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的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牛蒡的作用,第1张

牛蒡根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吸附钠的作用,并且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使体内钠的含量降低,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2减肥牛蒡富含食物纤维,能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肠胃垃圾、利于通便、降低体内胆固醇,减少毒素、废物在体内积存,从而达到减肥效果。3美容护肤牛蒡能清理血液垃圾,促使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防止老化,使肌肤美丽细致,能消除色斑,黑褐斑。4防癌抗癌牛蒡被誉为大自然的最佳清血剂,它能促进体内细胞的增殖,强化和增强白血球,“血小板”,使T细胞以3倍的速度增长,强化免疫力

营养价值:牛蒡的肉质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每l00克鲜菜中含水分约87克,蛋白质41-47克,碳水化合物30-35克,脂肪01克,纤维素13-15克。胡萝卜素高达390毫克,比胡萝卜高280倍。维生素Cl9毫克。在矿物质元素中含钙240毫克,磷106毫克,铁76毫克,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牛蒡子的别名 7 牛蒡子的处方用名 8 牛蒡子的来源 9 牛蒡子的产地 10 牛蒡子的原植物形态 11 牛蒡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12 牛蒡子的生药性状 13 牛蒡子的炮制 131 牛蒡子的炮制方法 1311 牛蒡子 1312 炒牛蒡子 132 成品性状 133 质量要求 134 炮制作用 135 贮存方法 14 牛蒡子的性味归经 15 牛蒡子的功效与主治 16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 17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 18 牛蒡子的用法用量 19 牛蒡子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来源 193 性状 194 鉴别 195 检查 1951 水分 1952 总灰分 196 含量测定 19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9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9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964 测定法 197 牛蒡子饮片 1971 炮制 19711 牛蒡子 19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9712 炒牛蒡子 197121 检查 197122 鉴别、检查 197123 含量测定 1972 性味与归经 1973 功能与主治 1974 用法与用量 1975 贮藏 198 出处 2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牛蒡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牛蒡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牛蒡子 1 拼音

niú bàng zǐ

2 英文参考

fructus arctii [朗道汉英字典]

arctii,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ardanae,fruct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reat burdock achen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RCTII FRUC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Arct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reat burdock ache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牛蒡子

牛蒡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2]。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炒牛蒡子微鼓起,深灰色,微有光泽,略具香气[2]。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2][1]。归肺、胃经[2][1]。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荨麻疹,疹出不畅,咽喉肿痛,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丹毒,痈肿疮毒等。牛蒡子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可用于风温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2]。炒牛蒡子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吗,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Fructus Arct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reat burdock achen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牛蒡子的别名

恶实、大力子、牛子、鼠粘子[1]。

7 牛蒡子的处方用名

牛蒡子、大力子、炒牛蒡子、炒大力子[2]。

8 牛蒡子的来源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2]。

9 牛蒡子的产地

牛蒡子主产东北及河北、浙江[1]。

牛蒡子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浙江。

10 牛蒡子的原植物形态

二年生在形草本,高1~2m。茎直立,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大形,有长柄;茎生叶广卵形或心形,长40~50cm,宽30~40cm,边缘微波状或有细齿,基部心形,下面密被白短柔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形,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短钩;花淡红色,全为管状。瘦果椭圆形,具棱,灰褐色,冠毛短刚毛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沟谷林边、荒山草地中;有栽培。

11 牛蒡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2]。

12 牛蒡子的生药性状

牛蒡子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 牛蒡子的炮制

牛蒡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名恶实[2]。

其炮制初见于《雷公炮炙论》,“凡使,采之净拣,勿令有杂子,然后用酒拌蒸,待上存薄白霜重出,却用布拭上,然后焙干,别捣如粉用”[2]。

唐代开始炒用(《食疗本草》)[2]。

宋代增加了爁制、酒拌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

金元时有烧存性(《儒门事亲》)[2]。

明代炮制方法较多,有去油、焙黄(《普济方》)、水煮晒干炒香(《证治准绳》)、酥炙(《外科启玄》)、蒸制(《景岳全书》)、酒炒(《医宗必读》)等方法[2]。

清代基本同前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2]。

131 牛蒡子的炮制方法 1311 牛蒡子

取原药材,筛去灰屑及杂质[2]。用时捣碎[2]。

1312 炒牛蒡子

取净牛蒡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有爆裂声,断面浅**,略有香气逸出时,取出[2]。用时捣碎[2]。

