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金刚经是同一本书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4收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金刚经是同一本书吗,第1张

不是的。是2本经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唐

玄奘译〗(大正藏编号:第0251)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大正藏编号:第0235)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加倍变亿咒:

嗡、桑巴冉桑巴冉、波玛纳,萨冉玛哈藏巴巴吽帕、娑哈。

嗡、桑巴冉桑巴冉、波玛纳,萨冉玛哈藏巴吽,嗡、玛冉玛冉、波玛纳,嘎冉玛哈藏巴吽。

净舌咒:嗡、阿吾冉尅渣冉、吽。

语加持:嗡啊吽,舌根让字生火烧化后,红光三股金刚杵内,啊哩噶哩缘起咒环绕,如珍珠鬘链咒字放光芒,供养诸佛菩萨令欢喜,复次回光语障得清净,证语金刚加持获成就。

啊哩咒:啊啊,娥娥,乌乌,热热,哩哩,哎哎,喔喔,昂啊。

噶哩咒:噶卡噶噶嗯,杂叉咱咱聂,扎叉渣渣纳,达他达答那,把怕巴巴嘛,雅冉拉瓦,夏卡萨哈恰。

缘起咒:耶打嘛黑德札把瓦,黑敦得堪,打他噶多,霍雅瓦达,得堪杂约尼若打昂汪把帝,嘛哈夏嘛呢所哈。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发心偈: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四皈依: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炉香赞(合掌)

炉香乍爇(ruo),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净身业真言:

嗡,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萨婆诃。

净口业真言:

嗡,修唎修唎,摩诃修唎,修修唎,萨婆诃。

净意业真言:

嗡,嚩(mo)日啰怛(dan)诃贺斛(hu)。

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哆,没驮喃,嗡度噜度噜,地尾,萨婆诃。

普供养真言:

嗡,誐誐囊,三婆嚩,伐日啰斛。

奉请八金刚:

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

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奉请定持灾金刚,

奉请紫贤金刚,  奉请大神金刚。

奉请四菩萨:

奉请金刚眷菩萨,奉请金刚索菩萨,

奉请金刚爱菩萨,奉请金刚语菩萨。

奉请四天王:

奉请持国天王,奉请增长天王,

奉请广目天王,奉请多闻天王。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

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七佛灭罪真言: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莎婆诃。

(li/po/li/po/di/qiu/he/qiu/he/di/tuo/luo/ni/di/ni/he/luo/di/pi/li/ni/di/mo/he/ga/di/zhen/ling/qian/di/sha/po/he)

补缺真言:

南无喝啰怛那,佉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拿吽,泼抹拿,娑婆诃。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壮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修诵《金刚经》精要: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圆满功德咒:

嗡萨瓦达它嘎达,玛那夏德冉布、卓拉达尔玛、达尔得、嘎贝所哈。)

———————加念此咒语则等同完整地念了一遍《金刚经》之功德。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 佛学大词典 》

  (一)梵名Pa=n~cavim!s/ati -sa^hasrika^-prajn~a^pa^=ramita^ 。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卷、四十卷),计九十品。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大品般若经、新大品经、大品经、摩诃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即大般若经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阐明般若波罗蜜之法。为大乘佛教初期阐说般若空观之基础典籍。本经之同本异译尚有光赞般若经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放光般若经二十卷(西晋无叉罗译)。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与本经相当,分为八品,印度称之为中般若。龙树菩萨之大智度论百卷为本经之释论。此外,中国、日本对本经所作注释书亦甚多。〔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八、历代三宝纪卷八、开元释教录卷四〕

  (二)梵名As!t!asa^hasrika^ -prajn~a^=pa^ramita^ 。凡十卷,计二十九品。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经、新小品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即大般若经之第四分(卷五三八~五五五)。系阐说般若波罗蜜之法。其同本异译有道行般若经十卷(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明度无极经六卷(吴·支谦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钞经五卷(前秦昙摩蜱与竺佛念共译)。梵文八千颂般若与本经相当,于尼泊尔为九部大经之一。本经有师子贤(梵Haribhadra )作之梵文本释论。〔出三藏记集卷二、开元释教录卷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经名)常略称为大般若。四处十六会之说,唐玄奘译,六百卷。开元目录一曰:‘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唐高宗三藏圣教记。’(缩印揭于目录之首,及十六会有各沙门玄别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十六会说,一万三百三十一纸。大唐三藏玄奘于玉华寺译。

