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想问一下,这里化胡为佛是什么意思?
老君化胡为佛,其实是老子“化胡为佛”。就《西游记》而言,是老君改造佛教的意思。而在一些道教传说中,却是老子创立佛教。我觉得,道教的传说是一种自我宽慰的精神胜利法。《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虽然也有这样的寓意。但是,却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境界。那么,《西游记》中的“化胡为佛”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化胡为佛”应出自于《甄正论》
其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太上老君拜在佛祖门下,也就是说太上老君是佛祖的弟子。在《西游记》中明确设定如来佛祖是在大雪山修行成佛,所以书中关于佛道的设定更不可能参照《老子化胡经》了,至于是不是借鉴《甄正论》,就看你自己怎么看了。
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西游记》中佛祖最后赐给唐僧的经书时说那三藏经书是“三教源流”,也就是说这经书也是“道家源流”
“化胡为佛”曾经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争论
据说老子骑青牛经函谷关往西而去,后来中外佛教人士不断来华夏传教,渐渐地就有了老子西去教化胡人而有佛的说法。起源究竟是这些传教士像基督教引用古籍中天帝的概念一样为方便打入中华借用传说,还是道教人士以此表达对佛教的不屑,抑或两者有之已经很难说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佛教在中华站稳脚跟后极力反对这个说法,而道教在与佛家的争论中,特别是在为抵制佛教而发展壮大起来的道教界则支持这儿说法并著书有《老子化胡经》。
关于此书形成来源如下,国魏国郎中鱼豢于《魏略·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到了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为了与佛教斗争编造出了《老子化胡经》。道教传说老子在天竺乘日精进入净饭王妃净妙腹中,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建立了佛教,并开始对印度人实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
释迦牟尼不过是老子的一个化身。双方唇枪舌战,力量天平随统治者的喜好而摇摆。最后在元清殖民者的排斥打压,如“忽必烈十八年,诏告天下:道家诸经,可留道德二篇,其余文字、版本及画图,一概焚毁,隐者罪之”等的作用下,佛教全面地占了上风,道教失去了影响力,化胡为佛的说法渐渐地不为人所知。
“化胡为佛”其实也是佛道融合
《西游记》以神话的方式,写了老子的“化胡为佛”。但是,面对佛门的反击,老子同样没能最终赢得这场佛道之争,唐僧取经到东土大唐,大唐原本就是以老子为始祖尊崇道教的。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法力很高,随便一件宝贝下界,都能给孙悟空乃至观音、如来制造巨大的麻烦,佛门面对老君的为难都不敢出手,都得请出老君来化解。假如老君一力阻止取经,佛道两家就得大打出手了。
然而,老君是道德真君,最终还是接纳了佛法东渐。这也是《西游记》的一大主题,赞同佛道合一。因而,老君知道佛已成气候,八卦炉也难以“化佛”,便干脆赠送孙悟空一壶金丹,一对火眼金睛。以《西游记》这样的写法,其实也是升级版的“化胡为佛”。胡、佛原本也是近音,唐朝的时候,佛门也承认自己是“胡”。
太上老君是谁?
