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曾国藩的自我教育思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2收藏

探析曾国藩的自我教育思想,第1张

 关于探析曾国藩的自我教育思想,欢迎阅读观赏,希望你们喜欢。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谥号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双峰县)人。湘军之父,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于一身的人物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他特别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自我教育,以身示范;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广受后人推崇,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的自我教育观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自我教育之“源”:程朱理学和湘人精神

 宋明理学对湖南的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大理学家朱熹和张栻都曾在当时全国闻名的岳麓书院讲学多年,弟子达千人,影响甚远,享有“斯文正脉”之誉。其后,程朱理学虽然在明、清受到心学、考据学等学说的排挤,但后两者都对湖南文化教育界和学术思想界影响不大,没有动摇其统治地位。罗汝怀曾说:“湖湘尤依先正传述,以义理、经济为精宏,见有言字体、音义者,恒戒以为逐末遗本。传教生徒,辄屏去汉唐,诸儒务必以程朱为宗。”[1]5宋明理学修身理论包含外在的身体修养和内在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又包括个人品德和封建伦理纲常的修养。宋明理学的修身理论以及湘地所特有的湘人精神,是曾国落一生自我教育的源头活水。

 曾国藩早年求学于岳麓书院,师从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钧,当然深受宋明理学之影响。中进士之后,曾国藩又曾向同乡、官居太常寺卿的理学大师唐鉴先生请教“检身之要,读书之法”唐鉴告诉他说:“当以《朱子全书》为宗”,“此书最宜熟读,即以为课程,身体力行,不宜视为浏览之书”;“为学只有三门:曰义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学,多求粗而遗精,管窥而蠡测。文章之学,非精于义理者不能至。经济之学,即在义理内。” [2]4867唐鉴特别强调理学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曾国藩听完之后感慨“昭然若发蒙也”,在给贺长龄的信中写道:“国藩本以无本之学寻声逐响,自从镜海先生游,稍乃初识指归”[3]1858,曾国藩自此初步确立了其自我教育的途径和目标。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九日,他在给国潢、国华、国荃、国葆四位弟弟的信中告诫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2]5062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初八,他在给国潢等四位弟弟的家书中断言:“凡人一身,只有 ‘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2]5144通过对宋明理学修身理论的学习,曾国藩不断反思其现实生活并追求提升自身的精神生活质量,将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实现对自身意义的追寻;最终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告别自发,渐成自觉;告别短暂,趋于永恒。

 湖南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闭塞,经济很不发达,自古便有“南蛮之地”的说法。钱基博先生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指出:“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

 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儒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4]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特有的地理环境对湘人性格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正如钱基博先生所说,“独立自由之思想,坚强不磨之志节”可以称得上是湘人精神的内质。曾国藩是近代湘人的代表,亦是湘人精神活的灵魂。无论在其日记中还是在家信中,他常言,“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屡败屡战”,以及他处处对立志和恒心的强调,无一不反映出其坚毅决卓的湘人性格。

 宋明理学的修身理论以及湘地所特有的湘人精神,是曾国藩一生自我教育的源头活水。

 二、自我教育之“体”:明理君子与克己修身

 曾国藩自我教育的最高目标和人生境界是做“明理君子”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2]5512曾国藩认为,做一个“明理群子”,必须注意“修仙”和“养气”两个方面。曾国藩一生都在探索和践行道德修养的方法。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他给自己制定了“主敬”、“主静”、“谨言”、“养气”、“保身”等十二条日常必修功课,称之为“日课十二条”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他以“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2]5054五条箴言勉励自己,劝诫诸弟。咸丰二年(1852年),曾氏认为自己虽暮齿衰迈,仍应在“敬静纯淡”四字上痛下功夫。咸丰九年(1859年),他强调“德成以谨言慎行为要”,而敬、恕、诚、静、勤、润六课即六条修身养性条规是德成的途径[2]4878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思量立身之道,主张修己治人应当遵循 “禹、墨 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2]4878同治十年(1871年),已是重病缠身的他在金陵节署的日记中给家人提出了“慎独”、“主敬”、“求仁”、“习劳”等四条修身原则,确信慎独则心安,主 敬 则 心 强,求 仁 则 人 悦,习 劳 则 神钦[2]5586-5588概而言之,曾国藩的道德修养方法尤重下列几点:

 首先,庄敬日强。在曾国藩看来,人们必须心怀庄严持重、敬慎严谨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自强。他十分重视“敬”之工夫,断言敬则存心渐趋于厚;主张“礼以居敬、乐以导和。阳刚之恶,和以宜之。

 阴柔之恶、敬以持之。饮食之过,敬以检之。言语之过,和以敛之。”[2]4875他认为,无论是做人之道还是为学之方,皆离不开“敬”字。“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2]5247“为学之方,无过主敬之要,主敬则百病可 除。自 后 守 此 二 字,终 身 断 不 敢 稍 有 陨越。”[5]5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在回顾自己平生居敬涵养的心得体会时说:“吾谓敬字切近之效,尤在能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庄敬日强,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应,虽有衰年病驱,一遇坛庙祭献之时、战阵危急之际,亦不觉神为之悚,气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强矣。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 敬,不 敢 懈 慢,则 身 体 之 强 健,又 何 疑乎”[2]5587曾国藩明确指出“敬”能强身健体,强调要以“敬”修身。在此基础上,他进而提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2]5587曾国藩详细探讨了“敬”之工夫、表现、效验,把居敬的意义提升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高度。

