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第1张

钟山风景区 亦称东郊风景区,包括紫金山、梅花山、九华山等名山;玄武湖、紫霞湖、前湖等秀水;明孝陵、中山陵、廖促凯何香凝合冢等陵墓;灵谷塔、无梁殿、三绝碑等重要遗迹;还有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等著名科研场所和景观。全长2500米、拥有500个座位的紫金山游览索道,1993年11月建成并投入营运。该风景区是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是南京人民喜爱的休憩度假胜地和来宁宾客必到之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石城风景区 包括清凉山、莫愁湖、乌龙潭、古林等公园,北及狮子山、四望山等沿城诸山,有石头城、扫叶楼、胜棋楼等古迹。在清凉山附近的石头城遗迹,俗称“鬼脸城”,即古“金陵邑”和六朝石头城所在地,又属明城垣中精华之一。

大江风貌区划 包括闻名于世的长江大桥,以及燕子矶公园、幕府山、老虎山、象山和沿江12沿洞名胜。整个风景区江面开阔,山脉连绵,悬崖如削,是南京城北面的天然屏障。

雨花台风景区 包括雨花台烈士陵园、菊花台九烈士陵园及望江矶、花神庙等。雨花台南侧,有皖南事业中牺牲的新四军***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墓。该景区丘陵逶迤,林木茂盛,古迹众多,风景秀丽。

秦淮风光带 包括东水关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沿河地带,主要由夫子庙、白鹭洲公园、瞻园和聚宝门(今中华门)等风景点组成。特别是夫子庙地区,古时曾是望族聚居、商贾云集之地,代表了历史上南京的繁华。明清期间,夫子庙、贡院一带成为应试举子、文人雅士旅居游览之地。目前,明清风格的建筑群,独具一格的河厅、河房,特色鲜明的小商品市场,配套齐全的文化娱乐设施,以及休街市饮食精华的风味小吃,使该地区成为南京文化商业活动中心之一,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明代城垣保护带 城垣总长33.676公里,其规模在当明的城池中首屈一指,同期在世界上也属罕见。现存21.35公里,其中保存较好的有:中山门至和平门段,狮子山至定淮门段,石头城段,东山关至西南城角等。1994年9月,台城至太平门段1.7公里城墙维修工程竣工,对外开放。气势雄伟的城垣及水面开阔的城濠,是连接钟山风景区、石城风景区、大江风貌区、雨花台风景区和秦淮风光带的纽带1996年初,又完成解放门至玄武门1.5公里城墙段的维修。这两段城墙是体现南京城山、水、城、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栖霞风景区 包括栖霞山、南北象山等风景区东北,距市中心17公里。秋天,栖霞山的满山红枫,使整个风景区格外秀丽壮观。

牛首祖堂风景区 包括牛首山、祖堂山等景点和宏觉寺塔、南唐二陵、郑和墓、幽栖寺等文物古迹。牛首山是岳飞大败金兵的古战场遗址,至今尚存岳飞抗金石垒。南京人有“秋游栖霞、春游牛首”之说。该景区位于市区南面,距市中心14公里。

汤山风景区 以汤山镇山为中心,包括汤山温泉、阳山碑材、安基山水库、葫芦洞等风景名胜。阳山留有壮观的古采石场,尚存明成祖朱棣为朱元璋孝陵采凿的巨型碑材三块,分别为碑座、碑身和碑额,其中碑身长48.3米,宽12.2米,厚4.2 米,重约5500吨,堪称世界之最。1993年3月,在葫芦发现了35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该景区距市中心22公里。

南京故宫的现存遗迹有:

1、午门遗址

晚清时期明故宫午门,两阙残存,午门作为宫城南大门,中门只走帝后銮驾,左右侧门也只有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

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午门除了是官员出入之门外,还是传达圣旨及朝廷告书的地方,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之地。

2、奉天门遗址

奉天门始建于1366年,从午门入,过内五龙桥,便是奉天门,门内为奉天殿。奉天门遗址东西长58米,南北宽30米。

奉天门是皇帝接见大臣议事的地方,即御门听政之所。永乐初,明成祖朱棣曾在此举行国宴接见过渤泥国王一行。 

3、东华门遗址

与西华门相对应的东华门,是现在南京明代宫城仅存的一座城门。东华门过去长期被南京冶金器材厂圈占,成了一个垃圾堆,一般人根本无从知道。随着东华门遗址公园的建成,大家终于可以一睹东华门的雄姿。

