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天文气象历法都出自哪些典籍
(1)先秦时期: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
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
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
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
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关于天地灵气中国古代最早的定义春秋战国时期。比日本早!
1、最早可以从《道德经》和诸子百家的记录中,看到“灵气”的说法。
2、“灵气”多在佛教、道教中记载,而日本的佛教律学、道教的发展都来源于中国。
1、冲气:《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在灵气上提出了精气:《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过知失生”。
3、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绝,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4、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12年中,先后五次率众东渡。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
5、中国最早的古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结果是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理气汤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陈皮砂仁桔梗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消滞。治妊娠气血两虚,寒气客于脏腑致成胸痞。气上冲胸,心下胀满,胃脘作痛,饮食不进。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参、苓、术、草以益元气,芎、归、白芍以补阴血,木、砂、陈、附运气散寒,桔梗祛胸膈之满,乌药顺中下二焦之气,枳壳、枳实上下分消其滞。诸药合用,不独无形者立散,即有形者亦可渐除,且祛邪而不伤正,诚如《内经》所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脉症正宗》卷一:理气汤处方香附2钱,川芎8分,青皮8分,厚朴1钱,乌药1钱,桔梗6分,玄胡8分,柴胡8分。功能主治滞气。摘录《脉症正宗》卷一《普济方》卷一五四引《指南方》方名理气汤组成半夏5两,橘皮4两,官桂3两,人参2两,甘草1两。主治身体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3盏,加生姜10片,煎1盏,去滓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女科百问》卷上方名理气汤组成半夏(汤洗)3两,桔梗1两,官桂2两,人参1两,橘皮(洗,干)2两,甘草半两。主治痰饮臂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煎1盏,去滓,食前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详见百科词条:理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46:47 共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刚强的气质和意志,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於中而发作於外。“阳”最早见于《周易》,但这书博大精深,加之年代久远,不好读。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有个“阴阳家”,也可以找来看看相关的说法。儒家的《论语》对君子的阳刚之气也有描述。
原气又称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之气。原气禀受于先天,赖后天荣养而滋生,因由先天之精所化,故名。原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之于丹田,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为生化动力的泉源。《难经·三十六难》:“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
详见百科词条:原气 [ 最后修订于2015/6/25 16:21:19 共13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霜降养生有道。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 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补冬不如补霜降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所以霜降之时要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而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霜降时节的饮食要注意健脾养胃润肺,防秋燥。
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米、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药、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还可根据不同体质选择药膳。
中国人的天文气象历法都出自哪些典籍
本文2023-10-11 11:17: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