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4收藏

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大全,第1张

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1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1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1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开卷有益的名言

开卷有益的名言

1、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5、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6、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7、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8、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10、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1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1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13、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15、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16、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17、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8、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9、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20、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韬奋文集》

2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4、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25、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26、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2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2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3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31、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32、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3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读书有益的名言警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读书有益的名言 开卷有益的读书名言

开卷有益的读书名言

1、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3、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4、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6、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7、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韬奋文集》

8、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9、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10、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1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1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4、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15、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1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18、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19、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20、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2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22、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2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24、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2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26、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27、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28、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29、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30、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31、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32、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社会读书名言警句劝学的读书名言警句小学名人读书名言 开卷有益的意思和出处是什么

开卷有益kāi jun yǒu y

[释义]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读书总有好处

[语出]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辨形] 卷;不能写作券。

[近义] 读书无用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1 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zhidao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专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属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 关于开卷有益的名言

心缘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答野节问》?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得深邃。)

——《论语?子罕》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

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

——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宋朱熹 ?1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俄列夫?托尔斯泰 ?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苏高尔基 ?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英卡莱尔 ?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

——法雨果 ?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

——俄罗斯谚语 ?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

——清李蕊《兵镜》 ?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蒙台居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3 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4 开卷有益的诗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

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

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下面是一组名人名言,请欣赏: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 亚里斯提卜 ●仅次于选择益友,就是选择好书。

考尔德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菲尔丁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伊萨克·巴罗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高尔基论青年》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蒲松龄:《阿宝》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青年同志们必须记住,想要连跑带跳地把过去的一切文化遗产得着,那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有坚定的顽强性和艰苦的劳动。

要知道,在这条路上克服困难,这件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兴奋剂。 --《奥斯特洛夫斯基》 ●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 巴甫洛夫 ●……科学是到处为家的,枣不过任何不播种的地方,它是不会使其丰收的。

--赫尔岑:《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鲁迅全集》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致颜黎民》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

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八位顾问》 ●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积肥的劲头,捡的范围要宽,不要限制太多,……牛粪、人粪、羊粪都一概捡回来,让它们统统变成有用的肥料,滋养作物的生长。 邓拓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培根论说文集》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文学书简》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

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5 有关于开卷有益的名言

我来告诉你怎样辩论好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开卷有益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我认为开卷有益。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我们读书多了,看到那些对我们身心不健康的书,一读就辨别出来了,就不会再看,再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希望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开卷有益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如果不读书,那我们就无法感悟到中国璀璨的文明。”

好人看坏书还是好人坏人看好书也还是坏人光说开卷有益是片面的书做为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对人的影响是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但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下书不是唯一改变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的工具开卷未必有益有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看了不健康的书籍才走上犯罪之路的所以对青少年来讲,看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不能片面地认为开卷有益,就不加制止地让孩子随便看书如果一个人有自己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他自己会用自己的眼光来取书中之精华去书中之糟粕!这样,开卷才能说有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6 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

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

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1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1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7 开卷有益的名言有哪些

开卷有益的名言(一)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

开卷有益的名言(二)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开卷有益的名言(三)

文章来自:作文章网:wwwzuUwenzhangcoM

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开卷有益的名言(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开卷有益的名言

1、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

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

5、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

6、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一精一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7、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8、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

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

10、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

1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一精一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1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

13、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15、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

16、学贵一精一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17、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8、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

19、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

20、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韬奋文集

2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4、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

25、看文字须大段一精一彩看,耸一起一精一神,竖一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26、读书愈多,一精一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

27、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一浪一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29、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

3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

31、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

32、循序而渐近,熟读而一精一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3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扩展阅读

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大全

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4、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元代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5、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 名》6、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宋代罗大经《鹤林丕露手写九经》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读书必须反复地读,这样才能弄懂弄通。义:意旨)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9、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10、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颐11、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1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味越是抬头看,就越觉得高远;越是用劲钻研,就越觉 得深邃。)《论语子罕》1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1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俄列夫托尔斯泰15、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俄别林斯基1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高尔基17、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苏高尔基18、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苏高尔基19、对于书籍就跟交新朋友一样。德歌德20、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卡莱尔21、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英约翰逊22、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法雨果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24、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美凯勒25、好书的光亮超过星星。俄罗斯谚语26、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27、开卷有益,在乎用心。清李蕊《兵镜》28、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29、没有再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3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开卷有益的意思和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中文:开卷有益

读音:kāi jun yǒu y

正音:益;不能读成y。

辨形:卷;不能写成劵。

开卷有益的意思: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卷:书籍;益;好处。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出处: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太宗日阅《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近义词:开卷有得

反义词:读书无用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造句

1、但求交友若翻书,开卷有益,掩卷有味!

