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病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化生之所,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靠它提供营养物质。但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中医也很在行。
选方用药师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气、建中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经验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脾气升发一面,用药轻灵,健脾益气药的使用亦多药量不大,补而不滞。经验方加减薏苡竹叶散即化裁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湿热相关内容。古人的经验虽然宝贵,但在临床应用时,又灵活化裁,圆机活法,本着“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
具体用药方面
健脾补气药
临床上常用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气虚重者,党参可易红参粉3克冲服。对于偏于阳虚的患者,补气即可温阳,尤其是党参、黄芪,而少用附子、肉桂等温燥药,益气健脾即可达到回阳的目的,而过用温燥药往往会导致温燥伤阴之弊。
行气和胃药
轻者多用厚朴、清半夏、砂仁、木香,重者加用檀香、沉香。
化瘀药
久病虚者加生蒲黄、五灵脂;实证多用三棱、莪术;三七粉虚实均可用。
制酸药
实证用吴茱萸、黄连;虚证多用川贝粉、海螵蛸或红豆蔻。
清利湿热药
常用生薏苡仁、竹叶、白豆蔻,清热解毒用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该三味药同用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
消积导滞药
常用炒谷芽、焦四仙、莱菔子、鸡内金、大黄炭。
此外,应善用现代药理知识:川贝粉、红豆蔻有较好的抑制胃酸作用,传统的具有抑制胃酸作用的乌贝散,浙贝母改用川贝母效果更好,且一定要用川贝粉,不仅抑制胃酸而且解痉止痛;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在辨证的前提下应用,可使幽门螺杆菌转阴。
脾胃不好试试中医按摩法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比较瘦的话,相信很多人都说它脾胃不好,真的是这样吗,我告诉大家,脾胃不好其实就是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
造成脾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以及久病等。那脾胃不好如何调理试试中医按摩法。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黄帝内经》就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是:选择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3、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通过刺激身体某些经络和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适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厌食积滞等病症的小孩。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两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经络中的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的作用。
4、捏腿肚
小腿肚内侧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捏按此处可治疗胃部疾患。当然这仅适用一般胃病,能缓解轻微的胃痛,对严重胃病者,则应去医院诊治。
温馨提示,以上即是对脾胃不好中医按摩的详细介绍,按摩调理脾胃的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每天坚持按摩2-3次,过一周就可以有所缓解。
脾胃虚寒症多表现为消化不良,怕冷恶寒,手脚冰凉。脾胃虚寒的人体形偏瘦,营养吸收不好,危害大,应及时治疗。下面我带你了解脾胃虚寒的偏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脾胃虚寒的偏方1、浮小麦大枣茶
原料:绿茶、浮小麦、大枣、莲子、生甘草。
做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
功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2、姜汁牛乳饮
原料:鲜生姜30克,鲜牛乳250毫升。
做法:将鲜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细丝,放入容器加水捣烂取汁,加入牛乳中,用小火煮沸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有温补脾胃的功效。
3、红糖姜肚煲
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糖尿病患者不用)。
做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道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4、肉桂砂仁炖牛腩
原料:鲜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做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症见脘腹冷胀疼痛者。
5、胡椒羊肉汤
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寒、常有胃脘隐痛的患者服食。
6、陈皮鸭
原料:鸭半只,陈皮半块、盐、生抽、白糖、米酒、姜、蒜少许
做法:把鸭洗净战块,飞水过冷后待用;姜、蒜切片,可放多几片;陈皮泡软切丝。锅烧热放入油,用大火爆香姜片、蒜头,放鸭块和陈皮,洒少许米酒爆炒几下,加入适量盐、生抽、少许白糖拌匀;加清水淹没鸭块,将炒好的鸭件连清水一起倒入电饭煲内,盖上盖,按下煮饭档;待跳至自动档后,一开盖就闻到特有陈皮香味,鸭油已完全逼出,捞出装碟即食。
功效:此方可治胃痛胃胀燥湿化痰。
脾胃虚寒的病因脾胃虚寒症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
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脾胃虚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脾胃虚寒的暖胃食疗一、红糖姜肚煲
主材: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糖尿病患者不用)。
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道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与主治: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二、肉桂砂仁炖牛腩
主材:鲜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与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症见脘腹冷胀疼痛者。
三、胡椒羊肉汤
主材: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与主治: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根据各人不同的环境、条件和需要,应用日常食物的营养来调理养生,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长寿或疾病康复的目的,此种方法也称食养或食疗(药膳)。