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亦称为伯阳、太上老君、老聃、老君、老子、老子道君、李伯阳、李老君。
道祖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或称太上道君、无极道祖、学者称为老子并与庄子并论,民间称老君爷。
太上老君为春秋时楚国人,名李耳,据老子内传记载:「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重耳。生时即白首,故号老子」道德经谓:「老子之父姓李名无果,母尹氏,名益寿。」
老子身形甚为奇伟,据神仙传谓:「老子身长八尺八,**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礼,日角月悬,鼻双椎,耳有三门,三把十文,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老子为道家始祖,道普称老子为「玄玄皇帝」。历代帝王对老子都有所封,唐书记载:「唐高宗乾封元年封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天宝二年加封为大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八年改称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更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武则天称帝时改称「老君」,到了宋代始称「太上老君。」
据烈仙全传云:「唐高祖武德三年,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三件白衣父老,呼善行曰:为吾语天子,吾为老君,即其祖也,高祖因立庙,高宗追尊玄元皇帝,明皇为注道德真经,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京师玄元宫,诸州号紫极宫,寻改西京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皆置学生,尊号曰太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老子被奉为神明。
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的至尊天神
奉太上老君为无世不存的至尊天神,这是道教徒最根本的信条。谁否认这一条,就不是道教徒。犹如否认上帝的存在就不是基督徒一样。
据宋观复大师谢守灏《太上混元圣纪》说: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劫为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
谢守灏认为以往的太上老君记传率多疏略,如司马迁《史记》.班固《古今人表》.刘向《列仙传》.嵇康.皇甫谧之叙高士,葛稚川《神仙传》.及以后之《集仙传》.《总仙传》,皆蔑裂百不具一,还认为尹文操编圣记八百二十章,贾善翔传犹龙析为百篇,虽记述颇详,而枝蔓旁引,首尾失次,其间取舍,未免乖违,二三其说,览者迷惑。因此他编考三教经典传记,究其源流,仍序历代崇奉之事,编为圣记,冠以年谱。若夫五太之初,九皇之始,真文未兆,载籍叵详,今始纂书史所载老君应世之岁月,述其年谱。道教认为太上老君是无世不存在的.屡世皆为王者之师,故《太上混元圣纪》从元懐肇始记起。简述如下:
元肇始,天地初立,有神人号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天皇时老君应运降迹,与天皇为师,号通玄天师,一号玄中大法师。老君正方圆上下之形,定洪荒朴略之状,配四海于四神,付五行于五帝。
地皇时,太上老君屑迹下降,与地皇为师,分配刚柔,制定寒暑,地增博厚,天益高明。圣力无穷,神功靡测。万木甲坼,万草勾萌,羽族毛群区分于兑离之位,蚧虫鳞类支分于坎震之宫。
人皇时,太上老君博施济众,与人皇为师,号盘古先生,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脉,一万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离胎于水木,六丙六辛之将,出孕于火风。
伏羲时,太上老君降世,以道弘济,降迹为师,号郁华子,教之以画八卦,指之以分三才,助之以造书契之文,制之以代结绳之政。
祝融为火德之祖,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时老君降济阴,号广寿子。教民陶治。
神农(连山氏)时,太上老君救时屈己.下为帝师,号传豫子。仞之于五运,分之于时,助之以正方机,明之以济百谷。变饮血茹毛之化,移蒉桴土鼓之音。毁穴焚巢,上栋下宇,范金合土,燔黍擘豚。制来耜以济兆民,作疏治以利万物。天雨粟以呈瑞,地芒稼而彰稔。
黄帝(有熊氏)时,太上老君降世,居于崆峒山,号广成子。黄帝向老君屈膝而问道。当时蚩尤作乱,老君化鱼鳖为兵士以助黄帝,变云霞为神只潜扶军阵,能弭兵于涿鹿,偃戈于阪泉。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
少昊(金天氏)时,太上老君乘九龙之辇,复降于崆峒山,号随应子。一号太极先生,为少昊之师。说庄敬之典,教之顺时迎气,昭配神明,羽族呈休命之鸟,官理分九鹰以统百师。景合璧以表灵,风衔图而示贶。悉由至道,彰此帝谟。
