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中国书法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收藏和欣赏。以下是一些中国历代著名的书法家:
1 王羲之 (303 年 -361 年):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秀丽、流畅,以《兰亭集序》最为著名。
2 钟繇 (151 年 -230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贺捷表》是其代表作之一。
3 颜真卿 (709 年 -784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他的书法作品端庄大气,《祭侄文稿》是其代表作之一。
4 欧阳询 (557 年 -641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被誉为“楷书之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九成宫醴泉铭》是其代表作之一。
5 柳公权 (778 年 -865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他的书法作品端庄秀丽,《玄秘塔碑》是其代表作之一。
6 赵孟頫 (1254 年 -1322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被誉为“元代书法之首”。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洛神赋》是其代表作之一。
7 文征明 (1470 年 -1559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他的书法作品端庄秀丽,《前后赤壁赋》是其代表作之一。
8 董其昌 (1555 年 -1636 年):中国古代书法家,被誉为“明代书法之首”。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和行书为主,《陋室铭》是其代表作之一。
以上是一些中国历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收藏和欣赏。
随着中国书法的不断发展,从早期的甲骨文到小篆,隶书,楷书等书法形式的形成,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写法形式和风格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朝代的改变,也可能是民风民情的变化。事实上,中国书法史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细微的一面,在众多中国书法家之中,有许多都有自己的作品并被大家熟知,我来举几个例子吧。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自幼喜爱书法,有各种技艺,善于篆益。他的书法很好地研究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诸体,模仿多人,辨别是非,脱离汉魏的笔风,成为一代名家。奔放自然,文笔委婉含蓄。有一次王羲之,孙林等四十余人在绍兴饮酒即兴作诗,并将这些诗集合到一起,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这个草稿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记述了当时文人孤儿院的情景。作者表示,由于当时表现出了绝世的地理效果,所以到后世再也无法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著作中“之”字有二十多个,字体也各不相同。
颜真卿是唐朝书法家,擅长写行数和楷书,他的楷体雄健,对后来的开题书写形式影响深远。颜真卿的真书雄伟端庄,由原来的苗条形状慢慢变成正方形,方字圆而有集中力。笔法雄健有力,十分擅长中锋。颜真卿的行书作品刚劲浑厚,体现了唐朝繁荣的盛世景象,与他高贵的人格特征相统一,诠释了字如其人,其代表作《自书告身帖》,《颜氏家庙碑》等。
欧阳询也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每一笔好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下笔的,他的字体匀称,字体粗细适中,他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写字的技巧,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其代表作有《用笔论》,《三十六法》等等。
建水朝阳楼距今(2020年)约有631年的历史。
朝阳楼原名迎晖门,亦称东门楼,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县城东南部临安路东端,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当时建水城的东城门楼。朝阳楼与北京天安门的建筑风格类似,有“小天安门”之称。
楼有三层,由48根合抱粗的大木柱和许多粗大的楹梁接合形成坚固的构架,再以砖石砌成城墙及城门。
楼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面积414平方米,五开间,三进间,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在顶层檐下,东面悬有清代书家“雄镇东南”几个大字。西面悬摹唐朝书法家草圣张旭“飞霞流云”狂草榜书。
扩展资料:
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处修筑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临安卫,在原来土城的基础上扩建成砖城,并在四座城门上各建楼三层,东门叫迎晖门(即朝阳楼),南称阜安门,西为清远门,北名永贞门。清顺治丁亥年 (1647年),南西北三城均毁于战火,唯东门朝阳楼完好无损。
1954年朝阳楼就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人民群众游览和文化活动中心。朝阳楼内藏有珍贵历史书画一万多册,其中有清朝收藏的八幅名画之一的《十八罗汉图》。
2006年05月25日,朝阳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
建水陶瓷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便出现了原始的制陶业,到汉代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生产陶瓷的中心,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自清代开始,建水又烧制了名闻中外的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建水紫陶在解放前即享有盛誉,市场价值颇高,其中尤以向逢春陶器制品价格最高,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美称。无论是达官巨豪,还是平民百姓,俱以得到向逢春烧制陶器摆设于家为荣。建水紫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烧制、磨光等工艺于一身,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
