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土战国时期墓葬,里面发现一个“玻璃杯”,实属千年宝物,真的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离奇事件也逐渐露出水面,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杭州的战国时期墓葬群就出土了一只和现代玻璃杯极为相似的器物,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水晶杯发掘现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拥有古墓遗迹的这片地区曾经是一个砖厂。工人们在挖烧纸砖头用的砖泥时,发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他们感觉这个洞有点不同寻常,因此立即上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闻讯后派专家来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专家们一段时间的努力,发现这个古墓并没有遭到盗墓者的偷袭,仍然保存完好。
出于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的目的,专家们继续对这个古墓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家根据古墓的造型、格局和其中发现的文物进行综合认定,确定这个古墓很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古墓。战国时期的古墓往往是以群为建,因此专家们又扩大了挖掘范围,果真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更大的古墓。
在对这座更大的古墓进行清理的时候,专家们发现了一个亮晶晶很奇怪的器具。将淤泥和表土清理干净后,透明的材质显露出来,这个器具长得很像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玻璃杯,造型也跟如今的玻璃杯极为相似。这个在平常生活中毫不起眼、即使丢在地上都不见得会有人捡的玻璃杯,为什么会出现的战国时期的古墓当中呢?
很多人都猜测这个玻璃杯很有可能是盗墓者在盗墓时不小心落在古墓当中,在黑暗中守着古墓,如今又被我们发现。但是这种猜测又与专家之前认定的“古墓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痕迹”相违背。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专家的一时失误还是玻璃杯跨越千年穿越到了战国时期?
专家无法凭借猜测妄下定结论,因此将这个“玻璃杯”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在实验室的进一步观察,专家们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而是一个纯水晶制成的水杯,历尽了千年的风霜,是实实在在的千年宝物。
战国水晶杯工艺
这个水晶杯是由一整块纯水晶切割打磨而成。专家认定说中国找不出第二块纯度如此之高的水晶,那么这块水晶究竟是哪里来的呢?由于当时资料的缺失,水晶原石的来源已经很难去追寻,我们只能去探索它的用途。
天然水晶是一种极为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要知道即使是在现代,一整块水晶也是极其珍贵的材料,很少有人舍得直接打磨成为杯子使用。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身份极为高贵的人才能够拥有这样一块宝石,要想打磨成如此精美的水晶杯,更是难上加难。这也说明了这个水晶杯的珍贵之处。
那么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将水晶杯打磨出来的呢?这个水晶杯上宽下窄,杯壁极薄、整体十分透亮。内径也很窄,让人无法将手伸入,那么这个水晶杯究竟是怎样制作的呢。我们都知道水晶是一种硬度极高的材料,用刀子都无法刻出痕迹。但是硬度高不代表不易碎,水晶的脆度也极高。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极为小心。
要知道古代的打磨工艺远不如现代,在战国时期这只水晶杯的制作过程更为艰难。专家判断这只战国水晶杯是用弧形打磨工艺制作而成。在手工玉器打磨逐渐成熟的战国时期,进行水晶矿石的打磨并非不可能,如果运用硬度更高的金刚砂等物品作为介质,也是可行的。
但是这些都仅仅是专家的推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可以证实。战国时期的工匠究竟是如何打磨的谁也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这只水晶杯极其珍贵。这只水晶杯的出土让我们对古代手工艺人的制作工艺更加佩服。
尽管国内外都出土了许多水晶制品,比如阿富汗出土的水晶杯。与战国水晶杯相比,它们的高度都不如战国水晶杯,打磨工艺也不如战国水晶杯。出土的众多水晶制品当中也没有任何一个水晶制品的纯度比它高。因此战国水晶杯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的国之珍宝,被列入了首批禁止海外展出珍品的名单,至今都收藏在浙江博物馆。
水晶杯的用途
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个价值连城的水晶杯真的用来喝水吗?这个水晶杯的价值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估量的。首先,随着现代矿石的不断开采,天然水晶越来越稀有,很少能找到一块如此完整的水晶原石;其次,即使拥有这么一块珍贵的原石,也很少有人舍得将它打磨成日常饮水用的杯子,水晶杯如此脆弱,万一失手打碎,可就不能再还原了。用它来喝水古人真的舍得吗?