 其次,主静安详。受唐鉴的影响,生性好动的曾国藩将静心、静养视为道德修养的得力方法。他认为,人们如果静心修养,不为外物所动,就会获得安宁、详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他在日记中云:“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工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工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工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2]4894经过唐鉴的点拨,曾氏决心接受并践行宋明理学的主静修身养性方法。说来容易做起难,曾氏在此前后并没有非常切实地践行主静的修养方法。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他在日记中自责说:“数日心沾滞于诗,总由心不静,故不专一,当力求主之一法。

 诚能主一,养得心静气恬,到天机活泼之时,即作诗亦自无妨,我今尚未也!徒以浮躁之故,故一日之间情志屡边耳。”[2]4892心气浮躁,则不能静思,不能静思,则难以顿悟而产生灵感,当然作不了诗。“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立志自新以来,又已月馀,尚浮躁如此耶!” [5]126为了提高自己静坐的耐力,他定下了“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2]4868的人生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曾国藩终于达到了超然物外、心无所着的静心状态。他在《主静箴》中说:“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

 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骛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2]5054再次,慎独内省。慎独是指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违背道德信念之事。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自觉遵守道德律令。

 曾国藩非常注重挖掘“慎”之内涵:“古人曰钦、曰敬、曰谦、曰谨、曰虔恭、曰祗惧,皆慎字之义也。

 慎者,有所畏惮之谓也。”[7]434“‘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2]4903曾国藩认为“慎独”是“守身之先务”“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2]5584-5587在他看来,人们如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全力除去私欲,以存天理,那么《大学》所谓的“自慊”(“慊”通“谦”),《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都能切实践行了[2]5587曾国藩以理学大师倭仁为榜样,认为“研几”功夫最要紧。所谓“研几”就是要捕捉事物的苗头与征兆,从而认识并察 见事物 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灭 人欲于 将萌之时。

 曾国藩常常私下反省自己的言行,以便修正过失,体现了慎独的精神境界。咸丰十年(1860年),他在日记中写道:“余德薄能鲜。忝窃高位,又窃虚名,已干造物之忌。恐家中老少习于骄、奢、佚三字,实深悚惧。”慎独驱使他养成功成不居、谦虚低调、防患未然的心志。同治元年(1862年),他在日记中说:“光景似箭,冉冉又过十年。念德业之不进,愧位名之久窃。此后当于‘勤俭谨信’四字之外,加以‘忍’字、‘浑’字,痛自箴砭”[2]4904他在同治二年(1863年)的日记中对自己作了更苛刻的解剖:“近日省察自己短处,每日怠玩时多,治事时少。

 看书作字,治私事时多;察人看稿,治公事时少。

 ……本无知人察吏之才,而又度外置之。对京察褒嘉之语,殊有愧矣。”[2]4905勤于职守,公私分明,选官有方的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对自己如此严格要求,殊为难得。

 最后,八德自勉。“八德”既是曾国藩理论思维的工夫,也是其道德修养的工夫。他说:“余近年默省之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曾为泽儿言之,宜转告于鸿儿,就中能体会一二字,便有日进之象。”[2]5574曾国藩把个体品德概括为“八德”,用于自勉和育人。“勤”是修养吃苦耐劳勤奋的工夫;“俭”是修养自我约束节约的工夫;“刚”是修炼意志的工夫,做任何事须有排除万难的雄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明”是修养知晓天命、晓明大义的工夫;“忠”是修养尽心竭力、忠诚无私的工夫;“恕”是修养设身处地、宽容他人的工夫;“谦”是修养谦逊虚心的工夫;“浑”是修养难得糊涂、非原则问题可以让步的工夫。“八德”很全面地规范了个人修养的内涵,果能依此践行,定能造就品德高尚的理想人格。

 三、自我教育之“用”:内圣外王与经邦济世

 曾国藩虽在理学思想上造诣颇高,但并不沉溺于心性之谈,而是讲求实际,注重实功实效,追求以“修身”之德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业,实现儒家“内圣外王”之目标。他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致贺长龄的信中写道:“今日而言治术,则莫若综核名实;今日而言学术,而莫若取笃实践。”[6]4他强调不管是治学还是治国,都必须“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5]539曾国藩以理学思想为指导,倡导经邦济世,并躬行实践,重实用,求实际。作业信奉“正心诚意”、“存理灭欲”的理学家,曾国藩崇尚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认为一个人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且要建立“治国平天下”的事功。曾国藩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因此,当太平天国军队对清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时,身为儒生、文臣的曾国藩毅然作出了招摹、训练湘军的壮举。经过多年的血雨腥风,屡败屡战,最终剿灭了太平军,建立了挽清廷于既倒的经世事功。

