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图书馆 探寻昆明学院图书馆镇馆之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昆明图书馆 探寻昆明学院图书馆镇馆之宝,第1张

  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书呢?笔者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思考和探寻这个问题。在一年多前,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一、源头 昆明大学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4年5月合并后,改称为昆明学院。

昆明大学建于1984年3月3日。2003年2月,昆明大学合并了原昆明市轻工业学校、昆明市城乡建设学校、昆明市立信会计学校三所中专学校。这三所中专学校都是建国以后才创办的。因此,合并以后的昆明大学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不大。笔者在昆明大学图书馆工作时,几经查访,结论是:昆明大学图书馆没有古籍;昆明大学图书馆虽然有一部分线装书,但都是近二十多年来在普通书店购进的线装书,这些线装书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拍照制版后印刷的,因而不是古籍,更谈不上是善本。所以说,原昆明大学图书馆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像样的镇馆之宝。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于1981年4月。2001年1月5日,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和原昆明幼儿师范学校。昆明幼儿师范学校始办于1978年,即建国以后才始办的,因而有古籍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昆明师范学校却始办于1905年,即始办于光绪三十一年。另外,笔者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查到:晚清时期全国各地的不少书院相继改建成师范学校;昆明地区在晚清时有三大书院。两年前,笔者亲眼目睹了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因此,昆明师范学校有可能是在1905年,由五华书院改建而成的。所以说,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有古籍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几年前,笔者曾听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人说,他们图书馆大约有两千本古籍。

两年前,由于宣传工作上的原因,笔者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起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即原昆明师范学校图书馆。在闲谈中谈到了古籍的话题。一位北校区图书馆曾经保管过“古书”的工作人员说:北校区图书馆的“古书”都是民国以后的,并且都被虫吃成了筛眼、一包灰,一碰就碎,没有什么价值。当时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也在场,但他对古籍的话题没说一句话。回来后,笔者越想越不对劲,就对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说,想去看看北校区图书馆到底有没有古籍;那些“古书”真的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吗?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同意了,说等他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后,一起去看看。

二、初见端倪

时隔不久,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就与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联系好了。笔者就与昆明学院图书馆的党委书记一道专程去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看那些“古书”。那天,我们受得了北校区图书馆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当笔者看了四册一套的《温飞卿解集》后,眼睛一亮。它的字的结构匀称;字距和行距合适;墨色浓黑;字迹都清晰;版本是木雕本;纸质比较厚实;纸的老化和氧化程度自然;纸的暗帘较宽;版式大小和装帧形式都与康熙时期的相符;把它靠近鼻子闻一闻,闻到了古籍的那种特殊的香味;只有一个序,序的落款的年代是康熙,序的附近连撕去一页的痕迹都没有,仔细查看装订线,装订线是原装的,没有被拆开后抽去年代较晚的序的情况;从目录查到,这套书共有四册九卷,除其中的两册的前几页有一两个被虫蛀成的小洞外,四册都没有油污和水渍等,四册都基本保存完好;《温飞卿解集》的内容是诗集;这套书是齐全的、成套的。笔者凭收藏古籍十多年的经验,当时就认为《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应该是善本。

十多年前,云南省成立省文物收藏协会时,笔者成为了云南省省收藏协会的第一批会员。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了第二十五期全国古籍普查培训班,在培训班学习期间,笔者有幸跟李致忠老先生、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徐忆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罗琳先生等全国知名的古籍专家学习古籍知识。应学员们的请求,李老先生讲授了古籍的鉴定。笔者从多年收藏的古籍中,挑选了十几册(种)请李老先生鉴定。李老先生的鉴定结果是:十几册(种)都是古籍,没有赝品;其中有三册(种)还是明代的古籍。

另外,笔者还在北校区图书馆看到了二十来个装满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书柜。其中古籍大约有两千册左右。在古籍中,除《温飞卿解集》和同治、光绪时期的几套古籍成套外,其余的古籍都不成套,不齐全。在这些古籍中没有发现活字本,也没有发现套印本。在其中的几本古籍上钤有五华书院的印章。

这二十来个书柜,每个书柜都有两扇用茶色玻璃做成的梭门(滑动门)。对这些书所采取的防虫蛀的措施,只是放了一些旱烟叶。并且这些旱烟叶是几年前购买的,已经闻不到旱烟味,也就几乎没有防虫蛀的效果。这些古籍中有一小部分被虫蛀成了筛眼,但字还是能够辨认出来的。有几册古籍的卷首和卷尾已成了碎片,但卷中可能还是可以修复的。其余大部分古籍都基本保存完好。此外,那些民国时期的图书也都基本保存完好。笔者看完这二十来柜书后,觉得:除《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以外,其它两千册左右的古籍都是清中晚期的;其余的都是民国时期的图书。这二十来柜的书的价值不小,其中《温飞卿解集》最为珍贵。

