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解表,何谓泻下,何谓和解,何谓清热,何谓温里,何谓补益,何谓固涩,何谓开窍,何谓理气,何谓理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何谓解表,何谓泻下,何谓和解,何谓清热,何谓温里,何谓补益,何谓固涩,何谓开窍,何谓理气,何谓理血?,第1张

这些都是中医的说法。

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

泻下中医指能通利大便的药物。泻下法,具有攻下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驱除寄生虫等作用,故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虫积病邪结聚于里的实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以使用下法。

和解中医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治疗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肠胃不和)的方剂。如,小柴胡汤。

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

温里凡药性温热,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的药物,叫做温里药。凡以温里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温里方。

补益凡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作用,能治疗各种虚证,增强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药物,称为补益药。可分为,补气方药、补血方药、补阴方药和补阳方药四类。

固涩运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治疗因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失于固摄所致的气血精液耗散滑脱的方法。又称收涩固脱。适用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不已,久泻久痢、遗精遗尿,或小便不禁,崩漏带下等病证;

开窍 中医指开通人体孔窍。治疗邪阻心窍,神志昏迷的方法。适用于邪盛气实的闭证。有凉开、温开的不同 。凡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收做芳香开窍药;

理气凡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主要用于肝郁气滞、脾胃气滞、肺气壅滞、胃气上逆等证;

理血凡能调理血分,治疗血分病证的药物,称为理血药,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血方。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

理气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理气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理气渗湿汤 1 拼音

lǐ qì shèn shī tāng

2 处方

生香附9克 木香6克 砂壳45克 朴花 茅术须各6克 五加皮 云苓皮各9克 桑枝15克

3 功能主治

理气行水。治妊娠三月之后,先是脚浮肿,渐至腿膝,步行艰难,甚至脚趾间出黄水,胸胁作胀,晨轻晚重,食少苔腻,脉沉弦。

4 理气渗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腹胀自觉矢气较舒者,加老萝卜头9克,青陈皮45克。

5 摘录

《中医妇科治疗学》

古籍中的理气渗湿汤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三喘门]总论

仁木瓜秦艽槟榔杏仁赤茯苓(连皮)橘生姜七片加减渗湿汤(出朱氏集验方)先用灵砂合来复丹服。若只服灵砂

《杂病广要》:[身体类]腰痛

水湿处,或为雨露所著,湿流入肾经,以致腰痛,宜渗湿汤(方见《中湿》)。不效,宜肾著汤。(《要诀》)

《医灯续焰》:[卷二沉脉主病第十七]附方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和剂渗湿汤治寒湿所伤。身体重著,如坐水中,小便赤涩,大便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每用一两,生姜三片,水煎。按∶此散健脾消食,化痰理气;专治痰饮食积,搏结气血而成瘕聚。茴香橘核丸小茴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理气宽肠汤的用法用量 5 注意 6 理气宽肠汤的临床应用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理气宽肠汤 1 拼音

lǐ qì kuān cháng tāng

2 处方

当归5钱,桃仁2钱,青皮2钱,陈皮2钱,乌药3钱。

3 功能主治

通络活血,顺气宽肠。主痞结型、瘀结型肠梗阻。

4 理气宽肠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注意

适于梗阻轻微,体质虚弱,或年高不宜急下者。

6 理气宽肠汤的临床应用

肠梗阻:以理气宽肠汤为主,配合禁食、输液、胃肠减压、 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肠梗阻24例,其中2例服药失败而做手术;2例症状减轻,但检查中发现肿物压迫,患者拒绝手术自动出院;20例完全治愈,无一例死亡,治愈率为8333%。

7 摘录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古籍中的理气宽肠汤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六]气

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理气丸治虚人有冷气道凝涩香附子(一两)缩砂仁木香白豆

《祖剂》:[卷之四枳术汤]术香和中丸

食而脏腑或秘或溏此胃气虚弱人常服则和中理气消痰去湿肠胃进饮食《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医学课儿策》:正文

瑙色者,如阳虚不能制阴而下,非温理其气则血不清,理气如炉冶分金,最为捷法。余凡遇五色噤口及瘀晦清血诸

《女科指掌》:[卷之三胎前门]泻痢

歌水谷不化属脾虚,臭秽稠粘作热医,清热浓肠兼理气,和中理气更扶脾。论泄泻者,痛腹肠鸣水谷不化

《六因条辨》:[伏暑条辨二十八条]伏暑条辨第二十

运用具有温通阳气、理气行滞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以治疗寒凝气滞、寒滞肠胃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运用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泻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效,以治疗寒滞肠胃、寒湿困脾等所致泄泻病证的治法。

散寒温肠

运用具有通阳理气、散寒温肠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以治疗寒滞肠道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运用具有温阳补肺、祛散寒邪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以治疗肺阳亏虚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运用具有温肺散寒、平喘化饮等作用的方药或相关疗法,以治疗寒饮停肺等所致病证的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理气剂的定义 4 理气剂的适应证 5 理气剂的使用注意 6 理气剂的分类 61 行气剂 62 降气剂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理气剂 1 拼音

lǐ qì jì

2 英文参考

carminative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qi regulated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理气剂的定义

理气剂(carminative formula qi regulated formula[1])是指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方剂的统称[2][1]。分行气剂、降气剂等[1]。