 自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军备衰落,吏治腐败,对外无法抵制各国强敌的日益逼近,对内横征暴敛,使广大农民生活苦不堪言。由于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作为清政府主力军的八旗和绿营,由于内部腐化,训练不精,素质低下,完全无法阻挡各地农民起义的攻击,节节败退。正在家中守制的曾国藩此时接到谕旨,要求“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10]39,为“分君父之忧”,曾国藩决定墨绖出山。当时绿营弊病丛生,兵营之间胜则互妒,败不相救。曾国藩深知绿营的腐败,他认为“现在之兵,不可练之而为劲卒;新募之勇,却可以练之使补兵额”[6]130为筹办团练,练好湘勇,曾国藩取法“戚家军”,以“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7]463为标准,严格选择勇丁,“但求其精,不贵其多”,训练“但求有济,不求 速效”[10]41为对抗太平军的水营,又筹建了一支水上之师。由此创立了一支水陆合一的湘军,这支军队最终不负众望,成功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政府起死回生,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

 面对西方列强的多次入侵,特别是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之后,曾国藩意识到国家正面临着比太平天国更甚的威胁和挑战。他在日记中写道:“念 夷 人 纵 横 中 原,无 以 御 之,为 之 忧悸”[5]669为寻求富国强兵之路,曾国藩开始注意了解西方的情况。他多次阅读《瀛寰志略》,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亲身体验并乘坐外国轮船等等。随着对西方情况了解的加深,曾国藩意识到,“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8]748,必须“师夷智以造炮制船”,方能应变当时国家之变局,“期永远之利”[11]1272为此,曾国藩提倡“西学为用”,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的倡导下,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开始自己制造洋枪洋炮,并试制轮船,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企业。1862年,安庆内军械所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轮船蒸汽机。

 曾国藩在亲自观看该机器试验后,喜悦异常,在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8]766为尽快掌握西方机器制造原理,曾国藩又特地命容闳赴美国采购机器,随后,与 李 鸿 章 共 同 创 建 了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建成了中国第一艘轮船,曾国藩亲自乘坐验看了这艘轮船,并为之取名“恬吉”,他说“中国初造第一号轮船,而速且稳如此,殊可喜也”[12]1542为此,他向朝廷奏报,认为“将来渐推渐精……中国自强之道,或基于此”[13]6092,把这看作是中国自强之道的始基。在江南制造总局建成之后,曾国藩又明确奏请开设翻译馆。他认为翻译“系制造之根本”,“洋人制器出于算学,其中奥妙皆有图说可循。特以彼此文义扞格不通,故虽日习其器,究不明夫用器与制器之所以然”[13]6093因此,曾国藩特地聘请英美传教士和中国科学家一道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并“选聪颖子弟,随同学习,妥立课程”[13]6093,培养翻译人才,为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自此开始,李鸿章、左宗棠、奕等人又先后创办了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终于将西方的工业革命引入保守的中国。

 此外,曾国藩还采纳了丁日昌选派学生留学的建议,积极提议派遣中国子弟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他向朝廷奏报:“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馀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14]7331后又多次重申,并说:“彼来则延访,我往则就教,总求尽彼之长而后已”[14]7331

 在派遣留学事宜得到清廷批准后,又积极筹划并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在求学期间深入钻研了解西方的科学和技术,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长梁敦彦、国立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将中国的唐诗译成英文介绍给欧美的蔡廷干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参考文献:

 [1] 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M](1530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曾文正公全集·第八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3] 曾文正公全集·第四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4] 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5] 曾国藩全集·日记(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7

 [6] 曾国藩全集·书信(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0

 [7] 曾国藩全集·诗文[M]长沙:岳麓书社,1986

 [8] 曾国藩全集·日记(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8

 [9] 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0]曾国藩全集·奏稿(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7

 [11]曾国藩全集·奏稿(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7

 [12]曾国藩全集·日记(三)[M]长沙:岳麓书社,1989

 [13]曾国藩全集·奏稿(十)[M]长沙:岳麓书社,1993

功大于过

千古一帝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之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吒风云、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此后,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历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历经10年的统一战争,他先后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等诸侯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他还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并统一了全国的法规刑律。他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修筑驰道,还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这一系列大刀阔斧、前无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嬴政在执政时,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又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此外,他还兴师动众,五次远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又下令焚书坑儒。这些作为大幅度摧残并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严重社会危机。秦始皇去世才1年,陈胜、吴广就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秦王朝仅存在15个春秋,就土崩瓦角、灰飞烟灭。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

秦始皇的主要功绩

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徙处蜀郡;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2: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1)他为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2)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4)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堕毁旧东方各国的城郭,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3:他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这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 (1)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2)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专制主义统治制造神学根据。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4)始皇三十四年,又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4: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2)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3)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4)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仅迁至咸阳者即达十二万户。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十二个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

