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教学与普及的心得体会】古琴讲座心得体会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古琴教学与普及的心得体会】古琴讲座心得体会,第1张

  古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弹弦乐器。古琴艺术在历史上很长时期是有知识的人必修课之一。历代积累的琴学著作、与琴相关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琴曲作品和演奏方法代代均有传承与发展。这为古琴的传承与教学积淀了相当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但随之也使古琴身上附加一些消极甚至玄学的东西,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还是对古琴的文化功用、社会功用缺少正确的认知。一方面,很多人琴筝不分,对古琴缺乏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有人把古琴人为的神秘化,片面宣扬古琴的高深、难学。因此,在当代如何更好的普及古琴知识、发展古琴教学,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为现代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值得深思和进行尝试的。

一、古琴社会活动的倡导与实施

任何一门艺术的传承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众基础,古琴也同样如此,一段时期内古琴濒临失传。对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一辈琴家管平湖、查阜西、溥雪斋、吴景略、刘少椿、张子谦等人都曾对于古琴的传播与发展做出过很多努力,社会各界也渐渐开始关注古琴。古琴申遗前后,在当代一些有识琴家琴人努力的倡导与推动下,使一些公益的古琴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古琴活动逐渐具有了广泛化和长期化的特点。

(一)公益古琴雅集――琴人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举办的“北京古琴雅集”是每月一次,一年十二次,自2000年至今已举办近百场,有万余人次参加。雅集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琴家的讲座、琴人的弹奏、古琴爱好者的弹奏、琴歌与琴舞的表演等等。

每个月的雅集日都有许许多多的古琴爱好者前来参加。这些人在琴声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也有许多朋友在此学到了古琴的知识,开始习练古琴。可以说这样的古琴雅集确实是当今商品大潮中的一片净土,是目前全国最有影响,参与名家与琴人、古琴爱好者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公益古琴雅集。雅集为古琴的普及与教学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古琴爱好者也积极参予社会上有意义的活动。在古琴申遗成功前后,我们举办了赈灾义演、与残疾孩子同台演出、56个民族56张古琴迎接建国56华诞长城大型演出、庆祝古琴申遗成功纪念日、庆祝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等大型公益活动。使广大古琴爱好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操。

(二)古琴进校园

让古琴走入大学校园,举办古琴的公益讲座,举办古琴的公益演出,使莘莘学子学习到古琴知识,感受到古琴的无穷魅力是很有必要的。

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烟台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都举办了多场公益古琴讲座与展演:除了古琴独奏外,还向同学们展示琴歌、琴舞,还有古琴与瑟、箜篌、阮、箫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合奏,古琴配乐的经典诗词朗诵等。因为历史上的古琴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独奏,琴歌、古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也是大量见于文献记载的常见形式,如《庄子・渔父》中记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史记・乐书》记载:“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等等,大多数古代留传下来的古琴谱中很多曲子都配有歌词,可见琴歌在古代的普遍程度。古琴与其它乐器合奏的形式也是常见于传世古画中,宋代还有《琴阮二弄谱》。通过这些形式丰富的展演配合古琴讲座,使相对单调的古琴讲座本身变得丰富而生动,参与的同学们反响强烈,也让人深切感受到当代大学生们对古琴艺术的喜爱,对古琴知识的渴求。每次古琴讲座都座无虚席,师生们认真的听着,在互动时段争先恐后的提问并即席写诗来表述自己的欣喜与体会。

(三)古琴空白地区的垦荒

北京开展古琴普及与教学已有多年,但是全国各地的古琴爱好者还有很多,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许多人因找不到古琴老师而长期徘徊在古琴的外围。因此非常有必要在这些地区办一些收费低、教学正规的古琴培训班。事实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古琴普及与传播形式。近些年来,我们关注并实施了对古琴活动贫乏的地区的古琴普及与支教活动,如:甘肃、广西、内蒙、新疆、黑龙江、青海、宁夏、海南岛、贵州、吉林、江西、安徽、汕头等地。支持那里的古琴活动,为一些极缺古琴师资的地区培训古琴教师,受到当地有关部门与广大古琴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四)全国范围内的古琴交流与相互学习

