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白毛蛇 21 白毛蛇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蛇 31 拼音名 32 白毛蛇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白毛蛇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白毛蛇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白毛蛇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白毛蛇 1 拼音
bái máo shé
2 《中医大辞典》·白毛蛇白毛蛇为中药名,出自《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本草拾遗》记载的草石蚕之别名[1]。
21 白毛蛇的别名石蚕、石祁蛇、白伸筋、老鼠尾、白毛蛇、筋碎补[2]。
22 来源及产地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Moore的根茎或全草[2]。分布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2]。
23 性味甘、淡,凉[2]。
24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散血凉血,解毒,止痛[2]。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吐血,便血,尿血,肺痈[2]。煎服:15~30g[2]。
②捣敷治乳痈,扭伤;捣汁涂治带状疱疹、蛇咬伤[2]。
25 化学成分全草预试含黄酮苷、有机酸、氨基酸、酚类、糖类[2]。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蛇 31 拼音名Bái Máo Shé
32 白毛蛇的别名石祈蛇、上树蛇、白毛伸筋、石蚕、毛石蚕、巖蚕、白毛巖蚕、老鼠尾
33 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S Moore,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34 性味微苦、甘、平。
35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血,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骨折,黄疸性肝炎,吐血,便血,血尿;外用治疮疖。
36 白毛蛇的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根状茎捣烂敷患处。
37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清凉膏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清凉膏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外科正宗》卷四:清凉膏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一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6 《外科大成》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7 《洞天奥旨》卷十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准绳·类方》卷七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91 方名 92 清凉膏的别名 93 组成 94 主治 9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96 附注 10 《活幼心书》卷下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吴氏集验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疡医大全》卷八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4 《理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疡科捷径》卷上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制备方法 16 《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鸿飞集》 161 方名 162 清凉膏的别名 163 组成 164 主治 16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66 附注 17 《外科传薪集》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8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功效 184 主治 18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87 用药禁忌 19 《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功效 194 主治 19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196 制备方法 20 《中藏经》卷七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内外验方秘传》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圣惠》卷六十二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功效 224 主治 22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26 制备方法 23 《圣惠》卷六十八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36 制备方法 237 附注 24 《魏氏家藏方》卷九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45 加减 246 制备方法 25 《卫生鸿宝》卷二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55 制备方法 26 《丸丹膏散集成》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26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清凉膏 1 拼音
qīng liáng gāo
