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菖蒲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藏菖蒲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藏菖蒲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来源 33 性状 34 鉴别 35 检查 351 水分 352 总灰分 36 含量测定 37 炮制 38 性味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 311 贮藏 312 出处 附: 1 用到中药藏菖蒲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藏菖蒲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藏菖蒲 1 拼音

zàng chāng pú

2 英文参考

Acorus calamus 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藏菖蒲药典标准 31 品名

藏菖蒲

Zangchangpu

ACORI CALAMI RHIZOMA

32 来源

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33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34 鉴别

(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褐色。皮层宽广,可见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构成,排列成网状,有大型腔隙;散有纤维束和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散列多数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2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5 检查 351 水分

不得过80%(附录IX H第二法)。

3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IX K)。

36 含量测定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37 炮制

除去杂质,切片,干燥。

38 性味

苦、辛,温、燥、锐。

39 功能与主治

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310 用法与用量

3~6g。

311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312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藏菖蒲的方剂 茜草丸

50g藏茜草200g紫草茸120g安息香50g藏菖蒲130g山矾叶100g草乌50g麝香1g圆柏膏

二十五味儿茶丸

粉(制)15g渣驯膏50g铁棒锤40g麝香1g藏菖蒲50g木香50g水牛角15g珍珠母25g甘肃棘

二十九味羌活散

息香25g镰形棘豆25g沉香25g牛心血25g藏菖蒲10g硫磺10g多刺绿绒蒿25g熏倒牛25g丁

二十五味阿魏散

5g宽筋藤15g紫草茸15g黑冰片(炭)15g藏菖蒲15g光明盐15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粉碎成细

八物定志丸

半两,紫石英(火煅,醋淬7次,别研水飞)半两,石菖蒲(米泔浸一宿)半两,乳香(别研)半两。制法上为细

更多用到中药藏菖蒲的方剂

用到中药藏菖蒲的中成药 流感丸

榜嘎100g大戟膏50g草乌50g安息香60g藏菖蒲80g龙骨50g麝香1g宽筋藤100g牛黄1g

茜草丸

50g藏茜草200g紫草茸120g安息香50g藏菖蒲130g山矾叶100g草乌50g麝香1g圆柏膏

二十五味儿茶丸

粉(制)15g渣驯膏50g铁棒锤40g麝香1g藏菖蒲50g木香50g水牛角15g珍珠母25g甘肃棘

二十九味羌活散

息香25g镰形棘豆25g沉香25g牛心血25g藏菖蒲10g硫磺10g多刺绿绒蒿25g熏倒牛25g丁

二十五味阿魏散

5g宽筋藤15g紫草茸15g黑冰片(炭)15g藏菖蒲15g光明盐15g制法:以上二十五味,粉碎成细

更多用到中药藏菖蒲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藏菖蒲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菖蒲

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道藏经》有《菖蒲传》一卷,其语粗陋。今略节其要云∶菖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淋症大小总论合参(附茎衄尿血)]萆厘清饮

湿土之敦阜,益智入肾可纳气归源,肾水得令则自能闭藏,而小便有节,至于使水道转入大肠,厘清渗浊者,独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三种)]白菖

溪涧者,名溪荪。集解《别录》曰∶白菖十月采。藏器曰∶即今之溪荪也。一名菖阳。生水畔。人亦呼为菖

《金匮翼》:[卷五耳病统论]肾虚耳聋

,别研)人参白茯苓蛇床子(炒)牡丹皮当归(酒浸)菖蒲(米泔浸一宿)炙草黄远志芍药防风(各一两)羊肾(

《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第一]孔圣枕中丹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藏茴香 21 拼音名 22 藏茴香的别名 23 来源 24 生境分布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藏茴香的用法用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藏茴香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化学成份 38 藏茴香的药理作用 39 毒性 310 炮制 311 性味 312 功能主治 313 藏茴香的用法用量 314 注意 315 附方 316 各家论述 31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藏茴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藏茴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藏茴香 1 拼音