古琴的普及与传承还要靠全国各地区琴人、琴生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在交流和展示中才能得以比较与提高,同时也离不开业内权威专家的指导。在2002年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独奏比赛古琴组的比赛中,全国有百余名选手参加。时隔仅两年,在2004年的全国首届古琴大赛中,全国就有两百余选手参加。他们在业内专家的评审下,在与各地参赛选手的交流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琴技与琴艺得到了很大提高。2006年8月,天津举办了首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会琴(限女子参加)的演出活动;2007年8月,杭州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艺术节会琴(限男子参加)的演出活动;2008年8月,共青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主办了“星星火炬--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推选活动”全国总决赛活动,都使许多成年、青、少年与儿童习琴者得到了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全国的古琴考级同样是一种很好的交流与锻炼的方式,能使学生循序渐进,持续不断地提高古琴的弹奏水准。在由文化部批准的每半年一次的“全国社会民族乐器艺术水平考级”古琴考核中,从2001年开始,北京考区至今已考了15次,累计人数超过500人。最年幼的五岁,而年长的已经七十三岁。而全国各地(上海、昆明、四川、南京、常熟、徐州、赤峰、哈尔滨、邯郸、烟台等)的考级也都健康发展。琴生们通过考级以后,琴技与琴艺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二、古琴的普及与教学要从娃娃抓起

纵观当今乐坛,民族乐器演奏者的年龄跨度往往是很大的――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等等,莫不如此。奏者既有年富力强的,也有年迈的,更有许多稚嫩的少年儿童,其中有些少年儿童还具有相当高的演奏水平。而古琴这件优秀的乐器,由于种种原因,在前些年却鲜有少年儿童弹奏。

有过乐器演奏体验的人都知道,从小就学习一门乐器,具有童子功会使人终生受益,也具备了使自己的演奏逐步达到较高水准的基础。同时一种音乐艺术门类,由于有了少年儿童的加入,会变得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当代古琴的普及与教学同样应从娃娃抓起。

有人认为小孩不适合学古琴,原因是孩子的学识与阅历都不够,无法理解古琴的高深。这话看似合理,但稍一分析就有失偏颇了,因为如果照这种说法,小孩子也根本无须诵读《论语》、《诗经》和唐诗宋词,因为《论语》中的句子、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同样是非常深刻和高雅的,难道因为小孩子阅历不够、无法理解就不让他们接触吗?事实并非如此,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者是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文化素质教育的标志。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潜移默化的功用,现代有不少著名琴家都是自幼受家庭和环境影响走上学琴道路并取得成就。史料上也有记载蔡文姬等古代琴家自幼学琴的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众人皆知,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渴望学古琴的孩子都是我中华民族的后代,祖先的文化积淀、遗传印记已深深地打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留在了他们的潜意识中。孩子的心灵很纯净,有时比成人更能感悟到祖先音乐作品中留下的信息。事实也证明了他们不仅可以学习古琴,而且还能很好地掌握古琴。

当然,首先要做的以理论做先导。在开展少儿古琴普及与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有一本成人能看懂、孩子也能看懂的教材。《少儿学古琴》一书通过生动、通俗易懂的古琴介绍,规范而细致的指法示范,尤其是DVD光盘里的琴曲示范,使古琴教学变得直观可感简单,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古琴的信心。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也很重要。教少儿学古琴是一件极其不易的事情,有的学琴孩子只有四、五岁,小手又软又嫩,要把握好正确的手型并具有一定力度谈何容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孩子们的手充分放松――这是练习任何乐器的基础。松中求力、松中求技,松是地面,而一切技法都是地面上的建筑,失去了松而去追求力度与技法等于是舍本求末。

