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主要保存在哪些古籍中?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在道教神的划分中,我们知道“三清”作为道教的最高神,在道教神话体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道教的诞生,就是道教思想的非物质化。因此,道教创始人老子是“三清”之一,被称为太清仙境大圣人和天道道德,又称太行老君。
庄子是道教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在《道教诸神家谱》中,庄子在哪里?通过对道教神谱的考察,我们发现在神谱末端的民间神仙中有庄子的身影,是一个真正的南方人。这让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庄子和老子一直被学者视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为什么他们在道教神的构成中的地位和老子有很大的不同。《史记》首次记载了老子、庄子的故事。
老子的历史叙事主要是一部短传。孔子问李渔《老子》这一著名的历史事件,而哈库坦斯基的《老子西》给殷西留下了一本书,书中有5000多个字,最后不知在哪里。主要是对庄子生平的简要介绍,以及庄子的非主流态度。同时,对司马迁眼中的《庄子》十万篇进行了评价。司马迁认为,庄子的大部分著作都是为了弘扬老子的道教思想,并刻意批判儒家和墨家学说。此外,庄子的话是多方面的,不能付诸实践,这在百强争霸时期是不理想的。
太师公岳:老子是一个很贵的人,一无所获,一无所获,对变化没有反应,所以写书和演讲说得很微妙,很难理解。庄子散德、立德、回归自然。在这里了解司马迁的个人观点。最后,是老子提出了道的思想,通过无为来适应自然的客观变化。所以老子的书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庄子提倡道德思想,推导演绎,以寓言的形式浅显道家的无为思想,迦勒底年六百岁,或是血二百年,是靠自己的修道生活养活的。
我们知道古代人崇拜神话思想。司马迁在史书中写道,孔子认为老子居若龙,评价何等高。此外,老子是从哈科坦斯基出来的,再也没有踪迹。司马迁又写了一篇毫无根据的谣言,说老子因为修道而活了将近200年。
道德经是庄子的首篇。
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对于《老子》和《庄子》的先后顺序,存在着学术界的争论。国学大家梁启超先生,认为庄子应该先于老子,在上世纪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道德经》后,这种猜测就自然真相大白了,《道德经》是在《庄子》先的。
梁先生的认知并不奇怪,在他所处的年代,也许认为道家学问是最不能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所以他不仅认为《道德经》成书晚于孔子,甚至晚于《庄子》。因为年代环境关系,这种看法也在情理之中。
先秦做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时间区间,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经典,这些往圣的绝学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而做为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传承经典。
道德真经: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在道教中,《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列子》又称《冲虚真经》,与《道德真经》合称三真经,被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般记载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六零四年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楚苦县历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谥(人死后所封的名号)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所以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后世视其为道家始祖。近代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也举了很多证据。因此两派人都说自己对。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道德经》
老子对当时的时局感到不满,也对当时的学说感到烦厌,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计,因此写了《道德经》,告诉王侯欺骗老百姓的方法,以及说明当时读书人所说的道理其实是错的。
关于《老子》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成书在战国时期,其中虽有老聃本人的思想,但它更多表现了战国时期的特征。《老子》分上、下篇共五千多字。后人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则先《德经》而后《道经》。
《老子》是 家的哲理书,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但它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影响后世文学。在形式上,此书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维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取法。古今注《老子》者多家,魏王弼《老子注》多言玄理,最为通行。清人魏源《老子本义》掘其义蕴。近人马叙伦《老子校诂》详于章句训诂。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战国时期道家著名代表人物,据《史记》所说: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着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故庄子之学对后世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著书五十二篇名曰庄子。唐玄宗时追号南华真人,《庄子》得称《南华真经》。宋徽宗封微妙元通真君。道教学者中解释《庄子》的代表作为唐代成玄英的《庄子疏》。
以自己印象判断孔子有问礼于老子故老子是春秋时代比较准确而庄子应是生在合纵连横的那段战国时代。
《韩非子》、《墨子》、《庄子》、《论语》均不属于史书,而文集。以《论语》为例,这是一部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原有内篇七篇、外篇二十八、杂篇十四、解说三,五十二篇,十余万言。
郭象删减后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九百二十字,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扩展资料:
《庄子》的相关内容:
1、庄子的散文批判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艺术家。
2、学者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近代出土《庄子》秦汉竹简残篇,证明各篇为先秦古书。
3、早在先秦时古人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先秦道家的《老子》和《庄子》等著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道家思想不断分化、传播。
-庄子
本文2023-08-04 15:5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