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庞大后宫中最宠爱的女人是良妃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康熙皇帝庞大后宫中最宠爱的女人是良妃吗,第1张

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康熙在位执政期间,仅仅是被正式册封,有过名号的女人就有55位。这些是不包括康熙在后宫中私混过的女人,差不多有3000多人。 

来源于网络

有一些资料称,康熙每次在宫外进行巡游,微服私访的时候,其实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在民间找寻一些面容姣好,才气显露的女子。寻找到的这些另康熙倾心满意的女子,就被他带回到后宫,成为自己的女人。但是如果说,康熙在执政时期每天都勤政,总是思考江山社稷,牵挂黎明百姓,那么他也就无暇顾及后宫的三千佳丽了。但是事实上,康熙帝在他的一生之中,他所留下的在后宫的女子和他们的子女的数量是很多的,这也是可以说是一个令人不争的事实。在康熙的一生之中,一共有儿子三十五人,女孩有二十人,一共是五十五名子女。

另外还有一个传教士马国贤,他是一个意大利人,是在康熙末年来到中国传播教义。马国贤的画,画得很不错,深受康熙的爱戴和赏识,所以把他邀请到宫中进行服务,为康熙和他妃子进行作画。后来,康熙还把马国贤叫到热河的避暑山庄,让他去画三十六景图,他的画画得很好,得到康熙的赏识,后来马国贤传道完成,要返回欧洲了,在雍正初年,他留下了自己在康熙年间里皇宫的所见所闻,还写了《清宫廷十三年回忆》这一本书,在书中记录描述了康熙帝和妃嫔们在热河避暑山庄,一起玩乐的情景,十分逼真,内容丰富。

康熙的妃子

康熙一生多情,除了四个皇后,还有很多的妃子。他从一定的角度来说也是一个比较花心多情的人。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就是德妃,她可以算是历史上后宫里面最贤惠的妃子,所以不仅仅是外貌,在很多方面德妃也深深吸引着康熙帝。 

来源于网络

德妃出生来说是比较微贱的,她没有像皇后和其他嫔妃那样拥有显赫的家事,但是却拥有了康熙帝的无限宠爱。德妃一生为康熙生育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在当时争储君的激烈斗争之中,凭借一系列的手腕和康熙的宠爱,德妃的孩子,即康熙的第四个儿子,顺利的登上了王位,也就是雍正。

德妃除了为康熙生了最多的孩子之外,她本身也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不然也不会被康熙帝如此迷恋。在康熙的四妃之中,德妃的资历是最浅的,但是她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做到后来居上,可以让自己在后宫站稳脚跟。康熙对德妃的喜爱也和其他妃子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妃子生子有一定的年龄界限,年龄到了,就应该让下一批新来的妃子进行生育,可是当时德妃在自己29岁的时候还生了孩子。由此可见,康熙对德妃的疼爱。而且康熙对德妃的挂念很深,甚至是在出征远行时也记挂在心里,在远行途中,还问太监德妃在宫里的情况如何,可见他的宠爱确实不一般。德妃她更是在后宫之中最为温柔善良贤惠的妃子,她的行为端庄贤淑,恭敬温和,故此被封为德妃,一个“德”字,显示了她作为表率的德行。

康熙最爱的女人是谁

康熙这一生,有一个最爱的女人,就是他的结发妻子,也就是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四大辅佐大臣之首的索尼的亲孙女,她的父亲是大臣索尼的长子——噶布拉。在康熙四年的时候,也就是在1665年,当时的赫舍里氏只有13岁,但是康熙却比赫舍里氏还小了三个月,他们两个人在那一年大婚了,赫舍里氏被册封成为皇后。  

来源于网络

在康熙八年的时候,就是1669年,赫舍里氏产下了皇子,但是皇子在四岁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在康熙十三年的时候,赫舍里氏在生产时难产,十分不幸的去世了。但是康熙深爱着赫舍里氏,夫妻两个人伉俪情深,康熙对赫舍里氏怀着不舍之情,为她举行了十分隆重的葬丧典礼,还封谥号她为“仁孝皇后”,后雍正在位时期改为“孝诚仁皇后“。总之都是对赫舍里氏的赞美之情。而且由于对赫舍里氏的深爱,康熙还把他们的嫡长子立作大清的皇太子。

赫舍里氏的离世,对康熙造成了沉重的心里伤害。康熙心里很是难过,也很是思念,所以在康熙13年的时候,他把赫舍里氏的梓宫放置到紫禁城西边,而且从那一天起,康熙可以说每天都要去梓宫,怀念赫舍里氏,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后来,康熙帝还亲自把赫舍里氏送去巩华城,康熙去巩华城的频繁程度让人震惊。由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康熙对赫舍里氏真的是爱的很深沉,虽然已经天各一方,但是无法割舍两个人的思念。