2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清凉膏21 处方
栀子仁75克 黄连7,5克(去须)生地黄60克 葱白10枚(擘)白芷75克 黄蜡15克 清麻油120克
22 制法上药细锉。于油锅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再于锅中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
23 功能主治治烫伤,烧伤。
2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
用时涂于疮面。
25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3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清凉膏31 处方
生山芋
32 制法上一味,不拘多少,去皮,研烂成膏。
33 功能主治治烫伤,烧伤。
3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涂于患处,疼痛立止,不成瘢痕。
3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4 《外科正宗》卷四:清凉膏41 处方
石灰60克
42 功能主治治烫伤,烧伤,痛不可忍者。
43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搅混澄清,取清汁125毫升,加香油60毫升,以筷子搅打千百下如糊,取面上稠者,涂擦伤处。
44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5 《圣济总录》卷一三○ 51 方名
清凉膏
52 组成大黄。
53 功效消肿毒。
54 主治初患痈肿疮疖,热焮疼痛。
5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浆水调,摊贴患处;醋摩亦得。
56 制备方法上为末。
6 《外科大成》卷四 61 方名清凉膏
62 组成鸡子清1钟,香油半钟。
63 主治汤泼火烧,痛不可忍者。
6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箸打千百下,扫之。
7 《洞天奥旨》卷十四 71 方名清凉膏
72 组成大黄、芙蓉叶。
73 主治初患痈肿疮疖,热焮大痛。
7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米醋调敷之。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8 《准绳·类方》卷七 81 方名清凉膏
82 组成生南星半两,薄荷叶半两,荆芥3钱,百药煎3钱。
83 主治目赤肿痛。眼目赤肿不能开,痛闷热泪如雨。
8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井水调成膏,贴眼角上。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91 方名清凉膏
92 清凉膏的别名清凉汁
93 组成黄连、黄芩、山栀、薄荷、甘草、桔梗、枳壳。
94 主治火赤疮。
9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煎数沸,去滓,加冰片、麝香各3分,鹅毛扫上,另以紫金锭水磨涂之。
96 附注清凉汁(《外科大成》卷四)。《外科大成》有黄柏。
10 《活幼心书》卷下 101 方名清凉膏
102 组成大黄1两,净黄连1两,黄柏1两,赤葛1两,细辛(和叶)1两,薄荷叶1两,风化1两,朴消1两。
103 主治暴赤火眼肿痛,及血疖作疼发热。
10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每用12钱,冷水加生姜汁调涂太阳穴;或新汲井水调涂亦妙。热疖,以凉米汤水调搽患处。
105 制备方法前6味或晒或焙,为末,入朴消,乳钵内同杵匀。
11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吴氏集验方》 111 方名清凉膏
112 组成腊月猪板脂10两,苦参8两。
113 主治汤火所伤。
11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用鸡翎拂之。
115 制备方法将腊月猪板脂熬溶,却以苦参80两为粗块,熬1020沸,收瓷瓶,不犯铁。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 121 方名清凉膏
122 组成南粉4两(细研),腊月猪脂1斤。
123 主治汤火伤。
12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汤火所伤,用蓖子取药,涂上痛所。
125 制备方法将腊月猪脂于银瓦器内炼,去滓,趁热入新瓷器内,次入南粉,待其温,用竹蓖搅,庶不上清下澄。
13 《疡医大全》卷八 131 方名清凉膏
132 组成白面、葱根、猪胆汁1枚,黄蜜2两。
133 主治痈疽发背肿毒。
13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外敷。
135 制备方法先用白面调成,围圈患外,葱根捣泥,平铺疮上;用猪胆汁1枚,黄蜜2两,倾瓷器内和匀,茶匙挑胆汁于内。
14 《理瀹》 141 方名清凉膏
142 组成大黄1两,元参1两,当归1两,赤芍1两,白芷1两,苦参1两,黄耆1两,杏仁1两,木鳖仁1两,僵蚕1两,山甲1两,蜂房1两,蛇蜕1两,忍冬藤1两,黄芩1两,荆芥1两,黄柏1两,桃仁1两,防风1两,栀子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黄连1两,连翘1两,南星1两,生地1两,甘草1两,发团1两。
143 主治内外热症,疮疡初起。
14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贴疮上。
145 制备方法上加槐、柳枝各1斤,油熬丹收,入麝香搅匀。
15 《疡科捷径》卷上 151 方名清凉膏
152 组成官桂2斤3两,生军2斤3两,当归2斤3两,赤芍2斤3两,元参2斤3两,木鳖2斤3两,没药10两(去油),阿魏2两5钱,血余13两,白芷2斤3两,乳香1斤(去油),轻粉13两(后入),生地2斤3两,槐枝110两,柳枝110两,麻油100斤。
153 主治疮疡已溃破。
154 制备方法上药入麻油内,武火煎至滓枯,滤去,将净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每斤油加纬丹4两收膏,瓷钵收贮取用。
16 《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鸿飞集》 161 方名清凉膏
162 清凉膏的别名清露散、芙蓉外敷法、芙蓉膏、青露散、玉露散、清凉散
163 组成芙蓉叶(末)。
164 主治赤眼肿痛。一切痈疽发背,乳痛恶疮。
16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水和,贴太阳穴。
166 附注清露散(《本草纲目》卷三十六)、芙蓉外敷法(《医方集解》)、芙蓉膏(《汕拈集》)卷四)、青露散、玉露散(《青囊秘传》)、清凉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本草纲目》治痈疽本方用法: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
