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意思古书的意思是什么
先可以找些古典散文小品。多看些描写景色的文章。会把你吸引进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在由浅入深。看些杂文小品。如:石壕吏。等等
古文文法比较复杂,如果简单的像学生一样从文言文基本功开始。会让你失去兴趣
先从文章的整体阅读。了解文章中吸引你的那部分。如果有不懂的再看看注解
古文虽比较生涩,但是搞懂之后。会有一种别样的雅致在于其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意思——卖唱的歌女好像不懂得什么叫国家灭亡的仇恨。
作品出处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此诗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原文
泊秦淮
[唐代]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词句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作品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名家点评
《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骤闻,自然兴慨。
《批点唐诗正声》: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用事体。何仲德为熔意体。
《唐诗绎》: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钩魂摄魄。三四推原亡国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亡国之音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
《而庵说唐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唐诗别裁》:绝唱。
《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诗法易简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秦时明月”者矣。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诗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
《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
古典书籍,阅读起来会有一定的麻烦,所以正确的阅读方式应该是,通过各类古籍进行网络式阅读,将文章的产生的历史与社会环境全都研究透彻,之后再回过头来仔细理解这部分文章,还要通过现实生活相互印证,最终才能有所得。
古典书籍让人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它距离我们的时间较为久远,随着社会变迁,很多文化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按照现代的阅读方式去对古籍进行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偏差。
中国古典书籍都是按照一个文化系统传承下来的,古人非常喜欢用典,如果对于历史不够了解这些典故你是无法理解它的真正含义的,所以在阅读古典书籍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查阅资料,了解其中每一个词汇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之后你才能把这句话的根本意思弄透彻。
所以在阅读古典书籍的时候,要做好准备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文中典故的含义以及背后的故事,把这些资料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网络,而这张网络的核心就是你所要阅读的古典书籍,这样你对这篇文章才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能够站在一个全面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不会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
古人在写作文章的时候,喜欢托物言志,所以这些文章的表面意思并不一定能够反映作者当时的心境。你需要根据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候所处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比如被贬谪的官员,他在文章中反映的这是针砭时蔽的态度,或者是表达自己的高洁心态,种种情况不一而足,需要你自己去揣摩。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阅读古典书籍的时候尤为要重视这一点。因为古典书籍的写作方法和表述方式都已经与现在有了很大的不同,粗略阅读,只能抓住表面的文字意义,而无法理解这些文章的深刻内涵。在阅读古籍时一定要反复阅读,加深对于文字的理解并且展开联想,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对于文字的背后意义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全篇内容进行推理,否定不合理的设定,保留其中已经理解的原文内容,经过反复阅读和论证之后,这篇文章就会被彻底吃透。
阅读古籍时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因为一千个作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到的内容相同,但是理解方式也会有所偏差。所以阅读这些古典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借鉴别人的观点,但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篇文章理解的意义都是有冲突的,你需要仔细甄别,并且形成自己的理念。
古典书籍翻译的,要素是信达雅。就是说要准确传达文字的意义,并且转换为自己能够熟悉和理解的表述,并且对文字进行修饰,使之变得通顺流畅富于美感,当你对,古典书籍的翻译已经炉火纯青的时候,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会比别人深刻得多。
另外,古典书籍中的内容,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们阅读这些书籍是为了让我们现实生活能够变得更加完美,所以要不断与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相互印证,没必要苛求字面上的含义,而更去注重内心的表达,对于文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情景和事,哪怕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也没有什么不可。
网上好象没相关信息,以下是个人理解:
文献知识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和必要工具,更是整理好古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说文献知识是古籍整理的基础和必要工具,是因为:没有文献上的历史记载,古籍的整理用什么做依据,最基本的按朝代、按地区分类就不可能做到,没有历史依据的整理只可能是破坏,不可能达到保护性目的;一些古籍可能有缺损、残缺,要修补、整理就要有相关知识,知道缺失了什么才能知道该补什么,又该到哪里去找这些可以补上的信息,这时候,文献就是很好的查阅资料,没有文献,就好比航海中的船只没有罗盘,它是指引古籍整理的必要工具。
做同样一项工作,不同的人来做也能区分出好坏,古籍整理也是这样,要整理好古籍,没有丰富的文献知识做后盾,在碰到问题时不可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甚至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古籍信息,因此文献知识又是整理好古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古籍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录。让古籍活起来,就是让古籍重新流传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籍,深入了解古代文化,从而增进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促进社会的文化交流,让文明历史继续流传下去。
总的来说,让古籍活起来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保护文化遗产,把遥远的历史变成当下的精神财富;
2、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过去,协助今日国家建设;
3、充分利用、发掘古籍中的科学思想,启发当今科技发展;
4、传承文化,让古籍活起来,让整个社会都能传承精神文明。
古书的意思古书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2023-10-11 11:44: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