北校区图书馆的负责人说,这批书有一万本。但只有数字,没有书的花名册,更没有具体年代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说明。

从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回来后,笔者及时向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做了汇报。同时还向图书馆领导提出三个建议:

1.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防虫蛀的措施不得力,可以先买一些樟脑精或樟脑丸之类的防虫物品防虫蛀。等向院领导汇报后,批到经费,再采取更为有力的防虫蛀等的保护古籍的措施。

2.由于云南大学图书馆有十几万册古籍,其中有一套还是宋元刻本,还有明代的一些孤本。他们馆的古籍专家鉴定古籍的水平是比较高的。而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与云南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比较熟悉。因此建议:由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出面,请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些古籍。

3.目前对那些古籍和民国时期的图书的管理比较混乱,应加强管理。

三、有了眉目

事隔不久,即在一年多前,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馆长叫笔者与本馆的党委书记一道,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一位古籍专家到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鉴定那一万册左右的书。这位古籍专家是古籍方面的硕士。

陪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到了昆明学院北校区图书馆之后,笔者欣慰地看到了那二十来个书柜里,已放进了一些樟脑丸。尽管进屋后闻到的樟脑味还不够浓,但多少还是起了一些防虫蛀的作用。

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把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仔细地看了一遍。并且同时做了一些记录。然后回到云南大学图书馆查找资料和上网考证。云南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专家最后的鉴定结果是:

1.《温飞卿解集》是康熙时期的刻本,并且是善本。

2.其余古籍是清代中晚期的刻本,且多半不成套,不齐全。

3.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有两千册左右是古籍,其余是民国时期的图书。

4.这一万册左右的书的价值不小,比较珍贵。

5.这一万册左右的书中,《温飞卿解集》的价值最高,最为珍贵。

综上所述,《温飞卿解集》是笔者到目前为止,所能看到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昆明学院图书馆目前总建筑面积达40075平方米,现在藏有印刷型(纸质)图书135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种),现有阅览座位总计3300余个,每周开馆时间可达100余小时。现有在校学生1万5千人左右。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如今总算有了比较像样的镇馆之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镇馆之宝!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8YNSKNO059)阶段成果之一。该课题的负责人是昆明学院图书馆的祁跃林研究馆员,本文作者是该课题组的成员之一。

(责任编辑 刘 新)

古典文献学在很多学校属于中文类专业,但是实质上跟历史文献学没有本质区别,研究的对象是传统古籍,从文字、音韵、训诂,版本、校勘等诸多方面入手,是讲求实证精神的“实学”,更偏重历史学,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有巨大差别,所以千万不要入错了坑。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学校本科阶段有文献专业(北大早先有,现在不知),所以可能也不容易入错坑。另外古文献除了传世文献之外(清代学者的研究已经登峰造极),现在还有重要一支力量是出土文献学,即用出土的文献资料与传世文本对读,进行研究。涉及的学科不仅有一般意义上中文、历史,更有考古,细分之下,包含古文字、古文献等多个方向。总体上来说,古文献理论性非常强,艰深枯燥但是实证之下又很有趣。就业嘛,任何学问学的好了,工作都不是问题。硕士毕业如果比较对口,可以做古籍编辑、网站历史板块编辑等,博士毕业就是科研了。大家提到的中学老师一类,其实跟文献并不那么对口,任何中文历史专业毕业生,经过培训,都可以讲中小学语文、历史。对研究不感兴趣,还是要慎选。

一、学好历史知识。

文史不分家。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作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学生只有了解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作品的内涵。

二、学好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

三、把握人文情怀

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四、学好文言文的细节

学习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

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④通假。⑤词类活用。

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

五、高中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方向

1培养兴趣

有些学生不爱学文言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学生完全是机械地学,肯定是很难有兴致的。正确的观念是,我们要像阅读现代文一样的去感受它,品味它。当我们把文言文看成是和现代文一样的美文时,在心理上我们就是接纳它的,进而还会喜欢它,从内心的拒绝到接纳再到喜欢,我们就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条件。

2点滴积累

古人的文字和表达方式,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生活气息远离我们,所以理解起来很吃力。那么,扫清文字障碍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记住一个个文言词语、字的意义和用法,然后连词成句,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就这样被我们读懂了。

3断句练习

断句是高中文言测试中必考题型,断句对于学好文言文很重要。断句练习是对文言综合能力的运用,包括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等;如果我们能做对断句,就意味着我们准确的突破了以上语言点,而准确翻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将断句和翻译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如果能顺畅、合情合理的译出来,说明断得合理;也可以根据初步翻译的大意来确定很明显的几处断句。