17 《外科传薪集》 171 方名清凉膏
172 组成长发灰1斤(菜油4斤,煎枯去滓),活牛蒡1斤,甘菊1斤,金银藤1斤,马鞭草1斤,苍耳草1斤,仙人对坐草1斤(菜油10斤,煎枯沥出,再加),白芷8两,甘草8两,五灵脂8两,当归8两(煎枯去滓,再将前熬发油并入)。
173 主治一切热毒疮疖。
17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外用。
175 制备方法每1斤油,入桃丹7两,熬膏摊贴。熬嫩膏再添丹4两,煮和。
18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181 方名清凉膏
182 组成当归1两,紫草2钱,大黄面1钱5分,香油1斤,黄蜡4两(或6两)。
183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184 主治汤烧伤,冻伤,多型红斑(血风疮)、牛皮癣(白疮)等炎症性干燥脱屑皮损。
18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186 制备方法以香油浸泡当归、紫草3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黄,离火,将油滤净去滓,再入黄蜡,加火熔匀,待冷后加大黄面(每斤油膏加大黄1钱5分),搅匀成膏。
187 用药禁忌阴疮、阴疽慎用。
19 《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 191 方名清凉膏
192 组成大黄5两,番木鳖5两,当归5两,赤芍5两,羌活5两,独活5两,蓖麻子5两,商陆5两,头发1斤,麻油50斤,东丹18斤。
193 功效消肿生肌。
194 主治外疡肿溃。
19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贴患处。
196 制备方法上药用麻油浸1宿,文火煎至药枯,去滓滤清,再煎至滴水成珠,加入东丹(炒热),渐渐下锅,搅匀为度,约成膏55斤。
20 《中藏经》卷七 201 方名清凉膏
202 组成川当归2两,香白芷1两,木鳖子肉1两,白及1两,芍药1两,黄柏1两,白敛1两(炒),乳香(另研)少许,腻粉少许,白胶少许,黄丹5两。
203 主治发背。一切疮疡溃后。
20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贴使如常。先用白散子取之,次用此药贴之。
205 制备方法上用清麻油10两,煎前6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7寸,再煎少顷,又去之;入黄丹5两,熬成,入乳香等。重绵滤入罐子内贮之。
21 《内外验方秘传》 211 方名清凉膏
212 组成薄荷1钱,栀子2钱,大黄2钱,丹皮2钱,黄柏2钱,知母2钱,胡黄连1钱,青黛1钱,胆草1钱,苦参2钱,射干2钱,朴消1钱,商陆2钱,漏芦2钱,生石膏4钱。
213 主治红肿外症,不拘已溃未溃。
21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摊贴。
215 制备方法上晒干为末,入膏药和匀。
22 《圣惠》卷六十二 221 方名清凉膏
222 组成糯米2升,龙脑1分。
223 功效消肿毒。
224 主治发背焮热疼痛。
22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摊于疏布上贴患处,干易之。
226 制备方法糯米水淘令净,入龙脑相和,研成膏。
23 《圣惠》卷六十八 231 方名清凉膏
232 组成栀子仁1分,黄连1分(去须),生地黄2两,葱白10枚(擘),白芷1分,黄蜡半两,清麻油4两。
233 功效止疼痛,解火毒,润肌生肉。
234 主治汤泼火烧。
235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每使时,用鸡翎揾少许涂疮上。取愈为度。
236 制备方法上锉细,于油铛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却于铛中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
237 附注本方加石膏,名“清凉散”(见《疡科选粹》。
24 《魏氏家藏方》卷九 241 方名清凉膏
242 组成木鳖子(去壳)、黄柏、败荷叶、黄芩、芙蓉叶、黄连、草乌头、朴消(别研)、蒺藜、玄参各等分。
243 主治发背痈疽,初肿发未成脓者,或脓已破者。
24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肿上。如热甚,即以水并蜜调敷,外以纱片掩其上,干即再换,多敷尤佳。如有丝瓜,取自然汁调敷亦妙。
245 加减痛甚,加乳香、没药。
246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25 《卫生鸿宝》卷二 251 方名清凉膏
252 组成石灰1块,香油半钟,雄黄末少许。
253 主治丹毒,缠腰火丹。
25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鹅翎扫患处。
255 制备方法将石灰凉水化开,加水打浑,少时取清水1钟,兑香油半钟,打数百成膏,加雄黄末少许,再打匀。
26 《丸丹膏散集成》 261 方名清凉膏
262 组成大黄6钱,防风6钱,玄参6钱,黄芩6钱,羌活6钱,生地6钱,白芷6钱,当归6钱,木鳖子3钱,乌药6钱,荆芥6钱,麻黄(去节)6钱,丹皮3钱,官桂4钱,黄柏6钱,赤芍6钱,棉子油11斤,东丹(炒)3斤8两,独活6钱,申姜(去毛)6钱。
263 主治痈疽疮疖。
264 清凉膏的用法用量摊于纸上,贴患处。东丹可依天气冷热适当调整分量。
265 制备方法上除东丹后下外,将余药入油内煎熬至枯,滤去渣滓,再入东丹充分搅匀成膏。
古籍中的清凉膏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钤古方]外科,先用铁轻轻拨破毒头,挑药米粒许纳于疮口,外用清凉膏贴之。针头散(一四四)治一切顽疮,内有脓管瘀肉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杂证部]汤火伤,随呵而出矣。仍作烦闷者,以新童便灌之。外初用清凉膏涂之,解毒止痛,不致臭烂,次以**膏涂之。痛止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发背敢私秘其良方也。白散子治发背、候取下毒物。次用清凉膏贴之。白附子大香附子(各半两)半夏(一分姜制)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二·肝脏部眼目]目赤肿痛地黄、水煎服,并投草龙胆散,及点以黄连膏,贴以清凉膏。有孩儿胃气素虚,脾气实盛,眼胞赤肿,羞涩不开
《文堂集验方》:[卷四]外科人命关天,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病症,民间的江湖郎中可信吗?其实我想说为什么不信呢?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被民间江湖郎中治好的案例多的是!
