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
在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其中的思乡之情尤为浓郁。李白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是在蜀地度过的,二十五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开始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首诗就是作者离开四川到达荆门时,赠别家乡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荆门一带的自然风光,诗人面对滔滔江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作者通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诗句,诉说着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战乱之中对故乡亲人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把本来不具备感情的月色,深情的进行了描绘,通过托物言情的手法,对自己的思乡之情进行了渲染,思乡情感被巧妙的引申出来,是很耐人寻味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经过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明月作为思乡、思亲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在古代诗歌提到明月,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并进入了作者营造的思念家乡的氛围中。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作者通过对中秋之夜又圆又亮的月亮的描绘,想起亿万人家团聚欢笑,共同欣赏这皎洁的月光,体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有关家国情怀的文言文
案例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节选
屈原,大家所熟知的战国末期的著名诗人,他心系家国,有一腔抱负却因小人进谗言而被国君疏远,甚至遭到流放。但他丹心朗照,时刻将百姓、君王、国家放在心头,为民生之苦而忧心流泪,故而在《离骚》中发出叹息。
案例二:
第 1 页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节选
大家对成语“视死如归”都不陌生,却很难将它和贵公子联系起来。曹植以文采翩然著称于世,但鲜有人知他心中的政治理想。曹植生于战乱年代,也有从军随行的经历,《白马篇》就是曹植随父征战的写照,形象地刻画出了边塞游侠的忠勇,表达出为保家卫国万死不辞的孤绝气概。
案例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展开全文

限免
导长图
转存到网盘
发送至微信
下载文档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版本号8070 隐私政策 权限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专属归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第 2 页



为您精选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会员文档351篇
部编版教材文言文汇总
3913人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 家国情怀
1220人阅读
家国情怀与语文教学
2442人阅读
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二语文第17讲 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教案
1961人阅读
获取全部文档4965人在看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有关家国情怀的文言文
文件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文的编排与教学 - 百度文库
50分
5778阅读
85%用户都在看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
43分
3610阅读
热度TOP
《古诗中的家国情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百度文库
41分
3194阅读
剩余10篇精选文档

前往APP一键获取全部合集
相关文档
部编版教材文言文汇总
免费获取全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 家国情怀
免费获取全文
家国情怀与语文教学
免费获取全文
部编版秋季课程 初二语文第17讲 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教案
免费获取全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类文章编排与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的传
1126人已阅读
优质内容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
16W人已阅读
TOP超赞
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1612人已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类文章编排与语文核心素养
1107人已阅读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1135人已阅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
5586人已阅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
1154人已阅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
1357人已阅读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文言篇目(B)
2878人已阅读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古文选编
1562人已阅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汇总
1535人已阅读
查看更多
APP打开
推荐文档集(32篇)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联系,又对其进行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所谓的“家国情怀”,笔者认为其概念是多层次的:第一,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阶级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具有狭隘性。第二,家国情怀在形成过程中,与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宗族伦理、个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是经历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伤痛思维的沉淀。第三,家国情怀是近代特殊社会历史的思想产物,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不断下移,是士大夫精神在整个民族遭受苦难之后精神的重构,千锤百炼,浴火重生。近代的“家国情”怀带有很强的积极、正面意义。第四、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开始发挥作用。那么,我们当前所说的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家国情怀的分论点可以从以下进行立意:
1、爱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2、当今,我们应该有“家国情怀”
3、既要顾“小家”,更要念“大家”
4、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
5、“小家”的幸福来自“大家”情怀;
6、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使命)等。
举例: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
“家国情怀”,是苏武留节不辱、颜真卿祭侄季明、岳飞怒发冲冠、文天祥过伶仃洋式的爱国爱家,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安得广厦千万间”、“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时的忧国忧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
正是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赋予国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家里比较贫困,被困于繁重的农事中。直至不惑之年,得中进士,也算大器晚成。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其是《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的诗磅礴大气,雄浑高昂,积极向上。这首边塞诗,作者希望能够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乱,使百姓都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
纷纷扰扰的战事从未停息过,从秦到汉再到如今,战争带来了多少的灾难。作者对生命的陨落,对百姓的苦难,对将士的艰苦,都报以深深的同情。
“不教胡马度阴山” ,虽然作者不希望有战争,但面对外族入侵,必须毫不留情地反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诗里有他对祖国的爱国激情。他的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将士都有自己的职责,服从命令,保卫国家,是他们的使命。所有的流血牺牲,都只是为了未来的和平。
再如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百战,可见战事之频繁、艰苦、漫长。边塞之地多荒凉,有思乡,有怯弱,有死亡,但报国的斗志并没有因此消磨殆尽。在战争中成长,在磨炼中坚强。
将士的付出,因为诗人的作品而流传,被世人知晓。他们不是孤独的人,有理解他们的人在。古往今来,保家卫国的人,永远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
本文2023-10-11 20:44: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