132 成品性状

牛蒡子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2]。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2]。果皮较硬,富油性[2]。味苦微辛而稍麻舌[2]。

炒牛蒡子微鼓起,深灰色,微有光泽,略具香气[2]。

133 质量要求

牛蒡子含牛蒡苷(C27H34O11)不得少于50%[2]。

134 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2]。可用于风温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2]。如治温病初起的银翘散(《温病条辨》);治痄腮肿痛的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疗疮疡,乳痈初起,证见寒热的荆芥牛蒡汤(《医宗金鉴》)[2]。

炒后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2]。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2]。如治麻疹透发不畅的宣毒发表汤(《医宗金鉴》);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2]。

13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防蛀[2]。

14 牛蒡子的性味归经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2][1]。归肺、胃经[2][1]。

15 牛蒡子的功效与主治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能[2]。

牛蒡子疏风,透疹,利咽,消肿[1]。

牛蒡子治风热感冒,咳嗽,疹出不畅,咽喉肿痛,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痈肿疮毒[1]。

牛蒡子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牛蒡子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2]。可用于风温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2]。如治温病初起的银翘散(《温病条辨》);治痄腮肿痛的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疗疮疡,乳痈初起,证见寒热的荆芥牛蒡汤(《医宗金鉴》)[2]。

炒牛蒡子能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2]。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2]。如治麻疹透发不畅的宣毒发表汤(《医宗金鉴》);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2]。

牛蒡茎叶煎汤当茶饮治乳痈[1]。

牛蒡子为眼科常用祛风清热药,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的功效:

(1)用于风热引起的白睛、胞睑红赤肿痛。可与菊花、金银花、连翘等合用,如银翘散。

(2)用于风热翳障。本品能疏风退翳,常与防风、菊花等配伍。

(3)用于麻疹痘毒,疹子透发不畅,目赤流泪。本品以疏风透疹为长,能透泻热毒,使疹子透发,常与金银花、连翘等药配伍。

16 牛蒡子的化学成分

本品含牛蒡苷(Arctiin)、异牛蒡酚(Isoarctigenin)、牛蒡酚(Lappaol)A、B、C、D、E等[1]。

17 牛蒡子的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

水浸剂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1]。

提取物能降低大鼠血糖[1]。

牛蒡苷能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动物产生惊厥,呼吸衰竭;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呈麻痹作用[1]。

18 牛蒡子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19 牛蒡子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牛蒡子

Niubangzi

ARCTII FRUCTUS

19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193 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194 鉴别

(1)本品粉末灰褐色。内果皮石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形或尖卵圆形,长70~224μm,宽13~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化,纹孔横长;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侧弯。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具细点状增厚;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叉的网状纹理。草酸钙方晶直径3~9μm,成片存在于**的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于,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95 检查 1951 水分

不得过90%(附录ⅨH第一法)。

1952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K)。

19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9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水(1:1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19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牛蒡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19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约45m1,超声处理(功率150W,频率20kHz)20分钟,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9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牛蒡苷(C27H34011)不得少于50%。

197 牛蒡子饮片 1971 炮制 19711 牛蒡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19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9712 炒牛蒡子

取净牛蒡子,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牛蒡子,色泽加深,略鼓起。微有香气。

197121 检查

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70%。

197122 鉴别、检查

(总灰分)同药材

197123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97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1973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1974 用法与用量

6~12g。

1975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98 出处

牛蒡,也叫大力子,恶实,牛蒡子等,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植物药,归属于2年生长草类植物,株体高35~81公分,常常长在树林边缘、灌丛或疏林下,也见于山谷草丛或草窝中,对环境要求不是很高。

牛蒡的用途:

牛蒡极具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糖分,经常食用牛蒡能补充体内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纤维素、钙、磷、铁等。牛蒡经常被用来给小孩子和老人食用,相比服用药物要好的多,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大家还是知道的。而且牛蒡能作为一种蔬菜食用,孩子老人不会有很反感,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同时牛蒡没有药物那样的副作用,却能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治疗病症的作用。牛蒡的药效体现在抗菌、降血糖、清除代谢废物等方面。

老人应该经常服用牛蒡,除了能补充各种维生素和蛋白质,还能抗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会产生许多使细胞快速衰老的氧自由基,老年斑便是氧自由基泛滥的结果。牛蒡内含有一种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物质,能够很好的防止氧自由基的泛滥,从而抗衰老。

牛蒡分布于东北、西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西等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