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个发现太极图的人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人类第一个发现太极图的人是谁?,第1张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太极图较之八卦符号图像,出现为晚八卦符号出现于周朝之前,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何谓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故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比较贴切;而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杭辛斋(1869年—1923年)在《易学藏书》中写道:“赵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按:蔡氏晚年得此图未久即病卒,故朱子亦未之见也蔡死后秘藏于家,至其孙始传布之,已在宋亡之后胡元一代,尚鲜称述至明初刘青田取以绘入八卦之中,遂风行海内,几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太极图矣)

古太极八卦图卦象对应示意

朱子发(朱震)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所演《先天图》,阴阳消长,亦与此图悉合,故又谓之《太极真图》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故邵子曰‘震始交阴而阳生’自震而离而兑以至于乾,而阳斯盛焉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故邵子曰‘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而坎而艮以至于坤,而阴斯盛焉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纳甲寄中宫之戊己,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八方三画之奇偶,与白黑之质,次第相应,深得阴阳造化自然而然之妙但既有黑白之分,备阴阳之用,已非太极之真相,不当称之为《太极图》今北方俗呼此图为‘阴阳鱼儿’,‘鱼’字实‘仪’字之误称之曰‘阴阳仪图’,或曰‘两仪图’,斯名实相符矣”

阴阳鱼环转相抱的太极图既然为古代隐士所画,又几经曲折秘传,原图的作图原理与含义已湮失不复,则太极图的命名与解释,则都是后人据成图而理解,并不完全可靠如上面所引邵雍、杭辛斋所讲,最明显的一点,太极八卦图周围各八卦符号各对应八等分的扇形区域,八卦的阴阳比例都能符合相应扇形区的阴阳比例,坎卦、离卦两部分所对应的太极图扇区,可以理解为“离正东,日渐东升,内爻谓之阳始长阴始消,故阴中有阳,为阳爻 坎正西,日渐西落,内爻谓之阴始长阳始消,故阳中有阴,为阴爻”

天圆地方,太极图是天圆地方全息图,八卦图是地方图。天圆图是运行图,地方图是存在与运行结构图。

八卦图是立体图形的平面绘制。太极图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相对全方位运行的一面展示图。立体八卦图的平面绘制使我们无法正确和全面认识八卦原理。现以切瓜识图方法展现八卦图原理:太极分两仪,一刀将西瓜切为两半。两仪呈四向,十字再一刀将西瓜分为四半。演八卦,与这两刀成十字的横着一刀将西瓜分为八半。此后再无一刀能将此瓜分为十六半。此为三才分八瓜(卦)。在上下前后左右六面形成的六个十字为六爻。

我们所看见到的银河系的图像是让人敬重的科学家们用技术模拟出来的,我们至今无法飞出银河系,因此无法全景拍摄银河的照片。银河的旋转图像与太极图构图相似。太极图是由宋朝的道士陈抟所画,由阴阳鱼相互环保组成,我们看到的是都有睁开眼,它们的眼睛颜色分别是阴鱼白色,阳鱼黑色。

一、太极图

太极图由陈抟绘制,由阴阳鱼组成,用现代哲学理论来讲,就是矛盾的统一。阴鱼的鱼身黑色,鱼眼睛白色,阳鱼的鱼身白色,眼珠黑色,无一不体现矛盾与统一。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鱼是从纤细的尾部逐渐发展到肥硕的身子。这体现了事物的进阶过程。这个图案是运动的,体现了四季年月日的更替,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儒家弟子将它刻在柱子上,道家将它画在衣服上面,李小龙将它作为拳馆的会徽。不仅对中国有帮助,对其他国家也有意义。韩国将它作为国旗的中心图案,设计的图案也有用到这个图案。

二、陈抟与太极图

陈抟是一个神奇人物,古代时候八十岁就是高龄。陈抟的寿命到118岁。931年,陈抟进京赶考,60手机的普通人早已经儿孙满堂,此时陈抟才刚刚进行科举考试,考砸了之后看破红,进入新的生活阶段。两位道行高深的道士告诉陈抟武当山九室岩可以作为隐居之地,在这里隐居20多年,不吃饭,每天只喝一杯酒。离开岩洞之后,陈抟到了另一个地方修行,修行就是睡觉,一睡可以睡一百天。