通过不断的查阅古籍和现代的书籍资料,专家们为这个水晶杯的用途找到了一些依据。专家们在李海主编的《杭州古玉》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古时候没有制造冰块的机器,只能将寒冷地区凿下来的冰块通过人工运输,送到达官贵人的家里。因此冰块在古时候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古人认为水晶本身有一定降温的效果,再加上其样式极其精美透亮,就像是冰块一样,含着这样的水晶可以止渴。
现在看来,古人制作这样一个精美的水晶杯并不是用来饮水的,而是承载了一种消热解暑的功效。再者说,古人制作水晶杯可能也不止是为了实用和降温,而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寓意。制作水晶杯除了是财富和占有欲以外,还有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水晶杯的原始用途很有可能是用于祭祀或者在其他一些非常重大的场合。
自古以来,水晶都是人们所喜爱的物品。人们的对水晶的追求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磨,反而越来越喜欢。如今很多女孩都习惯带一串水晶在手上,水晶不仅是外表美丽通透,也不仅是身份和价值的象征,往往还蕴含着许多的祝福,比如招桃花招财等等。尽管我们现在不能确定战国水晶杯的具体用途,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存在的合理性。
前不久,我曾经推送过一篇文章,说这大禹治水大家都听说过,但他究竟治的是哪里的水,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大禹治水到底是治哪里的水?《山海经》中的3条线索都指向一个地方! 这篇文章出来之后呢,有朋友在后台给我留言,说这大禹治水的故事最早是在《山海经》中记载的。《山海经》大家都知道,是一本古时候的神话故事,那这神话故事很多人就认为真实性有待考究了。 在《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大禹治水的,远在上古帝尧时期,天地间洪水肆虐,大禹在父亲鲧治水失败后,扛起了治水重任,携带先民翻山越岭疏通九州河道,最终消除了洪灾,并以治水之功赢得拥戴开创了夏朝,没有大禹,就没有夏朝。 然而这一段历史长久以来,都以颇具神话色彩的传说形式出现在人们的口中,甚至干脆被当成了传说。大禹是否确有其人,夏朝是否存在?这种种的疑问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饱受质疑。那大禹治水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呢? 这一切的质疑,随着一件3000年前的青铜器的现身,被彻底击碎。在2002年的时候,有文物专家在考古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遂公盨”,这件椭方直口重25千克的文物。当时这件文物被发现的时候,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专家学者们十分高兴,因为在这件文物里包含着大禹治水的第一手资料。 盨的内底上清晰铭刻着98个铭文,经过释读发现,竟然是对大禹治水的全面记述,包括具体疏通河道的方式,这是国内最早的大禹治水的文献记录,意义极为重大。 铭文开篇即是「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这与古籍《尚书·禹贡》中「 ”禹敷土,别九州,随山浚川”的记载完全吻合,侧证了古文献的可信度。 试想一下,周人自称夏朝的后裔,而且西周距离夏朝并不遥远,足以显见大禹真实存在,他的治水事迹在3000年前就广受先民传颂,在西周时期已经深入人心。如此一段详实的铭文,将一段真实存在却不被相信的历史重现。 到了2016年8月,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的一篇题为《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的文章则第一次为大禹治水的故事提供了科学证据。 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史前巨大洪水的发现,为中国古代文献所记录的大洪水传说提供了科学上的支持,表明这些传说是基于真实的自然事件。这些发现同时还为夏王朝本身的历史真实性提供了支持。 此次的最新研究推测出,夏朝开始的时间约为公元前1900年。这比现在普遍认为的夏朝建立时间晚了200到300年。这一年代不仅与黄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重大过渡时间吻合,且与二里头文化开始的时间吻合。二里头文化是中国青铜器早期的主要文化,因此研究人员推测,二里头文化很可能就是夏朝的考古遗迹。 据《科学》文章作者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吴庆龙吴庆龙介绍,2007年4月,在参加一次野外考察时,他在积石峡和循化盆地中偶然地看到了一套连续分布的湖相沉积。他们推测这里曾经由于山崩落石形成堰塞湖,如果决堤,就会造成洪水。「 ”我们想到,这可能和下游25公里处喇家遗址的毁灭废弃有关。