界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只有顺应自然,人们才会长寿。养生不仅要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更要符合一日四时的变化。 6 少年之情,欲收敛不欲豪畅,可以谨德;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菜根谭》) 解读:少年人的感情,希望收敛起来而不要豪放畅快,可以严谨自己的道德;老年人的感情,应该豪放畅快而不要悒郁阏塞,可以培养自己的生命。 7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寿亲养老新书》) 解读:中医理论素有「 ”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保养得当,不仅身体健康,还可免遭服药之苦。 8 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备急千金要方》) 解读:养生之道,要顺应自然和规律。善于养生的人,不违背日月自然的规律,不违背岁月年龄的特点。 9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上古时代的人,是知晓养生大道的,能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则和定数,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 10 读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6�1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匮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6�1李中梓《医宗必读�6�1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6�1陈修园《医生实在易�6�1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6�1徐灵胎《慎疾刍言�6�1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 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6�1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6�1喻嘉言《寓意草�6�1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6�1至真要大论》 张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内。 ——清�6�1周杓元《温证指归�6�1望色论》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张仲景 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6�1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6�1伤寒脉舌》 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之浅深。 ——近代�6�1曹炳章《辨舌指南�6�1辨舌总论》 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 ——清�6�1章虚谷《医门棒喝》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6�1标本病传论》 张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 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6�1程钟龄《医学心悟�6�1医门八法�6�1论汗法》 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6�1吴鞠通《温病条辨�6�1汗论》 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 ——《景岳全书�6�1寒热》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6�1三消》 内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内。 ——现代�6�1明坚《医林掇英�6�1外病求内在之根源》 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清�6�1吴鞠通《温病条辨�6�1杂说�6�1治病法论》 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 作者: 82年的酒 2007-7-5 09:14 回复此发言 -------------------------------------------------------------------------------- 2 中医名言名句 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妇人规�6�1症瘕类》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6�1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6�1程钟龄《医学心悟�6�1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心肾�6�1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6�1王冰《素问�6�1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6�1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6�1李中梓《医宗必读�6�1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6�1王纶《明医杂著�6�1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6�1李用粹《证治汇补�6�1胸膈门�6�1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6�1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6�1诸窍门》 心肾�6�1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6�1王冰《素问�6�1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6�1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6�1李中梓《医宗必读�6�1辨治论》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6�1王纶《明医杂著�6�1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6�1李用粹《证治汇补�6�1胸膈门�6�1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6�1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6�1诸窍门》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 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血证》 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 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6�1汪石山《石山医案�6�1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 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 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6�1朱丹溪《丹溪心法�6�1吐血》 凡治血证,须知其要; 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血证》 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6�1唐容川《知证论�6�1吐血》 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 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6�1徐灵胎《杂病源�6�1虚实》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6�1唐容川《血证论》 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6�1张仲景《金匮要略�6�1水气病脉证并治》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6�1李宗梓《医案必读�6�1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 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张锡纯 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明�6�1张景岳《景岳全书�6�1杂证谟�6�1肿胀》 别阴阳于疑似之间, 辨标本于隐微之际; 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 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__元�6�1朱丹溪《丹溪心法�6�1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唐�6�1王冰《素问�6�1至真要大论》 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 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6�1林佩琴《类证治裁�6�1痰饮论治》 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清�6�1程芝田《医法心传�6�1医宜通变论》 百病多因痰作崇。 ——清�6�1汪昂《汤头歌诀�6�1礞石滚痰丸》 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清�6�1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6�1痰饮源流》 怪病是痰,十居。 ——清�6�1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语 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清�6�1吴刊安《伤寒指掌�6�1湿症合参》 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 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张子和《儒门事亲》
年代:清朝
叶天士简介: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
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叶天士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这样求知如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自然在医术上突飞猛进,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除精于家传儿科,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富于创造之外,天士可谓无所不通,并在许多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在杂病方面,他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主张养胃阴;在妇科方面,阐述了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证候和治疗方法;他对中风一症有独到的理论和治法;他还提出久病入络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经典名句名言
1、痰者,津液所化。盖由风伤肺,肺气不清而生痰,湿伤脾,脾气凝浊而生痰。——叶天士《医效秘传》
2、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叶天士《清史稿》
3、夫脉者,气血之先。气平则和,气盛则洪,气衰则微,气滞则涩,气缩则短,气亏则虚,气急则促,气大则长,气搏则浮,气郁则沈,气寒则迟,气而数,气结则歇止见矣。——叶天士《医效秘传》
4、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叶天士《医效秘传》
5、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诅有当哉病有见证,有变证,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叶天士《清史稿》
6、夫以利济之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叶天士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年代:清朝
魏源作品:《海国图志》
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
1、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魏源
2、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魏源
4、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魏源
5、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魏源
6、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远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魏源《海国图志》
7、独得之见,必不如众议之参同也——魏源