4、玄津桥遗址

玄津桥在中山东路逸仙桥南,为三孔石拱桥,长416米,宽191米,始建于明初时,玄津桥原桥面、桥栏两端各有一对石狮。

明末桥两侧还建有游廊。1981年桥面改沥青路面,桥栏用水泥补砌。玄津桥在明初为皇城西华门出入要道,跨古杨吴城壕。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改为元津桥。

5、西华门遗址

西安门遗址,与西安门在东西一条中轴线上。2001年,在此施工的单位无意中挖掘出西华门的遗址,仅存三座门券的须弥座和砖石路面,这使得西安门被长期以来被误传为西华门的现象彻底被证实。

—南京故宫(现存遗迹)

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并将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陵园纵深262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225公里。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明孝陵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过多次重创,尤其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曾国藩奉诏祭陵,才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那块「治隆唐宋」御碑也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还看得到一道补过的裂痕。原本人们可以从石碑左右二边绕过,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所以现在要先从御碑殿出来,才可以看到龟趺的后面。

当年出殡的时候,同时有相同的棺木从南京各个城门出去,以迷惑盗墓者。方城的后面是朱元璋及皇后马氏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整个陵园明朝时曾种植松树十万株,放养悬挂银牌的长生鹿一千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就损失净尽了。至今孝陵从未被盗过。

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下令建陵。第二年8月,马皇后去世,9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明孝陵永乐3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明皇室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时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因屡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寝地宫外,现仅存神道、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等。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孝陵殿、大石桥等。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做了31年皇帝的朱元璋去世,礼葬孝陵。朱元璋及皇后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大字。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近年来宝城墙体出现了局部坍塌,墙面剥落,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采用东南大学古建筑专家的保护方案,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对墙体进行了维修,如“缝合”裂缝,整平“墙面”,对变形的墙体进行修补和防水防渗漏“手术”。为方便游客一睹“龙脉”真容,还修建了一条青石板游览步道,让游客能登上宝顶看到明孝陵全貌。

[编辑本段]主要建筑以及构造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明孝陵神道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亲笔题书。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南面有拱门3 个,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 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古称孙陵岗,位于明孝陵正南300 米。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现存遗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下马坊、神烈山碑: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神烈山碑,在下马坊东边36米处,是明嘉靖十年(1531)立,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现已不存在,仅存四角石柱础。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立。再向东17米处有一块卧碑,为“禁约碑”,是明崇桢十四年(1641)立,碑文刻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有关9条禁约。

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大金门,在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原为**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在大金门正北70米处,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故俗称“四方城”,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楼顶已毁。原碑亭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亭子的结构顶部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观如一个城堡,故俗称“四方城”。

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约100米过御河便进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明孝陵神道的 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 80 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石兽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至棂星门,长250米。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

棂星门、御河桥:神道向北18米的尽头为棂星门,门已不存,仅存石柱础6个。从遗迹看,棂星门应是三开间的建筑。过棂星门折向东北275米,即到御河桥,也称金水桥。御河桥为石砌桥,原为5孔,现存3孔,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通过御河桥向北,顺缓坡而上,便是陵寝的主体建筑。

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享殿、大石桥、方城、明楼、宝顶等,筑有围墙。

文武方门: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根据《中山陵史话》等书籍记载,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战火,清代在中门的基础上改建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正中有一块大石碑,下有驮碑龟趺。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这是因清朝刚统治中国,康熙执政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享殿:碑殿之后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现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殿后100余米处是大石桥,又称升仙桥。过了大石桥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筑的最后部分方城、明楼、宝顶。

方城、明楼、宝顶: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为后人所制。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刘叙杰说:“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明孝陵的开创性地位还体现在其依山势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 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有些已经损坏。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梁白泉研究员说:“明孝陵首开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边分布的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也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