颛帝(高阳氏)时,太上老君降于衡山,号赤 。为帝师,教之解纷塞兑。治国安民。涤荡九黎,陟明八凯。布龙野紫髯之凶丑,布蛇身赤发之渠魁,力拔不周,首触山碎,天低西北,致日月之西行;地业东南,使江海东注。追呼六甲,役御百灵;训之以微言之经,教之以大顺之道。
帝喾(高辛氏)时,太上老君降世,居于江滨,号录图子。敷道布化,济代为师。谈黄庭之妙言,隐日遁月;称录图之嘉号,返邑移城。制九州之命,作六英之乐。封勾芒以佐苍帝,敕蓐收以翼白方。封岱岳而印金泥,照寰区而开玉镜。饮太活之井,游不夜之乡。
帝尧(陶唐氏)时,太上老君降世为师,居姑射山,号务成子。讲玄德之经道,以治国于玄化。帝舜(有虞氏)时,太上老君降世,居河阳,号尹寿子。太上谈无为之理,讲离合之经。三苗克悛,四罪咸服,百揆时序,五典谨徽。怀明神之珠,赐照华之王。
夏禹时,太上老君降世,居商山,号真行子。太上克匡王道,爰作帝师。谈德行之经,行为国之法。
商汤时,太上老君降世,居于潜山,号锡则子。太上权离左极,下为王师。说长生之经,体自然之道。
老君虽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懐,托孕于玄妙玉女④,经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
这是最早的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记传。
辛纣时,太上老君降于岐山之阳,号燮邑子。周文王为西伯,召为守藏史。
周武王时,迁老君为柱下史。
周成王时,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游西极大秦竺干等国,号古先生。
周康王时,老君复归于周,号郭叔子,复为柱下史。
周昭王廿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廿四年老子传道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即于喜宅南小山上升天。廿五年复分身降于蜀国李太官家。廿七年老君会尹喜于青羊肆,将坎化胡。远适流沙,长移犷俗,及身毒罽宾之国,教烦陀阿柱之王。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寺,云是老子化胡之所也。
周穆王四年,老君复降于中国,东游扶桑会大帝,校集群仙,遂游西海至苏邻国,号为大光明使,寻即复升天。
周夷王时,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于蜀绵竹山之三学山,授李真多以飞升之道。
周历王廿一年,老君降于楼观,授道士宋伦以中景之道,通真之经,并灵飞六甲素奏丹符。
周宣王四十三年,老君降于渭州,告宣王以岁抵北迁,言周将衰。
周平王卅三年,老君复出关屉化诸国,遂至西海流麟等洲,考校群仙事讫,复还中国。
周定王时,王问老君以在世神仙,老君对以中岳有古先生,即予是也。
周敬王十七年,孔子谓南宫敬叔说:吾闻老聃博古赅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明年遂与敬叔俱至周见老子。
周夷烈王二年,老君襄秦,秦献公授馆致礼,问于历数,老君遂出散矣。
周显王八年,老君东还,游赤城蒙山,重过扶桑,较集群仙,已而隐于景山太室少室。
周赧王九年,老君与尹喜诸仙西游女儿瞿头天柱,复出散关,遂升昆仑,还紫微上宫。
秦始皇廿八年,老君降于楼观南之老君祠,授帝以鬼林经策使鬼神之符。
前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帝亲访之,老君授以《道德经》。
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
后汉明帝元和二年,老君再降,授于吉真人一百八十戒。
汉安帝永初二年,老君降于泰山,召江夏史刘图校定天下簿籍,因示菲福报应之事。
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之鹄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秘箓;再降赐《太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植之法。
汉桓帝永寿元年,老君降于成都,授天师北斗削死注生之法;又授以制六天斩邪文。
汉灵帝光和二年,老君降于天白山,授仙人葛玄上清.灵宝.大洞等经及三箓七品斋法劝戒法轮转神入定等经。
后魏明皇帝神瑞二年,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常二年又降赐符箓七十卷。
太武皇帝太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
隋炀帝太业十三年,老君降于终南山,语山人李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
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今唐得圣,治社。
唐高宗龙朔二年,帝祠老君,老君降于殿上,权大力等依所见图写为瑞象。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
则天武后文明元年,老君降于虢州皇天原,命邬元宗令传言武后不可革命。
玄宗皇帝开元十七年,老君降于蜀州新兴寺,隐景于佛殿柱中,宛如刻画,削洗愈现。开元廿九年,老君降于丹风门外,语田同秀曰:我昔日入流沙,藏一金灵符在尹喜旧宅,可奏帝取之。天宝二年上老君尊号大圣祖玄元皇帝,七年上老君尊号圣祖大道玄元皇,十三年加上老君尊号: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天元皇帝。