8、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9、白光尽处火轮现,草木山河金潋滟;落日如人老更赤,初日如人少方艳——魏源
10、"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决——魏源"
11、教育的含义就是使人能作以前不能——魏源
12、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魏源《默觚下》
13、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
14、天地之性,人为贵。——魏源
15、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魏源
16、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魏源
17、欲任天下之重任,必自其勤问访始。——魏源
18、得掷且掷即今日,人生百岁驹过隙。——魏源
19、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魏源
20、中浅外易者,不足以当大事。——魏源
古代名句经典1、讲论诗词,笑谈街市,学难似风里扬丝,一世常如此。关汉卿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马头咫尺天涯远,易去难相见。马致远
4、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5、读书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而乘之。吕坤
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8、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
9、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
10、兵有奇正,旋相为用,如环之无端。苏辙
11、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汤显祖
12、坐中更有挥毫客,一段风流画不成。范成大
13、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王夫之
14、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避还休。范成大
15、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秦观
16、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多在阵前亡。冯梦龙
17、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程颐
1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9、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
20、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吕坤
21、欲报君恩,岂恤人言。张居正
22、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张居正
23、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吕坤
24、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25、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26、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须败事。程颐
27、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罗贯中
2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
29、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
30、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3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
32、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33、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王夫之
34、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冯梦龙
35、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
36、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
3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
38、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朱敦儒
39、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4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42、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光阴。朱敦儒
43、方严是处人大病痛,圣贤处人,离一温厚不得。吕坤
44、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朱敦儒
45、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6、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于谦
47、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
4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马致远
49、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马致远
50、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汤显祖
51、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于谦
52、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
5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54、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品节详明德性坚定。朱熹
55、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56、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苏辙
57、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范成大
5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5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贪欲之为狂。吕坤
60、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61、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戚继光
62、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朱敦儒
63、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
64、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
65、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
66、目不容一尘,齿不容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灵台内许多荆榛,却自容得?吕坤
67、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
68、有能推至诚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则天地可动,金石可移。苏辙
69、功名富贵笑谈中,回首一场春梦。汤显祖
70、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7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
72、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73、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7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
7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
76、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关汉卿
77、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
78、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79、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
80、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于谦
81、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82、未有不立志之人,便能做得事业。戚继光
83、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84、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能存先昔友,留示后来人。汤显祖
85、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86、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
87、把意念深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起,何事不可做。吕坤
88、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
89、积学于已,以待用也。程颐
90、韵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
91、仁者虽怨不忘亲,虽怒不弃礼。冯梦龙
9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
93、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冯梦龙
94、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过则两过都免,一不认过则两过不免。吕坤
清代文学家高鹗名句名言
年代:清朝
高鹗简介:
高鹗(约1738-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熟谙经史,工于八股文,诗词、小说、戏曲、绘画及金石之学亦颇通晓。诗宗盛唐,词风近于花间派,论文则“辞必端其本,修之乃立诚”,强调以意为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顺天乡试举人。六十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内阁侍读。嘉庆六年(1801年)为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四年,由侍读选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八年,升刑科给事中。在任以“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见称,为官两袖清风。高鹗除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外(争议),另有诗文著作多种,《清史稿·文苑二》著录有《兰墅诗抄》,杨宗羲《八旗文经》著录《高兰墅集》,今俱佚。现存《兰墅十艺》(草稿本)、《吏治辑要》及诗集《月小山房遗稿》、词集《砚香词·簏存草》等。
清代文学家高鹗名句名言
1、宝玉茫然问道:“借问此是何处?”那人道:“此阴司泉路。你寿未终,何故至此?”宝玉道:“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不觉迷途。”那人道:“故人是谁?”宝玉道:“姑苏林黛玉。”——高鹗《红楼梦》
2、好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高鹗《红楼梦》
3、第九十八回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高鹗《红楼梦》
4、第一百零九回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高鹗《红楼梦》
5、第一百一十六回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高鹗《红楼梦》
6、第一百一十六回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高鹗《红楼梦》
7、第一百二十回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高鹗《红楼梦》
8、第一百二十回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高鹗《红楼梦》
9、第一百二十回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高鹗《红楼梦》
10、第一百二十回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高鹗《红楼梦》
11、第九十五回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高鹗《红楼梦》
12、第八十七回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高鹗《红楼梦》