“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

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是明孝陵最后的一重建筑。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南面有拱门3个,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古称孙陵岗,位于明孝陵正南300米

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南京古代极其辉煌,近代也是一样的经济繁荣,南京的各类博物馆数量也是很多的,下面给大家强势推荐一波南京的博物馆。

南京10大必去博物馆:

1、古生物博物馆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专业博物馆之一,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揭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地址: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门票20元/人

2、汤山直立人化石遗址博物馆

它像一部无字却内涵丰富的“天书”,向我们诉说着地球在人类文明前的记忆。

地址:江宁区汤山街道汤山遗址公园;门票20元/人

3、南京地质博物馆

它的展示内容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意义,是熔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

开放时间:

周三至周五9:30-16:30

周六、周日9:00-16:30

地址:南京市珠江路700号;门票免费

4、六朝博物馆

南京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元素和城市名片,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作为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第一件“南京作品”,六朝博物馆将带领观众穿越到1500多年前的“东方大都会”。

地址:长江路302号,总统府东侧;门票30/人

5、南京云锦博物馆

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锦为代表的我国民族织锦艺术。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中华织锦村,南京云锦因美如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被誉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开放时间:8:00-17:3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茶亭东街240号;门票免费

6、南京科举博物馆

集中展示了反映科举考试制度的器具、凭证、木雕、石刻等文物,里面囊括了清史、明史、元史、宋史、唐史、隋史的科举制度档案,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历史和科举文化。

地址:金陵路1号

开放时间:

夏令时:9:00-22:00

冬令时:9:00-21:00,闭馆前一小时停止售票;

门票价格:50/人,学生老人半价。

7、明孝陵博物馆

明孝陵博物馆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地址:玄武区四方城1号3号楼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免费

8、江宁织造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整体风格是取中国山水画中深远、高远、平远之意境,将北高南低的建筑群尽可能用园林手法加以覆盖。

开放时间:9:00-18:00,17:30停止售票;

门票价格:20/人

地址:长江路123号

9、南京博物院

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兴建的国立大型综合博物馆,两座陈列馆(历史陈列馆和艺术陈列馆均为仿辽宫殿式建筑,黄瓦红柱,巍峨壮观。院内草木葱茏,各种石刻文物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开放时间:周一9:00-12:00;周二至周日9:00-17:00

地址: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门票免费,需预约进场。

10、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中国***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开放时间:8:00-17:30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城东梅园新村;

门票免费

南京的博物馆有:南京博物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江宁区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明孝陵博物馆、云锦博物馆、明城垣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图为南京博物院)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南京市博物总馆

南京市博物总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实行总、分馆制的博物馆,总馆成立于2014年,是融汇南京古代史、近现代史、革命史、城市史、考古、文保、民俗与非遗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截至2015年底,南京市博物总馆有馆藏文物1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95件(套)。

南京市博物总馆下辖“七馆一所”,包括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中国***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等八家市属文博馆所,本着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理念,成为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已开放的部分场馆包括博物馆地下三层,地面上明远楼、至公堂、号舍、碑刻及南苑的魁光阁等,含11个展厅,是中国唯一一家地下式博物馆。

(图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烈士陵园南端的任家山上,是一座既有传统民族风格且具现代气息的优美建筑。纪念馆于1984年4月破土兴建,1987年1月5日通过验收,1988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珠江路,建于1935年,原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于的中央地质地质调查所矿产陈列室,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发源地,也是培养中国地质工作者的摇篮。

  江宁区博物馆

江宁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南京市成立最早的区级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5月6日,座落在江宁城区东山镇竹山公园秦淮河畔(江宁区竹山路88号)。江宁博物馆由千秋江宁、风流东晋、裴家同书画馆及一个临时展厅组成,馆藏文物达3000余件。

(图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古长干里,遗址得名于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该寺为明清时期中国佛教中心,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三国孙吴时期此地建有佛教精舍和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首座佛教寺院建初寺所在地,为江南佛教发祥地。遗址长干塔地宫先后发现并清理出明代大报恩寺大殿、观音殿、法堂,以及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重要遗迹。

  明孝陵博物馆

明孝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新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云锦博物馆