懿宗咸通十年,庞勋领三千人欲劫夺太清宫,时士庶数百余家在宫避难,咸见老君乘空天行,须臾黑雾昏曀,贼迷路自相蹂践,庞勋亦溺水死。
宋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七年,上老君尊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宋徽宗皇帝政和二年,老君乘白马驾祥云降于茅山玉晨观,授梁光映加句《天童经》。
《混元圣纪》成书于宋,故截止于宋。作者引述多种古籍,其中往往说法不一,互相抵触,甚至对老君之历代为帝师的说法也不一致。葛洪《神仙传》曾说:老君历代为帝师皆碎书,不出仙传正经;又谓不应背澄清而入臭浊,弃天官而受人爵,有天地则有道术,道术之士,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耶?皆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欲推尊老子,故有此说耳。唐昊天观主尹文操则著论驳之,……殊不知开辟之始,因学而得道者,必有自然圣降而为师,随机传受焉。《定志经》云,昔
天尊造人慈之初,行应自然,暗与理合,自然玄悟,撰集成经,以教将来尔。由是观之,则老君自然学道而世世为师,亦何疑焉。既是大慈之父,亦何辞舍尊就卑.和光臭浊乎。虽然如此,但道教徒相信太上老君为至尊天神,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这是不可动摇的信仰。
这里须加说明的是,关于道教的至尊天神,经书中还有两种说法,一说以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一说以太上道君(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但以后统一于三位一体,老子一懐化三清之说。关于后两说的出现,将在谈道教的神仙系统时再加介绍。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化铁丹眼水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化铁丹眼水 1 拼音
huà tiě dān yǎn shuǐ
2 处方雄鸡化骨(在肚内,红色圆形,形似苦胆,但非苦胆)3个,乌梅3个,杏仁7个,川椒6g,砂仁3g(打),风化消9g,古铜钱1文,新绣花针3支。
3 制法将上药放在瓷瓶内,以蒸馏水05公斤浸泡,将瓶口用蜡封,浸7日,以铁化为标志,经二次过滤消毒后使用。
4 功能主治椒疮。
5 化铁丹眼水的用法用量每日滴眼3次。
6 摘录
《中医眼科学讲义》
古籍中的化铁丹眼水 《普济方》:[卷六十四咽喉门]骨鲠(附论)
一切骨鲠。或竹木签刺喉中不下。蓖麻(去壳一两)凝水石(研如粉二两)上先研蓖麻为膏。旋入石末。同研成
《鸡峰普济方》:[卷第二十一]杂治上为细末掺凸出 上炙旧履底以按熨之令入永不出化铁丹误吞物在喉中不下者贯众赤茯苓(各半两)道人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四]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痹,此为欲作黄汗也。痛在骨节,似伤寒也,但其状如水肿,咳喘不渴,此为肺胀也。以上四证,皆初病皮毛,状
《金匮要略浅注》:[卷六]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方自薛立斋极赞其妙。而张景岳李士材和之。至今奉为水肿气肿等证之神丹。而不知一派阴药中。杂以些少桂附。
《金匮玉函经二注》:[卷十四]水气病脉证第十四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鼓腹遇仙丹的用法用量 6 注意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鼓腹遇仙丹 1 拼音
gǔ fù yù xiān dān
2 处方白丑头末4两(半生半炒),白槟榔1斤,茵陈5钱,莪术5钱,三棱5钱,牙皂角5钱。
3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4 功能主治鼓胀。
5 鼓腹遇仙丹的用法用量五更时冷茶送下3钱。行后随以温粥补之,忌食他物。
6 注意
壮实宜服,虚弱人不可轻用。
7 摘录《方症会要》卷二
古籍中的鼓腹遇仙丹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八诸虫门]药方
(二钱半)木香(一钱二分)桃仁(二十一枚,另研)鼓心(醋炙黄)青蒿(半握)阿魏(一钱)贯众(二钱半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九节·夹胀伤寒青糖一钱拌炒净楂肉三钱、何廉臣验方。)送下蒋氏遇仙丹。(黑白丑头末炒香各五钱、枣儿槟榔半生半炒各一
《杂病广要》:[内因类]积聚积坚气实者,非攻不能去,如秘方化滞丸、化铁丹、遇仙丹、感应丸、大硝石丸、三花神丸、赤金豆、百顺丸之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三]经验秘方《西游记》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想问一下,这里化胡为佛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0-11 18:14: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