13、第九十四回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高鹗《红楼梦》
14、第一百一十六回过来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高鹗《红楼梦》
15、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么样?乐得干净呢!~鸳鸯——高鹗《红楼梦》
知今而不知古 谓之盲瞽
知古而不知今 谓之陆沉
梵音之中回首
览国医之精粹 仰先人之通慧
中医药的名言、格言和谚语,是治疾疗病的警句,如同箴言和座右铭。语言生动,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读之发人深省,难以遗忘,是祖国中医药学的一份宝贵遗产。将这些语句置于易见之处,更益于医药者慎思之,力行之,警戒之。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癍是阳明火毒。
9.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0.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1.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2.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3.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4.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5.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7.亢则害,承乃制。
18.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19.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0.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1.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2.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于内,治宜甘热。
28.热*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血散血。
5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53.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5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5.火动风生热,筋挛脉急,风煽火炽,而炽乱神迷,外窜经脉则成痉。
5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5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58.火郁发之,木郁达之,金郁泄之,土郁夺之,水郁折之。
59.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6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61.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6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63.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6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5.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6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67.形寒饮冷伤肺。
68.木叩金鸣,土中泻木。
69.耳聋宣肺。
70.胃喜清凉,脾喜温。
71.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72.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73.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74.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75.少阳属肾,肾上连肺。
76.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77.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78.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79.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80.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81.内不坚则善病风。
82.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83.辛开苦降,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84.脉络空虚贼邪不泄。
85.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
86.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87.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88.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89.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90.恶寒非寒明是热症。
91.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9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9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9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95.牙痛长,腿痛短。
9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9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9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0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0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0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0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05.四季脾旺不受邪。
106.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07.气证饮水,血证不饮水。
108.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09.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110.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11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112.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113.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14.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15.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116.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117.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入血室。
118.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119.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120.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年代:清朝
石成金作品:《传家宝》
石成金简介:
石成金,清代医家。字天基,号惺庵愚人,江苏扬州人,生平欠详。大致生活于康熙至乾隆初年,著作甚多,其中如《养生镜》、《长生秘诀》、《石成金医书六种》,并编有笑话集《笑得好》、佛学著作《雨花香》等,均有刻本或刊本行世。其文献展现着其对幸福价值观的独到见解,是研究福文化与幸福学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
清代医家石成金经典名句名言
1、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石成金《传家宝》
2、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石成金
3、无愧于事,不如无愧于身;无愧于身,不如无愧于心。为人处世最要紧的是问心无愧。——石成金
4、誉人之言太滥不可,责人之言太尽不可,一事虽不畅意,日后亦无悔心。含蓄之妙不可不知。——石成金
5、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石成金《传家宝》
6、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石成金
7、遇好晴和天、好山水、好风月、好书、好字画、好花、好酒,须受用领略,方不虚度。——石成金《传家宝》
8、莫言世事常如此,堪笑人生有几何。——石成金《传家宝》
9、于无酒时学佛,于有酒时学仙。——石成金《传家宝》
10、寂寂空山何堪久住,因多情花鸟不肯放人。——石成金《传家宝》
11、举世尽从愁里老,天涯惟有酒杯宽。——石成金《传家宝》
12、曲岸横塘,画桥兰桨,只此处,尽可容得疏狂。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臣所得也。——石成金《传家宝》
13、一生爱我无如酒,凡事输人不但棋。——石成金《传家宝》
14、羲皇以上人何似,不过临风卧北窗。——石成金《传家宝》
15、入我室者,但有清风;对我饮者,惟有明月。——石成金《传家宝》
16、得一日闲为我福,做千年调笑人痴。——石成金《传家宝》
17、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石成金《传家宝》
18、眼前随分好光阴,谁道人生多不足。——石成金《传家宝》
19、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须满把金樽倒。——石成金《传家宝》
20、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石成金《传家宝》
21、心中无崎岖波浪,眼前皆绿水青山。知止自能除妄想,安贫须要禁奢心。——石成金《传家宝》
22、一切诸有,如梦如幻;一切烦恼,如魔如贼。——石成金《传家宝》
清代学者金缨经典名言摘抄金缨,清代学者,浙江山阴人,生平不详。 编著有《格言联璧》一书。
金缨名人名言大全: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以迂字守礼,以苟字省费,以恨字立志,以刻字责己,以拙字免劳,以傲字植骨,以聋字止谤,以悔字改过,以盲字远色,以痴字救贫,以吝字防口,以空字解忧,以病字医*,以弱字御侮,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穷理,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尘俗事。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过。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胸怀欲开,筋骸欲硬,脊梁欲直,肠胃欲净,舌端欲卷,脚跟欲定,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乘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术,诚笃者无椎鲁之累,光明者无浅露之病,劲直者无径情之偏,执持者无拘泥之迹,敏炼者无轻浮之状。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
人若近邪友,比如一枝柳。以柳贯鱼鳌,因臭而得臭。
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
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交一个读破万卷书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端人。
闻小人言语,如嚼糖霜,爽美之后,塞冰凝胸。
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
搏弈之交不终日,饱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
伤心之语,毒于阴冰。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宽宏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背助予,宜倾心听之。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万恶惧纵。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清代文学家魏源经典名句名言年代:清朝
魏源作品:《海国图志》
魏源简介:
魏源(1794~1857)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
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名人名言
本文2023-10-11 11:13: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