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2002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当年考古十大发现,其中之一是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的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遗址主要为齐家文化中晚期遗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抑或是一个遥远的城邦古国。尤其以发掘出非自然性死亡人体遗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处大型灾难遗址。 据BBC报道,2008年吴庆龙突然想到,当时在喇家遗址发现的一种泥土,可能就是这场洪水的沉积物。随后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猜想。论文中称,毁灭喇家的地震可能和造成山崩的地震是同一场地震。作者之一、美国普渡大学地质学教授德瑞尔·格兰格尔(Darryl E Granger)称:「 ”地震和洪水一定是在同一年发生的”。 该研究组发现,在积石峡西段的大拐弯处曾存在一个大型的滑坡坝,由一场强烈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形成。调查表明,该残余坝体的高度超过现在的河流水位240米,并沿着积石峡延伸1300米。格兰格尔教授形容,当时堰塞湖坝的高度大概在三峡大坝和胡佛大坝的高度之间。 据推测,该堰塞湖完全堵塞了黄河长达6-9个月,最终因湖水漫溢而溃决。研究者认为该灾难性决口的深度达110-135米,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了110-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形成了巨大的溃决洪水。 通过对采自于溃决洪水沉积中的大量碳屑样品的碳十四加速器质谱法(AMS)测定,研究者们将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限定在了公元前2130-1770之间。通过对同样一场地震中丧生的喇家遗址中的3名儿童遗骸的骨骼样品的碳十四定年,研究者将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确定在大约1920 BC,属于齐家文化时期(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科学家们计算得出的洪峰流量大约为40万立方米每秒,相当于积石峡黄河平均流量的500倍。应该是距今一万年以来,地球上发生的最大的洪水之一。 由于先秦时代许多典籍都记载有「 ”大禹治水”的故事,而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的不懈研究已经确定了一场足以毁灭华夏大部分聚落的大洪水的存在。那么,「 ”大禹治水”就有可能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这座皇宫便是元大都皇宫 。元大都皇宫前后总共历时约二十五年,动用了数不胜数的劳工才修建完成。 但由于现在的可以水平有限,几乎是不太可能完全发掘出来的,所以只能在慈宁宫西侧宫墙的外围,建立了一个比较小的元大都皇城遗址,开辟了一个比较小的博物馆。
中国海底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上亿的宝贝
南海的古代沉船现在有多少,并无准确的统计数据,这些沉船都是古代的货船,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对外出口的货物基本都是瓷器、丝绸和茶叶,沉船一旦打捞上来,当时的这些货物,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成了文物,当然,一部分茶叶和丝绸沉入海底会腐烂,并不能成为文物。
南海的古代沉船虽然很多,但是,进行水下考古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潜水员要潜入到深海,对沉船进行探测,了解了这艘沉船的详细资料之后,然后,再用大型的打捞船将沉船整体打捞上来,成本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的沉船一直沉没在海底。
中国南海的宝船也吸引着一些外国的盗宝者,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英国的职业寻宝人迈克·哈彻,二十年前,他曾在一本大约200年前的古书里发现了中国宝藏——书中记载了两百年前清朝一艘商船沉没在南海的事件,而且他又依据这个线索找到了当年亲历此事的欧洲商船留下的航海日志,这本200年前的航海日志如今已经成为文物被收藏,但Mike Hatcher还是想办法详细地翻阅了这本日志。
最终Mike Hatcher在这本航海日志中找到了古书中记载的那次事故——一艘名叫“泰星号”的清朝商船载满瓷器等商品前往西方时,意外沉没在南海某处,而记载了此事的欧洲商船碰巧经过事发地救起了部分遇难者,1999年5月,哈彻雇用一条盗宝船和300多名水手,找到了“泰星号”沉船的位置。哈彻从海底捞出来60万件康熙时期的精美瓷器和130块1斤重的金块,这一笔价值上千万英镑的财宝让哈彻疯狂。
