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73| 胃热兼表虚—附子泻心汤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4收藏

《伤寒论》笔记73| 胃热兼表虚—附子泻心汤,第1张

一七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汗出” 代表表虚。身体正常流汗不会恶寒,身体虚弱流汗会恶寒。张仲景在有表虚出现时一律用炮附子,专用于固表阳。

汗血同源,故失血很多时,跟汗出恶寒是同一处方,还是可以用炮附子。炮附子用于救逆上,阳不足用生附子, 炮附子固阳 ,遗精频尿用龙骨牡蛎还是收不住时加炮附子,汗尿亦同源。

会用到附子泻心汤,病人除了胃有问题外,兼有表虚,舌苔必黄,大便有点秘。

附子泻心汤处方:

大黄二两,黄连二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

用量及用法:

大黄2钱,黄连2钱,黄芩1钱,炮附子一枚。炮附子煮汁,三黄用泡的,合在一起;或先煮炮附子,煮完后的水来泡三黄。

会用到三黄,一定胃热很盛,胃有点发炎不舒服,三黄是寒凉的药,用西医的名词讲,即消炎的药。

有的人胃热,里面没有发炎,胃口大,比如糖尿病的中消,食百碗不解饥,那要用大剂的石膏了。

有时候不一定要等到汗出,大家都穿短袖,就他一个人穿长袖,就可以用炮附子了。

1、用水3大盏,入附子。晋枣、生姜,以炭火银石器煎,别用水1盏,遇沸即用水旋旋点之,点尽水,煎至1大盏为度;取滓,再用水2盏,煎至1盏,同前1盏,共用沉香磨1钱,青盐1钱,再煎沸即止,放温,分作2次,服毕以蒸饼压之,再温第2服,止用重汤温,不可再煎也。

2、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目录 1 拼音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附子理中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口齿类要》:附子理中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学传灯》卷上:附子理中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回春》卷二:附子理中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麻症集成》卷四:附子理中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摘录 7 《良朋汇集》卷二:附子理中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寿世保元》卷三 81 组成 82 主治 8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三因》卷二 91 附子理中汤的别名 92 组成 93 功效 94 主治 95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96 制备方法 97 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 98 各家论述 99 附注 10 《不知医必要》卷一 101 组成 102 主治 11 《镐京直指》 111 组成 112 主治 12 《重订通俗伤寒论》 121 组成 122 功效 123 主治 12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理中汤 1 拼音

fù zǐ lǐ zhōng tāng

2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附子理中汤

21 处方

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22 功能主治

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2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如血少加当归(一钱),同煎服。

2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 《口齿类要》:附子理中汤

31 处方

茯苓2钱,白芍药2钱,附子2钱,人参2钱,白术4钱。

32 功能主治

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3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口齿类要》

4 《医学传灯》卷上:附子理中汤

41 处方

人参、白术、炮姜、甘草、肉桂、附子、黄耆。

42 功能主治

先有房事,胃气衰微,口食寒物,鼻吸冷气,中宫不能担当,寒邪直入少阴肾脏,腹痛唇青,四肢厥冷,脉来沉微,一息三至。

4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有汗,宜加五味;自利,宜加茯苓,更加丹参。

44 摘录

《医学传灯》卷上

5 《回春》卷二:附子理中汤

51 处方

大附子(炮,去脐)、干姜、吴茱萸(炮)、官桂、人参、当归、陈皮、厚朴(姜炒)、白术(去芦)、甘草(炙)。

52 制法

上锉。

53 功能主治

中寒厥倒。

54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热服。

55 摘录

《回春》卷二

6 《麻症集成》卷四:附子理中汤

61 处方

洋参、焦术、附子、干姜、枳壳。

62 功能主治

麻后寒痢而呕,腹痛。厥冷吐蛔,脉沉无力。

63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7 《良朋汇集》卷二:附子理中汤

71 处方

大附子(麦面包煨,去皮脐)、人参、白术、干姜(炒)、肉桂、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炙)减半。

72 功能主治

阴寒身战而重,语言声轻,气短,目睛口鼻出冷气,水浆不入者。

7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钟,加生姜1片,大枣2枚煎,热服。

74 摘录

《良朋汇集》卷二

8 《寿世保元》卷三 81 组成

白术1钱5分,干姜8分,人参2钱,白茯苓(去皮)3钱,砂仁1钱,厚朴(姜汁炒)8分,苍术1钱5分(米泔浸,炒),熟附子8分,甘草(炙)8分。

82 主治

泄泻,肚腹疼痛,四肢厥冷。

83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84 制备方法

上锉。

9 《三因》卷二 91 附子理中汤的别名

理中汤、附子补中汤、参附理中汤

92 组成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93 功效

补虚回阳,温中散寒。

94 主治

脾胃虚寒,腹痛食少,泄利呕逆,口噤肢厥,以及寒厥痼冷,霍乱脏毒,阴斑瘴毒,喉肿疮疡,口舌生疮,脉沉迟或沉细;并治阴盛格阳,发热烦躁。

95 附子理中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口噤则斡开灌之。

96 制备方法

上锉散。

97 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

1中寒: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齐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关脉差甚。裕齐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观之,六脉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胃虚寒无可疑者。答云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当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愈。

