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书籍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我国古代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书籍是什么?,第1张

在我国史书上有着丰富的黑子目视记录,仅正史上就有100多次。现在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黑子记录是公元前28年我国汉朝人所观测到的。在《汉书·五行志》里是这样记载的:“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第一个发现太阳黑子的人

太阳黑子概述

日斑[sunspot] 即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

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黑子的特性

一个发展完全的黑子由较暗的核(本影)和周围较亮的部分(半影)构

成,中间凹陷大约500千米黑子经常成对或成群出现,其中由两个主要的黑子组成的居多位于西面的叫做“前导黑子”,位于东面的叫做“后随黑子”一个小黑子大约有1000千米,而一个大黑子则可达20万千米

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天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观测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汉书·五行志》中对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尽

1840年代德国的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10─11年的周期变化

规律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还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活动随时间变化的纬度分布也有规律性一开始,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的纬度内,太阳活动剧烈时,它往往出现在±15°处 ,并逐步向低纬度区移动 ,在±8°处消失在上一个周期的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时,下一个周期的黑子又出现在±30°纬度附近如果以黑子的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黑子分布图很像蝴蝶,因而称作蝴蝶图或芒德图许多专家对蝴蝶图的含义进行了研究,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太阳黑子的周期性

天文学家对黑子活动从1755年开始标号统计,1999年为第23个周期

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太阳黑子现象。从此,人类开始了对太阳黑子活动的探索。

1926年,德国的天文爱好者施瓦贝用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并仔细计算每天在日面上出现的黑子数目,并绘出太阳黑子图,他发现每经过约11年,太阳活动就很激烈,黑子数目增加。也很多,有时可以看到四五群黑子,这时称作“黑子极大”;接着衰弱,到极衰弱,到后来太阳几乎没有一个黑子。因此,每经过11年,就称作一个“太阳黑子周”。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太阳黑子活动的规律,国际天文学界为黑子变化周期进行了排序,从1755年开始的那个11年称作第一个黑子周,1998年进入第二十三个黑子周。

1861年,德国天文学家施珀雷尔发现,在每一黑子周,黑子出现是遵从一定规律的:每个周期开始,黑子与赤道有段距离,然后向低纬度区发展,每个周期终了时,新的黑子又出现在高纬区,新的周期也就开始了。

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海耳研究黑子的磁性,发现磁性由强到弱直至消失的周期恰好是黑子周期的2倍,即22年。人们将这个周期称作磁周期或海耳周期。

但也有人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持续的时间提出异议。19世纪80年代,德国天文学家斯波勒发现1645~1715年里,人们很少看到太阳黑子活动,紧接着,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尔指出,这70年太阳活动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太阳黑子平均数比通常11年周期中黑子极少的年份还要少,有时连续多年竟连一个黑子也没有。被称为“蒙德尔极小期”。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问题,争论一直在继续,新观点不断涌现,有人提出22年的变化周期,有人提出80年的变化周期,甚至有人提出了200年、800年的周期。

我国古代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书籍是什么?

在我国史书上有着丰富的黑子目视记录,仅正史上就有100多次。现在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黑子记录是公元前28年我国汉朝人所观测到的。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