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从瓷器里挑了356万件精美的瓷器带走外,竟然下令将剩下的20多万件全部砸碎在海底。在文物市场,物以稀为贵 ,砸了这20多万件,剩下的365万精品将升值2——3倍。一年后,哈彻又来到南海盗走了239万件青花瓷和125块金子,100个康熙元宝。
此后,世界各地的海盗都来到了这里进行盗宝,在这里其他国家的海盗还发现了唐代到清代的各种珍贵宝物,这些东西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哈彻打捞上来的差。在2003年以后,中国的法律才开始介入到了这一环节中,可惜已经有很多的宝物流落海外了,已是为时已晚。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
称夏朝毋宁称夏国。现在历史学中的夏商是一种朝代轮替的因果关系。以这种观点来看,除了一些并不可靠的史籍文献没有实物证据表明夏朝的存在。但是如果夏国和早期商代理解为并存的两个部落联盟,在一个长时间共存,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杂存状态。(商自契至汤史载凡九迁,王忠悫公详考其起始。)也就是说现在的很多商早期的食物可以被理解成夏国的文物,而不是非要把两国朝代的更替分得这么清楚,断代断代,也行根本没有办法可以断。夏国直至商末都有坚实的存在。
当然在神话故事中夏朝的传说还是很多的。笔者认为不能忽视神话传说的历史考古价值,虽然神话故事大多是经过加工带有奇幻色彩的文学作品。但这其中我们在进一步挖掘的同时也会发现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大禹治水,在圣经中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描述和各民族之间流传下来的典籍来看,在人类某一时期确实发生过大洪水爆发的事件,只不过各民族在对这件事情的描述上各有不同,参杂着各种神话色彩
众所周知,西方早在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6000年前就发展出了文明(两河流域、埃及、苏丹、以色列、叙利亚、伊朗、希腊、东欧高加索地区、土耳其半岛、印度哈拉帕这些地方都在五六千年前就发展出了文明)。
西方文明以印欧人为主体,带着先进的技术,通过“青铜之路”向东方迁移,逐步影响东方,或征服、或融合东方土著部落,发展出新文明。
最原始的《山海经》因年代久远,也许是用最原始的、不成熟的文字书写,后世无法完全读懂,因此古人在整理过程中不断编造,拼凑出来的《山海经》就显得的光怪陆离。那么,哪个朝代的文字最原始呢?当然是夏朝或三皇五帝时期
据此,当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夏王朝纪年范围是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与夏朝年代对应的夏文化是存在的!!!记录是有的!!!
就在祖国的山川沟壑里面。夏文化的二里头类型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陕西等等。
外国人不愿意承认华夏的文化有着近5000年的文明。在他们的眼中中国只有不到4000年的文明(3000多年)。其实夏朝遗址已经发现了,夏朝的遗址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处,学界称“二里头文化”。考古界认为二里头一期、二期属于夏文化。二里头的地理位置,恰与古籍记载中的“太康仲康居斟”“桀居斟”相同,并发现有大型宫殿遗址和文物,因而它应当是夏的一处帝王都。
也许有的人认为古墓中发掘出的文物都具有黑、大、笨的特点,但其实古代也有精巧美丽的工艺品,其中的一些精品放到今天也会让人叹为观止。
1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这个清朝乾隆年间的芙蓉石雕刻品由整块的芙蓉石雕刻而成,非常罕见,雕工也是是非常的好。这块芙蓉石色泽并不纯,呈现出从上而下颜色逐渐加深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美观,反而在被雕刻成为成品后,给人以一种动态的感觉。粉嫩可爱,晶莹剔透,给人一种初恋的感觉。
2玻璃器皿。有的小伙伴认为玻璃是近现代的特权,许多网络小说中也有主角拿着玻璃制品到古代坑蒙拐骗的情节,但其实早在唐宋时期,中国便已经出现了玻璃制作的器物。后来的明清时期,玻璃的制作工艺一步步发展,其中的一些精品即使是放到现在,也不是十几块钱的货色···如下面的这件透明料阴线花鸟纹盘,纹路细腻,质地透明而圆润,看上去真的令人赏心悦目。
3错金博山炉。这个曾属于中山靖王刘胜的香炉做工十分精巧,内部镂空,外用金丝和金片错出了一座山峰和山上面的珍禽异兽,底座呈三龙出水之势,是一件当之无愧的珍宝。因其雕刻的山峰为传说中东海上的仙山博山而得名。焚香时,产生的烟气从镂空的山体中飘出。可以说这样一件珍宝,不是权势滔天、富可敌国的人,恐怕无福消受。
考古学家在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这些古籍中曾记载着一些私人书信、医书等等。但是这些考古学家却并没有把这个书籍中的内容向外公布,因为上面也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并且不少学者也对这种信息有争议。
