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羊肺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羊肺简介,第1张

《中医大辞典》·羊肺羊肺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来源牛科动物山羊CaprahircusL或绵羊OvisariesL的肺。性味归经甘,平。入肺经。功能主治补肺,止咳,利尿。治肺痿咳嗽,消渴,水肿,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煮食。化学成分每100g约含蛋白质202g,脂肪28g,钙17mg,磷66mg,铁93mg,维生素B1001mg,维生素B2015mg,尼克酸04mg。《辞典》·羊肺出处《别录》拼音名YánɡFèi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肺。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份每100克约含水分76克,蛋白质202克,脂肪28克,灰分12克,钙17毫克,磷66毫克,铁93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04毫克。性味甘,平。①《备急千金要方·食治》:"平。"②《本草图经》:"温平。"③《本草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补肺气,调水道。治肺痿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频数。①《别录》:"补肺,主咳嗽。"②《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止渴,治小便多,伤中,补虚不足,去风邪。"③《本草纲目》:"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毒。"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剂。附方①治久嗽肺燥、肺痿:羊肺一具,杏仁(净研)、柿霜、真酥、真粉各一两,白蜜二两。先将羊肺洗净,次将五味入水搅粘,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食之。(《十药神书》辛字润肺膏)②治渴,止小便数:羊肺,并小豆叶,煮食之。(《唐本草》)③治水气肿、鼓胀,小便不利:莨菪子一升,羖羊肺一具。上二味,先洗羊肺,汤微煠之,薄切, 作末,以三年大醋渍莨菪子一晬时,出,熬令变色,热捣如泥,和羊肺末,蜜合捣作丸,如梧子大。以麦门冬饮服四丸,日三,以喉中干、口粘、浪语为候,数日

详见百科词条:羊肺 [ 最后修订于2016/8/11 19:07:48 共104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燕窝又称燕菜、燕根、燕蔬菜,是指雨燕目雨燕科的部分雨燕和金丝燕属的几种金丝燕分泌出来的唾液,再混合其他物质所筑成的巢穴。燕窝按筑巢的地方可分为“屋燕”及“洞燕”两种,洞燕因其受矿物质影响导致颜色不同,有白燕、黄燕、红燕之分,而屋燕只有象牙白一种颜色。市面上的所谓“血燕”,则是人工养殖的屋燕通过“鸟粪熏染法”而制成。燕窝是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被食用的传统名贵食品之一。

  冬病夏治出自《黄帝内经》。原义是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延申义是做事要懂得逆向思维。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俞府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俞府穴的定位 9 俞府穴的取法 10 俞府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俞府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俞府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俞府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俞府穴研究进展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俞府 1 拼音

shù fǔ

2 英文参考

Shūfǔ KI27 [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ùfǔ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2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27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俞府 汉语拼音 Shufu 罗马拼音 Shufu 美国英译名 Shu Prefecture 各

号 中国 KI27 日本 27 法

国 莫兰特氏 R27 富耶氏 R27 德国 N27 英国 K27 美国 Ki27

俞府为经穴名[1](shùfǔ[2]KI2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1]。俞,进也,府,胸也,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1]。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咳嗽,胸痛,不嗜食,食欲不振,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哮喘,呼吸困难,神经性呕吐等。

4 俞府穴的别名

腧府(《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输府(《针灸甲乙经》)。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俞府主之。

6 穴名解

俞,进也,府,胸也,肾之经气由此穴入胸,故名俞府[1]。

俞,俞穴,转输。府,首府,府第,胸为肺之府。指其为诸俞之首府与经气由此入喉也。肾经之脉借血之灵运,由足至胸,会聚于此,因而名之。本穴平任脉之璇玑。璇玑具转动灵活之意。本穴借血气灵运,而促本经之气,输之内府,故名俞府,即有关内府之俞穴也。肺朝百脉,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犹如诸俞之首府。脏气各有俞,而诸俞亦有首府也。又喉为重楼之府,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肾气由此输入重楼之府矣。[3]