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茶亭东街240号,是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主要展示以南京云锦为代表的中国民族织锦艺术,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是中国首家集知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织锦艺术博物馆,由江苏省南京云锦工艺研究生产试验中心主办,目的是为促进中国传统民族民间织锦的开发利用、技艺交流,接待国内外专业人士参观访问。

1南京大明王府·瞻园 明初,朱元璋因念徐达有功,故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2朝天宫 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3明故宫 南京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王朝的皇宫4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5明神乐观 明太祖敕建为“神乐观”6鼓楼 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7中华门明太祖朱元璋自明洪武五年(1366年)开始修筑京师应天府(今南京)内城城墙其实这样的有关的景点、历史遗址还有很多。

南京的名胜古迹有:夫子庙、明远楼、乌衣巷、朱雀桥、瞻园、中华门城堡、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朝天宫等。

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江苏南京,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明远楼

明远楼,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地处于江南贡院建筑群的中轴线上,仍保存完好,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面前一个人工水景,很适合拍夜景和倒影。

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这个巷子得名于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因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朱雀桥

朱雀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城内,是在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古代是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清溪之间秦淮河上二十四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但是其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1960改建来的。

瞻园

瞻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它总共占地25100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

中华门城堡

中华门城堡,位于南京市中华路,城堡高21.5米、东西宽118.5米、进深129米,占地16500多平方米。是南京城的南大门。城门分4道, 每两道之间的空地称作瓮城。每道城门除置有铁皮包严的木质大门外,城门两边还有石槽,石槽内嵌有千斤闸,战时如木质城门被敌军攻破,可从城上放下千斤闸以阻止敌军前进或退却。

明城墙

明城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它是我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可以到南京看看这个城墙。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该陵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该陵也是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故宫

明故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南京故宫开创了皇宫自南而北中轴线与全城轴线重合的模式,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是遵循礼制秩序的典范,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清官式建筑的母本。主要景点有:午门、奉天殿、西安门等。

朝天宫

朝天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总共面积3万余平方米,加上江宁府学现存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成为了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在已经改建为南京市博物馆。

希望大家喜欢今天分享的南京的名胜古迹。

后续我也会持续更新各种各样的旅游攻略和旅游避坑指南,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用,请点赞+关注,谢谢支持!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城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近2600年建城史,与洛阳、西安、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文化 丰富多彩,古今交融,它的历史悠久,让我们一起追忆南京吧。

  远古至秦汉

35万——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南京的人类生活的遗迹。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春秋末年(公元前495年前后),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千里筑越城。《丹阳记》中有“蠡城金陵,居长干古越城中”的记述。人们把这作为南京城垣之始,距今已有2485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后来秦始皇南巡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以金陵地区起,筑建穿越今江苏东南和浙江东北部的驰道。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敢为丹阳侯,刘胥行为胡孰侯,刘缠为秣陵侯。

 六朝时期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上位,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孙权在这里建造了巨大的海船,高达5层,4樯4帆。公元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兵万人,航行到夷洲(今台湾),又派将航行去辽东、高句丽(高丽,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市一带,公元427年迁平壤)。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420年,刘裕代晋上位,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上位,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上位,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上位,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六朝建康都城文化璀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昭明太子的《文选》、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沈约的《宋书》和萧子显的《南齐书》等都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宝库中光彩夺目。都城金迷纸醉,畸形发展,居民28万户左右,城中僧尼多时达10余万,梁武帝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为寺奴。佛寺穷极宏丽,规模大者,常有“骑马关山门”之说。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以建康为首的南朝文化,六朝时期的南京城和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六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隋唐时期

589年2月,隋灭陈,隋军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相继采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但仍不失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

 75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升州刺史,次年书乌龙潭放生池碑,遗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于南京西南之当涂。783年,因藩镇为乱,唐德宗有意迁都,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时期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宋朝时期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以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终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导致最终失败。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战派人士李纲的建议,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在主战派岳飞等人的坚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当“修德行而不在于择险要之地”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

钟山风景区 亦称东郊风景区,包括紫金山、梅花山、九华山等名山;玄武湖、紫霞湖、前湖等秀水;明孝陵、中山陵、廖促凯何香凝合冢等陵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