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东夷人是现在的山东人。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推移,当初的东夷人其实就是山东人的祖先。由于历史的迁移,各类战争以及统一国家后,经过长期的汉化,东夷人已经变成了汉人。因此其实东夷人应该属于汉族,确切的说是生活在山东省一带的汉族人。
在考古上,其实东夷文化是发源于山东省中南部,在古代“夷”就是指中原地区以东的部落族群,且东夷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西周中期,东夷在中国古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过多年历史的演变,在秦汉时期后,“东夷”就多代称东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等了,名称上是用于称呼外族。东夷人懂得骑马射箭,身材健壮并且性格比较刚烈,同时东夷人普遍身高比例很高,是一个好战的部族。
东夷人的起源
事实上,如果从起源上来讲,东夷人有自己的源流,同时也与其他文明有密切联系,山东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很发达,南部还有良渚文化,与渤海湾相隔而望的东北更是有灿烂的红山文化,而它西部的中原地区更是异常繁荣。
所以,东夷文化本身就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系统,东夷人的构成也很复杂,其源流不好追溯,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很大。据有学者研究,见于古籍的先秦古族中,有大半都属于东夷或与东夷有关。
从狭义的华夏文化(中原文化)来看,东夷族曾创造出比中原华夏文化先进的史前文化,并积极影响着中原文化的形成;商朝以后,中原文化在吸收了东夷文化以及其它文化发达起来以后,开始反转过来给东夷文化以巨大的影响;西周时期,东夷人的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逐渐被融合到齐鲁文化中去。
从广义的华夏文化来看,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并列,属于组成华夏文化的一个子文化。
揭开秦人起源之谜,秦始皇祖先是东夷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一起看下去。
关于秦人起源,学术界主要有“秦出东夷”和“秦为西戎”这两种观点。
由于《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的是“在西戎,保西垂”,认为秦人出自西方,所以“秦为西戎”成为千年来的主流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史记》这一观点,是战国以来六国对秦人的普遍看法,鄙视秦人粗鄙,认为秦人为戎族,代表一种野蛮而暴力的文化。
那么,秦人究竟起源何方香港发现一批战国楚简,上面内容颠覆历史,揭开秦人起源之谜,以至知名学者感慨,难怪秦人能够一统中国,因为从秦人起源之中,可以看到秦人文化中具有一统天下的内在因素。
2008年,香港文物市场上出现一批战国楚简,总数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记载的内容几乎都已失传。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对此评价是,“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司马迁也没有看过的典籍”,可见这一批战国竹简的珍贵程度。
随后,清华校友竞拍下这一批竹简,并将之捐赠给了清华大学,后来被称之为“清华简”。
由于盗墓所得,所以这一批楚简出土时间、地点、流散的过程,如今已经难以找到答案,但并不妨碍这一批战国竹简的价值,原因有二:一是楚简没有受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二是楚简记载的几乎皆为失传内容,其中就包括秦人起源的记载。
根据“清华简”的记载,秦人始祖是少昊,而少昊是远古时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贵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首(白帝)。少昊在嬴水之滨出生而得嬴姓。学者柳明瑞考证,嬴水就是流经今山东莱芜的嬴汶河。
所以,秦人是居住于东方的一支部族,为今天山东一带,是属于东夷的一支。
在商朝时期,秦人一直臣服效忠于商天子,为商天子四处征战。令人意外的是,秦人和建立商朝的殷商人是同祖同源,都出自东夷玄鸟部,因为秦人也信奉“玄鸟”,《史记》记载佐证了这一点,“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所以,秦人与商人系出同源,两者由此成为铁杆同盟。
至于商朝源自东夷,为何商朝一直征讨东夷这是因为东夷国家众多,并非统一的国家,有些与商朝关系好,有些却反商。更为重要的是,东夷位于东南方向,掌控盐、贝、金属等资源,导致殷商必须与之开战。
武王伐纣灭亡商朝之后,秦人沦为了周王朝的奴隶,但商人、秦人等内心极其不满,所以武王死后,很快就爆发了武庚之乱(三监之乱)。武王死后,周公执政,监视武庚(纣王之子)的武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对周公执政不满,于是就与武庚,以及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一起叛乱反周。
不过,这一声势浩大的叛乱,很快就被周公平定。随即,周公将长子伯禽封到原来秦人的地方,建立鲁国,统治“商奄之民”。
那么,造反失败的秦人下场如何呢“清华简”《系年》的第三章中,就讲述了这一段往事。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参与叛乱的秦人祖先飞廉逃回领地,但很快就被周成王杀死,随即周王朝强行把秦人西迁到甘肃朱圄山地区,用后世的话说是谪戍(zhé shù),其实是为了惩罚秦人叛乱。“西迁是秦先人”一语道破秦人的来历,就是源于东方,秦始皇祖先就是山东的东夷人!