cáng huí xiā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藏茴香

21 拼音名

Zànɡ Huí Xiānɡ

22 藏茴香的别名

黄蒿、马缨子、小防风

23 来源

伞形科藏茴香Carum carvi L,以全草、根入药。

24 生境分布

甘肃、西藏。

25 性味

微辛,温。

26 功能主治

芳香健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27 藏茴香的用法用量

1~2钱。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藏茴香

31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32 拼音名

Cánɡ Huí Xiānɡ

33 英文名

Fruit of Caraway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vi L

采收和储藏:78月割取将成熟果实的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其杂质,备用。

35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1025cm,径510mm。茎上部分枝。其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略短于叶片,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3cm,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3cm,具宽叶鞘,边缘膜质,白色或粉红色。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花梗长58cm;无总苞片,稀13,线形;伞辐510,长14cm;无小总苞片,偶有13,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杂性,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225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林缘、河滩草丛中或高山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薄弱、华北、西北及四川醅等地。

37 化学成份

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葛缕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二氢葛缕酮(dihydrocarvone),D二氢香苇醇(Ddihydrocarveol),L异二氢香苇二醇(Lisodihydrocarvediol),D紫苏醛(Dperillaldehylde),D二氢蒎脑(Ddihydropinol),脂肪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li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1]。根含镰叶芹醇酮(falcarinoloen),油酸(oleic acid),镰吉芹二酮(falcarinione)花的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αpinene),3蒈烯(3carene)。

38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GONG蒿子油成葛缕子油(Carawayoil)主要含d葛缕酮,有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法);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法),但对电 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则无效,故对咳嗽中枢并无作用。

2抗菌作用:葛缕子油在体外无抑菌作用,但也有报告,葛缕酮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并有某些抗真菌作用,高浓度(1∶1000以上)能杀牛肝蛭虫。

3对胃肠道作用:葛缕子油有健胃、驱风作用,葛缕酮口服对兔小肠有兴奋作用。

4其他作用:葛缕酮予大鼠口服,可增加尿中维生素 C的排泄虽,此乃由于维生素C存肝脏中的生成增加(葛缕酮并非维生素 C的前身)。单独给予葛缕酮,对大鼠尿中葡萄糖醛酸约的排出量并无显著影响:如同时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类制剂,则尿中葡萄糊醛酸及维生素C较对照组皆有显著增加,因此葛缕酮可能促进葡萄糖在肝中形成维生素C。维生素 C与肝脏中凝血酶元的生成有一定关系,长期给予大鼠葛缕酮,可对抗香豆精类引起的出血。此外,种子提取物给兔灌胃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增加,吗啡则能对抗此种利尿;新鲜种子中还曾提出一种植物凝集素,只对人的红细胞有作用,对牛、羊者则无。葛缕酮还有某些利胆作用;给兔口服0102ml/kg对心电图无影响。

39 毒性

毒性葛缕酮予小鼠灌胃,测得半数致死量13±0lml/kg,动物先出现兴奋(举尾、惊厥),死于呼吸停止。给大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164g/kg。如在前2小时先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制剂、维生素 C(400mg/kg),或葡萄糖(2g/kg),可对抗葛缕酮(口服4g/kg)的致死作用,给犬缓慢静脉滴注,则葛缕酮的致死量为034g/kg(心率慢,血压下降)。

310 炮制

净制:除去木质、叶及杂质。切制:割取全株、打下种子、筛去灰屑 。

311 性味

味辛;甘;性温

312 功能主治

理所开胃;散寒止痛。主脘腹冷痛;呕逆;消化不良;疝气痛;寒滞腰痛

313 藏茴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314 注意

阴虚火旺、无寒证者忌。

315 附方

治胃寒呕逆:藏面香配肉桂、干姜、陈皮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316 各家论述

1《西藏常用中草药》:芳香涩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驱风祛寒,健脾开胃。治寒滞腰痛,胃寒呕逆。