1古琴入门事项

1基于你的爱好程度,我不建议你买琴。因为市场上的古琴良莠不齐,网购想得好琴更是奢望。基于你现在的状况我建议你先租琴用。

次琴劣琴伤耳音,对下指弹奏也有影响,会严重阻碍学习进程。

建议你不要相信“专业琴”“演奏琴”“练习琴”等概念,什么叫“练习琴”?!难道就只是供练习用,而不能演出?!如果是这样,对不起,既然不能演出,说明音色不好,这张琴是不可能帮助你练习出大成效的,那这张琴连练习的作用都没有,因为练指法不仅是练动作,练正规科学的姿势的目的之一是要得到好音色,琴没好声,你也不知道动作是否规范正确,这不是误导人嘛!这也就是我说的伤耳音的过程,因此影响学习进程。

所以我说,琴只有好坏之分和是否可弹之分。声音恶劣,音色噼噼啪啪,就是劣琴,不可弹。

一些教程、教材及网上的一些选琴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无非是一看音色、二看工艺用料等,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说得过分点,这些知识基本是废话。因为音乐初学者只要听到一个乐器能奏出大体的旋律,他也不知音准节奏是否准,就是感觉好听,跟别说音色了,就连有点基础的学琴者也不一定能判断出琴音的好坏,何况初学者,什么松透沉静、金石之声就更别提了,而且在外行听来,古琴的声音大体就是“哽儿——哽儿——”的样子,多数人能说出不同音的区别吗?

也别存这样的想法——先买次琴练手,等水平上来了再买好琴。次琴把耳音都伤了,还怎么提高水平,更别提挑选琴的音色了。所以这样做当然会严重影响后期的学习的。而且几百元是买不到可弹的琴的,怎么着也得三四千,还得看斫琴师的水平和名气。但如果非要买,经济上又不允许花消太大,可以这样,先买个不太贵的可弹的,当然要由水平高的老师挑选,水平上来了再买更好的,或用旧琴添价换更好的琴。

2学琴前至少要会看常见的减字谱符号,最好学点乐理知识,多搜集名家录音,有时间看看琴界名人名曲名谱介绍。

3不一定非得买琴桌,能用的琴桌也不便宜,也得一两千。用普通桌椅就行,但要牢固不晃动,与椅子的高度差要适合自己的身材。

罗嗦了一堆,但愿对你有帮助。

2谁知道古琴的基本常识啊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3古琴入门事项

1基于你的爱好程度,我不建议你买琴。

因为市场上的古琴良莠不齐,网购想得好琴更是奢望。基于你现在的状况我建议你先租琴用。

次琴劣琴伤耳音,对下指弹奏也有影响,会严重阻碍学习进程。建议你不要相信“专业琴”“演奏琴”“练习琴”等概念,什么叫“练习琴”?!难道就只是供练习用,而不能演出?!如果是这样,对不起,既然不能演出,说明音色不好,这张琴是不可能帮助你练习出大成效的,那这张琴连练习的作用都没有,因为练指法不仅是练动作,练正规科学的姿势的目的之一是要得到好音色,琴没好声,你也不知道动作是否规范正确,这不是误导人嘛!这也就是我说的伤耳音的过程,因此影响学习进程。

所以我说,琴只有好坏之分和是否可弹之分。声音恶劣,音色噼噼啪啪,就是劣琴,不可弹。

一些教程、教材及网上的一些选琴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无非是一看音色、二看工艺用料等,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我说得过分点,这些知识基本是废话。因为音乐初学者只要听到一个乐器能奏出大体的旋律,他也不知音准节奏是否准,就是感觉好听,跟别说音色了,就连有点基础的学琴者也不一定能判断出琴音的好坏,何况初学者,什么松透沉静、金石之声就更别提了,而且在外行听来,古琴的声音大体就是“哽儿——哽儿——”的样子,多数人能说出不同音的区别吗?也别存这样的想法——先买次琴练手,等水平上来了再买好琴。

次琴把耳音都伤了,还怎么提高水平,更别提挑选琴的音色了。所以这样做当然会严重影响后期的学习的。

而且几百元是买不到可弹的琴的,怎么着也得三四千,还得看斫琴师的水平和名气。但如果非要买,经济上又不允许花消太大,可以这样,先买个不太贵的可弹的,当然要由水平高的老师挑选,水平上来了再买更好的,或用旧琴添价换更好的琴。

2学琴前至少要会看常见的减字谱符号,最好学点乐理知识,多搜集名家录音,有时间看看琴界名人名曲名谱介绍。3不一定非得买琴桌,能用的琴桌也不便宜,也得一两千。

用普通桌椅就行,但要牢固不晃动,与椅子的高度差要适合自己的身材。罗嗦了一堆,但愿对你有帮助。

4在初学古琴的时候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

在初学古琴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不易入门弹奏时不够动听,枯燥无味,因此引起初学者对古琴不感兴趣,缺乏信心,造成半途而废。