古琴的左手按弦方式是肌肤直接接触琴弦,将琴弦按实到面板上,才会发声,孩子(尤其是幼儿)手小、手软无力、指甲也小,要把握好正确手型并具有一定力度并容易,所以左手练习时要分两步到三步走。逐步练习、加力,随时关注手指形状。等到其手型基本固定后,再要求“按令入木”的实度和吟猱的自如度。右手弹弦时,先要求弹得虚一些,轻一些,待运指方法、手型基本确定后,手指也逐渐有了一定的力度时,再逐步加力,最后达到“弹欲断弦”的坚实度。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和爱美,要让孩子觉得古琴的声音好听,琴的样式好看,同时弹琴的姿势(琴容)也是端庄而优美的。琴容端庄,手容优雅,用适度的动作弹出感人的音乐。渐渐地,孩子们从掌握基本的姿势、指法开始到能够弹奏简单的古琴曲进而又能弹奏一些传统名曲,使他们对古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同年龄段的人所用古琴也有所区别,五、六岁到十岁的孩子可以用小琴(膝琴――有效弦长98厘米左右),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用正常琴(有效弦长110厘米左右)了。用琴要选正规优良的专业古琴,音色要优美――从小培养耳朵辨音的正确性;音量要大些――孩子手力量小,弹时也会有一种满足感;最主要是不要抗指(琴弦距琴面板过远,按不下去),避免孩子按不动弦而过度用力造成手紧张。

同时,在教授过程中,随着深入学习,教授的重心要从琴技逐渐转入琴艺。孩子年龄小,可以先从学习技术着手,学习琴曲既要有一定的速度――使之能产生兴趣,又要循序渐进――不盲目赶进度,造成根基不牢。从掌握基本指法开始到能够弹奏简单的古琴曲进而又能弹奏一些传统名曲,使孩子们对古琴能够逐渐产生兴趣。在教孩子学习古琴曲时,如果是有词的琴曲,如:《关山月》、《阳关三叠》等,应让孩子学习吟唱。这样对掌握琴曲的意(思想内容)、韵(起、承、转、合)、板(轻、重、缓、急)有很好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古琴的传统很重要,习练琴曲一定要尊重原作和传统风格,尽可能让孩子们多听、多看、多学老一辈琴家宝贵的东西。作为古琴来说,保住现有的东西,不让它们失传是重中之重。

琴――音来自于乐,形来自于武。许多前辈琴家都习武――心、意、气贯通;肩、肘、腕相和。手、眼、身法、步,规规矩矩。这类运动可以大大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这对把握琴容的端庄,手容的优雅,掌控恰当的发力均有好处。所以,也应鼓励学琴的少年儿童参加武术、舞蹈、形体训练、体操等活动。还要不失时机的在古琴教学中穿插讲授古典文学、历史、书法绘画等相关知识,加强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的了解,使孩子从小就能较好的理解琴曲中的意境,长大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琴人。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给孩子尽可能多地创造实践机会,参加社会上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一点对于少儿古琴的传播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承古琴,并不是勉强人们来学它,而是使喜欢古琴又苦于求学无门的朋友们能够找到学琴的地方。当然学琴的人――尤其是少年儿童――多一点好,就象一座沙堆,底座越大,顶尖越高,这样能出一些,高水准的古琴人才。

三、古琴教学与传承的展望

自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人们对古琴对日益关注。古琴本应像唐诗、宋词、书法那样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任何一门艺术文化形态,如果没有一个广泛的社会基础,那么它本身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古琴文化的传播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引导,也需要民间的自发与努力。曾有琴家提议在中学音乐课上,放一个小时最经典的古琴演奏视频,这样每一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能在课堂上看到古琴的模样和演奏方法,听到最有代表性的琴曲:如《广陵散》、《幽兰》、《流水》、《梅花三弄》、《阳关三叠》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另外中、小学里也可以增加古琴欣赏课,各大高校可将古琴列入选修课,电视台可以专门开辟古琴讲座与教学专栏。在继续加大古琴的社会认知度的同时,应吸收有活力的年轻人参与,发挥现代媒体优势。应积极为有着丰富学识与经验的专业琴家们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在琴学理论的整理、琴曲的发掘上取得更大成就。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始终重视古琴的基础教育,这将非常有利于古琴这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使这门古老的中华民族艺术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杨 青:中国民族器乐学会

策划、责任编辑:汪献平

《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智者不惑》

智者知人知己

但是,其实这样的一种提升,也仍然是要辅助其它元素的。为什么孔子说你还要了解别人呢?就是因为“智者不惑”。真正的大智慧,应该是能让我们减少迷惑的一种通途。

什么是智者?智者知人而已,无非就是真正地了解别人。其实了解别人容易吗?我在这里还不跟大家讲,你想想你了解你邻居吗?了解你团队吗?了解你学生吗?