317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藏茴香的方剂 六味甘草丸

595处方:甘草50g木瓜40g酸藤果25g藏茴香20g芫荽果35g炒大米40g制法:以上六味,

二十五味阿魏散

15g豆蔻15g诃子(去核)15g铁棒锤15g藏茴香15g沉香15g猴油15g木香15g藏木香15

二十味肉豆蔻散

g沉香100g石灰华75g广枣65g红花90g藏茴香80g丁香40g大蒜(炭)35g豆蔻35g阿魏

二十味肉豆蔻丸

g沉香100g石灰华75g广枣65g红花90g藏茴香80g丁香40g大蒜(炭)35g豆蔻35g阿魏

姜香丸

gxiāngwán处方:生姜10两(和皮细擦,与茴香腌2宿),茴香5两(淘去沙)。制法:上为细末,酒

更多用到中药藏茴香的方剂

用到中药藏茴香的中成药 六味甘草丸

595处方:甘草50g木瓜40g酸藤果25g藏茴香20g芫荽果35g炒大米40g制法:以上六味,

二十五味阿魏散

15g豆蔻15g诃子(去核)15g铁棒锤15g藏茴香15g沉香15g猴油15g木香15g藏木香15

二十味肉豆蔻散

g沉香100g石灰华75g广枣65g红花90g藏茴香80g丁香40g大蒜(炭)35g豆蔻35g阿魏

白脉软膏

阳起石50g甘草70g麝香07g山柰100g藏茴香130g藏菖蒲70g花椒50g堿花75g制法:

二十味肉豆蔻丸

g沉香100g石灰华75g广枣65g红花90g藏茴香80g丁香40g大蒜(炭)35g豆蔻35g阿魏

更多用到中药藏茴香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藏茴香 《本草蒙筌》:[卷之二草部中]大茴香

,气平。无毒。乡落多生,秋月方采。壳有八角,子赤藏中。嚼甚香甜,盐酒炒用。入心肾二脏,及小肠膀胱。

《饮膳正要》:[卷第二诸般汤煎]茴香汤

治元藏虚弱,脐腹冷痛。茴香(一斤,炒)川楝子(半斤)陈皮(半斤,去白)甘草(四两,炒)盐(半斤,炒)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小肠疝气方二十四道]止痛丸

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小肠气,炒茴香酒下。血气,炒生姜醋《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

《杨氏家藏方》:[卷第五积聚方一十二道]异方红丸子

件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茴香汤下;欲微利,加至五、七丸。食后。《杨氏家藏方》

《鸡峰普济方》:[卷第六小便]大固脬丸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莳萝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状 28 化学成份 29 莳萝子的药理作用 210 炮制 211 性味 212 归经 213 功能主治 214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215 注意 216 附方 217 各家论述 2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莳萝子 1 拼音

shì luó zǐ

2 《辞典》:莳萝子

21 出处

《海药本草》

22 拼音名

Shí Luó Zǐ

23 莳萝子的别名

时美中(侯宁极《药谱》),莳萝椒(《本草蒙筌》),小茴香(《纲目》),瘪谷茴香(《本草正义》),土茴香(《中药志》)。

24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莳萝的果实。果实成熟后采收果枝,晒干,打落果实,去净杂质,晒至干透为度。

25 原形态

莳萝(《海药本草》),又名:慈谋勒(《开宝本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平滑,高60~90厘米。叶互生,有长柄,基部扩张呈鞘状,抱茎,叶3~4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最后裂片长至18毫米。复伞形花序,直径大至15厘米,花梗稍不等长,无总苞及小总苞;花细小,花瓣5,**,向内弯曲,早落;雄蕊5,比花瓣长,花药2室: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2。双悬果稍扁,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外面棕**,肋线膜状,两侧肋线延长成翅状,肋线间有油室4个,腹合面油室2个。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本植物的苗叶(莳萝苗)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26 生境分布

各地都有栽培或野生。产江苏、安徽等地。

27 性状

干燥果实多数裂成分果,呈扁平广椭圆形,长3~4毫米,宽2~3毫米,厚约1毫米。外表棕色,背面有3条不甚明显的肋线,两侧肋线延伸作翅状,少数未分离的双悬果基部有残存果柄。气微香。

28 化学成份

果实含葛缕酮、柠檬烯、莳萝油脑、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金合欢醚即7羟基香豆精金合欢醇醚、蜡、γ谷甾醇等。

29 药理作用

葛缕酮的作用参见"藏茴香"条。种子中所含的非萜类油有抗真菌作用。

210 炮制

簸去泥屑,拣净梗及杂质。

①《品汇精要》:"水洗微炒用。"

②《本草从新》:"炒黄得酒良。"

211 性味

辛,温。

①《本草拾遗》:"辛,香。"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212 归经

入脾、肾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肾、膀胱三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胃、肾、膀胱、小肠。"

