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的名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的名言?,第1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张载的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其思想的精髓所在,冯友兰先生称其为“横渠四句”。

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

为天地立心

“天地之心”最早见于周易《复》卦彖辞,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此处的“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阴阳消长的规律性。张载的思想深受易学的影响,曾在长安坐虎皮椅讲《周易》,并且著有《横渠易说》,因此他所谓的“天地之心”是与易学密切相关的。

张载用“太虚即气”,解释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体,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他同时提出了“一物两体”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统一的两面构成的。

张载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建立在易学哲学基础上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礼记》云:“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天、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在天地之间,是能知能觉者,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这是对人在宇宙之间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自觉。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因为”人”乃天地之心,所以“人心”体现了“天地之心”。

张载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人把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到天地之间,与天地合而为一。《西铭》云:“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民胞物与”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念,将仁爱的对象推及万物,提升了儒家“仁”价值观念的内涵和境界。所谓的“为天地立心”,就是为人类社会建立“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正如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我们得一“仁”字。

为生民立命

“立命”源自于孟子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一个人不管寿命长短,都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尽心知性知天,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控自己的命运。

张载所谓“为生民立命”,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安身”,即生活有着落,“立命”,即灵魂有安顿,精神有依归。张载特别强调对孤寡羸弱、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和照顾,要使他们生活得到应有的照顾。

《西铭》云:“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精神有依归”就是要设法提升老百姓的心灵层次,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道”不仅仅是自我的修炼,而是在修身的基础上,修己安百姓,正人正己,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化天下,使天下归仁,即通过各种教育、教化的途径,使正确的思想深入人心。

“为生民立命”,就是要为民众确立正确的精神价值导向和价值观念,建设精神家园。我们得一“教”字。

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意为: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一、详细解析:

1、“为天地立心”

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2、“为生民立命”

“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3、“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4、“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

二、出处

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三、小说主题表现

“横渠四句”这四句话最能表达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小说应当具有胸怀天下、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还有那种立心立命,以苍生社稷为怀,勤政爱民、关注民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扩展资料

1、叶采解释横渠四句

“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

2、背景

宋初的建国初期,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在这种政策环境下,以张载等人为代表的北宋理学家的最大关怀,是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奠定永恒的精神基础,而不是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3、原文

此四句出处一般依据的是黄宗羲、黄百家父子编纂的《宋元学案》,百家在卷十七“横渠学案”所加的按语中写道:

“先生少喜谈兵,本跅驰豪纵士也。初受裁于范文正,遂翻然知性命之求,又出入于佛老者累年。继切磋于二程子,得归吾道之正。其精思力践,毅然以圣人之诣为必可至,三代之治为必可复。尝语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自任自重如此。”

参考资料: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

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

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

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

如今民主政治的体制,却正是政治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

扩展资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朝理学大师张载的名言。张载是凤翔_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因此,这四句话又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为“横渠四句”。

宋神宗二年,张载出任崇文院校书,后因其弟张晋反对变法获罪,张载辞职回乡,以讲学著书为生。张载重视《周礼》,其重视的向度或与王安石有别,但主张通经致用的立场则完全一致。他以“躬行礼教”倡道于关中,甚至想把《周礼》关于“井田”的论述,结合自己的构想,在关中集资购田以付诸实施。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主要说的就是复周礼以开太平,但仕途不顺,才华抱负无以施展,只能讲学著书,造道家中。张载认为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理解为: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为天地立心”。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因此,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另外,张载在《诗书》一篇中说:“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所以,这个“立心”的“心”就是恻隐之心,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故而,“为天地立心”可以一句可以理解为社会确立精神价值。

“为生民立命”。古人普遍认为“人之命,天注定”,个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但是,张载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因此,理学家主张要努力恢复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于世。所以说“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恢复儒家中断了的学术传统,并且继承创新。

“为万世开太平”。周公、孔子都提出过“太平”、“大同”社会政治理想,甚至到北宋的一些政治家也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都是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张载不但提出了要“太平”,还强调要“万世太平”,更是显示了他深远的视野和抱负:要为万世太平开创基业。

张载的这四句话是在当时北宋王朝初定,国家四分五裂已久的现实基础之上提出的,当时的社会迫切需要重构社会秩序。张载提出的这四句话实际上就是从民众的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等四个层面对当时现实的点化。

参考链接:-张载

张载横渠四句

有奖励写回答

专注文化历史哲学

高能答主

2020-11-26

运营,广州鲜捌度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关注

成为第4154位粉丝

张载横渠四句: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出自:宋·张载《横渠语录》

释义:读书人其心当为天下而立,其命当为万民而立,当继承发扬往圣之绝学,当为万世开创太平基业,说出了读书人应当有的志向和追求:天下、万民、圣贤之道、太平基业。

扩展资料:

解读:

1、“为往圣继绝学”,所以“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2、“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北宋大儒 张横渠

名载字子厚,

陕西扶风人。为二程先生之表叔。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

生以千数,其著作凡而十三卷。因讲学于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

生。屏居南山之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宋史张载传》)。 有

横渠书院,始建于元朝元贞(元成宗铁木耳,元贞1295-1297。)

年间,占地十余亩。张载墓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凤翔县、横

渠镇、大南大振谷口。

我的理解是

第一句 天地为万物造化 为天地立心就是说读书人通晓万物造化之理,使天道彰显。

第二句 儒家学说关注生存的状态,不谈怪力乱神,而命有理命和气命两个层面,现在来讲就是物质和精神,从物质上丰衣足食,精神上伦理政教,是百姓安身立命。

第三句 儒学虽在我国发起较早,但能发扬其精华者少之又少,能够将儒家的智慧义理发扬光大,教化万民,才是读书人的立足之本。

第四局 儒家“内圣为本质、外王表功能”圣贤之道,最终的体现就是万世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不饥不寒,免于战乱,王者仁,天下为公,风调雨顺,百姓潜移默化,心平气和,以生万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意思: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出自北宋大儒张横渠,即张载(1020年—1077年)的《横渠四句》。他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横渠四句”句句有着落,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于理学家创始人之一的张载而言,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佛老特别是佛教的兴盛,天下最聪明的头脑都被吸引过去,作为中华本土文化中坚的儒家,文化自信受到极大挑战。

1、出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北宋儒学家张载的《横渠语录》,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2、作者

张载,既张横渠(1020-1077)。名载字子厚, 陕西扶风人。为二程先生之表叔。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以千数,其著作凡而十三卷。因讲学于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 生。

屏居南山之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 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宋史张载传》)。

后人建有横渠书院以作纪念,始建于元朝元贞(元成宗铁木耳,元贞1295-1297) 年间,占地十余亩。张载墓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凤翔县、横渠镇、大南大振谷口。

3、释义

心无愧于天地,人生用来为了苍生百姓,传承之前圣人的至高学问,为今后的人开创太平盛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谁的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是北宋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