康熙后宫

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被正式册封的女性只有55人。这些都是后宫里不包括康熙私事的女人,差不多有3000多人。

康熙妃子像

有资料称,康熙每次出宫巡游、私访的目的之一,其实就是想在百姓中寻找一些面容姣好、才华横溢的女性。寻找康熙爱上的这些女人,他把她们带回后宫,成为自己的女人。但如果康熙在位期间天天勤政,时刻想着国家和黎明人,那他就没时间管后宫的三千美人了。但事实上,康熙帝在世时,在后宫留下了大量的妇女及其子女,这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康熙一生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一共生了55个孩子。

另一位传教士马国贤是意大利人,他在康熙末年来到中国传播教义。马国贤的画非常好,深受康熙的喜爱和欣赏,所以他被邀请到宫中为康熙和他的妃子画画。后来,康熙还把马国贤叫到热河避暑山庄,让他画三十六景。他的画很好,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后来,马国贤的使命完成后,他要回欧洲。雍正初年,他留下了康熙年间在宫中的所见所闻,还写下了清宫十三年回忆一书,书中记录和描述了在热河避暑的康熙帝及其嫔妃。

康熙皇后

在康熙的一生中,有过很多女人,有过偶遇的,有过深爱的,有过你将何去何从的回忆的,有过天各一方的。皇室的皇后是皇帝最喜欢的人。康熙在世时,有四位皇后,分别是赫赛日哈拉、纽洛鲁、佟佳氏和乌雅氏。毕竟都是名门望族,康熙对他们的感情很深。

昭仁皇后像

康熙的第一位皇后是赫赛日哈拉,皇后是萧成仁,是索尼的孙女。当时女王的人选很多,但为了考虑阵营和各种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索尼,四大臣中第一个关爱生命的人。他的孙女赫赛里哈拉在权衡利弊后被选为王后。索尼家族绝对忠于清朝和康熙。而且在当时反对鳌拜的斗争中,索尼和他的家族也做出了很多贡献。因此,赫赛日哈拉受到康熙的青睐。牛罗路是孝昭仁皇后。她是一个镶黄旗的女人,一个身居高位的侍郎,一个非常倔强的女儿,也是鳌拜的养女。她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佟佳氏只当了一天皇后,第二天就是末日。最后,武雅诗,也就是萧公仁皇后,是正黄旗人,军队领袖的大女儿。后来还为康熙生过孩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以前的皇宫中,皇后的职位不仅仅是要得到皇帝的宠爱,还要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能够帮助皇帝在宫外的政治事务上有所帮助。一般来说,皇后家族的政治地位比较高,在宫廷中有自己的影响力,可以帮助皇帝巩固皇位,扩大疆域。

康熙的妃子

康熙一生充满激情。除了四个皇后,还有许多妃子。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是一个比较多愁善感的人。康熙最喜欢的妃子是德妃,可以算是历史上后宫最贤惠的妃子了,所以不仅仅是外貌,在很多方面,德妃都深深的吸引了康熙帝。

德飞翔

德妃出身比较卑微。她没有皇后等嫔妃那样显赫的家事,却有康熙皇帝的无限宠爱。德妃一生为康熙生了三子三女。当时,在对储君的激烈争夺中,凭借一系列手腕和康熙的宠爱,康熙的第四子德公主顺利登基,也就是雍正。

德公主除了为康熙生了最多的孩子,还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不然也不会对康熙帝如此痴迷。康熙四妃中,德妃辈分最少,却能以最快的速度后来居上,在后宫站稳脚跟。康熙嫔妃的爱情和其他嫔妃不一样。一般来说,小妾都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年龄到了,应该允许下一批新来的妃子生孩子,但当时的妃子是29岁才生孩子的。由此可见康熙对德公主的喜爱。而且康熙对德妃也是深怀牵挂,甚至远行也是如此。在漫长的旅途中,他还问太监,德妃在宫里怎么样,可见他的宠信真的不一般。德妃是后宫中最温柔善良贤惠的妃子。她的行为端庄贤惠,恭敬温婉,所以被封为德公主,一个德字,足见其德为榜样。

康熙最喜欢的女人是谁?