建水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气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 ,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总之,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临安的历史沿革
元置建水州,清改县。因水得名。据《元史》:建水古称步头,亦云巴甸,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夷谓海为惠,□为大,故名惠□。汉语曰建水。至元十三年改名建水州。
唐元和年间设县至今。明清时期建水为临安府所在地,府的行政长官称知府。民国元年(1912)10月,改知府为府长,临安府所在地的建水县被裁撤,由临安府府长兼理建水县行政事务。第二年国民 统一撤销府的建制,“复设县治于建水,改名为临安县”。又一年,仍恢复建水县旧名。
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东邻弥勒县、开远市和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靠石屏县,北同通海县、华宁县毗连。建水交通方便,蒙(自)--宝(秀)铁路接滇越铁路,连接省会昆明及河口,通往越南的首都河内。
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唐南诏时筑惠历城,汉语译为“建水”,隶属于通海都督府。宋大理国时期属秀山郡阿白部。元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2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的历史和由来有哪些介绍
建水以古文化著称滇南。建水从前是临安府所在地,其古文化和古建筑,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建水城,还分布在辖区内各处。单在县城西边13公里处的团山村,就全是百年古建筑,外地人到此参观,无不瞠目惊叹。
团山(彝语:有金有银的地方)村,建在一个半坡上,共有百余户人家,全是砖木建筑的深宅大院,古色古香,一户挨一户,栉次连毗,像是一个博大丰富的古建筑博物馆。历史的风云变幻都隐藏在其中。到此观光,使人引发一种怀旧的心思,给人觉得时序的递移在这里似乎是迟缓下来了。
3中国历史上的临安府具体指的是指浙江杭州县城的临安府还是云南建水浙江杭州县城的临安府是南宋建的,云南建水古城的临安府明朝建的,这俩个地方都是历史上的临安府,只是不同的朝代建的。一般指的是前者,显然历史上前者更知名,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政治地位,都比后者高。
①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升杭州置,治所在钱塘、仁和二县 (今浙江杭州市)。绍兴八年(1138) 年正式定都于此。辖境约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元至元十五年(1278) 改置杭州路。
②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临安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建水州 (即今云南建水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通海、华宁、峨山、新平等县及越南部分地方。清代属云南省,治所在建水县 (今云南建水县)。辖境约当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通海、华宁、峨山等县及越南部分地方。1913年废。
(1)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置,治钱塘县(今杭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桐溪、富春江以北,天目山脉东南地区及杭州湾北岸的海宁等地。绍兴八年(1138年)定为都。元时改为杭州路。(2)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临安路为府,治建水州(今云南建水县)。属云南省。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除外)及通海、华宁、新平、峨山等县地。清因之。1913年废。
4中国历史上的临安府具体指的是指浙江杭州县城的临安府还是云南建浙江杭州县城的临安府是南宋建的,云南建水古城的临安府明朝建的,这俩个地方都是历史上的临安府,只是不同的朝代建的。
一般指的是前者,显然历史上前者更知名,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政治地位,都比后者高。①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升杭州置,治所在钱塘、仁和二县 (今浙江杭州市)。
绍兴八年(1138) 年正式定都于此。辖境约相当今浙江杭州、海宁、余杭、富阳四市及临安县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8) 改置杭州路。②明洪武十五年(1382) 改临安路置,属云南布政司。
治所在建水州 (即今云南建水县)。辖境约当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通海、华宁、峨山、新平等县及越南部分地方。
清代属云南省,治所在建水县 (今云南建水县)。辖境约当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部,通海、华宁、峨山等县及越南部分地方。
1913年废。(1)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置,治钱塘县(今杭州市)。
辖境约当今浙江省桐溪、富春江以北,天目山脉东南地区及杭州湾北岸的海宁等地。绍兴八年(1138年)定为都。
元时改为杭州路。(2)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临安路为府,治建水州(今云南建水县)。
属云南省。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除外)及通海、华宁、新平、峨山等县地。
清因之。1913年废。
5杭州临安府和云南建水临安府有什么关系,其两者建于年代有差不多,1 云南建水临安府 明朝平定云南以后,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元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移迁建水州(今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属云南布政使司。
清初,临安府隶永昌道,后改隶分巡迤东道。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增设迤南道(驻普洱城)辖四府,改临安府隶之。三十五年(1770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建水仍为临安府治。光绪十一年(1886年),添设临安开广兵备道驻蒙自城,领三府军务,又改临安府隶之。 民国元年(1912年)废临安府为临安县。
2 杭州-临安府
杭州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年~978年)的都城。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镠对杭州的历史功绩,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级别为"行在,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于临安府(杭州)。
