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酊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樟脑酊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樟脑酊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樟脑酊 樟脑酊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zhāng nǎo dǐng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樟脑酊

22 组成

土槿皮6g,樟脑6g,斑蝥15g,酒精60ml。

23 主治

神经性皮炎。

24 樟脑酊的用法用量

每日外搽1次,用消毒纱布包,以起水疱结痂自愈。

25 制备方法

先将土槿皮、斑蝥研成粉,加入酒精浸3天。过滤后,滤液加樟脑备用。

古籍中的樟脑酊 《外科证治全书》:[卷四外因杂伤证治(计三十七证)]辟虼HT

樟脑、雌黄、鳝鱼骨等分末,烧烟熏之,即以樟脑掺衣席极妙。《外科证治全书》

《炮炙全书》:[卷第三木之属]樟脑

合住,湿纸糊口,文武火之,半时许取出,冷定用。煎樟脑法,用樟木新者切片,以井水浸三日三夜,入锅煎之,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二十第三十门]熏蚊子

传,甚妙。香附子(一斤)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半两)上为细末,入雄黄、樟脑和匀,重罗过

《明目至宝》:[卷三]太玄妙方治翳障遮睛并美

芥川芎白蒺藜当归地黄上药为粗末,以碗盛之水浸,将樟脑放药上,用绵纸浆糊,谨封碗口,不要走气,以文武火

《串雅内外编》:[串雅外编卷一]禁药门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菊花芍药汤 1 拼音

jú huā sháo yào tāng

2 处方

菊花、赤白芍、白蒺藜、丹皮、钩藤、天麻、夜交藤、生地、桑椹子。

3 功能主治

养阴平肝定眩。主阴虚阳亢,头晕目涩,心烦牛眠,多梦,或有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4 摘录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古籍中的菊花芍药汤 《明目至宝》:[卷三治眼七十二证良方]三十五问

草甘草各等分为末,蜜丸,每服三十丸,茶清送下。芍药汤白芍药赤芍药当归菊花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

《异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症医治]第三十四问

曰互相赤红也。宜敷赤头散,服蚕纸丸、芍药汤。蚕纸丸晚蚕蛾蝉蜕菊花羌活谷精草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蜜

《普济方》:[卷一百五诸风门]风眩(附论)

(去叉)石膏(研碎)木通(各一两)葛根(半两)甘菊花(择半两)麻黄(去生姜三草《普济方》明·永乐四年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六诸痹门]血痹(附论)

当归秦艽(去苗土半两)上捣筛,一方有赤芍药黄芩芍药汤(一名侧子散出《圣惠方》)治风血痹,身体不仁,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九诸痹门]血痹

目录 1 拼音 2 《寿世青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猪胰片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猪胰片 1 拼音

zhū yí piàn

2 《寿世青编》 21 方名

猪胰片

22 组成

猪胰(切片)。

23 主治

肺损嗽血、咯血,肺痈。

24 猪胰片的用法用量

上煮熟,蘸苡仁末,空心服。如肺痈,米饮调下。

古籍中的猪胰片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食治门

酒治鼻衄。萝卜自然汁入好酒一半和匀,温过热服。猪胰片治肺损嗽血、咯血。用煮熟猪胰切片,蘸薏苡末,微

《寿世青编》:[病后调理服食法]血门

。马齿苋菜煮熟,入盐、豉,或姜、醋,拌匀食之。猪胰片治肺损,嗽血咯血。猪胰切片,煮熟,蘸薏仁末,空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六第七门]治咯血

云,屡试得效。薏苡仁不拘多少,为细末,以煮熟猪胰切作片,蘸药,食后微空时,取意食之。盖薏苡仁能补肺

《明目至宝》:[卷四治眼方]人参散

)玄参木贼郁金细辛车前子麝香樟脑青葙子上为末,用猪胰切片子,入椒、盐少许炙焦,温酒送下。《明目至宝》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痔漏门]如金散