显然,“清华简”记载颠覆了史记记载,秦人并非出自“西戎”,而是出自东夷。
那么问题在于,“清华简”的这一记载是不是靠谱为何楚国对秦人起源如此清楚
其实,考古的确能佐证这一点。 1959年,在陕西蓝田县出土的西周中期询簋、师酉簋上,都提到了“秦夷”(所谓东夷西狄南蛮北戎)、还有“戍秦人”;甘肃礼县西山遗址之西周时期的秦人大墓、陕西雍城的秦公大墓,与山东益都苏埠屯商代大墓有很多鲜明的共性等,都证实了“清华简”的记载。
楚国位于边陲,与秦国一样,被称为蛮夷之地,为何楚人如此清楚秦人起源呢这或与“王子朝奔楚”有关。王子朝是周景王姬贵庶长子,周景王想立他为王,但遭到诸侯反对,由于周景王暴毙,所以周朝爆发内战,王子朝夺位失利,就此带着大量周朝典籍出逃楚国,其中部分典籍或许就被楚人获取,由此造成了战国中后期楚文化繁荣。老子因此事而丢官,从而隐居。
所以,“清华简”记载的内容,未必全部符合历史,但在秦人起源这一点上,却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值得一提的是,从秦人起源上,也可以看到秦国能够一统中国的文化因素。原因很简单,秦人是东夷文化、商文化、西狄文化、周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最终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大秦文明!整个秦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文明大融合的过程。
所以,秦统一全国不是偶然性的,特别是从文化组成来看也不是一个偶然;它也不仅仅是武力的战胜,而是继续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延续和进步的一个过程。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简”项目负责人李学勤教授,对秦国能够一统中国,给出了这么一个评价。
楼主您好,你可以看看着链接,他说的是现在咱们考证的关于鲜卑与东夷东胡的关系的官方说法。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
而鲜卑与东胡
鲜卑源于东胡别支是如今最广泛的说法。东胡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古老游牧民族,族名最早见于《逸周书》之《王会篇》。东胡强盛在战国中叶,频繁 与赵、燕等国互相攻掠。《史记》记载赵国李牧曾“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战国后期,东胡屡屡劫掠燕国,燕昭王不堪 其扰,派大将秦开(即与荆轲同刺秦王的秦舞阳之祖父)到东胡做人质,伺机窥探军事与地理机密。秦开回国献策,燕昭王当即兴师讨伐,大败东胡拓地千里;东胡 王北遁。始皇帝统一华夏后,继续对北方诸胡用兵,然而强悍的秦军并没有打跨“逐水草而居,往来飘忽不定”的东胡部落,倒是与东胡先后崛起的匈奴一 举终结了东胡的历史。绝世枭雄冒顿单于用骄兵之计歼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于是匈奴尽占东胡的土地、人口和畜产,雄霸朔方傲视大漠;而东胡余部逃 散。 《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和《十六国春秋》均说鲜卑就是东胡的余部[12]。晋代王沈编纂的《魏书》与司马彪的《续汉书》等史籍也 提到,鲜卑与东胡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东汉的服虔则说:“东胡,乌桓之先,后为鲜卑。”如果结合他曾说过的“山戎,盖今鲜卑也”,依稀能够看到山戎 或东胡与乌桓和鲜卑关联的影子。旅美著名语言学家朱学渊在他的著作《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中论述,“族名乌桓是‘乌洛浑’的缩音,蒙古语‘山’的发音是 ‘乌洛’,乌桓就是春秋时期的山戎”。 该说似乎更印证了以上观点,不过“东胡---鲜卑”学者说有个漏洞却不能不提:诸多典籍都提到“别依鲜卑山,故因号 焉”为鲜卑族名的来历。也就是说,“鲜卑”这个称谓只有在“别依鲜卑山”后,才会“因号焉”;但有史料表明,“鲜卑”族名,远在“退保鲜卑山以前”就存在 了,学者否定鲜卑源于东胡说法。 综上所述,先秦古籍里对“鲜卑”的记载与后世“鲜卑”民族有着某种特定联系,鲜卑族源并非因山得名那样唐突。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最先在夏商朝期称为“夷”,不带有外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但因为东夷族群原本就有一部分来源于炎黄,东夷文化里也有很多中原文化的影子,东夷祖先有很多既是东夷首领,又是炎黄后裔,比如东夷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所以此观点受到质疑,非主流观点}},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
东夷人是现在的哪里人
本文2023-10-11 14:35: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