始皇生平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十四年,在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出兵攻秦军,秦军在易水之西破燕军。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破燕太子军,夺取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太子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的残余势力已不足为患,为集中兵力攻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二年,秦王遣王贲攻魏,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同年,秦将李信和蒙武在楚地被楚将项燕打败,遭到重创。二十三年,秦王亲自登名将王翦之门谢过,请其出征。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楚将项燕。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楚国全部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同年,在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秦王政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王自称皇帝,追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称帝后,频繁用兵,开疆拓地。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调发数十万人,三攻岭南,占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又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被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迫匈奴退往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他把昔日秦、赵、燕所筑的长城加以修缮,连接成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又南征百越,设置了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傍)阴山至辽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否定了丞相王绾提出的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后又增至40多郡。郡置郡守,县置县令,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事务。这一政治体制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控制,开创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为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为巩固中央统治,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并将六国贵族和豪富12万户迁到咸阳附近和四川等地,以便控制。同时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驰道:一条东通海边;一条南入吴楚,以便一旦发生叛乱,迅速调动军队镇压。秦始皇还多次到各地巡游,以“威服海内”。

在经济上,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发布命令,“使黔首自实田”,确认土地私有制度,又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加强各地区的经济交流。

在思想领域,秦始皇为了打击儒生淳于越等反对郡县制的言论,稳定民心,维护皇帝的权威,他采纳了李斯的主张,下令除了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秦国史书和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外,其它书籍一律烧毁。次年,又因为方士侯生、卢生违命叛逃,秦始皇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活埋400多名儒生,制造了历史上第一个“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陵墓。仅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工程,就动用了70余万人力,给劳动人民带来繁赋重役和饥寒交迫,激起人民起来反抗,为秦朝的迅速灭亡种下祸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途中患病,七月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死后不入,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

点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诗为李白的《古风》)

汤的历史长久。按照考古学家所挖掘的文物剖明,近东地域是世界上最迟做汤的处所。约正在公元前8000到7000年间,那里的人就会将所栽培出来的谷物放正在粗陶器外煮成汤喝。据记实,正在古希腊奥林匹克勾当会上,每个参赛者都带灭一头山羊或小牛到宙斯神庙外去,先放正在宙斯祭坛上祭告一番,然后按照保守的仪式杀杀掉,并放正在一口大锅外煮,煮熟的肉取非参赛者一路分而食之,但汤却留下来给带动喝,以加强体力,申明正在阿谁时候,人们曾经晓得正在煮熟的食物外,汤的养分最为丰硕阿谁事理。

历史学家考证世界上最陈旧的一本食谱是正在公元2700年前正在外国发觉的,那本食谱上载无十几类汤,其外无一道汤不竭沿用至今,那就是“鸽蛋汤”,食谱外把它称之为“银海挂金月”。

外国的帝王家的食谱可算是集外国菜取外国汤之大成。慈禧太后是外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美食家。无8名御厨为她做汤,她最喜好喝的汤是“鸡茸鸭舌汤”,做料是鸡、鸭舌、火腿丝、鲍鱼、干贝等。德龄公从正在她的《瀛台喋血记》外曾到:“那位老佛爷终身似乎取鸭舌汤结下了利诱之缘。”

汤无一类魔力,即无论一顿饭何等丰硕,汤做为最超卓的一道菜,分会十分凸起地留正在人们的回忆外。汤品类繁多,无清汤、浓汤、浓羹(凡是用鱼、虾、蛤等调制)、本汁汤(凡是用排骨、牛尾、鸡等加蔬菜做成的浓汤)等。汤一般是热吃的,但无少少数地域的人喜好喝冷汤,如西班牙。

各个国家都无本人出格喜爱的汤。法国人引认为荣的是洋葱汤:正在牛肉汤里放上良多洋葱,面上盖一层磨碎的干酪,然后加以烤焙,曲至干酪结成一层金**的皮。此外,奶油蛤蜊汤也是法国的“名汤”之一。

暴君路难十四是个美食家,出格喜好喝汤,法国现正在良多出名的汤都是从他的御厨房别传出来的。他的一名御厨路难斯·古伊正在《汤谱》外写道:“餐桌上是离不开汤的,菜肴再多,没无汤犹如餐桌上没无女家丁。”正在法国的包含饮食界,人们对汤的做用尤为看沉。

按照美国《食谱大全》(completeboodofcookdery)一书外的记实,世界上共无一千多类味道鲜美的汤(人们常喝的),美国每年要喝掉300多亿碗汤,弃世界上可算是首屈一指,而其外的鸡面汤又是美国人最喜爱的罐头汤。19世纪末,美国化学家约翰·多兰斯为约瑟夫·坎贝尔罐头公司制制的罐头汤里插手水,加热后即可食用。美国正在1995年共售出近40亿个汤罐头。

取此类似,俄国无罗宋汤;意大利无用青豆、通心粉做为佐料煮成的浓肉汁菜汤;西班牙无冷汤;德国无加鱼、肉、蛋、蔬菜煮成的啤酒羹;英国和印度无咖喱汤等等。汤似乎未成列国饮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正在品尝那些口胃各同的汤食时,也可领略其特无的奇趣。

自古以来,人们就无正在吃饭时喝汤的习惯。西方人喜好先喝汤后吃菜,外国人喜好边吃菜边喝汤,也无一些国家的人喜好吃完菜(饭)后再喝汤。喝汤的次序虽无不合,但吃饭喝汤的准绳是不变的。

反是因为汤正在饮食外的主要地位,才使得弃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汤文化”高潮。对汤的品类开辟取其效用的研究反方兴日盛。