临安不仅将城市与优美的风景区相结合,而且还有许多园林点缀其间。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后,由于城市规格的升级,南宋当朝更加重视城市的各方面建设。
认识了喜欢旅行的美途游记的朋友,所以就经常出去旅行,云南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还是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我已经去了好几次了,最长的一处是和美途游记的朋友一起去的。不光去了以上说的地方,还在扬州观光旅游了4/5天,逛了不少地方
6云南建水传说故事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汉时属益州郡母掇县地,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为南宁州都督府东爨乌蛮地。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因为当时每逢夏秋之季,坝子里溪水涨溢如海,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放后 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州儒学。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深厚文化意韵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有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
7云南建水传说故事建水古城位于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
汉时属益州郡母掇县地,西晋属宁州兴古郡,唐为南宁州都督府东爨乌蛮地。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
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因为当时每逢夏秋之季,坝子里溪水涨溢如海,汉语译为建水。
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
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
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座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又复修,后再度毁损。
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至今近六百年,仍旧巍然屹立,但已破损不堪。解放后 又拨款修葺,才焕然一新。
建水县在元代就始建庙学。明洪武年间建临安府学,万历年间又建建水州儒学。
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行院,境内人才辈出,明代有文进士30人,武进士23人,文举人288人,武举人29人。清代有文进士33人,武进士15人,文举人412人,武举人355人。
当时,有“临半榜”之称,即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就占了半数左右,堪称云南之冠,在全国亦不多见,加上建水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致,故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建水城内外留下了许多充满深厚文化意韵的建筑物,古代寺庙、祠庵和楼台亭阁达50余处。
有建于元代的文庙,清代的双龙桥,还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文物古迹。这些历尽沧桑,古迹斑驳的瑰宝、闪烁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
8建水临安酒店是不是五星级的,建水有多少五星级酒店建水临安酒店是五星级的,建水没有其他的五星级酒店。
1、简介
建水酒店座落于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中心黄金地段,西接文安府广场和文庙,南邻人民商场和北正购物中心,北临红运大世界,建水酒店的优越的地利位置为宾客提供了食宿、玩乐和购物之便。晨间可在文安府广场慢跑健身,夜幕可驻足观赏古城朝阳楼雄伟壮丽,休闲时分割在清式一条街漫步人生,享受这清朝历史风韵下的宁静和现代文明碰撞交汇的繁华。
2、设施
酒店拥有客房111间,其中标准房间98间,单人房间12间,普通套房3套,豪华套房2套,能满足200多人住宿;餐饮设有豪华包间11间,大餐厅一个,可同时容纳1200多人就餐;设有大、中会议室,可容纳200人以上人员参会。酒店客房内配备了空调、液晶电视、电话、宽带网络系统等现代化设备,餐饮则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献明邦等特点符合当地口味的饮食,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名称文化韵味。
廉明知府——张 隆
提到苏杭名人,莫过于白居易、苏东坡,可知有被称为“继美白、苏”的张隆。
张隆,字伯兴,明代建水州人。正统贡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维修白堤、苏堤,治理彰河,政绩优异,清正廉明,得以觐见皇帝。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墓。明代嘉靖年间建水首祀四贤祠,张隆居四贤之首。如此忠孝廉明的知府,难怪状元杨升庵有碑文,称赞张公“官处脂膏不自肥,润西湖广其利,彰水安其锸,考绩三年,最于全浙”。
仗义谏官——刘 洙
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目睹时政积弊已深,既无力回天,又不肯与奸臣侫幸合流,因仗义执言被调任外职,便辞官回乡,侍养老父,开办书院,教授子弟,施救乡民。
刘洙,字道源,号三贞,明代建水州人。正德进士。任刑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针贬时弊,敢于谏言。著有《奏疏》三卷、《参驳》五卷。杨慎、胡汝翼为其作传记,且其施政已载入史册,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琉球使臣——萧崇业
被省史学界称为“滇中航海第二人”,其诗文被誉为“开云南海外文学第一页”。
萧崇业,明代建水州人。隆庆进士。历任兵科都给事中、南京操江提督等职。博学好古,深通国家典章制度。万历皇帝派他率船队渡海册封琉球(今冲绳岛)中山王。萧祟业在对待外邦上主张:“以文德感化”,“识治体者,在修文德以服远,尊中国者,不割齐民以附夷”。在琉球期间,考察了当地的山川物产和风土民情,著有《使琉球录》、《养乾秦议》《航海赋》《南游漫稿》等。为纪念萧崇业,蒙自新安所把镇内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崇业街。
工部尚书——包见捷
包见捷, 明代建水州人。万历进士。自小便有“神童”的美誉,官至吏部侍郎。以敢于上疏,弹劾不法税使而闻名朝廷内外,并潜心研究历朝典宪。万历皇帝以某朝典章制度询问廷臣,唯见捷能敷陈无遗,受皇帝赞赏,赐额“文献名邦”,下诏建坊于其故乡临安。卒后诏赠工部尚书。雍正在《建水州志》中赞誉其“为一代名臣,南邦文献,汲引后学。”
申法御史——傅为詝
“老去几曾离别惯,夕阳影里玉骢停。”或许耿直的谏臣内心里的孤独无人能懂吧!