7 所属部位

胸[4]

8 俞府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俞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2]。

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仰卧取穴[1]。

俞府穴位于锁骨下缘,距胸正中线2寸处[5]。

俞府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肌肉)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骨骼)

俞府穴在胸部的位置

9 俞府穴的取法

仰卧位,在锁骨下缘,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俞府穴位于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仰卧取穴[1]。

仰卧位,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锁骨下缘处取穴[6]。

快速取穴:仰卧,锁骨下可触及一凹陷,在此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俞府穴[7]。

10 俞府穴穴位解剖

俞府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锁骨下肌。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前皮支分布。有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著锁骨上神经的前支。锁骨下肌起于第一肋,向上外方而止于锁骨的肩峰端,由臂丛的锁骨下神经支配。膈神经由颈丛发出以后,在颈根部走行于胸膜顶的前内侧、锁骨下动静脉之间、迷走神经的外侧进入胸腔,在胸廓内动脉的后方下降,经肺根前面下至膈肌。除支配膈肌外,其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胸膜、心包膜及膈下腹膜等。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1]。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分支和胸肩峰动脉锁骨支分布[8]。

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并有 内动、静脉的前穿支通过[5]。

11 俞府穴的功效与作用

俞府穴具有止咳平喘,和胃降逆的功效。

俞府穴有宣肺平喘等作用[1]。

俞府穴治咳嗽不得息及诸胸满之症,用以俞达内郁之气也。有宣肺理气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痛。[3]

12 俞府穴主治病证

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咳嗽,胸痛,不嗜食,食欲不振,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哮喘,呼吸困难,神经性呕吐等。

俞府穴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等[1]。

俞府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不嗜食[8]。

俞府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呕吐,食欲不振[6]。

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1]。

俞府穴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5]。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呼吸困难;

2 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呕吐,食欲不振;

3 其它:胸膜炎。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斜刺03~05寸[1][5]。

斜刺或平刺05~08寸[6][8],局部酸胀[6]。

注意:本穴不宜深刺或向下斜刺,以免刺伤肺[6]。

132 灸法

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俞府穴的配伍

俞府穴配合谷、足三里,有理气降逆的作用,主治恶心呕吐。

俞府配风门、中府、肺俞、膻中,治久喘[6]。

俞府配天突、肺俞、丰隆,治咳嗽[6]。

15 特效

经常推揉、拍打俞府穴可调气散结,延缓呼吸器官衰老[7]。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亦治骨蒸,及妇人血热妄行。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呕吐,喘嗽,腹胀不下饮食,胸中痛久喘,灸七壮效。《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骨蒸,妇人血热妄行。

17 俞府穴研究进展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学好中医,真的很难吗?百名中医大家的必读书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像蒲辅周、刘渡舟、岳美中先生一样优秀的中医大家?

从中医药大学权威copy过来,共81本,本本经典!读懂这81本你也是中医大师!

中医书单:入门

《问中医几度秋凉》艾宁 豆瓣评分85

《零起点学中医》天下无疾 豆瓣评分84

《黄帝内经说什么》(以下五册)

《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四气调神》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天年》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金匮真言》徐文兵 梁冬