我觉得都说得太远,我只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了解自己?第二个问题:你是不是了解身边的亲人?如果你这两个问题都说:我了解!那你就是大智者,很不容易。因为我们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最难评价就是自己。

定呼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所谓“崇辱不惊”,人真正在面对大荣辱的时候,内心对自己还有判断吗?比如说无故加之,世界上有些羞辱就这么来临了。当韩信胯下受辱的时候,他当然可以为一时的尊严拔剑相向,他的小命可能就放在那儿了。他日后就不会成为淮阴侯,为汉高祖刘邦决胜于千里之外了。所以他在那时候想一想,人为了未来,有时候可以忍受当下,他可以坦然受之。其实难得的是淮阴钫嬲�蠖ㄌ煜轮�螅��挥猩必苏庑┤耍�炊�笱绫隹停�颜庑┤饲牖乩础R簿褪撬担��芑嵋粤硗庖恢址绞剑��蒙��淖鹧稀/p>

那么一个人有光荣的时候,当满世界的光环鲜花掌声笼罩于他的时候,还会评价自己吗?这个时候也很艰难。世界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为什么会自我膨胀,是因为你把太多偶然的因素视为生命的必然。内心就缺少一种敬畏,缺少一种如履薄冰、如履深渊的一种谨慎心情。

扁鹊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

大家都知道扁鹊这个名字。这位与华佗齐名的天下神医,他真正的神奇并不只在于神奇的医术,而是他对自己永远保持清醒地评价。

有一次魏文王召见他,问他说你家的三个弟兄我听说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啊?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魏文王就很惊讶,问:那你为什么名动天下,他们两人一点名气没有?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他一个人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这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然后用药把你调理好了,所以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他一点名气都没有(群众大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健康保健。

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初起之时。一个人以后他要酿成大病,咳嗽感冒的时候,他用药将他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气仅止于乡里,认为是治小病的医生。我呢?就因为医术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这个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然后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好了,全世界以为我是神医。

想想看,像我大哥这样治病,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治病,这个人的元气稍微有点破损,马上补救回来; 像我这样治病,命是捞回来,元气大伤过半。你说我们三个人谁医术最高?

区分内心外在 明辨荣辱

其实这个故事,我想是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应该记在心里。这个世界上太多成全与偶然,并不一定要为外界一切迷惑,时而高兴时而沮丧。

《庄子》里头有一句话,我想也是一个人生的境界:“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当全世界都夸你的时候,你也不加劝勉,不往前多走一步;“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当全世界都在非难、责怪、说你错了的时候,你内心也没有丝毫沮丧。

“定呼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一个人要能够确定自己的内心和外在有什么区分,要能够明辨荣辱,做到这样也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外在哪怕有一万个声音,就算内在只有一个声音,它也是内心的判断。什么样的人有这样笃定的判断呢?智者有,这就是智者才不惑。

惑:外在和内心的较量

看汉字迷惑的”惑“,上面是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什么叫做或者?数学里有或然率。就是可以这样,可以那样,视为或者。其实这个或者,就是外在丰富的选择。今天的世界选什么都可以,但是你能选得好吗?取决于你心的大与小。我们想一想,外在的一个和内在的一个心,两者之间一直在抗衡。如果外在很大,内在很小,被压垮了,你就陷入迷惑。如果外在不变,内心很大,拖住了,视为不惑。

所以惑与不惑,就是外在世界和笃定内心的较量,这是一生的较量。不一定是人至四十会不惑,人的迷惑是伴随一生的,没有哪一页神奇的日历撕下去,突然就变成智者。人心的感悟都是终其一生的。所谓智者不惑,其实是考量了我们内心太多太多的判断。