2内伤转疟:袁继明素有房劳内伤,偶因小感,自煎姜葱汤表汗,因而发热,三日变成疟疾。余诊其脉豁大空虚,且寒不成寒,热不成热,气急神扬,知为元阳衰脱之候。因谓其父日:令郎光景,窃虑来日疟至,大汗不止,难于救药。倘信吾言,今晚急用人参二两,煎浓汤预服防危。渠父不以为意。次日五鼓时,病者精神更觉恍惚,扣门请救,及觅参至,疟已先发矣!余甚徬徨,恐以人参补住疟邪,加救急无益也。只得姑俟疟热稍退,方与服之,服时已汗出粘濡,顷之果然大汗不止,昏不知人,口流白沫,灌药难入,直至日暮,白沫转从大孔遗出。余喜曰:白沫下行可无恐矣。但内虚肠滑,独参不能胜任。急以附子理中汤,连进四小剂,人事方苏能言,但对面谈事不清。门外有探病客至,渠忽先知,家人惊心为崇。余曰:此正神魂之离舍耳!吾以独参及附子理中驷马之力追人,尚在半返未返之界,以故能知宅外之事。再与前药,二剂而安。

3痢疾:陈三农治一妇,久痢不止,口干发热,饮食不进,犹服香连等药,完谷不化,尚谓邪热不杀谷,欲进芩、连,数日不食,势正危迫,诊之脉大而数,按之极微,询之小便仍利,腹痛喜手按,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小便利则不热可知,腹喜按则虚寒立辨,亟进附子理中汤,待冷,与服一剂而痛止,连服数剂而愈。

4腹痛: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泻,两手足扪之则热,按之则冷,其脉轻诊则浮大,重诊则微细,此阴寒之证也,急服附子理中汤,不应仍服,至四剂而愈。

5阴证伤寒:刘铭彝,年二十八岁,天台县知县。腊月二十八日,去西乡白坭坦,返回即伤阴寒。恶寒甚剧,战栗动摇,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中黑而滑,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初服麻黄汤不应,继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温下理中以祛寒。高丽参一钱、炒白术二钱、淡附片一钱半、炒川姜一钱、炙甘草一钱、葱白九枚、生姜二钱。服一剂,即遍身大汗,寒邪悉退而愈。

98 各家论述

《医方考》:人参、甘草、白术之甘温,所以补虚;干姜、附子之辛热,所以回阳。

99 附注

理中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八引《澹寮》)、附子补中汤(《准绳·类方》卷六)、参附理中汤(《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10 《不知医必要》卷一 101 组成

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茯苓1钱5分,白术(净,炒)2钱,制附子2钱,干姜(炒黄)1钱,炙草1钱,大枣2枚。

102 主治

病初起,寒邪直中三阴,腹冷痛,吐清沫,利清谷,踡卧,肢冷囊缩,吐蛔,舌黑而润。

11 《镐京直指》 111 组成

西潞党3钱,熟附子1钱5分,炮姜1钱,煨肉果1钱,江西术2钱(炒),白茯苓3钱,炙甘草8分。

112 主治

脾脏虚寒,下利清谷,六脉细弱,舌白无滑。

12 《重订通俗伤寒论》 121 组成

黑附块5钱,别直参3钱,清炙草8分,川姜3钱(炒黄),冬白术3钱(炒香),生姜汁1瓢(冲)。

122 功效

热壮脾肾,急救回阳。

123 主治

卒中阴寒,口食生冷,病发而暴,忽然吐泻腹痛,手足厥逆,冷汗自出,肉瞤筋惕,神气倦怯,转盼头项如冰,浑身青紫。

124 各家论述

此证惟陡进纯阳之药,迅扫浊阴,以回复脾肾之阳,乃得收功再造,方中以附、姜辛热追阳为君,臣以参、术培中益气,佐以炙草和药,使以姜汁去阴浊而通胃阳。妙在干姜温太阴之阴,即以生姜宣阳明之阳,使参、术、姜、附收功愈速。