傅为詝,清代建水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年间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奉天府府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力主去奸民,除冗苛,申法禁,清狱讼而端风化等,人称“直谏名臣”。后以赡养老母告假归家,著书立说。著有《读礼偶存》、《读汉书论》、《藏密诗抄》等,卷帙浩繁,实为大儒。诗与古人相埒,书法不让南园。涉猎之广泛,才更能体现其为大家的实至名归。
泰山北斗——陈世烈
陈世烈,清代建水县人。乾隆进士,历任广西正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工诗文,擅书法。归里后任昆明五华书院山长,育才无数,桃李满天下,施应培、钱沣、周樽、李松龄、杨焯等云南名士出其门下,三迤人士视为“泰山北斗”。
慈惠吏儒——张履程
有“出为名吏,处为名儒”之赞的张履程,清代建水县人,乾隆举人。陕西大荔、华阴等县知县。居官慈惠,唯民为亲,开仓出麦,赈济灾民,督工开河,勤治水患,每离任老幼泣送,爱民如子,还乡后主讲崇正书院。诗作有《彩云百咏》、《彩云续咏》等。所咏史事,可补志乘之缺,为云南方志界所推重。
陶艺大师——向逢春
陶艺大师向逢春,专攻紫陶,爱书画,创残帖断简装饰工艺,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为我国陶艺一绝。一生佳作不计其数,被人争相收藏。建水陶能跻身全国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没。其造型、书画、磨光被誉为“向氏三绝”。是我国陶艺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名家。
万卷楼主——梁之相
梁之相,建水县城人,号 “二十万卷楼主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硕士。博学多能,通经史,擅诗文,精书画,喜收藏。对目录学、版本学、方志学、图书馆学以及文学、史学均有研究。个人藏书多达二十余万卷。著作达二三十种之多,是云南近现代的知名学者,有“墨林奇才”之誉。解放后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省文史馆副馆长。
教育名家——刘宝煊
建水西庄新房人。早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后于云南大学任教。一九三八年回乡,任建民、临安中学校长,于校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培育出大批人才。一九四八年受中共华南分局之托,组织武装斗争,任讨蒋自救军二纵队司令员、思普地区临时人民委员会主任,解放后任昆明市教育局局长。
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一个思想进步、追求真理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蜕变,心系人民、胸怀博大并且令人致敬。
1 关于建水的诗句(描写建水文庙的诗歌)
2 关于紫陶的诗句
关于建水的诗句(描写建水文庙的诗歌) 1描写建水文庙的诗歌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公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云南省继中庆(昆明)、大理之后,最早创建的第三座庙宇。后经明、清两代扩建,占地达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步入大门为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为20余亩的"学海"(泮池),塘内碧波荡漾,四周柳丝轻拂,池中建有思乐亭,左、右有"礼门"和"义路"。步人棂星门有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祟圣词、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
大成殿建于明弘治年间,28棵柱支撑全殿。前檐12棵为石拄,每棵高5米,重达5000公斤,用整块大青石雕成。大门左右2棵檐柱雕巨龙盘绕,称为"石龙抱柱"。正面22扇格子门所雕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玻璃瓦的屋顶,光彩夺目。庙宇周围古柏森森,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有"金碧壮丽甲全滇"之美誉,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我爱家乡建水诗歌简短
我爱家乡的小河
和着河边长满绿草的小坡
我爱着河边杨树枝上知了们
年年唱的欢乐的歌
石桥在雨中弓着疲惫的腰向我诉说
诉说久远的故事
诉说河边人们辛勤的劳作
挥舞着镰刀在收割
新雨飘落
青蛙在草丛落窝
河水干涸
光着脚丫的孩子在淤泥里乱摸
鱼虾贝类和田螺
我爱这小河和这里的欢乐
时光匆匆那么的冷漠
我在异乡漂泊
篇二:我爱家乡
阳光照进了城市的楼窗
城市被打扮得分外漂亮
高楼林立碧水荡漾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繁花似锦绿树成行
蓝天白云雨燕飞翔
春意盎然热烈奔放
学校里传出了孩子欢乐的笑语
