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有什么含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有什么含义?,第1张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贴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现存最早的春联是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书中有十二副为岁日和立春写的联语,其中第一副“岁日:三阳始布,四秩初开”,作者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

  最早的春联写在桃符上,现存最早的一副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所载见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刘丘子的对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比孟昶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早了二百多年。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二说起源于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春联的起源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1、上联:春雨丝丝润万物;下联:红梅点点绣千山;横批:春意盎然。

2、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3、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下联:万水千山尽得辉;横批:万象更新。

4、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

5、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6、上联:新年纳余庆,喜庆绵延; 下联:佳节号常春,暖春常驻;横批:春暖人间。

7、上联:岁月回眸,神州捷报频传; 下联:未来展望,华夏喜讯纷飞;横批:政通人和。

每逢春节,有项习俗是每家每户都要遵守的,那就是在大年初一早上,需要在家门口贴上一副对仗工整的春联。为何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边贴上春联,这种贴门联的习俗是何时传出来的呢?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这首诗有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有这样一个词语“桃符”,就是北宋时期的人们,对春联的别称。“桃符”也能称之为“门对”,或者“春贴”。那至少从这首诗来看,北宋时期,家家户户就已有贴春联的习俗。可让人疑惑的是,贴春联无外乎只是将两张写满字的纸挂在门边,这种行为会给大家带来哪些好处呢?

民间口耳相传,之所以会在春节时,家家户户大门边都要贴上春联,与《山海经》有一定的关系。据说,古代有两位守护神,这二位神祇分别叫做神荼、郁垒。每逢正月,地府就会飘荡出无数鬼魂。如果这些鬼魂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和郁垒便会把它们捉住,送往地府。所以,这两位守护神有着镇宅保平安的寓意。

到了东汉时期,百姓将神荼、郁垒名字刻在桃木板上,并将其挂在家中,这块桃木板就是“桃符”。不过这些都是民间所流行的迷信学说,大家只需听个乐呵,千万不要当真。

《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公元964年正月,孟昶为图个吉利,在桃符上写下“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孟昶写的这副对联,在很长时间里,被后人认为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上世纪80年代,敦煌莫高窟一项发掘报告显示,莫高窟0610藏经洞里,出土了一副唐朝时期的春联。这副春联左边写的是“三阳始布”,右边则是“四序初开”。撰写这副春联的作者,名叫刘丘子,活动时间应该是在开元时期(713年12月—741年12月)。这副春联是他在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撰写完成的。

从考古发现来看,世界上最早的春联,应该就是这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屈指算算,这副春联距今也有近1300年的历史。比孟昶的作品,提前了近240年。如此说来,唐朝时期就已有写春联的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将“桃符”改为春联,可是明朝洪武时期的事情了。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甚至洪武大帝为了让大家都贴春联,还下达正式的法律文书。他从金陵城开始,推广正月初一贴春联的习俗,如果有人胆敢在正月不贴春联,将会被处以罚款或其他惩罚措施。

《燕京时岁记》:“春联者,即桃符也。”就这样,东汉时期诞生的“桃符”,到了朱元璋这一时期,就变成了春联。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

扩展资料

贴“年红”,又称贴“挥春”,是中华民族的“过年风俗”之一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横批、门神、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研,进行一项有关“农历春节习俗”的调查。据不完全梳理,调查列出16项传统春节习俗。

数据显示,有6项习俗被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为“最了解”,其中,“团圆饭”以833%的选择率拔得头筹;其次是“压岁钱”,选择率813%;第三位是“办年货”,选择率811%;“守岁”选择率636%,排第四;

第五位是“贴年红”,选择率63%;第六位是“扫尘”,选择率573%。而最能体现春节团圆喜庆气氛的习俗,有三项相对集中,“团圆饭”以727%的选择率再度拔得头筹;

排位第二的是“办年货”,占478%;排第三的是“贴年红”,占402%。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大年,终究是不变的传统。

-春联

-贴年红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有什么含义?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贴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