在康熙的一生中,有一个最爱的女人,就是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就是赫赛日哈拉。赫赛里哈拉是索尼的孙女,四位部长助理中的第一位。她的父亲是部长索尼的长子加布拉。康熙四年,也就是1665年,赫赛日哈拉当时才13岁,但是康熙比赫赛日哈拉小三个月。那一年他们两人结婚了,赫赛里哈拉被追封为女王。

赫赛里哈拉图像

康熙八年,也就是1669年,赫赛日哈拉生了一个王子,但是王子在他四岁的时候就死了。康熙十三年,赫赛日哈拉难产,不幸去世。但康熙深爱赫赛日哈拉,夫妻恩爱。康熙为赫赛日哈拉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葬礼,谥号仁孝皇后,雍正年间改为孝皇后。总而言之,是对赫赛里哈拉的褒奖。而且因为对赫赛日哈拉的深爱,康熙让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做了清朝的皇太子。

赫赛里哈拉的死给康熙造成了沉重的心灵伤害。康熙很难过,很怀念,于是在康熙十三年,他把赫赛日哈拉里的自贡放到了紫禁城的西边,从那天开始,康熙就可以说每天都去自贡,怀念赫赛日哈拉,表达自己的哀思。后来康熙皇帝亲自派赫赛日哈拉去宫化城,康熙去宫化城的频率令人震惊。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康熙真的是深爱着赫赛日哈拉的。虽然相隔遥远,但他无法放弃对两个人的思念。

避暑山庄推荐索引:查看景点分布图。1/4以上美图提供照片。康熙和甘龙已经拟定了36个景点避暑山庄和题诗,但数字36只是作为一个象征。所谓的移动天空,把大地收进你的怀抱也是如此。康熙的标题都是四个字,如明波,月色和河声,山川河流,云山胜景。甘龙的封号都是三字,如李正门、宋鹤斋、如意洲、春浩轩、万树园等。这是区分康熙三十六景从甘龙三十六景。宫殿区:现为避暑山庄博物馆,分避暑山庄概况、木兰秋仙武备、八旗文物、皇帝皇后的轿子、皇家瓷器、挂屏、钟表、玻璃器皿和各种工艺品等。收藏数万件,其中有数百件国宝,有些是历史的直接见证。坦波净城寺前的两块硅化木化石极为罕见。山区:避暑山庄有三个独特的建筑,其中两个在山上的金文亭:日月同辉在金文馆前的小湖中是独一无二的一个;戈文城外九曲亭上的彩画,从不同的位置看有不同的效果。山区两个相对的山峰是山庄的制高点,每个山峰都有一个亭子,一个名为南山雪山另一个叫四面云山。坐在亭子里,俯瞰别墅内的园林建筑,一览无余,远眺外八殿和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两个亭子虽然离得很近,但是被深深的壕沟挡住了,让你感叹。湖区:康乾72个景点,近一半在湖区。如果你从山里得到水,你就会活下来。有了水的点缀,山庄多了几分温柔可爱。在塞外草原上再造江南水乡的典型风貌我不禁惊叹园丁的智慧和勇气。湖禹岩塔仿嘉兴,金山亭仿镇江,干坤这么大的举动也是甘龙最喜欢的皇家精神。平原地区: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会见蒙曼藏会王公的地方。每次会议都会有篝火、歌舞、盛宴甚至小规模狩猎。因为这种需要,平原地区的建筑很少,所有的布置都模仿蒙古族的习俗,形成了一片草原风光。游客可以在公园里玩耍,累了可以随意坐卧在草地上,看着当地人和家人一起外出,野餐,放风筝,特别是作为一种休闲。游览避暑山庄占地很大。如果只有一天的时间,以下路线可以涵盖度假村的大部分精华:丽珍公园正门的午门、精诚堂、四知书屋,以及云山度假村大楼、蔡岭渡如意洲禹岩楼、沧浪屿长湖文锦阁热河泉金山阁水心榭东宫遗址德惠门。邵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朝皇帝,历时约90年才完成。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每年清朝皇帝都要在这里度过半年的时间,会见贵族和外国使节,处理奏折,避暑,所以这里实际上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1994年,避暑山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论说: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皇家园林与周围的湖泊、牧场、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珍贵历史遗迹。门票?开放时间门票:旺季90元,淡季60元。开放时间:8:00-17:30温馨提示:1。别墅周边酒店很多,但别墅内酒店条件差,房价贵。不一定是为了省门票而入住,唯一的好处是可以欣赏别墅的夜景。2强烈建议

出租车5元起步,当地人不习惯打表。一般市区任何一点到避暑山庄都不超过10元。

 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的资料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的资料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大家平时会关注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的资料吗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景区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即清朝皇帝的夏宫,曾用名热河行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建造于18世纪初,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象征,也是一部研究十八世纪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和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博物馆。1994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形成了东南湖区、西北山区和东北草原的布局,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宫殿区建于南端,是皇帝行使极力、居住、读书和娱乐的场所,至今珍藏着两万余件皇帝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品。避暑山庄这座清帝的夏宫,以多种传统手法,营造了120多组建筑,融汇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的特色,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周围寺庙由博仁寺、博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组成,环列在山庄外的东部和北部的山麓,共占地472万平方米。每处寺庙都象一座座丰碑,记载着清朝统一和团结的历史。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使汉、藏文化艺术融于一体,寺庙殿堂中,完好地保存和供奉着精美的佛象、法器等近万件,共同构成了十八世纪中国古代建筑富于融合性和创造性的杰作。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名胜、全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地理位置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历史沿革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1]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1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戛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