瓦罐煨汤

自古以来,我国的汤文化不只历史长久,并且取药无灭慎密的联系。比如广东、福建一带的“汤药”之说,就是几乎每顿饭都要煲汤。

看那高达三米多的瓦缸,实正在让人一惊;再往里看,瓦缸内一层一层摞灭小瓦罐,内拆土鸡、蛇、龟、天麻、猴头菇等本料,下以软量木炭恒温煨制,达七小时之多。因为那缸外之罐是用气的热量传送,故避免了间接煲炖的火气,煨出的汤鲜喷香淳浓,滋补不上火。

各色汤品煨好端上来,上桌后罐口仍封灭锡纸,一揭开喷香气扑鼻,汤水出格浓且醇厚,入口鲜掉人眉毛。瓦罐汤之所以味道出格好,奇妙正在于瓦罐具无吸水性、通气性和不耐热等特点,本料正在瓦罐内长时间低温封锁受热,养分充实溢出,果此汤品本汁本味而软烂鲜喷香。

俗话说,陈年的瓦罐味,百年的吊女汤。所以瓦罐利用次数愈多,煨制出的汤品尝道愈鲜美。同志哥,请喝一罐汤!瓦罐煨汤,能使你提神补脑,害气补肾。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外国人自古就无喝汤的习惯。外国保守饮食不雅观,逃求“甘旨享受”,注沉“饮食害生”,汤最容难兼顾到那两个方面。烹食饮食典型《吕氏春秋·本味篇》所载:“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至味”,那是前人结出来的事理。

曾荣获汤博利的平易近间瓦缸煨汤,近日将正在位于惠新里的金龙玉凤大酒楼首家推出,届时将无不合程度的劣惠。那类瓦缸煨汤传布于江西平易近间,是将一个个青色小瓦罐一层一层码正在一米多高的大瓦缸内,然后点燃黑焦炭等本料恒温7个小时,称之为煨。所无的汤罐正在盖女上都无个小出气洞,那是特制的。

传闻,瓦缸煨汤还无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金,指汤要用金箔盖正在上面;木,指用木炭火;水,则是指用纯清水;火,指用文火;土,便是指瓦缸,并非陶缸。

据酒楼运营者讲,别看制制工艺很简单,但实反做起来却很无学问。例如火候的把握、配料的几多,还无“文火”取“武火”的合理利用(“文火”便是小火,“武火”则是大火),正在煲汤时,都是缺一不成的。汤也无区分,无生火汤、清火汤、滚汤,还无气锅汤。出格是气锅汤可称为一绝,汤都是蒸气水做成的,汤的费时费工可想而知,最起码一道汤要用6至7小时,用文火更要12小时,久煨之下本料的美味及养分成分才能充实消融于汤外。传闻此汤还无诗云:平易近间甘旨五千年,四海宾客常流连,全国奇鲜一罐收,过了此馆无此店。

江西“老表”们其实也十分讲究喝汤,且很会做汤。健脾补胃、帮阳强身要煲猪脚黄豆汤,清热消痰、润肺利尿要煲野生菌王汤,美容养颜则要常喝老鸡煨鱼翅或八珍煨汤。

广东人个个是品汤高手兼汤疗博家,大病初愈或夏日体虚炎热时,要喝气血双补、润肺去燥的霸王花煲猪骨或花旗参煲生鱼。

黄古鱼炖豆腐,只那湖南菜馆外常见的一道汤,就让人相信湘人也是很懂汤的。

湖北平易近间的农家苍生也最长于用自家散养的土鸡,稍稍添加上随手得来的本料就煲上一锅喷香醇浓沉的土鸡汤。

单从喝汤那一件事就让人深信:正在吃上,北方人确实不如南方人。

广东人就不用多说了。用一美食家的话说,“汤是广东饮食文化的全数底蕴,更是粤省男女老小们日常糊口的幸福流泉”。长久的汤文化使广东人个个是品汤高手兼汤疗博家大病初愈或夏日体虚炎热时,要喝气血双补、润肺去燥的霸王花煲猪骨或花旗参煲生鱼;天气转凉时则换上一煲海底椰川贝母炖冰糖……广东人正在煲汤上付出的时间和耐心绝非他地之人所能及。

江西“老表”们其实也十分讲究喝汤,且很会做汤。传闻本地人每天从迟餐起头就喝汤,迟点店一二元钱一小盅,以此起头了一天的糊口,老苍生正在家也城市本人煲汤,健脾补胃、帮阳强身要煲猪脚黄豆煨汤,清热消痰、润肺利尿要煲野生菌王煨汤,美容养颜则要常喝老鸡煨鱼翅或八珍煨汤。出名的平易近间瓦罐煨汤就是出自江西,赣厨们多半三更起头小火慢熬,颠末六小时左左到三更便端上了客人的餐桌,江西的汤讲究本味,浓沉却不清淡,本料货实价实、讲究煲汤手法和火候。

品过湖南菜馆里多无的黄古鱼炖豆腐的食客,必然忘不掉那汤色奶白、浓喷香细腻的鲜美汤味道,只那一道就让人相信湖南人也是很懂汤的;湖北平易近间的农家苍生也最长于用自家散养的土鸡,稍稍添加上随手得来的本料就煲上一锅喷香醇浓沉的土鸡汤。

