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页古籍通过达摩院技术数字化“回归”,我国还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
20万页古籍通过达摩院技术数字化“回归”,我国还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文物回归有了重大的突破,达摩院通过当下的数字化技术成功将20万页的古籍收拢回归,让我们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但在看到这让人惊叹的古籍之后,很多人都在想我国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当下又过着怎样的光景?而又有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呢?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中国物产丰腴,能工巧匠众多,因此有很多优秀的文物国宝流传,但随着侵略者的入侵在他们的硝烟与炮火的侵略下我们国家的很多国宝文物都被洗劫,流落海外,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十二生肖铜首,此外还有很多工艺精美的文物也辗转到了海外,这是中华大地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一道伤疤。
总结近几年来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成功经验,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促成海外文物的顺利回归不仅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还需要国内各种制度设施的辅助和配合: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推动,还需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积极作用。
要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在现有的国际法律框架内,通过外交谈判等手段达成双边或多边协议,以解决流失文物的回归问题。我国应该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政府间的沟通,尽可能就追索流失文物以及共同打击非法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等问题达成共识。注重与国际刑警组织的配合。具体而言,我国可以与国际刑警组织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向其提供有关我国珍贵流失文物的详细资料,充分发挥其在打击国际犯罪和进行司法鉴定方面的优势以实现我国海外流失文物的顺利回归。
在海外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华人团体,特别是华人律师团的作用。借助他们对当地法律的熟悉程度是诉讼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为我们成功维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国际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激发国外的文物持有者尊重历史、尊重中国的意识,促成其自发捐回文物的善举。
文物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我们也希望文物能够更快的回归祖国的怀抱。
这些珍藏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古籍之所以能以数字化的方式成功回归,一方面有赖于四川大学教授陈力的奔走联系,另一方面有赖于阿里达摩院技术团队与四川大学专家联手研发的针对古籍识别的Ai系统。
近日,20万页的中国古籍以数字化的形式从加州伯克利分校回归的消息激动人心,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此次古籍的回归实属不易,其背后有四川大学教授陈力这位63岁的老人长达两年的奔走联系,也有阿里达摩院技术团队与四川大学专家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研发出超高准确率的古籍识别系统,个人认为,古籍是中国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此次回归的古籍补充了中国文化的一块空白,应该被好好珍惜。
陈力教授前后联系奔走两年
四川大学教授陈力先生一辈子都在与古籍打交道,许多年来不论岗位如何变迁,一直心系古籍的保护和传承,而正是源于这份发自内心的坚持,这位63岁的老人忘我地前往加州伯克利分校奔走联系长达两年,最终促使20万页的中国古籍回归祖国。
Ai识别系统准确率高达975%
在此次的古籍回归中,先进的Ai识别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了解,该系统是由阿里达摩院技术团队与四川大学专家联手研发,他们针对古籍识别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设计了一套边识别古籍、边训练模型的系统,而最终成型的系统准确率高达975%。
古籍是中国文化的一笔财富
许多年前,大量的中国古籍由于各种原因流失到了海外,中国文化因此缺失了宝贵的一部分,此次回归的20万页的中国古籍,填补了中国文化曾经被撕裂开的伤痕,是中国文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就目前而言,看你采用什么样的专业数字系统。
图书馆学是必备的,特别是古籍目录学、版本学、校雠。
技术,其实有专业的数字软件系统和硬件支持,你只要学会使用就OK了。
国内的古籍数字化乏善可陈,但估计费用预算不小你明白的。
如果抛开预算角度和中国特色国情等因素,可以借鉴美国大型图书馆和日本大学小型藏书数字化的模式和经验。
我们(清华大学图书馆)使用赛数OS14000 A1、OS14000 A0等专业高精度非接触式书刊扫描仪进行古籍、地契、拓片等珍贵馆藏数字化工作,以此为基础形成海量电子资源,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环境,面向读者提供全网域、全媒体类型的资源发现和获取服务,他们不改初心,坚持正确的事。
古籍所记,皆为人类智慧之结晶。为了让书籍逃脱被毁的厄运,古人想到的是增加备份、分开保存,如四库全书被分藏于全国七座藏书楼即是一例。但是,即使到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将无情水火完全屏蔽于古籍之外。因为,幸好有了数字化的手段,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让古籍得到保存和传播。数字化无疑给了古籍以新的生命。
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的数字化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上古时期,文字、图书被记录于龟甲上,后来又被记录在竹木简和布帛上,而在造纸术出现之后,它们又被记录在了纸张之上。数字化技术出现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出版物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古籍的数字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古籍数字化的意义,不仅表现在古籍的保存上,更表现在古籍的使用与传播上——在不对古籍原件造成任何损害的情况下,使其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从这个角度来说,古籍的数字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古籍保护历史和文化传播历史上的大事。
古籍数字化的工作一直在进行。比如,早在2016年,国家图书馆就向社会正式免费发布了“中华古籍资源库”,供公众阅览和学术研究。巴黎圣母院的这场大火,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古籍数字化的紧迫性。我们不知道意外与明天哪一个会先到来,但加快古籍数字化的进程却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古籍保护的手段也应该不断的发展,所以说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然。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五级在保护当中面临着褪色,破败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要从实际出发把古籍数字化。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前古籍保护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古籍数据化。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太大了,因为哲学它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其实这个问题从哪一个角度都可以来进行回答。我随便挑了三个角度吧,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一下。
本文2023-08-04 16:11: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