一个真正的智者,他可以随时看清生活里面每一点有什么机遇,又充满了什么样的迷思。

智者能看清机遇

我们这个世界是有职业规则,但是简单地顺应规则并不是大智者,大智者永远能够听见世界各个角落的声音。我曾经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讲到一个大电信公司所做的招聘。一间很大的公司招收一个简单的蓝领公众,会摩尔斯密码(Morse Code)发报的人。

很多人去应聘,到了那里发现招聘环境很嘈杂,在一个非常大的大平面,办公室系统人来来往往,空气里面很吵杂。这些人被安排坐在两排长凳上,走进里面去面试。这些人就坐在这里在等。

一小时过去,没人叫;两小时过去没人叫。这时一个迟到的小伙子来了,到的时候凳子上都没座位了。他在旁边站了一下,突然之间就直奔小门进去了。十分钟之后,人力资源经理带着这个小伙子出来,向大家道歉,说对不起,你们可以回去了,这个职位已经是他的了。

应聘的人很不服气,问什么我们等了两小时都没人叫,他一进去就给了他?不甘心啊!经理就说出了一个秘密:“其实从你们各位坐在这里的那一刻起,这么吵杂的空气中,一直有一种摩尔斯密码在发报,一直在说:说谁听懂这种摩尔斯密码,请直接走进小门。但是你们都没有听,走在那里等人叫你们。而这个小伙子一进去就说:我听懂了。’其实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听懂摩尔斯密码,但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发报员,而是用耳朵可以在世界上敏捷捕捉信息的人。”

什么是智者?不一定是在限定规则下,去应循守旧的人。真正的智者是打破规则,视为君子不器,也就是无所不在的去捕捉你的机遇。

韩国人有个比喻说得好,世界上有一种怪物,前脸长满了头发,所以他迎面走来时,永远面目不清。但是从你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知道他是谁,伸手一抓……对不起,它后脑勺是个秃子,所以你什么都抓不住,眼睁睁看他走远。这个东西的名字就叫作机遇。

所以说机遇这个东西,永远是在它面目不清、迎面走来时,你劈头可以抓住;一旦他到身边,你看清的时候,永远就错失了。

所以其实人怎么看清机遇,这是智者的心怀。所以真正的智者,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辨析,辨别出世界很多内心的愿望。

智者交友-损者三友,益者三友

我们说:智者可以去实践吗?孔子也教了人很多的智慧。他告诉你,人的一生要交很多朋友。有损者三友,益者三友。三种好朋友:有质有量有多闻。交正直的朋友、宽容的朋友,博学的朋友,自己就成长了。也有损者三友:有偏僻、有擅肉,有片宁。那种巧言令色、阴险狡诈或者使心思,或者脾气暴躁的,这都不是好朋友。

人要用智慧,在交朋友的时候打开世界一扇一扇窗子,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这不就是大智慧吗?

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中药治身病还治心病。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2021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优秀范文三篇800字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中医师承心得体会3

 

 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 工作总结 我院自 20__ 年 10 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 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 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 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管理 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 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 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 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 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 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 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 4 名带教老 师,12 名学术继承人。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 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 、 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 心得体会 ,认 真写好月记。我院跟师学生 12 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 医案总结 24 份,学习心得 24 篇,跟师笔记 96 篇。公开发表 临床经验的论文 1 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 6 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 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 576 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 文 1 篇。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 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 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 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 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 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诊断、 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 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两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 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 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 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 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 教学计划 ,规范跟师 笔记、月记等材料的书写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落实师承教育既定的优惠措施,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指 导老师和继承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年度 考核,提高管理质量。

 听讲座,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有一些老师和专家在讲台上的讲解特别生动且符合实际,所以会让我们在听完之后感慨颇多……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讲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讲座心得体会一