古籍中的附子理中汤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之二·诸伤门]伤风寒

热。仲景谓之反发热。此乃阴盛隔阳。宜四逆汤。附子理中汤。盖阳气传阴经而下利者。乃是热利。阳陷入里。

《张氏医通》:[卷七大小府门]痢

用浓朴、木香、干姜、肉桂、吴茱萸等。虚人可用附子理中汤。非大小肠积之可比也。至于色之黑者。分为二种

《续名医类案》:[卷八]痢

利,此火衰不能生土,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亟煎服附子理中汤,冰水与服,一剂而痛止,六剂而热退食进。兼服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十]锦囊治疗方论

其中寒之阻隔,则郁遏下极之火,自能上升,大用附子理中汤,加五味子以敛之,二三剂后肚寒足热俱减六七,

《续名医类案》:[卷一]伤寒

目录 1 拼音 2 《杏苑》卷五:附子细辛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附子细辛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魏氏家藏方》卷一 31 组成 32 主治 33 附子细辛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细辛汤 1 拼音

fù zǐ xì xīn tāng

2 《杏苑》卷五:附子细辛汤

21 处方

黑附子1钱,细辛1钱,白术1钱,川芎2钱5分,甘草(炙)5分,生姜5片。

22 功能主治

少阴头疼,足寒气逆,脉细。

23 附子细辛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水煎熟,食前服。

24 摘录

《杏苑》卷五

3 《魏氏家藏方》卷一 31 组成

细辛1两,川芎1两,附子半两(生,去皮脐),麻黄2钱半(去节)。

32 主治

头痛连脑户或额间与目相连,欲得热物熨者。

33 附子细辛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粗末。每服5钱,加生姜3片,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服。

古籍中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辑义》:[卷五]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补中有发。仲景之旨微矣。十便良方。指迷方。附子细辛汤。头痛者。谓痛连脑户。或但额阁与眉相引。如风所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35.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脉不浮而沉,盖少阴之脉微细,微细原近于沉也。故用附子以解里寒,用麻黄以解外寒,而复佐以辛温香窜之细辛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四]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细辛(各一两)附子(炮,一枚)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四)伤寒门]4.少阴伤寒

附子细辛汤中再加温暖补益之品。处方麻黄(二钱)乌附子(三钱)细辛(一钱)熟地黄(一两)生怀山药(五钱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

目录 1 拼音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附子八物汤 21 附子八物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外科正宗》卷七:附子八物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41 附子八物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 45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八物汤 1 拼音

fù zǐ bā wù tāng

2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附子八物汤

21 附子八物汤的别名

人参附子汤(《御药院方》卷一)、附子汤(《玉机微义》卷四十八)。

22 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干姜(炮)芍药 茯苓 甘草(炙)桂心各90克 白术120克 人参90克

23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24 功能主治

治风历节,四肢疼痛,如槌打不可忍;疮疡阳气脱陷,呕吐畏寒,泄泻厥逆。

25 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26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

3 《外科正宗》卷七:附子八物汤

31 处方

川芎1钱,白芍1钱,熟地1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当归1钱,附子1钱,肉桂5分,木香3分,甘草3分。

32 功能主治

流注,房欲后阴虚受寒,致生肿块,又或遍身腿脚疼痛,不能步履。

33 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8分,空腹服。

34 摘录

《外科正宗》卷七

4 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41 附子八物汤的别名

附子八味汤、人参附子汤、八物附子汤

42 组成

附子3两,干姜3两,芍药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甘草3两,桂心3两,白术4两(1方去桂,用干地黄2两)。

43 主治

风寒湿痹,四肢关节痛不可忍;疮疡阳气脱陷,畏寒吐泻,四肢厥逆。

44 附子八物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每日3服。

45 附注

附子八味汤(《准绳·类方》卷四引《活人书》)、人参附子汤(《御药院方》卷一)、八物附子汤(《杏苑》卷七)。

古籍中的附子八物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走疰痛

食少思,月经过期,其脉举之洪大,按之微细,用附子八物汤四剂而痛止,用加味逍遥而元气复,用六味丸而月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走疰痛

食少思,月经过期,其脉举之洪大,按之微细,用附子八物汤四剂而痛止,用加味逍遥而元气复,用六味丸而月

《仙传外科集验方》:[服药通变方第二]荣卫返魂汤

类血风,男子类软风,此名风湿痹,又名节,宜以附子八物汤加减用之。又有痈肿在项、腋、两乳旁,两胯软肉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发无定处]流注

;房欲后外寒侵袭者,初宜服五积散加附子,次服附子八物汤温之;又有室女、孀妇,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而成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一肿疡(十六)]内消

《伤寒论》笔记73| 胃热兼表虚—附子泻心汤

一七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汗出” 代表表虚。身体正常流汗不会恶寒,身体虚弱流汗会恶寒。张仲...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