工厂里钢铁的歌声飞旋着铿锵
集市里叫卖声此起彼伏
广场上载歌载舞汇成了不夜的海洋
大秧歌扭出了时代的旋律
小腰鼓奏出了新时期的乐章
太极拳推山倒海
速滑轮足下风光
风到处荡起快乐的涟漪
雨过处是一片清新景象
这里勤劳繁忙
这里欢乐吉祥
奔涌的热浪鼓动着繁荣的风帆
要去远航
美丽的家乡
我们的天堂
和风吹进了大地的胸膛
乡村也被舞动得越发辉煌
老绵羊舒适的躺在山坡上
静静的守护在春羔身旁
姑娘的歌声花瓣一样在天空飞扬
小伙子奔跑在致富路上
孩子们的读书声高亢响亮
幸福光阴在老人的胡子里流淌
野草青青花儿香
禾苗茵茵泛波浪
小桥流水青山翠
正是春来好时光
摩托突突鸣声脆
老牛哞哞唤小康
绿树成荫掩映着碧瓦红墙
炊烟袅袅晨曦吐芬芳
这里宁静和谐
这里幸福安康
金色翅膀驾驭着神奇的梦想
飞向远方
可爱的家乡
我们的天堂
快乐的旗子在心的天空飘扬
收不拢的思绪因此不断膨胀
一百年来我们上下求索
追寻着梦中的理想
蹒跚的步履压弯了脊梁
乡亲们在艰难中彷徨
二十年来
这里终于撒满了雨露阳光
百岁老人才真正焕发了青春
孕育了新的力量
发展经济引资招商
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风雨中与你寸步不离
前进中你我共同成长
同舟共济相互守望
摧春布谷在朝晖里放声歌唱
嘹亮歌声播下了丰收的希望
美丽的遐想在我心中逐渐长大
小康之路在脚下通向远方
火红的太阳点亮了城乡
我爱我家乡
这里是我们的天堂
3关于“云南”的诗句有哪些
1、《新丰折臂翁》唐代:白居易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翻译:听说云南有一条泸水,夏季椒花凋谢之时,泸水就会烟瘴弥漫。
2、《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唐代:李白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翻译:前不久的云南夏季五月,朝廷的渡泸之师频频丧灭。
3、《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唐代:皮日休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翻译:云南背对着山川,没有大雁到山峰的前面来。
4、《云南即事》明代:楼琏
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翻译:有五彩之南之称的云南远在天涯,这里的山川景物繁华。
5、《滇海曲》明代:杨慎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翻译:云南的天气如同一直是二三月的一样,花朵繁盛,四季如春。
4望天门山哪句诗建水衬托了山的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5望天门山哪句诗建水衬托了山的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6写一篇建水的美景要用5个好词
好词:连绵起伏、郁郁葱葱、隐隐约约、五彩斑斓、弯弯曲曲、浓妆艳抹、碧波粼粼、油然而生、粉妆玉砌、婀娜多姿
好句: 1清风吹着湖面,碧波粼粼的水纹,成了轻柔的琴弦,它弹着美妙的乐曲泛出一波波荡漾的光辉2 蝉儿们唱起了中午的奏鸣曲,几只小鱼从湖里跃起,很快又平息下来,只听到蝉儿在“知了,知了……”的鸣叫声3 天空中的云彩如彩虹般绚丽4 春雨连绵,洒在院里的梧桐树上,沙沙沙像音乐家轻轻拔动琴弦,又像蚕宝宝在悄悄吞食桑叶…… "5 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好段:1 我轻轻摇动着双桨,欣赏着秋的画笔看,岸边一 座座假山,一棵棵枫树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2 再往上走,就到了世纪廊,廊中有许多好似敦煌壁画的图案,栩栩如生,妙笔生花廊中有许多长椅,老人在里面写生、拉二胡,一些年轻人坐在长椅上静静地倾听
7关于云南的诗句
《大观楼长联》
作者:孙髯翁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云南曲》
作者:刘湾(唐代)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四明山诗·云南》
作者: 陆龟蒙(唐代)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差手自携。
《送云南上人》
作者: 释行海 (宋代)
雁云蛩雨异乡秋,闻道君家水石幽。
时节飘零皈去好,路歧南北使人愁。
《云南即事》
作者: 楼琏(明代)
五云南国在天涯,六诏山川景物华。
摩岁中山标积雪,纳夷流水带金沙。
翠蛙鸣入云中树,白雉飞穿洞口花。
独有江南征戍客,寻常清梦苦思家。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
作者: 皮日休(唐代)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
关于紫陶的诗句 1形容建水紫陶的成语
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
[释义]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语出] 清·吴趼人《发财秘诀》:“那个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
[正音] 栩;不能读作“yǔ”。
[辨形] 生;不能写作“升”。