解释如下:

我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对佛说∶稀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

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能,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地说明。”

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

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么无知;等等。他们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

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其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

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

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

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

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全文介绍:

这部经典共有5180字(鸠摩罗什译本),单纯从字数来看,也不算长。但是里面的内涵非常的丰富,主要是记录了通过世尊(释迦牟尼佛)和须菩提的对话,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让众生明白佛陀所讲的法理。

如果作为一般的人,看到这些肯定顿时傻眼了。很多佛教名词根本就不懂啊!但是在我看来,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所有的众生,都可以得度。但是如果你将这些众生看成是“众生”,你就不是菩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菩萨是不著相的,简而言之就是“无相”的。

“无相”不是说没有这些众生,而是这些众生所有的因、果、报应、轮回等等在菩萨的眼里都是清澈透底的。所以这些众生的任何行为举止已经无法让菩萨的心哪怕波动一丝的涟漪。

解释如下:

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舍利子:色之表象离不开空之本质,而这本质离不开表象,它们不是两件对立的事物。色本来就是空,而空也就是色身的本来面目。感受、动机、判断的精神现象与空相同,这与物质现象之色与空的等同是一样的道理。

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二,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所以观自在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到的这个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没有物质色身,也没有感觉、知觉、意志、判断,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思维器官,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应的感觉除去烦恼。没有"六根","六境","六识",没有烦恼,也没有除去烦恼的菩提,乃至没有生老死的十二因缘系列,也没有涅槃没有世间一切皆苦的念头,没有世间苦及其原因的说法,没有苦因可除的希望,没有修行而脱离苦痛的方法。总之,没有般若智慧,以此求般若便什么也不会得到。

修行般若法门由本来"无所得"的缘故,因而无所不得。诸菩萨依靠般若智慧到达彼岸,证得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由于内心无牵无挂光明坦荡的境界便没有生死恐惧的心理不安,便没有世俗之人颠倒的梦想和痴迷的欲望。

因此而最终达到涅槃。十方三世的诸佛,也依靠般若智慧而达彼岸,证得无上的脱苦之师,是最高圆满的一切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总持法门。它能解救一切苦厄,是真法实相而不是虚假的幻相。

所以,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扩展资料:

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萨低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参考资料: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看您是问《般若》这2个字,还是问义理

若说“字”

玄奘大师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就差不多包含所有《般若经》不同阶段不同译本了

若说义理

一切《大乘方等经典》就都说这一个

包括《般若经》《涅槃经》《楞严经》《正法华经》等,都是用不同的名相和角度,解释同一个东西

一下《龙藏》般若部目录

乾隆大藏经

乾隆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

大清三藏圣教目录

编号 类 别 经 名 卷 数

==== ==============================================

第1-2-3-4-5-6-7-8-9-10-11-12-13-14册

1 大乘般若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六百卷

第14册

2 大乘般若部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 三十卷

第15册

3 大乘般若部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三十卷

4 大乘般若部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 十卷

5 大乘般若部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 十卷

第16册

6 大乘般若部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十卷

7 大乘般若部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 五卷

8 大乘般若部 大明度无极经 五卷

9 大乘般若部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七卷

10 大乘般若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三卷

11 大乘般若部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二卷

12 大乘般若部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

13 大乘般若部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二卷

14 大乘般若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二卷

15 大乘般若部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15至17同卷

16 大乘般若部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15至17同卷

17 大乘般若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5至17同卷

18 大乘般若部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

19 大乘般若部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一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金刚经是同一本书吗

不是的。是2本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唐玄奘译〗(大正藏编号:第025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1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