2、开卷有益这个词并不准确,甚至有误导之嫌。事实上,是否有益,有多大的益取决于开什么样的卷。这个词容易让人忽略选择合适读本的重要性,开合适的卷在互联网时代尤其重要。

3、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程登吉《幼学琼林》

4、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读书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但是却对入世闭口不谈。

5、开卷有益。读书带来的改变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记住的变成了知识,忘记的成为了你的气质。

6、所谓开卷有益,但也并非如此,读书是好事,但也不见得所有的书都是有用的,所以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质量的书,对自己有用的书。 隋广义《隋广义》

7、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无聊的电视剧网页八卦上,要多读书,开卷有益,选择自己喜欢的,没有必要为了什么人去改变自己的偏好。

8、老师说开卷有益,叮嘱我们多读有益的书籍。

9、读了一下午的书,弄懂了不少问题,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10、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11、都说开卷有益,可是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却发现没有什么用处。

12、每天读一点书籍,多一点对生活的感受,开卷有益,是人生不错的选择。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开卷有益的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心寒的名言警句 专题。

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七大军事著作。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宋神宗元丰时颁布列此7种兵书为武学。南宋初,宋朝政府曾指定这7部兵书为选拔军官的考试内容之一和入武学学生的必读书。自宋以后,“武经七书”遂成为古代军事著作的主要内容,一直沿袭到近代。

另:

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被称为我国古代十大兵书。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传世。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一共7000余字。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

吴子 战国吴起(?—前381年)撰,计二卷。吴起是卫国人,曾以曾参为师,善用兵,起初在鲁国为官,后赴魏、赵、楚等国,被楚贵族谋杀。吴起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务在强兵。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6篇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吴子》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六韬 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吕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贯不祥,多谋善断,长于用兵,他曾助周灭商,封于齐,官至太师,俗称姜太公。后经研究,认定《六韬》一书乃战国时人托其名而辑成!“韬”即用兵之谋略,“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无所不包。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

尉缭子 战国尉缭撰,计五卷。尉缭的身世说法不一。一说是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游说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为国尉,因此称尉缭;一说是魏惠王时人,善于军事韬略。《尉缭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如“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观,主张实行“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原则,“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思想等,含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

司马法 春秋时司马穰苴撰,计三卷。穰苴姓田,齐景公时尊为大司马而改氏。《司马法》为齐威王时诸臣追辑而成,称为《司马兵法》。该书原有155篇,今存5篇3000余字。5篇为: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其言大抵据道、依德、本仁、组义,糅合儒、道两家思想,阐述战争目的在于安民止战,并以夏、商、周三代议例设天子统帅军队、军队内部制订爵位阶级、严肃军纪、善于用众。《司马法》主讲军事理论。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的全称是《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唐代李筌所撰。共10卷。全书分为人谋、杂仪、战攻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杂式10门。这部兵书本于君王昌明,国家富强,内外兼修之旨,论次军事攻守战取之法,颇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

虎钤经 《虎钤经》为宋代许洞所撰写,全书20卷,共120篇。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孙子兵法》和《太白阴经》的观点。前10卷主要论述实际用兵的问题。

纪效新书 《纪效新书》亦称《纪效》,是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寇时撰写,共18卷,每篇都各附图说。卷首有“申请”、“训练”、“公移”和“或问”,其中“或问”一篇最为重要。正文分束伍、操令、阵令、谕兵、法禁、比较、行营、操练、出征、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18篇。此书注重实践,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是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必备书。

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七大军事著作。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兵书。宋神宗元丰时颁布列此7种兵书为武学。南宋初,宋朝政府曾指定这7部兵书为选拔军官的考试内容之一和入武学学生的必读书。自宋以后,“武经七书”遂成为古代军事著作的主要内容,一直沿袭到近代。

孙子兵法 见“十大兵书”。

吴子 见“十大兵书”。

司马法 见“十大兵书”。

六韬 见“十大兵书”。

黄石公三略 传为黄石公撰,计三卷。黄石公,又名圯上老人,身世不祥。据传说,张良刺秦始皇失败后,逃往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一老人于圯桥上。老人给张良《太公兵法》1部,自称:13年后“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13年后,张良跟随汉高祖刘邦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得一黄石。张良不忘老人知遇之恩,死后与黄石一起入葬。后世流传兵书《黄石公三略》,便传为黄石公撰。