古琴的识谱和演奏技巧比较复杂。它是一种演奏难度较高的乐器,不像其它乐器可以在短期内掌握。

学习古琴首先要有思想准备,要有毅力,耐心钻研,不能急于求成。 练习场所,要有比较清静的环境,能专心致志地去琢磨。

要尽习能地多听演奏家的现场演奏,或欣赏有关录音与唱片,藉以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样就会对古琴发生感情,学习的劲头也就大了。

初学古琴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好练习方法,往往因左手大指的按弦和无名指的跪指在弦上磨擦而感觉疼痛。 情况严重时会出血和发肿,由此影响到学习的正常进行。

一般乐器的乐谱视奏较简明,而古琴谱上的指法符号较复杂。视奏琴谱需要根据左右手的指法,去找音位 位。

我们首先要把指法符号、顺序读熟,弄清楚音位、弦位,做到一目了然,很快能看出用左手哪一个手指,按在哪一根弦,哪一个徽上,右手用仕么手指,用什么指法弹奏。 然后看是什么音,用哪种节奏来弹。

5古琴自学要多久

真正学会起码要一年半左右。

最好的学法是一周只上一回,每天在家练习一小时,一般2个月即可学会左右手所有基本指法,并接触到简单的小曲。而如果每天都上课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有些浪费。

因为一节课教的东西一般要用5天左右来熟练掌握,而且这个过程时间不宜压缩(我个人觉得用一天练10小时的效果是不如10天每天练1小时的)。 没接触过乐器没有阅历基础的人是完全不影响学古琴的,以及学古琴的进度~还有是希望,即使不在假期了,也要天天摸一摸琴,半小时都行。

不然再到假期 复一段时间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信我。

6古琴的入门学习需要的时间大概多长

古琴的基础知识 1周 就差不多了(古琴部位名称、坐姿、减字谱认识、左右指法认识等等);

了解这些就可开始弹练习曲(勾、挑、小间勾挑、大间勾挑、大指托劈等等)时间约1个月吧,以后弹琴曲前也可做热身;

开始小琴曲学习,一般进程:《仙翁操》——《秋风词》——《湘妃怨》——《酒狂》——《良宵引》——《关山月》,这个进程一般 1年 左右吧。

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

自学容易练错、走弯路。条件允许后,尽量去找老师学。以前写过一些入门知识,随便找了几篇列表于下,可能对你学习有帮助,所有文章均可去问杉琴社——古琴知识栏目下去找,或自行百度。

1、怎么练习古琴?;

2、零基础自学古琴入门教程(浅谈古琴初学节奏和音准练习方法)

3、适合古琴初学者的20本书

4、用手机软件辅助古琴学习(调音、节奏、跟弹)

5、古琴基础教程:常见古琴减字谱读法

6、古琴教程:学会看古琴谱中的五线谱(实例学习)

7、古琴调弦小技巧(助你摆脱调音器,提高辨音能力)

7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

这个问题取决于学琴者的目的和对自己的要求了^O^

如果只是觉得古琴的声音好听而学琴,那么只需要练琴即可。也就是说,除了必须了解的古琴形制、基本乐理之外,最多只需知道练的几首曲子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而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就应该希望了解古琴的大致历史吧,包括形制的流变、记谱法的发展、文化地位、文人与古琴的关系、琴曲典故、古琴题材诗歌辞赋等。当然,知道这些不一定会弹琴,学过琴的人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些。

如果有缘之人通过对古琴的初步了解,或基础学习之后,能够从内心发出对古琴的喜爱,就可以尽情地深入琴学领域进行学习、研究了。古琴发展的几千年中,文人的参与伴随始终,因此唯有古琴拥有“琴学”。

粗略地概况一下,琴学包括:

文物(出土古琴、琴人画像、器物纹饰等);

古籍(琴谱搜集、琴谱版本、理论论著等);

历史(形制流变、指法流变、记谱法流变、人物故事、流派演变等);

文学(散文、诗歌等);

音乐(律制、指法发音、艺术表现、打谱等);

美学(音乐、琴体、环境等);

技术(斫琴法、演奏技巧、保养方法等)。

总而言之,学古琴需要具备怎样的文化底蕴,是没有硬性规定,也没有上限的。但对于爱琴之人,多了解一些琴学内容,可以对古琴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弹琴方法和琴曲内涵,这个是肯定的。

昆明图书馆 探寻昆明学院图书馆镇馆之宝

  昆明学院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书呢?笔者在七、八年前就开始思考和探寻这个问题。在一年多前,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眉目。  一、源头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