不管你生活在哪个城市,只要你注意观察,都有所谓的民间郎中,他们有些人的技术,口碑可能不会比医院的主任医师低!有些疾病可能医院花费很多时间,金钱才能治好,到他们手上可能就几十块钱就搞定了。
有些疾病可能医院已经没有办法治疗了,在他们手上却起死回生了!虽然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治不好也可以接受,治好了就是奇迹!好了有些人可能会说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但有些人有好多这样的病例,能说明什么?
我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间的说法,特别是中医,原因在于在过去的300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并没有西医,都是靠民间郎中在治病,他们有丰富的经验有些被一些古籍收载,有些流传在民间。这就是为什么经常听说民间有偏方的原因!
举两个例子,都是我身边的事。“蛇缠腰”这个病大家都听说过吧。我一亲戚用一味中药,通过简单的炮制后,给病人使用一个星期效果非常明显。可惜的是传给他儿子时,他儿子没记清楚炮制方法,失效了。
还有一个亲戚是胃癌,手术时医生直接说没有办法了,让回家。回家后开始吃民间郎中的药,坚持半年后,身体基本恢复正常!至今还健在,发病到现在20多年了!
很多出名的民间郎中,经常会说一句话,吃他们的中药需要缘分,他们说的缘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你要相信他!
生在中国,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有疾病时有西医,有中医,还有民间郎中,至少选择比别人多!
听过一位民间中医讲过一句话:你怀疑中医,就是在怀疑你的祖宗,因为你的祖宗几代人都信中医!想想也是有道理的。
鱼腥草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解毒”之药,其味辛而性寒,入药则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等多种功效。
鱼腥草的入药历史也很悠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说到,此物“其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可散热解毒疗痈”;而在《滇南本草》之中记载鱼腥草的时间则说此物可解“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而到了现代医学的实际应用之中,鱼腥草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鱼腥草可以缓解肺热咳喘。
鱼腥草入药走肺经而善于清肺中热毒火邪,对于肺热肺燥引起的咳嗽气喘等情况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此外,像一些常见的急慢性气管炎症、咽炎、扁桃体炎、肺中炎症等情况,鱼腥草入药皆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之中常用鱼腥草配伍桑白皮、前胡、黄芩、桔梗、等药材同用,既能起到清肺热而护肺之效,还能起到化痰而止咳之功。
2、鱼腥草可以缓解肺痈之症。
鱼腥草入药有很好的消痈排脓之效,而且鱼腥草的入药最能走肺经,故而对于肺痈之症有较好的缓解之效。
比如肺中热毒壅滞已久导致的肺中有痰脓,或者因为肺痈引起的咳嗽带有脓血等情况,鱼腥草入药往往能见良效。
古籍之中记载,以鱼腥草同侧柏叶、天花粉等药材搭配煎汤内服,有解肺痈客脓血之良效;或者直接使用新鲜的鱼腥草捣汁内服,亦有良效。
3、鱼腥草可以缓解热毒疮痈之症。
鱼腥草除了主入肺经而清肺中热毒之外,对于一身肌肤腠理之热毒皆有很好的清解之功。比如因为热毒壅滞引起的皮肤红肿疮痈、疔毒、痄腮等情况,鱼腥草入药也是可以凑效的。
比如在一些古方之中记载,以鲜鱼腥草捣碎外敷于疮痈疔毒之处,一二日即可愈;或有疮痈肿毒之症,以干鱼腥草研磨成细粉,同蜂蜜调匀外敷,有消肿排脓之效。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因为虫蛇咬伤等引起的红肿热毒之症,鱼腥草也可入药使用。
4、鱼腥草可以缓解体内湿热之症。
鱼腥草除了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之效外,还有一定的利尿通淋而除湿之效,对于一些常见的湿热之症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比如因为湿热蕴结于膀胱而引起的淋症,以鱼腥草配伍海金沙、金钱草、车前子等药材同用,有良效。而在民间一些地方,人们则是直接用鱼腥草煮水代茶饮,对于湿热淋症、尿道感染等情况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而对于一些肠道湿热导致的湿热痢疾之症,鱼腥草同样可以起到效果。中医里面常用鱼腥草同黄柏、黄连等搭配缓解湿热痢疾之症,而在一些偏方之中记载,以鱼腥草同山楂炭煎汤,对于湿热痢疾也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还有比较常见的湿热黄疸之症,鱼腥草也是可以配伍诸药使用的。民间一些地方直接用大量的鱼腥草煎汤加白糖内服,连服一周左右即可见效;而传统中医里面则常用鱼腥草配伍栀子、茵陈、黄芩等药材同用,对于湿热黄疸之症也很好的作用。
白毛蛇简介
本文2023-10-11 20:55: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