尉缭子 见“十大兵书”。

李卫公问对 全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别称《唐李问对》,旧题李靖撰,实际出自唐末宋初人之手,计三卷,记述唐太宗李世民与李靖(封卫国景武公)有关军事问答言论98次,1万余字。《李卫公问对》大抵采贞观遗事,附益《通典·兵典》而成,包括作战与训练等内容。对战争的攻守原则、阵形变换与兵力指挥等战术,以及军队教阅等问题,多有精辟论述。对于前人的军事理论,也有一些独到的解释,是研究唐代军事思想的参考资料。

1 古今关于战略谋略的书

中国军事名著

《素书》 《吴子》 《将苑》 《六韬》 《兵迹》 《武编》

《兵录》 《阵纪》 《战略》 《尉缭子》 《司马法》 《阴符经》

《握奇经》 《救命书》 《守城录》 《火龙经》 《手臂录》 《灰画集》

《百将传》 《虎钤经》 《武备志》 《知古录》 《孙子兵法》 《兵经百篇》

《平海心筹》 《城守筹略》 《百战奇法》 《孙膑兵法》 《乾坤大略》 《三十六计》

《读史兵略》 《闲暇清论》 《纪效新书》 《安民实务》 《兵机要诀》 《草庐经略》

《投笔肤谈》 《兵学新书》 《登坛必究》 《兵机类纂》 《防守集成》 《历代兵制》

《军需则例》 《太平条规》 《太平军目》 《练勇刍言》 《乡兵管见》 《经武要略》

《兵镜类编》 《火攻挈要》 《医时六言》 《筹海图编》 《海防图论》 《江南经略》

《武经七书》 《耕余剩技》 《海国图志》 《洋防说略》 《兵筹类要》 《将鉴论断》

《古今将略》 《广名将传》

《太白阴经》 《行军须知》 《武经总要》 《约兵指南》

《戊笈谈兵》 《洴澼百金方》 《李卫公问对》 《兵法百战经》 《何博士备论》 《黄石公三略》

《续武经总要》 《兵谋与兵法》 《兵法史略学》 《火龙神器阵法》 《运筹决胜纲目》 《治平胜算全书》

《读史方舆纪要》 《施氏七书讲义》 《汪氏兵学三书》

《十一家注孙子》 《武备三大秘书》 《孙子书校解引类》

《翠微先生北征录》 《金汤借箸十二筹》

世界军事名著

《历史》 《剑刃》 《幻影》 《谋略》 《游击战》 《内战记》

《长征记》 《战略论》 《论军事》 《战略法》 《斗战经》 《机械战》

《空战论》 《总体战》 《战争论》 《政事论》 《装甲战》 《坎尼战》

《制空权》 《战争原理》 《绝对武器》 《高卢战记》 《战争研究》 《会战研究》

《作战原则》 《甲阳军鉴》 《西方战略》 《海军战略》 《有限战争》 《国防问题》

《空权制胜》 《战争指导》 《军队大脑》 《军事战略》 《战略入门》 《海国兵谈》

《德国国防军》 《海战要务令》 《论军事艺术》 《论防止战争》 《制胜的科学》 《冲突的战略》

《选择的必要》 《威慑或防御》 《拿破仑文选》 《战略与经济》 《士兵与国家》 《国防后勤学》

《西方的防务》 《空中国防论》 《坦克—前进!》

《军备及其影响》 《战争艺术概论》 《海军战略指南》

《常识与核战争》 《苏联军事学说》 《世界征服者史》

《有限战略战争》 《战争中之奇袭》 《世界最终战争论》

《战争样式的革命》 《亚历山大远征记》 《军事概念与哲学》

《历史的地理枢纽》 《西洋世界军事史》 《国家的战争潜力》

《现代战略的制定者》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海上战略的若干原则》

《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 《国防论——政策与战略》 《人民的战争人民的军队》

《核时代的国防经济学》 《设想一下不可设想的事》 《政治史领域的战争艺术史》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军事社会学——美国军事制度与军事生活之研究》