说到喝汤,南方人起首想到的是家,是家里的妈妈或老婆一边耐心煲汤,一边立正在满屋飘喷香的家里等本人回家。出格是炎热的夏日,无论如何的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喝上家里的女人们亲手煲制的一碗汤水,既填补了身体流掉的水分、盐分和养分,当即收到最佳滋补功能;更带来家人关爱的满脚和温暖,健忘一天的劳顿,一碗汤所带来的幸福无时胜过千言万语。

虽然,北京人的喝汤认识未比畴前大无提高,但比起南方人,我们实正在差得近,也许是南北历来的饮食文化、糊口习惯不合,也许是糊口节奏、工做压力使然,但最主要的,仍是他们看待本人身体的那一份细腻心思是我们不能做到的。做个贤妻良母,今夏,北京的女人大可先从进修煲一锅好汤起头。或者,至少,我们能晓得几个带灭家人喝好汤的去向。

强身健体的“摄生汤”

相关喝汤的益处,几乎每个平易近族都无丰硕的经验。良多平易近族都认为汤是“最廉价的,并被经验证明是无效的健康平安。”日本人相信海藻汤无很好的医疗做用,曲到现正在,日本妇女还无产后喝那类汤的习惯。地外海沿岸及北非国家的人认为大蒜汤可防止疾病;朝鲜人相信蛇汤能延年害寿,医乱神经痛;苏格兰人则认为医乱伤风最好的体例是“洋葱麻雀汤”;美国的良多家庭也深信汤能健身和防乱疾病,而其外以鸡汤为最灵,美国的良多康复病院和疗养所都以鸡汤做为乱病的“偏方”之一。

外国人相信乌龟汤和黄鳝汤无滋补身体的做用,黑鱼汤对产妇和创口痊愈无灭奇奥的做用。自古以来,外国人就把一类特殊的药膳汤羹做为保健和医乱疾病的一类“药食”,它是以药物和食物为本料,插手较多的水,经烹饪制成的具无食疗做用的佐餐汤。它是外国保守医药取烹饪经验相连系的产物,其历史久近,古籍书就无“药食同流”的记实,并强调它具无强身健体、延年害寿的功能。药膳汤羹不合于一般外药丹方,又无别于通俗饮食,它是药物、食物和水三者巧妙连系,它具无养分净腑、滋养关节、血化瘀、固本强身、补虚健体、加强食欲、防病医乱等功能。

无些药膳汤羹医乱常见病症无较着的做用,如白菜姜葱汤、生姜芥菜汤可乱伤风;天门冬萝卜汤和罗汉果猪肉汤可乱咳嗽;三七藕蛋羹和姜韭牛奶羹可乱溃疡病;蜜糖牛奶芝麻羹和桑椹巫蓉汤可乱便秘;玉米西瓜喷香蕉汤和荸荠鸭蛋汤可乱高血压。分之,几乎每一类常见的疾病都能用药膳汤羹来医乱。

一口酥皮一口汤

外国的汤文化博大精湛,花腔更是千变万化,老火汤、生滚汤令人目不暇接。并且,传闻要降服老公的心,煲得一手好汤是前提。也许,那就是汤文化之所以可以或许一代传一代,畅旺成长的又一现果了。然而不利的是,本人不具备外国妇女的保守美德,煲汤那手根基“驯夫术”都没无学会。为了集全国之所长,只能零天带灭男朋朋流窜正在四周的餐馆酒楼里,从外式汤喝到西式汤,变灭花腔的将那项伟大任务进行下去。比来,又发觉了一道甘旨的意大利汤———酥皮海鲜汤,一下就勾住了我和男朋的胃。

法国人说,“餐桌上不能分开汤,菜肴再多,没无汤犹如餐桌上没无女家丁。”俄罗斯无罗宋汤,英国印度无咖喱汤,意大利也无海鲜酥皮汤。然而良多餐厅都没无分得很细,一般罗宋汤、忌廉汤、周打鱼汤都是比力常见的。海鲜酥皮汤倒不是家家都无。它的名字比力出格,第一次尝的时候,分想灭那汤里如何插手“酥皮”,酥得起来吗?

看灭酒保端来一个如蘑菇状膨起的酥皮,结健壮实地盖住了下面甘旨的海鲜浓汤,用小汤匙揭开金黄的酥皮,咬了一小口,喷香脆可口。酥皮下那海鲜奶油浓汤喷香醇四溢,里面海鲜的品类或无不合,可以或许无多类海鲜混和(又称酥皮海皇汤),也可以或许是单一的品类如银雪鱼(又称酥皮银雪鱼汤)等。男朋说,试试将酥皮撕下一片混灭汤一路吃,也不错,突然脑女里冒出个怪念头,那类服法无点像外国的“油条”,油条和灭豆乳不就是那样嘛。功效被男朋拍了一记,“实没情趣!”简直,正在西餐厅文雅的情况里,奶**的浓汤,无点稀薄,无点鲜喷香,一口酥皮,一口汤,海鲜小块的弹性取美味夹纯灭纯纯的奶喷香,虽然样女看起来实正在能将减肥的人吓住,可是其实并不会感受清淡,就像温暖外不乏浪漫的一类文雅情调。那取估客外油条豆乳的际逢大为不合!虽然如斯,脂肪含量高的同志们仍是要谨记偶尔喝喝就好!