目录 1 拼音 2 《活人心统》卷下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滋阴降火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医学入门》卷七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滋阴降火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滋阴降火丸 1 拼音

zī yīn jiàng huǒ wán

2 《活人心统》卷下 21 方名

滋阴降火丸

22 组成

人参1两,生地黄2两,熟地黄2两,天冬2两(去心),牡蛎(煅)1两,知母1两5钱,黄柏2两(蜜炒),萆薢1两,麦冬(去心)2两。

23 主治

三消。用心过度,水火不交,上渴下浊。

24 滋阴降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0丸,白汤送下。

25 制备方法

上以人参、黄柏、萆薢、牡蛎粉为末,余药俱洗净去心,以水酒洗净,捣膏蜜丸,如梧桐子大。

3 《医学入门》卷七 31 方名

滋阴降火丸

32 组成

熟地黄2两,黄柏1两半,知母1两,枸杞子1两,莲肉1两,茯神1两,人参1两。

33 功效

滋阴降火。

34 滋阴降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熟地捣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滋阴降火丸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酒下,补肾益阴添髓。滋阴降火丸黄柏一两半,知母、莲肉、茯神、人参、枸杞子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证门]治法

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选用之。肾虚者宜益精补肾,肉苁蓉丸。《古

《明目至宝》:[卷二眼科七十二证受疾之因]膜入水轮

急求医,滋阴降火散为奇。还睛镇肝散宜服,莫待青盲悔是迟。此是邪毒热侵肾经也。宜服三花五子丸、镇肝散

《喉科秘诀》:[卷上]附虚热喉辨方

)乌梅(一钱)薄荷(三钱)上冰片二分,共研细末,蜜为丸,如龙眼大,含化,咽下,生津降火。《喉科秘诀》

《医方集宜》:[卷之四]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审视瑶函》卷五:复明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复明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普济方》卷七十三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复明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复明丸 1 拼音

fù míng wán

2 《审视瑶函》卷五:复明丸

21 处方

冬青子(生用)500克(陈酒共蜜拌蒸七次,晒七日,露七夜,焙干)元蝙蝠(活捉)1个 夜明砂(酒洗,煮,炒)枸杞(捣,焙)熟地(酒浸,焙)绿豆壳(炒)各30克 川黄连(微炒)白术(制)各9克 辰砂45克(用一半共蝙蝠捣烂,余为衣)

22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青盲症。

24 复明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用热酒送下。

25 摘录

《审视瑶函》卷五

3 《普济方》卷七十三 31 方名

复明丸

32 组成

炉甘石半两(童便淬7次),铜绿1两(水飞),乳香3钱,白土子1两3钱(水飞),枯矾3钱。

33 主治

眼赤烂肿痒。

34 复明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35 制备方法

上除乳香外,另为细末,生蜜为丸。

古籍中的复明丸 《审视瑶函》:[卷五运气原证]内障

,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或空心,食远沸汤送下。复明丸冬青子(生用,一斤,陈酒共蜜拌蒸七次,晒七日,

《普济方》:[卷七十三眼目门]目赤烂

散。研令细洗轮散治风毒攻眼赤烂。见风泪出痒痛。复明丸治眼赤烂肿痒。炉甘石(半两童子小便淬七次)铜绿

《验方新编》:[卷十七眼部]洗眼复明神方

分澄清,洗至一年,不可间断,其眼复明,胜于童子。附,杞菊丸∶服此丸可保终身无目疾,更且不中风,不生

《明目至宝》:[卷二眼科七十二证受疾之因]坐起生花

言呈,息心定意免灾生。补肝补肾还睛散,出入教君眼复明。此是心虚如水洗过一时无粪不久。宜服三花五子丸、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雀盲

目录 1 拼音 2 《百一选方》卷五:宣肺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宣肺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百一》卷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宣肺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辨证录》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宣肺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宣肺散 宣肺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uān fèi sǎn

2 《百一选方》卷五:宣肺散

21 处方

白茯苓120克 干姜45克 五味子 细辛 甘草(炙)各75克 人参30克

22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

治痰饮内停,胸膈不利,咳嗽有痰,清稀色白,气逆喘促,食欲不振。

24 宣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及临卧沸汤调下。

25 摘录

《百一选方》卷五

3 《百一》卷五 31 方名

宣肺散

32 组成

白茯苓4两,干姜1两半(泡),五味子2两半,细辛2两半,甘草(炙)2两半,人参1两(去芦)。

33 主治

痰饮。胸膈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滞。

34 宣肺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沸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辨证录》卷三 41 方名