《黄帝内经 • 异法方宜》徐文兵 梁冬

《求医不如求己合集》

《名老中医之路》豆瓣评分92

《中医入门到精通》石兴华

《走近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全新探索》

《一百天学开中药方 (中医百日通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 豆瓣评分87

《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内经知要白话解》

《医学衷中参西录(套装共3册)》

中医针灸

《古典针灸入门》仁表 豆瓣评分79

《针灸师承录》

《阎润茗针灸临床60年经验精粹》

《一针疗法》周树中

《针灸学》石学敏

《常用针灸100穴》

《董氏针灸注疏》

《针灸推拿一学就会》

《中国针灸治疗学(第2版)》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合注》

《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

《本草问答》唐容川

伤寒杂病论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刘渡舟 豆瓣评分92

《伤寒论校注》刘渡舟

《全注全译伤寒论》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郝万山 豆瓣评分90

《孙曼之伤寒论讲稿》

《黄元御读伤寒:伤寒悬解、伤寒说意》

《注解伤寒论》成无己

《伤寒贯珠集》尤在泾

《伤寒来苏集》柯韵伯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

《经方沙龙》黄煌

《经方使用手册》黄煌

《中医十大类方》黄煌

《经方实验录》曹颖甫

中医名家名著

《扶阳讲记》卢崇汉

《扶阳论坛1+2》

《金匮要略》

《景岳全书》张介宾

《临证指南医案》

《脾胃论》李东垣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玄机原病式》

《医法圆通》郑钦安

《医理真传》郑钦安

《医林改错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

《张仲景50味药证》

《赵绍琴医学全集》赵绍琴

《诊家正眼:四言脉诀白话解》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柴浩然》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陈景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 7 性味 8 功能主治d 9 半夏曲的用法用量 10 半夏曲中药部颁标准 101 拼音名 102 标准编号 103 处方 104 制法 105 性状 106 鉴别 107 检查 108 功能与主治 109 用法与用量 1010 规格 1011 贮藏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半夏曲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半夏曲的用法用量 1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之半夏曲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半夏曲的用法用量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半夏曲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半夏曲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半夏曲 半夏曲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àn xià qǔ

2 英文参考

pinellia rhizome fermented ma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Pinelliae Fermentata(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ermented pinell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半夏曲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1]。为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2]。

4 拉丁名

Rhizoma Pinelliae Fermentata(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fermented pinellia(《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

为半夏加面粉、姜汁等制成的曲剂[1]。

7 性味

苦、辛,平[1]。

8 功能主治d

止咳化痰,消食化滞[1]。主治咳嗽痰多,呕恶,食积,泄泻[1]。

9 半夏曲的用法用量

煎服(布包):6~9g[1]。

10 半夏曲中药部颁标准 101 拼音名

Banxia Qu

102 标准编号

WS3B191995

103 处方

清半夏160g  白矾10g  六神曲5g  生姜汁20g  面粉32g

104 制法

以上五味,除生姜汁、面粉外,其余清半夏等三味粉碎成细粉;生姜汁加水适量,与面粉及上述细粉搅匀,制成粗粒或软硬适宜的小块或颗粒,发酵,干燥,即得。

105 性状

本品为淡**小块或粗粉;味酸、辣。

106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在。

(2)取本品 5g,研细,加石油醚15ml,浸渍15分钟,滤过,滤液挥尽石油醚,残渣加 1%香草醛硫酸溶液2~3滴,应显紫红色。

(3)取本品 10g,研细,加水20ml,浸渍20分钟,滤过,滤液应显钾盐、铝盐、硫酸酸的鉴别反应(附录27、28页)。

107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0%(附录30页第一法)。  其他 应符合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九册附1页)。

108 功能与主治

降逆止呕,止咳化痰。用于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壅。

109 用法与用量

遵医嘱。

1010 规格

每块重 25g,每袋装 250g

1011 贮藏

密闭,防潮,防虫蛀。

11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半夏曲 111 处方

白面3斤,苦杏仁6两,鲜辣蓼草8两,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两,鲜青蒿8两,鲜苍耳草8两。

112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之半夏曲主治咳嗽痰多,停食作呕。

113 半夏曲的用法用量

以鲜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

1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之半夏曲 121 处方

生半夏(漂浮)160两。

122 制法

上为细末,用麦粉拌和成曲。

123 功能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之半夏曲主治咳嗽痰涌,痰多作恶。

124 半夏曲的用法用量

每次3钱,包煎服汤。

13

古籍中的羊肺简介

《中医大辞典》·羊肺羊肺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来源牛科动物山羊CaprahircusL或绵羊OvisariesL的肺。性味归经甘,平。入肺经。功能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