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
故宫的文物被分了25个大类、200多个类别。比如绘画,《千里江山图》《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重要的绘画,一共53,000件。
书法,像《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这样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还有2,800 件碑帖。
这三项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纸式文物最集中的一个收藏。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铜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馆,一共16万件,其中特别珍贵的有1,670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还有11,000件金银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
玉石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骄傲,中华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历史,通过故宫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联起来,串联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
陶瓷,故宫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是个天文数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于景德镇的御窑瓷器。
故宫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艺、13,000件其它工艺。在我们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较难以保管的就是这种盆景,半米高,枝干是宝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来的那些树叶是象牙染的,染牙。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一共是68,000件,数量也很多。还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黄花梨。
大量的通过“一带一路”的使臣纳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实物保管在故宫博物院里面。比如西洋钟表,18世纪的西洋钟表收藏最多、品质最好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200架西洋钟表。
武备仪仗,太和殿前盛典、庆典使用的那些装备,包括钟和韶乐,数量也很大,33,000件。
铭刻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说历史。十面石鼓就是我们国家国宝中的国宝。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会知道,收藏了4,700片。实际上我们的库房里收藏了23,000片。
每一片都需要定名、需要判义,这件工作我们还在进行,大约在三年之后可以完成。古籍文献一共有60万件,其中有24万块是刷印的书版,也是世界上收藏书版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馆创造新价值
故宫博物馆不再只是中国第一热门旅游景点,其公共博物馆属性愈发鲜明,丰富的展览成为人们与故宫亲密接触的最直接方式;每年到访故宫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次,他们逐渐从“游客”转变为“观众”,在此感受文化、体悟传统,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
1万余种文化创意产品的相继面世,更是让人们印象中的故宫从“正襟危坐”变成“萌萌哒”,故宫变得越来越亲民。
在整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故宫有着独特的地标意义和文化象征。“故宫跑”“故宫精神”“故宫制造”“故宫大修”等都能成为一段时间内文化领域的热点、焦点。众多走进故宫的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在此举办的国际论坛、展览,则让故宫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
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实力。
参考资料: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中央的广场叫阙。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日 :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
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在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潮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明朝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在保和殿后,有一个巨大的云龙石雕,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明代所雕刻的花纹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石头是来自北京的房山,搬动这块石头的时候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过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在保和殿后面,史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块石头运过来以后就放在这里,想要重新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游览完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中共有15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在清朝康熙年间,乾清门就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而在西侧还有一排连房,就是军机处,他是在雍正年间设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才被废除。军机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但是当时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班,监视这里的活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宫了。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在乾清宫内正中设有金漆宝座,后面还有屏风,上面刻有先帝的圣训。在宝座上方还高悬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对于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病,他发布了秘密立储的上谕,从而改变了封建王朝公开册礼太子的制度。此后,皇帝亲自写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儿放在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边,另一份儿则自己藏起来。在皇帝去世以后,拿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以后,即可生效。
在明朝,围绕着乾清宫还发生了三大疑案。就是壬寅宫变,红丸案还有移宫案。壬寅宫变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正在乾清宫中睡觉,宫女杨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把皇帝杀死,但是在慌忙之中却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所以没有成功。结果这些人就全都被处死了,这年正好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自此以后,皇帝不敢在乾清宫中居住,直到临终前一天才回到了这里,但是当天就死了。红丸案的发生是在明朝万历皇帝朱翊君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但是不久他就病了,服用了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一颗感觉很不错,所以有吃了第二颗,结果就死在了乾清宫内,前后只作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妃有野心相当皇后,所以就坚持要和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宫,以此要挟群臣。但是这些大臣设计把太子从她手中骗了出来,可是他还是在乾清宫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门口斥责他,就这样,他才被迫离开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25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东侧陈设着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陈设着大自鸣钟一座。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就连皇太后还有皇帝都要来这里庆贺。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午门
是紫禁城正门,因其门楼高8米,辅楼高4米,又俗称“五凤楼”。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每年农历十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
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薄、仪仗。此外国家凡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门出驾。
太和门
进午门,过玉带河,便是太和门。太和门前,有两尊青铜浇铸的狮子,右为雄狮,爪下有一铜球,象征权力;左为雌狮,爪下躺着一小狮,表示亲昵、母爱。狮头上的鬃卷,13卷为至尊,皇宫专用。
太和门是前三大殿的前门。地上金砖墁地,天花板描龙彩绘。金砖,是苏州烧制的一种砖,其制作十分精细、复杂,经过六道工序,窑烧130天,砖成后浸泡于桐油,历时8个月始成。这样制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黑而发亮,光可鉴人。这种砖造价昂贵,每块砖底下还印有制作者姓名、产地。故宫各大殿内都铺这种砖,因价高,民间称之为“金砖”。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
“太和”语出《周易》,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混同宇内以玉太和”之意,即指宇宙万物,和谐圆满。太和殿坐落在“工”字形须弥座上,汉白玉雕成,分上中下三层,称为丹墀或丹陛。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图案。那些伸出的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孔。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
台基上放置18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的18个省份。太和殿台基上面的大平台,放置铜龟、铜鹤各一对,象征“龟鹤千秋”,意为长寿。东有日晷西有喜量,象征皇权公正平允。这里是举行大典奏九韶之乐的地方。
太和殿是国内木制大殿之冠。殿为重檐庑殿顶,为殿宇中最高等级,足称中国古典建筑之最。殿内72根大柱支持其人武部重量,殿正中为皇帝宝座周转有6根镏金龙纹大柱,另外还有42根木柱,原为楠木,后改为松木。大殿中间的宝座为“须弥座”形式,正面和左右都有陛(即木台阶),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是皇帝之位。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设,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据说在20世纪90年代的某一日,正是个雷雨天儿,故宫里的一些游客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几名清代打扮的宫女正在行走,在惊诧之余,有人手快,拍下了当时的图像。这张照片被当做是故宫有鬼魂出没的证明。可是,这张照片什么都证明不了,因为这红色的宫墙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则将电能传导下来,当时碰巧有宫女在此地经过的话,那么这时的宫墙就具备了录像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碰巧有闪电出现,那么就同录像放映一样,出现那时被录下来的宫女的身影。
北京故宫博物院里都有什么文物?
本文2023-10-11 13:22: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