④《本草再新》:"入脾、胃、肾三经。"

213 功能主治

温脾肾,开胃,散寒,行气,解鱼肉毒。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①《本草拾遗》:"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肋痞满。"

②《海药本草》:"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损。"

③《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④《医林纂要》:"润肾补肾,补命门,暖丹田,开胃调中,上达膻中,舒肝木,达阴郁,舒筋,下除脚气,治寒疝。"

⑤《随息居饮食谱》:"温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疼,解鱼肉毒。"

214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215 注意

气阴不足及有火者不宜。

《海药本草》:"不可与阿魏同合,夺其味尔。"

216 附方

①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②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闪挫腰痛:莳萝,作末,酒服二钱匕。(《永类钤方》)

217 各家论述

①《本草求真》:"小茴,与宁夏大苘同功,入肝燥肾温胃,但其性力稍缓,不似大茴性热,仍看证候缓急,分别用之耳。酒炒盐水炒,各随病症活用。"

②《本草正义》:"莳萝子,藏器谓治霍乱呕逆,腹冷不下食,两胁痞满;《日华》调健脾开胃,杀鱼肉毒,治肾气,皆温辛行气散寒之功,治诸疝最佳,然辛香燥烈,耗气伤津,止可借以行经,不可独任重任。"

21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莳萝散

物如脓者泄出。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莳

豮猪胆丸

)1分,芜荑(炒)1分,陈橘皮(去白,焙)1分,莳萝(微炒)半两,仓米(炒)3分。制法:上为末,用稀

四灵散

用獖猪肾1只,批破去筋膜,掺药1钱匕,并椒、盐、莳萝各少许在内,用湿纸裹,煨熟为度。早晨空心细嚼,温

煨肝散

,切作3片,每片用末1大钱许,掺于肝上,入葱白、莳萝、盐等,令有滋味,一重重布了,麸片裹之,煻灰火内

金铃散

肉微炒),马蔺花(炒黄)半两,茴香(炒黄)半两,莳萝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 偏肿,疼

更多用到中药莳萝子的方剂

古籍中的莳萝子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马蕲

月开碎花,攒簇如蛇床及莳萝花,青白色。结实亦似莳萝子,但色黑而重尔。其根白色,长者尺许,气亦香而坚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间分生叉枝,梢头开花,花结如伞盖,**。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有线瓣。味微苦辛,性平无毒。救饥

《证类本草》:[卷第九]莳萝

谨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即黑色而重。莳萝子即褐色而轻。主膈气,消食温胃,善滋食味,多食无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莳萝

∶按∶《广州记》云∶生波斯国。马芹子色黑而重,莳萝子色褐而轻,以此为别。善滋食味,多食无损。且不可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胡萝卜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漂、洗、渍、泡、水飞、煅、煨、炒、炮。中药泡制的方法是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所以要认真的去对待。在这里就不一一的阐述,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相关例句

1

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说命运是苦不堪言的中药,你一定懂得良药苦口的道理。

2

你好,孩子的情况可能是梦遗,建议去医院看中医,吃中药进行治疗。

3

爷爷几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中医中药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

片 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 短段5~10mm,长段10~15mm ;

块 8~12mm的方块;

丝 细丝2~3mm,粗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 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 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 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 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 取净药材,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5.蒸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

7.炖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

8.燀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酒制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酒炙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黄酒10kg。

酒炖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炖法制备。

酒蒸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酒炖或酒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种子类用黄酒20kg,根及根茎类用黄酒30kg。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时,应用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醋炙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煮 取净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备。

醋蒸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醋20kg, 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11.盐制 包括盐炙、盐蒸等。盐制时,应先将食盐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盐炙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个别药物则先将净药材放锅内,边炒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蒸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盐炙或盐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食盐2kg。

12.姜汁炙 姜汁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

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13.蜜炙 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14.油炙 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净药材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材表面呈油亮时,摊开,放凉。

15.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规定外,取净药材碾碎如泥状,经微热后,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松散粉末。

16.水飞 取净药材,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残渣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17.煨 取净药材用湿面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材埋入麸皮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50kg。

藏菖蒲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藏菖蒲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来源 33 性状 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