[近义] 呼之欲出 活灵活现
[反义] 奄奄一息 半死不活 死气沉沉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雕塑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大型泥塑《收租院》中;反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农民形象被塑造得~。
2与陶瓷有关的诗句
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
因官射利疾, 从喜君独不。 父老争叹息, 从事古未有。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 赠昊十九 明·李日华 为觅丹砂到市廛, 松声云影自壶天; 凭君点出琉霞盏, 去泛兰亭九曲泉。
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题宣德宝石红釉碗 清·弘历(乾隆皇帝) 雨过脚云婪屋垂, 夕阳孤婺照飞时; 泥澄铁镞丹砂染, 此碗陶成色肖之。 咏宣窑霁红瓶 清·弘历(乾隆皇帝) 晕如雨后霁霞红, 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 西方宝石致难同。
插花应使花羞色, 比画翻嗤更是空。 年窑墨注歌 清·查俭堂 国朝陶瓷美无匹, 尔来年窑称第一。
不让汝定官歌均, 何况永乐之坯宣德质? 戏紫蘅中丞 清·许谨斋 宣成陶器夸前朝, 收藏价比璆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 迩来杰出推郎窑。
郎窑本以中丞名, 中丞嗜古衡览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 三千年内纷纵横。
范金合土陶最古, 虞夏商周谁复数。 约略官均定汝柴, 零落人间搜出土。
中丞嗜古得遗意, 政治余闲呈艺可。 雨过天青红琢玉, 贡之廊庙光鸿钧。
景德镇神游 美·郎菲罗 偶作飞鸟来此地, 景德镇上望无余。 俯看全境如焚火, 三千炉灶一齐熏。
充满天际如浓雾, 喷烟不断转如轮。 苍黄光彩凝画笔, 朵朵化去作红云。
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 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 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
丁峁仲冬返洵阳,留别珠山陶署 清·唐英 廿载须眉江上翁, 渔滨栖息故乡同。 马鞍山碧里村雨, 鸭尾船轻昌水风。
鬼儡丰神箫鼓外, 报酬事业榷陶中。 霜清使节洵阳道, 枫意如春万树红。
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 浮色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1323032抵一拇。
昌江杂咏(选二首) 清·凌汝锦 重重水碓夹江开, 未雨殷传数里雷; 舂得泥稠米更凿, 祈船未到镇船回。 百种佳瓷不胜挑, 霁红霁翠比琼瑶; 故家盆盎无奇品, 不羡哥窑与定窑。
浮梁竹枝词(选一首) 清·郑风仪 碓厂和云舂绿野, 贾船带雨泊乌蓬; 夜阑惊起还乡梦, 窑火通明两岸红。 陶阳竹枝词(选九首) 郑廷桂 蚁蛭蜂巢巷曲斜, 坯工日夜画青花; 而今尽是都鄱籍, 本地窑帮有几家。
坯房挑得白釉去, 匣厂装将黄土来; 上下纷争中渡口, 柴船才拢槎船开。 码头柴槎各分堆, 伙计收筹记数来; 窑位客行催要紧, 先后三日一回开。
巧样瓷名尚脱胎, 金边细彩暗炉开; 寿溪不是侬家卖, 昨日新窑试照来。 青窑烧出好龙缸, 夸示同行新老帮; 陶庆陶成齐上会, 酬神包日唱单腔。
九域瓷商上镇来, 牙行花色照单开; 要知至宝通洋外, 国使安南答贡回。 轻灵手巧补油灰, 估得明堆又暗堆; 好约提篮小伙伴, 黄家洲上走洲来。
鹅颈滩头水一湾, 驳船禾秆积如山; 瓷件茭成船载去, 愿郎迟去莫迟还。 五月节迎师主会, 六月还拜风火仙; 龙缸曾读唐公记, 成器成人总靠天。
追赠昊十九 清·朱琰 丹泉兄弟知名久, 甄土新裁总后尘; 独有琉盏在江上, 壶中高隐得诗人。
3描写紫色的诗句
描写紫色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2、唐代李商隐《菊》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译文: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3、宋代朱熹《春日》
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4、北宋欧阳修《画眉鸟》
原文: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
这才知道把画眉鸟锁在金笼里听它啼叫,远不如让它在树林里自由地歌唱。
5、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原文: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译文:
日暮时分穿着紫罗裙,宛转唱着清歌,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堂上的人儿有如明月般美丽,门前的马骑有如云般涌集。
4形容工匠的诗句