 这是一次令人全神贯注,不会去碰手机的讲座;这是一次主讲人激情澎湃,听者酣畅淋漓的讲座;这是一次没听够,还想继续的讲座。

 一个人在开场时表现得幽默很正常,一个人能滔滔不绝俩小时且持续地有乐点带给大家,不得不说,这就是本事。这个本事来源于田鹏师兄的知识储备量,阅读的成百上千的书籍卷宗;来源于他切真体会的生活故事;更是来源于一名刑辩律师心怀正义温暖,眼含光芒激情去看待社会黑暗的那一面。如此,才有了今天站在法律门槛的我们,收益颇丰。

 假如这场讲座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七大思维模式-事实思维,证据思维,拆分思维,逆向思维,演绎思维,归纳思维,批判性思维,然后进行分析。我想,这会是一次令人昏昏欲睡的讲座。妙就妙在,师兄走进我们,和广大年轻法律人的内心-法律人心里苦啊!而他今天能在这儿开一个成熟流畅的讲座,苦过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目光所及,离开武汉这个有同学师长提供的温床,选择踏向未知的深圳。他哭过,迷茫过,倒下过,又苦苦挣扎一番,爬起来,执起笔,走向夜幕沉沉的寂静,在“于欢辱母案”中,赢得了万众瞩目的绚烂。

 每次扬起的微笑,都是因为流过的泪水。每一位法律人的成功,都要独自走过夜幕沉沉的寂静。师兄用他的经历给我们这些小年轻提前打了一剂强心针-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千锤万凿的磨砺。

 紧接着,便在如何当好一个法律人上为我们做了剖析。首先是认识法学-一门社会科学,堪比文科中的数学,在案例分析中的常常用到数学方法。但不同点在于,数学系有唯一答案,法学能以说服人为答案,死板的法条,运用上,貌似又活了起来。再来是学习上。趁着大一大二的空闲,需要大量阅读且广泛阅读。而我反观自己开学两个月,一本书都还没读完,切切实实敲响了警钟。教材是机械的,可是在学习中,同一门课,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出对比,便是另一种学习之路了。教材阅览后,挑一个最敏感的点,写一篇论文,又是一个层次的提升,一次检验自己的方法。正确理性看待生活中的事儿,也能起到锻炼自己的作用。从客观到主观,从宏观到微观,先抽象再具体。一天多少事儿,四年下来,又有多少事儿。细微之处去打磨。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一套系统的框架。比如一本教材,通览章节,再记住每一个一级标题,如此,便有了一本教材的整体把控力。学习生活上,都要做一个有条理的人,有条理才有逻辑,有逻辑才能推理,有推理才有结果。而当遇到疑难时,要有检索能力,去查阅资料,去问相关人士。

 走过大学的学习阶段,到了上手时,仍旧是学习过程,面对一个事件,不能着急下结论,搞清事实,行为,情节出处,不断追问且不限于眼前他人给出的结果,亲手证明。从接下第一个案件,作出感悟,到十个案件成为经验,一百个案件便要找规律了。应该说,法律人的一生,都是学习的过程。

 法律人不认眼泪,不信假设,不靠猜测。法律无情却有情。法律人,争当社会好医生!

讲座心得体会二

 对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我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我迫切的需要有经验的班主任向我传授她们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等各方面的经验。需要将我在大学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更需要尽快的提升自己,适应班主任这个角色。在这个时候,傅娟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

 在讲座的一开始,傅娟老师就给我们展示一些激励学生的小“心机”。尤其是表扬信。傅娟老师今年任教的年级也是一年级,和我所在的年级是一样的。傅娟老师介绍到,表扬信既可以发给学生,也可以发给家长。听到这里,我马上就意动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是非常开心的事,尤其是这种表扬以表扬信为载体,将时刻的激励他们。而对于家长的表扬,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想一个能够激励家长的好方法。表扬信它虽然只是一张纸,却是对家长的一种认可。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将会更加积极的配合老师和班级的工作,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

 值日班长也是让我感触很深的一个地方。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是教育一直以来所致力于的目标。而值日班长可以充分的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让我们更加了解学生,发现她们的优点。傅娟老师讲到,许多学生在轮了一次以后都在期待着下一次,无形中还加强了孩子数学的心算能力。值日班长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更加热爱自己的班级,并且它所益于的对象,是班级中的所有成员。