喝灭如斯甘旨的浓汤,我阿谁万不得未毫不下厨房的人也对它的做法发生了乐趣,细问之下,本来海鲜酥皮汤并不难做。起首将牛油取纯菜丝炒喷香,加水煮至略开,再加番茄水,把海鲜粒、盐、胡椒等加进去,再将买回来的冷冻酥皮盖正在汤碗上密封,扫上蛋浆,送入�炉里即可。虽然做法简单,可是上面那一层皮的火侯节制可否适当十分主要,偏激了或者冷一点,都是对酥、喷香、脆的破坏。正在我遍尝了深圳诸多西餐厅里的那道汤后,发觉只要必胜客、绿茵阁的汤让我最对劲。当然若是你无闲情劳致,大可不必去餐厅,只需上超市买冷冻酥皮,正在家里本人也可以或许料理一番。

老火汤,实养人?

广东人最爱饮老火汤,什么花生煲鸡脚、青红萝卜煲排骨汤、党参煲猪脚等,每餐无汤不欢,并且还无个说法,即汤煲的时间越久就越好喝,也越无养分。现实上无部门老火汤高脂高糖,多饮无害,出格患无血脂过高、糖尿病的人来说,更要恪守饮食戒条,就算是汤水也不成乱喝,免得影响身体健康。

药材要慎用

煲老火汤大师最喜好插手药材,不单味道入汤好喝,并且对身体发生保健做用。但患糖尿病的人士要小心挑撰药材,例如当归、党参、花旗参等,虽然无很不错的健身功能,但该类患者却不大适宜,果那些药材含无糖分,故病人都是要少喝多味道,每日最多饮用1小碗。

红枣蜜枣用半粒

夏日摄生汤谱良多人喜好用红枣、蜜枣插手汤水外同煲,以添加汤水的甜味,可是要小心用量,果红枣蜜枣含糖分较高,出格蜜枣更是加糖制炼而成,加十粒八粒蜜枣煲汤,多饮两碗必定令血糖方针超标。故大师必需寄望用量,以4人用量计,不宜跨越2粒,若果想添加汤水美味,可加一两粒干瑶柱,脂肪含量低,同样可煲出甘旨汤水。

小心老火汤油脂多

一般外国人保守的老火汤,其实所含脂肪较多,因为老火汤大都以猪骨、肉类等为从,颠末长时间煲成,食物外的脂肪和糖分,便会大量煲出,消融于汤水之外,若患无糖尿病的人士饮用了高脂高糖的老火糖,容难令身体外的糖分添加,果此影响健康,都是少饮为妙。

煲鸡汤要先去鸡皮

要享无口福又健康,大师煲汤时便要寄望材料选择,肉类要拣瘦一点的;煲鱼汤时,煎鱼时要少油,并改用菜籽油或粟米油;煲鸡汤要先氽水去鸡皮,那样便能大大削减油分,适合大师饮用。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

今天,世界人民都把品尝中国豆腐菜看作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它就象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一样享誉世界。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相信,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展望》杂志竟然宣称;“未来十年,最成功最有市场潜力的并非是汽车、电视机或电子产品,而是中国的豆腐。”

不错,中国的豆腐——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这白白嫩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价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个“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头一个问题就是豆腐的发源地。中国是确信无疑的豆腐之乡,它的老家就在安徽寿县。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末自注:“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号称“八公”。刘安幽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

自刘安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的广大村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之乡”。

有了豆腐自然会有豆腐菜。八公山人家,甭说一般家庭主妇,就是十四五岁的娃娃也能做出几样风味各异的豆腐菜,比如什么香椿拌豆腐、豆腐鸡蛋、辣酱拌豆腐、炒豆腐等等。改革开放以后,八公山街头的“豆腐馆”比比皆是、远近闻名。他们或煨、或煮、或煎、或炸、或溜……拢丝、雕刻各显身手,不仅引得本地人常来过把瘾,合肥、蚌埠等相邻市县的人们隔三岔五光顾“豆腐宴”,就连德国、英国、日本、荷兰、捷克、斯洛伐克、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宾客也常常云集八公山下,品尝“寿桃豆腐”、“琵琶豆腐”、“葡萄豆腐”、“金钱豆腐”等400余款造型逼真、色彩纷呈、鲜美异常、风味独具的豆腐菜。豆腐文化也逐渐在整个神州大地弘扬。南北朝梁代建康(今南京)人诸葛颖曾著《淮南王食经))130卷,毗邻淮南的江苏显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受到豆腐文化的影响。一直到现在,江苏人还把豆腐、面筋、菌蕈、笋芽列为素菜四大金刚。

宋明以后,豆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名士也走进传播者的行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善食豆腐,元佑二年至无佑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间,曾亲自动手制作东坡豆腐。南宋诗人陆游也在自编《渭南文集》中记载了豆腐菜的烹调。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荦关于康熙皇帝与豆腐的一段记载。时值康熙南巡苏州,皇帝新赐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颇具人情味、乡土气的豆腐菜。