宣肺散

42 组成

柴胡2钱,黄芩2钱,紫菀2钱,白芍1两,当归5钱,麦冬5钱,茯苓3钱,白芥子3钱,甘草1钱,款冬花1钱,紫苏1钱,辛夷5分。

43 主治

鼻渊。

44 宣肺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宣肺散 《明目至宝》:[卷二眼科七十二证受疾之因]散翳内障

为冤。还睛散服是神仙,管取观高望远。此是肾脏热毒也,肺家热生翳也。宜服巖电丸、宣肺散。《明目至宝》

《辨证录》:[卷之三]鼻渊门(三则)

入肺经,何郁之不宣乎。故壅塞通稠浊化也。此症用宣肺散亦佳。柴胡黄芩紫菀(各二钱)白芍(一两)当归麦

《外科大成》:[卷三分治部下(小疵)]鼻部

。故先紫而后黑也。治须宣肺气。化滞血。使荣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麻黄宣肺散治酒鼻。麻黄麻黄根(各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八咳嗽门]痰嗽(附论)

取出入银石器内慢火炒用细生姜陈皮(一两服。大避宣肺散治胸膈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滞。白茯苓(四两)

《伤寒指掌》:[卷三伤寒变症]疹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

2、大约编著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味,其中眼科用药已达70余种,可用于治疗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以及一些全身病的眼部证候。而且不少药物至今仍为眼科所常用。

3、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阐述全身性疾病时,涉及到目赤、目黯、目不识人等20佘种眼部病症。但是仲景从整体观念出发,参合全身脉症,辨证沦治,为后世治疗眼病结合全身证候辨证论治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4、隋代,巢元方等著《诸病源候论》,该书在目病诸候一卷内,集中收载三十八候,包括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此外,对于突眼、近视以及一些与全身性疾病相关的眼病也有了记载,而且对症状描述和病源探讨都比前人前进了一步。

5、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起眼病的19种因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的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等81首内服及外用的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按摩疗法。所以,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颇具影响。

6、王焘著《外台秘要》,在眼疾一卷中引印度《天竺经论眼》。在眼的解剖方面指出:眼乃轻膜裹水,外膜白睛重数有三,黑睛水膜止有一重,不可轻触:眼之黑白分明,肝管无滞,外托三光,内因神识,故有所见。在论述病源方面提出:绿翳青旨(相当于青光眼)之类眼病“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的独到见解。而且指出,该病初发即须速治,病成则不复可疗。在眼病论治方面,谓治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这是中医古籍有关金针拨内障的最早记载。该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7、《龙树眼论》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眼科专书。可惜原书早巳失传,仅有日本人辑录于朝鲜《医方类聚》的辑本。该书大体可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所述病因病机与《诸病源候论》相似,多主风热;各论所述眼病有30节。书中的眼部解剖名词比以前的文献丰富,如眼睑、眼皮等皆属首见;所涉及的眼部病,已增至60余种。治疗方面,不仅重视药物,还记载有多种手术疗法,如首次提出对胬肉攀睛使用割烙法和对“睑皮里有核(即胞生痰核)”施行手术治疗,而且对“开内障用针法”的叙述也较前人详细。

8、《刘皓眼论准的歌》是晚唐时期著成的另一部眼科专书,又称《刘皓眼论审的歌》(《宋史》)。全书为诗歌体裁,便于记颂。现存《秘传眼科龙木论》中《龙木总论》之“审的歌”,即来自该书。书中所载的“五轮歌”及将72种眼部病证按内、外障分类的方法,对以后的中医眼科影响深远。

9、宋初编成的《太平圣惠方》100卷中,眼科两卷总结了宋以前的眼科成就,并有所发展。将所收载的500多首处方按主治证候分类,而且对每类证候的病因病机都作了扼要的阐述。眼科五轮学说在该书首次见到运用,并以“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强调了眼与整体的密切关系。书中除对内治和外治的大量记载外,对金针拨障等手术的介绍也比较详细。

10、此后一百多年,又有《圣济总录》,全书200多卷,有论有方。眼科部分在《太平圣惠方》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写成12卷,包括眼病58门,手术2门,记载眼病用方750多首,内容较为丰富。至于眼科用药,见于宋代著名官方药书《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者,就有180多种,其中还吸收了一些外来药物,如没药、龙脑香等。

11、元代危亦林编《世医得效方》,其中眼科一卷,首先重点阐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其次分别叙述眼科72证的证治,内容简明扼要而实用。