2 怎样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建议若干:首先应该提升文言文教师的自身素养这个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让没有文言文素养的教师去从事文言文教学,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事情民国时代的教师几乎都是古文出身的,因此教学文言文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代教师多数是不通古文的语文教师,因此,造成了文言文教学形式化、应试化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一些师专学校毕业的乡村教师,更是无缘了解文言文基础和结构,这是教学最大的关卡绕过这个问题谈文言文教学是无实质意义的其次,应该选择简单文言文到复杂文言文开展教学古代的文言文教学都是通过小学、大学、四经五书等阶段进行的,不象现在的教材,将古文的难易混乱,一下是上古文言文,一下是近代文言文,让教学和学生都无法适应所以在源头上需要厘清其时代,毕竟上古文言文与近代文言文是有区别的比如《论语》,有多少教师真正读懂里面的语义?却让学生初一就上这个课程,就是乱来的设计其三,让教师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工具书最为可笑的是,一些学校的文言文教学教师竟然用新华字典来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可见这些教学的落后和不适应了这个方式必须改变必须让教学者具备使用文言文字典工具的习惯其四,根据以上的分析,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就应该从:编写循序渐进的教学提纲、按照不同时代选择文章教学、掌握基本实词和虚词、重点训练和加深对考点词汇的理解、加强学生对断句词汇的掌握等如此长期坚持,必然取得好的效果。

3 泓水之战 文言文 翻译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1)。

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

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8),宋师败绩(9)。

公伤股(10),门官歼焉(11)。 国人皆咎(12)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13),不禽二毛(1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5)。

寡人虽亡国之余(16),不鼓不成列(17)。”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23),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4)?明耻教战(25),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6),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7)。

三军以利用也(28),金鼓以声气也(29)。利而用之(30),阻隘可也;声盛致志(31),鼓儳可也(32)。”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7)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

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

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

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2)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

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

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感想 真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干吗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

实在是前后矛盾得可以啊。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啊,否则伤了大腿还是小事,丢了卿卿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

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题解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

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

4 有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释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指的是没有长远的 打算,那么 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 忧虑。

言必信,行必果。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tiān shí bù rú dì lì dì lì bù rú rén hé:天时不如地利是指战术上说的地利不如人和是指战略上说的两者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造句: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应该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

2 你就让他倚老卖老说你几句,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罢了。

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就人才,贯彻方略,社稷平治,边邦安宁,云云。

5 文言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的意思 以及兵的意思

《孙子兵法》中的《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兵的意思有,1,武器,兵器。2,军队,士兵。3,战争,军事。4,战略。所以士兵和军队是算一样,

6 隆中对的战略思想

三国的管理思想,首先值得总结的是战略。魏、蜀、吴三方,在战略思想上各有独到之处。作为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的第二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纵横捭阖的你争我夺,翻云覆雨的联盟拆解,变化莫测的战略重组,战乱蹂躏下的民生困顿,似乎进入了历史的轮回。与春秋战国不同的是,两汉帝国的参照系和汉代社会形成的独特背景,使三国的战略不同于先秦而有了质的提升。如果说,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乃至社会思想的根基。

那么,汉晋之间的群雄纷争,则孕育了战略思想的空前进展。此后中国历史上的战略构思和设计,基本上再未能超出三国的模式和框架。《三国演义》作为小说的名气,与三国时期的谋略思想发达紧密相关。满族兴起创建后金政权时,远离中原,文化不足,就以《三国演义》作为治国打仗的教材,竟然屡获奇效。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云云,正是民间口碑对它们的定位。今天,由小说回归史实,考察这一时期的战略思想,或许是一件有意思的工作。探讨三国战略对世道人心的影响,挖掘三国战略的文化积淀及其在国人竞争行为中的观念濡染,推究本土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则可能更有意义。

诸葛亮的管理思想,首先体现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的“隆中对”战略构思上。他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古文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诸葛亮为刘备描绘的战略使命,是顺着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兴复汉室旗号,寄托重建统一王朝的理想;能够看得见的愿景,是“跨有荆益”造成鼎立之势;攻守策略,是利用刘表的见识浅薄和魄力不足,先取“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荆州,占据“用武之国”的地利;再取“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益州作为后盾,呼应四战之地的荆州;面对北方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的曹操,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孙权,内修政理,外结孙权,待机而起,以宛洛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进取天下。这一设想如果完全实现,确实可以做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所以,这一构思打动了刘备。

任何战略,都离不开对自身实力和所处情境的分析论证。战略研究中各种模型,不外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而已。“隆中对”在事实论证上,对大局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曹操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势力而不可主动对抗,东吴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只能结盟,只有长江中上游的荆州益州由于刘表、刘璋的短见和失策能够为刘备提供可乘之机,这一分析正是“隆中对”能够成立的关键。即便当代人用SWOT法来套,多数也超不过诸葛亮的水平,这正是“隆中对”的过人之处。但是也要看到,在战略分析层面,“隆中对”在实力和使命的关系上打了马虎眼,埋下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伏笔。而“隆中对”的缺陷,恰恰彰显

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大全

1、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宋朱熹 2、胸中书传有余香。宋辛弃疾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4、劳于读书,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