要知道在罗布泊最有名的就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在公元前630年的时候就突然之间消失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非常神秘的古城。在上个世纪探险家发现了他的遗址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在此之前,中国的考古学家也专门感到了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个人书信,也有医书等等。虽然当时发现的这些古籍与平常所见到的竹简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是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却要比其他的竹简多得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
在考古学家进行查看的过程中,发现了永康三的字样。要知道现如今这些学者一直对这个有非常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个名号根本就是不存在,是别人虚构的。还有人认为其实这个名号是当时君主篡改的。至于当时这个名号是否真实存在,现如今也没有学者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
因为这部古书中记载的内容并没有其他古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所以专家也没有把握判断古书记载的真实性。由于没有一个有利的证据进行佐证,并且上面记录的内容也非常的深奥,所以专家根本就不敢把其中的内容向外界宣布出来。当然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常多的文物。这些文物也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加深入的研究楼兰历史。
炎黄二帝时代,国家权力实行禅让制,这造就了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以及传说,到了夏朝,当时盛产青铜器和玉制,根据古籍记载,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禹,禹退位之际,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改原始部落的禅让制为世袭制,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而这一更改就在中国持续了四千多年,一直到清朝灭亡才结束。
(最多18字)
但是这其中有个让人费解的问题,夏朝的存在就是靠一段甲骨文还有一些青铜鼎的铭文,却没有任何文物或者古墓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让很多专家开始怀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因为一个朝代的存在不可能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最起码文物古墓应该多少有些,但是出土的青铜器基本都是商朝的。
(最多18字)
还有另一种观点以大学教授孙卫东为代表,他认为:“夏朝就是古埃及”,他的意思是夏朝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它没在中国而是在古埃及。也就是要么中国夏朝集体迁移到古埃及,要么就是古埃及当时统治了中国的夏朝,但是这样的观点让网友觉得荒谬,太天马行空,网友怒评:“一口盐汽水喷死你”,一方面就算古埃及也应该有遗迹以及生活过的痕迹,总不能夏朝是古埃及,夏朝后的中国人是古埃及迁徙过来的吧,有点天方夜谭,就算是大陆板块漂移也没这么厉害。
(最多18字)
至今为止,夏朝的存在就只有一些甲骨文和青铜鼎上有记载,但是人们找不到关于夏朝存在的痕迹,直到后来的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虽说有些牵强,但是基本可以证明是夏朝的都城所在。这些怀疑夏朝存在的专家们可以闭嘴了。这次三星堆再次发掘6个祭祀坑,里面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很多人原本以为这些青铜器能够成为夏朝存在的佐证,但遗憾的是,经过碳14的检测,最终确定这些祭祀坑青铜器属于商朝中晚期。
(最多18字)
不管怎么说,夏朝的存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让所有人信服认可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各种情况分析夏朝和商朝可能是共存的,但是商朝比较强大,所以夏朝被边缘化,这导致夏朝遗留下的痕迹不明显,但是相信随着考古的不断发展,夏朝存在的证据会一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到时候就可以将争议彻底抹平。
杭州出土战国时期墓葬,里面发现一个“玻璃杯”,实属千年宝物,真的吗?
本文2023-10-11 17:56: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