仙逝前,他写了一封信给君主,告知他将要仙逝,仙逝时会出现祥云。后来,果真如此。陈抟或许早已参透宇宙万物,站在宇宙的高度绘制出太极图。

啊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一、《太极图》古说 太极图,又称《先天图》或《天地自然之图》,是中国上古文化中最神秘的一张图,也是众说纷纭,争论最激烈的一张图。 虽然《周易·系辞传》中已明确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但汉代以后所传的《周易》、都不曾附有《太极图》,直到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太极图》,并有“先天”、“后天”之分。后来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根据陈抟所传的《太极图》写了一篇《太极图说》,发挥了《周易》的观点,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哲学思想。到了朱熹撰写《周易本义》,才正式将《太极图》附在《周易》前面。但也正为如此,朱熹受到了一些易学正统派的严厉的批评,指责他离经叛道。其实,朱熹是聪明的,他已经看出,离开了《太极图》,《周易》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占筮书册,根本够不上列群经之首。这其间,真正对《太极图》有精辟研究的首推理学家邵雍。据邵雍说,先天《太极图》为伏羲所画,后天《太极图》为周文王所作。并指出“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朱熹则认为《太极图》源自汉朝炼丹士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后来的易学大家胡渭也说:“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体纳甲。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由此看来,《太极图》的一个间接来源是道教,似乎是没有太多疑问的。但是,它的源头在哪里呢?它是否真象《周易》和道教所说的那样,是伏羲所作的呢? 二、《太极图》今说 美国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是萨满式(shamanistic)的文明。他在详细考察了中国上古文化后指出:“经过巫术进行天地人神的沟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而《太极图》显然具有浓厚的巫现文化特征。但是,能否进一步假设,《太极图》是中国上古巫现文化的总纲、源头?因为《太极图》所显示的阴阳、消长、动变、灵性信息等等特征,无一不是构成中国上古巫现文化的基本原理。而且《周易·系辞传》中反复申说“研几”、“见几”、“知几”、“知微”、“察来”,以通天人之际,尽宇宙之妙为总纲,似乎表现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萨满式”文化的特征。 现在,我们将《太极图》和巫现文化联系了起来,巫现文化在对待人和自然方面,有它自己独特的手段,那就是巫术。我们知道,大多数巫术是直接和特异功能连在一起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虽然行之有效,甚至有巨大的神通力量,却无法纳入当代自然科学体系。这一特点和我们目前所掌握的飞碟现象基本一致。法国的文化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也注意到巫术问题。他在《野性的思维》一书中说:“如果我们想把巫术归结为技术和科学演进中的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话,我们就会失去理解巫术思想的一切可能”。他认为,我们应当把巫术和科学”比作获取知识的两种平行的方式”。那么,这个和科学平行的巫术,它的真正的渭头在哪儿呢? 1《太极图》和伏羲《周易·系辞传》中有一段话十分重要:“古者包羲氏(伏羲)之王在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时又指明,伏羲时代,还是“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的时代。从考古学上看,这时期尚处于迫于自然力量,穷于应付的原始部落状态。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怎么会有闲情逸致和技术手段去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作如此玄奥的八卦太极图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传说中的伏羲其人吧。 伏羲,又写作伏牺、包羲、太昊、太等等。《帝王世纪》中说他是“大昊帝包牺氏,……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者,象日之明,是称为太昊。” 据今人考证,伏羲的“伏”为表音字,按上古音应当读为“溥”,“溥”就是伟大的意思。所以,伏羲也就是“伟大的羲”,而这位“伟大的羲”又正是先秦典籍中的东方之神(太阳神羲和);也就是说,伏羲实际上可能和太阳或者东方的某一星座有关。从史籍上看,伏羲又与龙有密切的关系。《左传》上说:“太昊氏以龙纪。”《拾遗记》也说:“蛇身之神,即羲皇也。”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找到了一个小小的突破口。 《史记·封禅书记》记载:“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龙乃上去。”据此,台湾飞碟研究协会会长吕应钟先生提出了“龙就是飞碟”的看法。的确,龙(不是生物学上的恐龙)这种过去被视为神话传说的动物,现在似乎应当重新来看待。