 班级的名字,口号是班级的灵魂。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孩子精神层面的熏陶,使孩子更加热爱班级,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我们的口号是班上每位同学都要努力去做到的,它为学生精神世界指明了方向,更是一份无形的规章制度,时刻的熏陶着每一位同学。

 最后的环节是答疑阶段,解决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班上就有一位非常好动的学生,对于他我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教育方法。而傅娟老师帮我解决了困惑。傅娟老师认为:可以先和家长委婉的表达,让家长带孩子去检查。可以让他上课的时候眼睛一直注意着老师,如果实在很想动,可以轻轻拍打自己腿。下课的时候让他多运动和劳动,使他的精力得到释放。

 总的来说,傅娟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良多。今后,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做好一个班主任。

讲座心得体会三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当做到学法、懂法、守法。不去触犯法律,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国家都制定了不一样的法律制度,我们都要严格遵守。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此刻尽管有教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当严于律己,不能自我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仅会给自我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还会使你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学校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礼貌景象。所以我们要处处以法为中心,不做任何违法的事,提高自我的法律觉悟,因为仅有人人讲法,学法,守法,我们的社会大家庭才会和谐。

 容易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冲动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哥们义气心理和好奇心理。讲座教育了我们应当不崇尚暴力、不盲目冲动,应对问题三思而后行。在遇到他人犯罪时应极力劝阻,不行则尽量保护自我。经过自我的劳动换取喜欢的东西,时刻坚持清晰的头脑,提高自我的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地遵纪守法。这是我们预防犯罪的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还要增强辨别是非、自我控制本事,正确对待所遇到的各种纠纷,学会控制自我。犯罪是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了第一步,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在一时冲动后铸成了大错,留下的只是后悔莫及。犯罪不仅仅危害到自我,还危害到了身边的父母、亲人。一失足成千百恨,我们应当坚持清醒的头脑,了解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提高自我的法制观念。俗话说的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应当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正确认识法律,树立自我防范意识,远离犯罪。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向受用!

讲座心得体会四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春暖花开。我们聆听了以“呵护青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道德讲座。

 我们观看了短片——从出生到死亡的50秒。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很多人认为生命很漫长,看了这段视频,我们却不免感慨:生命其实很短暂!50秒,从刚出生的啼哭婴儿,到天真烂漫的儿童,到俊秀的少年,到粗壮结实的成年人,再到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生命只有一次,没有来世。想想几十年以后,当我们被漫天的黄土掩埋,不知世事,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生命。

 一位时间专家和孩子们做了一个实验。专家拿出一个瓶子,说这个瓶子能装很多东西。专家把石块放入瓶内,石块超过了瓶口,专家问:“这瓶子满了吗?”学生都答满了,专家又放入碎石子,填了石块的空隙,专家又问了刚才的问题,这回同学们与刚刚的回答正好相反。专家又放入沙子,沙子填了碎石的空隙;再倒入水,水填满了沙子的缝隙。其实无论时间多紧凑,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干很多事。此事,时间专家又说了:“如果不把大石块先放进去,就再放不下其他东西。这块大石头是什么呢?是生命,是健康和爱。

 有人曾经说过如果健康是1,那么爱情,婚姻,事业就是0,没有了健康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没有了生命就什么也干不成。

 让我们好好珍惜生命,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讲座心得体会五

 最近,我们医院举行了全院医务人员素质教育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次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主题鲜明、基调平稳、贴近实际、导向正确、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学习,本人如醍醐灌顶,获益菲浅,思想得到了重大的转变,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涤,人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优化。

 通过这次深刻的素质教育学习,本人体会较深的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素质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

 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将自我素质提高到新的层次,统一思想,凝集力量,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那么这个集体一定强而有势,坚而不摧,生机勃勃,蒸蒸日上,与时俱进。21世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医疗服务竞争的主题,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因此,为了提高我们医院的竞争水平和生存能力,我们必须转变服务观念,提高自我素质;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用发展的眼光和观念指导新的实践。