唐------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锻造龙泉宝剑的非常好的诗篇,选用当时认为最好的昆仑山铁矿石,用最好的工匠经过几年的时间锤练而成,连最好的工匠都赞叹不绝,然后用黄金镂饰金环,如一轮明月般熠熠闪光,用绿宝石镶嵌的剑柄如龟甲一样令人眼馋,就连剑鞘都用琉璃和玉石装饰着莲花图案。这样极品的宝剑,即使被埋没,仍然夜夜剑气冲天。
5形容“工匠”的诗句有哪些
1、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 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 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2、题木居士二首(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3、割飞二刀子歌(卢纶)
我家有翦刀,人云鬼国铁。
裁罗裁绮无钝时,用来三年一股折。
南中匠人淳用钢,再令盘屈随手伤。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
两条神物秋冰薄,刃淬初蟾鞘金错。
越戟吴钩不足夸,斩犀切玉应怀怍。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
神惊魄悸却收得,刃头已吐微微烟。
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
若非良工变尔形,只向裁缝委箱箧。
4、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陶舍重重倚岸开, 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
5、赠昊十九
明·樊玉衡
宣窑簿甚永窑厚, 天下知名昊十九;
更有小诗清动人, 匡庐山下重回首。
6、白玉金边素瓷胎
清·弘历(乾隆皇帝)
白玉金边素瓷胎, 雕龙描凤巧安排;
玲珑剔透万般好, 静中见动青山来。
7、重临镇厂感赋志事
清·唐英
重来古镇匪夷想, 粤海浑如觉梦乡。
山面水心无改换, 人情物态有存亡。
依然商贾千方集, 仍见陶烟五色长。
童叟道旁争识认, 须眉虽老未颓唐。
8、窑民行
清·沈嘉徴
景德产佳瓷, 产瓷不产手;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
陶业活多人, 业不与时偶;
富户利生财, 穷工身鍸口。
食指万家烟, 中外贾客薮;
坯房蚁蛭多, 陶火烛牛斗。
都会罕比雄, 浮色抵一拇。
6关于楠树的诗句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
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
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
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
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
虎倒龙颠委榛棘,泪痕血点垂胸臆。
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1、楠树色冥冥
唐
杜甫
《高楠》
2、记得水边枯楠树
明
刘基
《竹枝歌(三首)》
3、夜深楠树远
唐
薛能
《三学山开照寺》
4、突兀双楠树
宋
魏了翁
《知广安军勾侯挽诗》
5、岂如黄土冈头古楠树
宋
章采
《摇摇花行》
6、楠树接叶茅亭幽
明
顾观
《吴彦明秀樾堂》
7、堂前楠树犹堪录
明
李东阳
《悼竹》
7关于紫陶的作文500字
建水紫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
用建 建水紫陶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鸡、鸽等肉食品,鲜美异常。
建水紫陶采用当地得天独厚且蕴藏量丰富的红、黄、紫、青、白五色土配制。色调为红底白花和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
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一秀”。
悠久的制陶史锻造了精湛的民间制陶工艺,同时也锤炼和哺育了一代代民间制陶工艺师。 早在1921年,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器,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美术奖。
8与“淡”有关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王维的《青溪》
清风幅细柳,淡月失梅花。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满庭芳〉·黄庭坚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菊城吟〕--王如亭--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菊花》李商隐
我只记得着这几个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本文2023-10-11 15:18: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