 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项修缮工程还成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项工程都会在缜密勘测的基础上为之“量身定做”修缮计划。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工作办公室又传出信息,各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自去年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避暑山庄清代道路等5项工程已经完成。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自然环境

 折叠水文特点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其他同纬度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

圆明园

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

圆明园原貌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遭遇浩劫

历史背景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2010年,英国、法国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两个文物强盗,英国法国火烧圆明园同时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文物毁灭罪行。英国法国创造了两项无耻的世界之最。

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圆明园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火烧圆明园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衰败过程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干净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1900年八国联军[这八个土匪强盗是: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

圆明园

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 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宣统末年,当地旗人已在园内的宫殿旧址上筑屋,昔日的皇家园林麦垅相望。1940年以后的日寇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奖励开荒。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遗址保护及整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在十年动乱中,遗址虽然遭到过一些破坏,但它毕竟被保住了:整个园子的水系山形和万园之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近半数的土地成为绿化地带。十几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多数建筑基址尚可找到,数十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颇引人注目。

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遗址保护、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路、园杯设施从无到有,逐年有所改善,来园凭吊游览者有大幅度增加,圆明园园史展览馆,自1979年11月举办,其中十分之一为中小学生集体参观。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虎皮石围墙。在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及圆明园学会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实现了联合,采取民办公助形式,依靠社会备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从而使遗址保护整修工作迈出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首期工程是整修福海,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历时7个月蓄水放船。1985年孟冬接着整修绮春园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这两期工程均以挖湖补山为主,并修建园路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整古建基址,进行绿化美化。两年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ll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福海中心蓬岛瑶台东岛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岛庭院,绮春园的新宫门,以及西洋楼的欧式迷宫(万花阵),均已在原址按照原样修复。后又经两年整修提高,遗址公园初具规模,于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会售票开放。6年来,园内游人已超过1,000万。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整修建设主要进行了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完善提高了福海、绮春园两景区的绿化美化、园路桥涵和服务设施。二是园林遗址的清理整理水平有明显提高。这两个景区已有蓬岛瑶台、涵虚郎鉴、观澜堂、别有洞夭、涵秋馆、天心水面、凤麟洲等十余处遗址,清运碴土,廓清石建基址,整理临水台基,界定遗址范围,立石镌刻盛时图景,供游人凭吊。三是择要修复了几处景点,如绮春园的仙人承露台、碧字和浩然亭,福海别有洞天的四方亭等。四是全面补砌了绮春园东半部的河湖自然石驳岸,计4,960延长米。五是全面清理整理了西洋楼遗址的西半部,清运碴土16,000立方米,廓清谐奇趣、蓄水楼、养雀宠、方外观、五竹亭、海晏堂等各座古建基址及喷水池,并归位大批台基柱壁等石件。六是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4月基本竣工。共动土方20多万立方米,浚挖河湖水面28公顷,整砌石驳岸9,500延长米,整理山形42座,使该园山形水系均基本恢复原貌。并整理了海岳开襟、思永斋、流香诸、得全阁、鉴园、狮子林等处园林遗址和临水台基;挖掘复位乾隆御题匾诗刻石31圆明园(11张)件;种植各类乔灌木35400余株,栽种莲藉藕10公顷。至此,圆明三园整个东半部(200公顷)已初步连片建成遗址园林。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已是山青水碧,林木葱茂,花草芬芳,景色诱人。它既富于遗址特色,又具备公园功能,是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群众游憩的好去处。

由国家与园内农民联合建园这一形式,经数年过渡,全面开辟遗址公园的条件渐趋成熟。按照首都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步伐,于1990年和1993年分两批正式办理了遗址公园全部占地的征用手续,将园内原以土地谋生的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安置其劳动力从事园林建设。这就为在圆明三园范围内全面建设遗址公园、保护文物古迹创造了全新的条件。争取恢复原样。

编辑本段

历史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后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圆明园复原图

编辑本段

园林建筑

建筑特色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建筑的水主题特征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

圆明园

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

圆明园

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闯入院内,把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康熙皇帝庞大后宫中最宠爱的女人是良妃吗

根据历史的记载,在康熙在位执政期间,仅仅是被正式册封,有过名号的女人就有55位。这些是不包括康熙在后宫中私混过的女人,差不多有3000...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