第二,用心服务,以病人为中心

 为病人提供主动服务,全员服务,全面服务,如父母亲人般无微不至的服务,女儿式的服务。坚持做到“分工是相对的,服务是绝对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会用心沟通,用心聆听,用心工作,学会了解病人,理解病人,尊重病人。认真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就是要把病人的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坚持从病人最不满意的地方干起,从病人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病人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始终坚持“病人至上”。为病人服务是没有条件可讲的,没有理由可推的。

第三,学会微笑,真诚合作

 微笑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我们不能使外面阴雨连绵的天气按我们的意愿变得晴朗,但我们却可以使自己和别人的心情变得晴朗,而微笑就象能冲破云层的阳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能给人以温暖,让人如沐春风。微笑让团队合作精神更加凝聚,微笑让我们团队的服务更加优质。真诚合作就要学会包容和宽恕,学会忍耐和接受,学会乐观豁达,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舍小我而成大业。

第四,自我勉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持之以恒

 我们无法改变风向,却可以调整风帆;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却可以调整自我。相信成功,但成功不是最终目标,因为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无论在世俗的眼光还是在自我评价中,绝大多数人都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因此,我们不仅要树立自己的雄心,更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坚持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也是一种成功吧!

 学无止境,持者达之!通过这次21世纪素质教育大课堂的学习,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无论学到什么,只要是好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付之实践行动,不断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最好。谨记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真诚服务的态度,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那么成功的大门将为我们而开!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心得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1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2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3

 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怪我太贪胜。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况与天为一,形全精复,岂不美哉;万物协调,物我相安,岂不妙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和”一字,向来不带强行。翠叶点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枫雁过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时宜,顺所自然;山风浩荡,云水清浅,美犹胜画,也不正是因为有意境悠远的和谐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处得融洽,不强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给人的是无端的好看。

 庄子一生淡泊,却从不清汤寡水,《庄子》一书深邃,却并非华而不实,一读开阔,二读顿悟,三读坦然。书中思想,一如庄周的风魂,不掺浮华,逍遥自在,其智无端崖而有根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道我合一的庄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爱万物,以与万物和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无穷。或许有人对此以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无征战,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与人以和为本,与社会以和为本,哪还再有不公不义、厮吵争夺;若人与自然以和为本,与世界以和为本,哪还再有生态失衡、步入沦亡万物无竞,流水不争。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但也更应是一种常态,无和,无宁。

 人生如棋,胜败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与之俱化,暂搁输赢,取个不断进步的相安逍遥

 和谐世风,谁皆爱之。行和,两安。

著名典籍《庄子》的读书心得4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一堂讲座听下来,有哪些心得体会呢?又学到了什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听讲座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讲座的心得体会(一)

 x月x日,我们有幸在xx小学跟教育大师零距离接触,倾听了xxx和xxx两位大师的精彩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表达形容概括,是啊,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xxx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诠释,教育的本质是上施下效,长善救失。教者也,长善而救失者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要教育学生学做人,做中国人。同时教育学生区分善恶,善就是有益于人,恶就是有益于己。教育的主轴是长善、救失。失是孩子的缺点,我们教师要言教明理,反求诸己,以身作则,将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优点。长善也需要我们教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学弟子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下午xxx老师的讲座同样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并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学习。小学阶段我们要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学生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生活中,以鼓励为基础,因时施教,因材施教,不给孩子压力,启发孩子自己觉悟,同时注意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协调一致共同教育关注孩子的成长。

 经过一天的上课学习,我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上施下效,长善救失”对我们而言是那么的重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教育的本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做一个有心的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听讲座的心得体会(二)

 x月x日,我非常荣幸的在xx学院聆听了来自xx师范初等教育学院的xxx老师,以及来自xx师院外国语学院院长xx教授的精彩讲座,她们的讲课条理清晰、生动有序,时常举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浅出,渗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听起来一点累的感觉都没有,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颇多。

 一、英语课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本身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英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我认为首先老师要有良好

【古琴教学与普及的心得体会】古琴讲座心得体会

  古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弹弦乐器。古琴艺术在历史上很长时期是有知识的人必修课之一。历代积累的琴学著作、与琴相关的民间传说、文学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