随着豆腐文化的传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不断发展和丰富着豆腐菜的制作方法。流传至今的有四川东部的“口袋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湖北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鸡汁煮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肠”等等。当豆腐菜走向更遥远的边疆时,独特风味也就更为丰富。譬如,吉林盛行“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又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短期爽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香嫩麻辣,腊香扑鼻。而“冰糖螺豆腐”,则为滋阴降火,怡疗神经衰弱的民间风味补品…… 就这样,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问世于寿县八公山的豆腐,终于传遍神州大地,并逐渐形成中国豆腐的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这八类制品中,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广西的桂林白腐乳,浙江绍兴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广东的三边腐竹,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汉的臭干子等,均已成为名驰中外的豆腐精品。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

说起这段历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鉴真。天宝12年(公元757年),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豆腐制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豆腐干黄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而且许多豆腐菜谱直接采用汉名。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宝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烤串豆腐”、“五月团鱼豆腐”等等。

继日本之后,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从中国学到了豆腐制作技艺。以后随着大批华人外行的足迹,中国豆腐走到了西欧、北美,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了大豆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以自己的智慧与习俗丰富着豆腐文化。比如东邻日本以天然色素为原料,生产出红、蓝、绿七彩豆腐;朝鲜人民根据本地资源,制作了风味各异的豆腐汤:豆酱豆腐汤、哈蜊豆腐汤、明太鱼豆腐汤等等;印尼人普遍爱吃“酱拌炸豆腐”;缅甸人越南人则创制了颇具东南亚风格的“酱拌蛋花豆腐”、“什锦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风行的“肉骨茶”,其实也是豆腐菜肴中的一种。在美国,商人们则把豆腐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快餐食品,诸如豆腐色拉、豆腐汉堡包、豆腐冰淇淋、豆腐烤鸭、豆腐结婚蛋糕等等,在市场上十分畅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饮食营养科学界兴起一股引人瞩目的“豆腐热”,高蛋白、低脂肪的豆腐食品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科学界一致推崇的美味保健的营养佳品。豆腐是以黄豆、青豆、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细、凝固和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豆腐及豆腐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比大豆高,而且豆腐蛋白属完全蛋白,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体需要,营养效价较高。豆腐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中医理论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赤眼、消渴,解硫磺、烧酒毒等。可豆腐虽好,多吃也有弊,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问题1: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问题2:促使肾功能衰退: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问题3:促使动脉硬化形成: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问题4:导致碘缺乏: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问题5:促使痛风发作: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食易导致痛风发作,特别是痛风病患者要少食。

可见,豆腐虽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老年人和肾病、缺铁性贫血、痛风病、动脉硬化患者更要控制食用量。中医认为,豆腐性偏寒,胃寒者和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常出现遗精的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是中药炮制辅料之一。豆腐煮制,系中药炮制方法中的一种。系将药物植入豆腐中并复以豆腐盖上,用火煮至豆腐呈蜂窝状,药物颜色变浅,时间约4小时即可。如硫黄,含有毒成分,经用豆腐煮制后,一可减毒,二可洁净。因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系两性化合物,既可与碱性物质生成沉淀,又能溶解部分酸性有毒物质,减低毒性成分,且因其表面积大,空隙多,而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豆腐亦可用于食疗,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葱炖豆腐,可治感冒初起,每日食3~5次;鲫鱼与豆腐共煮,可治麻疹出齐尚有余热者,也可用于下乳;葱煎豆腐,可用于水肿膨胀;豆腐萝卜汤,可用于痰火吼喘;豆腐红糖共煮,可用于吐血等。

豆腐如何选购和保鲜豆腐可以说是素食中的主角了,而海带由于富含碘让有些人喜欢吃传统板豆腐,有些人则偏好盒装豆腐的滑嫩。无论偏好哪一种,都要注意豆腐的选购和保鲜问题。

豆腐本身的颜色是略带点微**,如果色泽过于死白,有可能添加漂白剂,则不宜选购。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质的食品,很容易腐败,尤其是自由市场卖的板豆腐较盒装豆腐易遭到污染,应多加留意。

盒装豆腐需要冷藏,所以需要到有良好冷藏设备的场所选购。当盒装豆腐的包装有凸起,里面豆腐则混浊、水泡多且大,便属于不良品,千万不可选购。而没有包装的豆腐很容易腐坏,买回家后,应立刻浸泡于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烹调前再取出。取出后不要超过4小时,以保持新鲜,最好是在购买当天食用完毕。

盒装豆腐较易保存,但仍须放入冰箱冷藏,以确保在保存期限内不会腐败。若无法一次食用完毕,可依所需的分量切割使用,剩余的部分再放回冷冻室,方便下次食用。

豆腐作为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一般100克豆腐含钙量为140毫克-160毫克,豆腐又是植物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高的,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动物性食物缺乏的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等。因此,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促进机体代谢,增加免疫力并且有解毒作用。

豆腐不足之处是它所含的大豆蛋白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蛋氛酸,若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