《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又解释“鳞”为“鱼甲”。现在来看,这种能暗能亮、能细能粗、能短能长而又披着硬甲的:“龙”,和我们观察到的雪茄型飞碟不觉相象,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古记载中,龙常常被提到,也不止一两条。而且差不多每一次出现都与当时的帝王有关。那么,以后为什么不常见了呢?想必与古籍中记载的顼“绝地天通”派重,黎把民和神分开有关了。 就目前所见,在7000多年前有仰韶文化的陶饰图案中就有人首蛇身的伏羲象。以后直到汉代,石棺上还有类似的伏羲象。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上古文化符号(包括巫现文化)大都是象征性的;列维一斯特劳斯称之为“紧邻着感性直观”。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所谓伏羲“蛇身人首”不过是一个象征性表述,它暗示着伏羲是一种半人半神的生命体,是直接和“龙”(或许就是飞碟)有关的生命体。何况,伏羲的出生也是很神秘。《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他的母亲“履大人迹于雷泽”而后生下了伏羲,而且“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如果伏羲就是“伟大的太阳神”,而他又是乘着“龙”(飞碟)来到地球上,在传授了一些天文地理知识以及一些神通(特异功能)后,由于上古民智未开,为了不使外星球高级文明失传,留下了一幅整合性的《太极图》让后人去破译。那么,今天我们看到《太极图》包罗万象的内容就没什么奇怪了。 2《太阳图》和天文学,由于《太极图》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因此,我们再从天文学这一角度来作些探索。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阴阳学说则非《周易》和《太极图》莫属了。《淮南子·天文训》将阴阳原理对应日、月、星辰,认为阳气凝积则生火,火的精者为日:阴气凝积为水,而水的精者就是月;所以又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至于星则是从日月溢出的气的结合物,它们由于禀受的阳精、阴精的分量不同而各异。以后,五星又配上王音、五色甚至五德,这就从天文发展到人事了。 这种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天文学理论和“天人相应 ”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周易》所说的“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产物(可能是《太极图》以灵感信息方式传达出来的)。这是巫术方法的最重要的特征,它的整合性的类比思维方式与气功,特异功能完全一致,但与以后建立起来的自然科学却完全不同。 另外,就《太极图》本身来看,阴阳两仪记录着地球由于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之象和四时之序。此外,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和自转的轨道平面之间的交角(黄赤交角)为23°26′21〃,而从《太极图》上看,阴阳两仪的S形螺旋体夹角,也正巧在23°左右。所以,李晶伟先生在《太极与八卦》一书中认为:“太极的具体模式就是地球。” 现在要问,在上古交通闭塞,工具极端落后的情况下,怎么会已达到把地球作为一个模式来画图型的程度呢?解答这个问题仍要回到伏羲。《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了一段资料:“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则之,以画八卦。”参考前述关于“龙”的假设,那么“龙马”也可能就是飞碟的象征表述。也就是说,一个与外星文明有联系的“伟大的羲”,凭借着“龙马”(飞碟)提供的数字密码和模型,才画出了八卦和《太极图》。 更有趣的是,在后世所传的一些修炼图谱中,《太极图》被转换成天文图,并将北斗星安放在中心。从这一图谱看,我们这个世界以北斗星为天心。北斗星每年十二个月指遍四方二十八宿,历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之一日。所以,一些修炼气功的人,在采时都必须遵照这一图示,面对北斗星所指的方向。这,是否从一种灵感信息上暗示着《太极图》的真正来源呢? 3《太极图》和中医学与天文学一样,《太极图》和中国古代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医古籍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由于《太极图》是:“近取诸身”,所以阴阳之道也涵盖了整个中医领域,成为中国古代生命科学的基础。 《周易·说卦》传已经指出:“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为手,兑为口。”把人身器官与《太极图》上的八卦相对应。而《内经》则进一步把人的脏腑,血脉与日、月、山脉、河流、海洋通过类比连在一起,形成了“人身小天地”和“自然大天地”合一的“天人相应”说。在这方面,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大量的图谱,是我们今天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由此可见,《太极图》以简驭繁,无论在天文上还是在人体内,都表现出知识的高度凝聚性

人类第一个发现太极图的人是谁?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