12、由宋元医家辑成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是一本著名的眼科专书。全书分10卷,卷1—6主要载列眼科“七十二证方论”,每证方论以下附有“审的歌”;卷7为诸家秘要名方;卷8为针灸经;卷9—10为诸方辨论药性。书中主要内容是按内、外障分类记叙72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介绍了古代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镰、洗等手术方法,对后世很有影响。正文10卷之后,另附有《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其主要部分是“眼科七十二问”,具体内容与前面“七十二证方论”并不相同。此外,它在“五轮”之后,首次较详细地述及眼科“八廓”,虽然八廓不如五轮学说有影响,但是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3、《银海精微》为宋以后的人托名孙思邈撰成的眼科专书。该书首先叙述了五轮八廓学说和中医眼科辨证的一些基本理论,接着列叙了80余种眼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并附有眼病简图。此外,还初步介绍了按五轮检查眼病的顺序和方法。此书辨析证情比较明白,内治的不少方药也比较精简实用,外治还采用了点、洗、剧、烙、夹等法,对金针拨障(开金针)的手术方法描述尤详。

14、金元时代,医学流派主要以刘完素、张从正、李呆、朱震亨四大家为代表。刘完素强调火热为病的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目赤肿翳膜皆属于热,主张降心火,滋肾水,用药偏重寒凉。张从正继承刘氏主火之说,并有所发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目不因火则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善用攻下法。李呆提倡内伤学说。在眼科方面,他认为脾虚影响五脏六腑的精气不能上贯于目,则目不明,因而治眼病要理脾胃,养气血才是正理。朱震亨认为相火为元气之贼,阴虚则火动,治病重用滋阴降火之法。在眼科方面,他认为眼病不外虚实二因,眼目昏花属肾水亏虚,眼目肿痛属肝经风热,内治虚者宜滋肾阴,实者当散风热,虚实相兼者则散热滋阴。以上四家学说虽各有所长,但也离不开辨证论治的原则,后人合理运用,进一步丰富了眼科的理论和实践。

15、跨元、明两代的眼科名医倪维德著《原机启微》一书。其上卷按病因将眼病分为18类,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病机,辨证论治;下卷论方剂配伍,后附治疗眼病40余方,并有方义说明。这是阐述理论比较系统的一本眼科专书。

16、清朝年间,中医眼科要以山东博兴眼科名医魏儒正为代表,其著作的《眼科集要》共分四部详细记录叙述中医眼科对于各类疑难眼病的详细辩证技巧及论症法则,内容精简实用,并配以绘图加以说明,内治以脏腑经络调理为主、外治以熏、洗、点、拨为主,是一部综合性的理论解释、实用技术较强的一部眼科专著。

17、清末民初,魏氏中医眼科第二代传人魏纯讷子承父业,17岁便从父学医。由于父亲的身教言传,五、六年时间即掌握了诊治眼病的技能,并能把祖传验方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声誉渐高。

魏纯讷常说:“学贵博而能长,未有不博而能长者也。”他认为,眼虽是局部器官,但和五脏六腑紧密相关。眼科是在内科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打好内科基础,是学好眼科的根基。所以,他不但主攻眼科专著,而且精心研读《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医著。因而眼科、内科俱佳。

魏纯讷行医40余载,对中医眼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医学遗产,把宝贵的临床经验留给后人,他将平时收集的200余例疑难病例整理成《眼科临症录》,对病因、病机、辩证论证、治则、方药等都做了详细记录。他为了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父亲毕生的经验融为一体,50余岁时,着手对《眼科集要》重新整理,暂定名《重定眼科集要》。手续未完,在日军扫荡中不幸失落。1949年春,魏纯讷因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18、建国初期,魏氏中医眼科第三代传人魏士臣原滨州市博兴县人民医院眼科专家。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50余年,他不但对中医眼科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对中医内科妇科儿科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任县历届政协常委,1—9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两次出席省和地区召开的眼科学术交流会,曾被邀请去滨州医学院中医班进行中医眼科学讲座。一九八五年十月出席省政协召开的各界人士交流大会。1967-1969年利用三年时间将平时积累的经验及秘方编撰而成《中医眼科集腋》一书流传于后。《中医眼科集腋》是一部中医眼科学著作,对于以后的中医眼科学发展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樟脑酊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樟脑酊的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