4 理气剂的适应证

气为人体一身之主,贵在冲和流畅,恶抑郁、逆乱和不足,其升降出入有序,则外可护卫皮毛,充实腠理,内可导引血脉,升降阴阳,周行全身,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2]。当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寒温不适等,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发生气机郁滞、逆乱等病证[2]。在临床上,气滞证以肝气郁结和脾胃气滞为主,气逆证以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为主[2]。气滞治宜行气,气逆治宜降气,故理气剂分为行气剂和降气剂两类[2]。

5 理气剂的使用注意

理气所用的药物大多有辛温芳香之性[2]。有较强的促进消化、兴奋平滑肌、解痉止痛等作用,对人体的消化、心血管、神经等系统有一定的调整功能[2]。使用理气剂时,首先要辨清是气滞还是气逆[2]。如气滞实证当行气而误用补气,则气滞益甚;若气虚证误用行气,则使其气更虚[2]。若病情复杂、虚实夹杂者,当虚实并调[2]。理气剂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容易耗气伤津,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对年老体弱、阴血亏虚者以及孕妇,均当慎用[2]。

6 理气剂的分类 61 行气剂

行气剂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一般以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2]。肝气郁滞多见胸腹胁肋胀痛,或疝气疼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常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如香附、柴胡、郁金、川楝子、乌药、青皮、橘核等为主组成方剂;脾胃气滞多见脘腹胀满,嗳气吞酸,恶心呕吐,食少难消,大便失常等,常用疏理脾胃气滞的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枳实、枳壳、砂仁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气机郁所影响的脏腑不同,病情兼夹有异,故在组方时还应视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配伍[2]。代表方为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四磨汤、半夏厚朴汤、良附丸、金铃子散、枳实薤白桂枝汤等[2]。

例如,越鞠丸长于行气解郁、疏肝理脾,为治疗郁证的主方,可通治六郁,但以行气治疗气郁为主[2]。柴胡疏肝散、良附丸、金铃子散3方皆可疏肝行气,但柴胡疏肝散长于疏肝行气,主治肝气郁结所致诸症;良附丸主治肝郁气滞,兼有中焦寒凝证,以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为法;金铃子散疏肝行气,兼以泄热,主治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之证[2]。半夏厚朴汤长于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治疗情志不畅,痰气郁结,阻塞咽嗌之梅核气[2]。枳实薤白桂枝汤长于通阳散结、祛痰下气,治疗胸阳不振、痰阻气滞之胸痹[2]。四磨汤破滞降逆,兼以补气,主治七情伤感,上犯肺胃之上气喘促,胸闷不快[2]。

62 降气剂

降气剂适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两个方面[2]。肺气上逆以咳嗽、气喘为主要见症,常用降气平喘药物如苏子、杏仁、紫菀、款冬花等为主组成方剂[2]。胃气上逆则见呕吐、呃逆、噫气等症,常用降逆止呕的药物如旋复花、代赭石、半夏、丁香、柿蒂等为主组成方剂[2]。由于气逆之证有寒、热、虚、实之异,兼证又各不相同,故应予适当配伍[2]。代表方为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复代赭汤[2]。

例如,苏子降气汤和定喘汤主降肺气,平喘咳,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2]。而且前者能温肾纳气,温化寒痰,主治肾虚不纳,寒痰壅肺,上实下虚的咳喘;后者可以外散风寒,内清痰热,治疗痰热内蕴,兼风寒外束之咳喘[2]。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与丁香柿蒂汤三方则均主降胃气、止呕呃,治疗胃气上逆之呕恶呃逆[2]。但旋复代赭石汤降气力强,并能益气化痰,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心下痞鞭,噫气呕恶[2]。后2方均治呃逆,其中橘皮竹茹汤长于清胃热,治疗胃虚有热之呃逆;丁香柿蒂汤长于温中祛寒,治疗脾胃虚寒之呃逆[2]。

表71 常用理气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方剂

药物配伍

功用

主治

行气

越鞠丸

瓜蒌薤白白酒汤

香附为君,川芎为臣

瓜蒌为君,薤白为臣

行气解郁

通阳行气散结

六郁证

胸痹证

降气

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为君,党参为臣

降逆益气和胃

目录 1 拼音 2 《临证医案医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舒肝理气汤 1 拼音

shū gān lǐ qì tāng

2 《临证医案医方》 21 方名

舒肝理气汤

22 组成

青橘叶9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厚朴花6g,香附9g,苏梗6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郁金9g,甘草3g。

23 功效

舒肝,理气,止痛。

24 主治

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舌苔白,脉弦。

25 各家论述

青橘叶、青皮走两胁,入肝胆,可舒肝理气;陈皮、枳壳、桔梗为一组常用理气药,善理中焦及两胁气滞;桔梗性升,枳壳性降,一升一降,气机通调,疼痛可止;芍药、柴胡柔肝舒肝,二药配合,一辛一酸,一舒一敛,一刚一柔,伍用甚妙,为治疗肝胆疾患的要药,临床可用于肝胆疾患的始终,柴胡又为肝胆经的引经药,可引诸药直达病所;郁金理血中之气,解郁止痛;芍药、甘草柔养缓急;厚朴花、香附、苏梗理气止痛。

古籍中的舒肝理气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八)治气血郁滞肢体疼痛方]8.曲直汤

凝滞,而作热作疼,所以热剧之处,疼亦剧也。为制此汤,以萸肉补肝,以知母泻热,更以当归、乳香诸流通血

《医门补要》:[卷下]医案

何谓解表,何谓泻下,何谓和解,何谓清热,何谓温里,何谓补益,何谓固涩,何谓开窍,何谓理气,何谓理血?

这些都是中医的说法。解表是指解除表证。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