食养在我国相传已久,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和“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内经》中早已有“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述。中医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而化气与成形是由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使形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得到营养。因此,食养的关键是保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若“先天”不足,可通过“后天”食养补之。如果脾胃虚弱,功能异常,供给减少或过多,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
保护脾胃的重要措施有:
一:要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巧安排,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因为人的基础代谢白天比晚上旺盛,对食物的需要量和消化功能也比较强,晚上活动少,能量消耗低。同时,饮食宜清淡,尤其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肥腻、油煎、过咸的食物,一定要限制动物脂肪,可多吃一些豆类食品和新鲜水果、蔬菜。
二: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进不洁食物,而且饮食宜温、熟、软,勿食或少食生冷,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尤应忌食黏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吃饭时要有好心情,吃饭要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马上洗澡或做剧烈运动。
三: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的体质要求,按照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东西南北中气候与水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
四:在食补或食疗时要注意食物的辛、酸、甘、苦、咸五味所禁或忌口,因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对不同人的体质或疾病,必须避免不同的味气所伤,以免助邪而攻正。
饮食调理养生方法,古人积累了很多经验,现选择其简单易行者介绍之。
叩齿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古代养生学家介绍“清晨叩齿三百过者,永不动摇”。具体做法是: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
咽唾
唾液,古称“金津玉液”,民间流传着“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益我度百年”的谚语。认为口中津液充盈,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此法是晨起漱口之后,宁神闭口,先叩齿36次,然后咬紧牙齿,用舌在口腔中四下搅动,不拘次数,以津液满口为度,再分次缓缓咽下。
饭后摩腹散步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平日点心饭讫,即自以热手摩腹,出门庭行五六十步。”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常吃健脾益胃的食物
大枣
《本草纲目》说:“大枣气味甘,怡年,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重,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蜂蜜
《神农本草经》指出,蜂蜜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药,久服强志健身,延年益寿”。
>>>食疗养生宝典之脾胃篇
莲子
清代《本草备要》说,莲子“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宋代《太平圣惠方》载莲子粉粥,每次取莲子粉15~2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煮粥,早晚食用,可以治疗年老体弱、慢性泄泻、多梦失眠、夜间多尿,令人强健。
薏苡仁
明代《本草纲目》说:“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者用之。”
胡萝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气滞不畅,证见胸满脘闷、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辅助食疗。>>>教你几招养生萝卜菜
适当服用健益脾胃的中药
黄芪
《本草正义》指出:“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一般用量10~15克,蜜炙煎服。
党参
味甘,性平,功能补中益气,益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长寿。一般用量10~30克,水煎服。
黄精
味甘,性平,能补脾润肺,补益肾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每日服9~15克,水煎服。
茯苓
味淡,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茯苓久服百病除”。用量一般为9~12克,水煎服。但阴虚津枯者不宜用。
我提醒:
冰西瓜伤脾胃
夏天吃西瓜前,很多人喜欢把它放在冰箱里,冰得凉凉的再拿出来食用。这样虽然嘴上舒服了,却会对脾胃和咽喉造成很大的伤害。
提醒您:养生妙法健脾益胃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咱们之前讲过,无论胃息肉还是肠息肉,复发的问题往往比癌变问题更为难缠,中药治疗之所以能使息肉不再复发,重点在于治病除根。这个病根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样,治疗所用的方药也有所不同。
我们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很多患者在有息肉的同时,还常常肚子冷痛,吃点凉的就拉肚子。这是脾胃虚寒的典型症状,因脾阳不足而阴寒内盛,小腹寒凝气滞,所以会冷痛不适;这时脾胃的功能本来就失常,水湿难以运化,如果再吃冷饮,很容易出现腹泻。
脾胃虚寒是息肉最早被发现的病因,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所以中医应对脾胃虚寒的方药也有不少,我最常用的是成药“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出自《伤寒论》,方中只有人参、干姜、炙甘草和白术这四味药,但在它们药力的配合下,却能发挥出健脾补气、祛寒温中的出色功效,正对脾胃虚寒证候。
对于还有息肉的患者,我一般是结合该方和化痰药一起用汤药调理。而对于息肉已经切除的患者,如果还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则建议服成药理中丸调治即可。
其实脾胃虚寒不只造成胃肠息肉,还有很多消化症状都是这个问题造成的,比如我们之前常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这方面的调理也不只是中药有用,还有很多食疗方法也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比如我们之前提过一嘴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专门应对脾胃虚寒问题的药膳。
其制作材料是当归三钱以及生姜和花椒各一钱,再加上六两羊肉。制作方法非常简单,羊肉炖七成熟后加入当归、生姜和花椒一起煮烂,临出锅再加一些盐调味就行。
包括羊肉在内,这道药膳所用的材料都属性温热,借用这些药力来温养脾阳,从而达到散寒止痛的效果。这道汤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现在肠胃病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都有,比如说出现的胃痛啊或者是腹泻腹痛等等的情况哦。你知道应该如何保护肠胃吗,下面的这些中医消化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肠胃病的情况,来看看吧。
1、陈皮5克,元胡20克,醋适量,以上前两味用醋炒后研末,每次服用1-2克,每日服3次,适用于胃痛。
2、薤白50-150克,醋50-100克,先将薤白洗净用醋煎煮,不加盐,顿服,也可从小剂量开始,渐渐增加,以痊愈为度。理气宽中,止痢,止痛,适用于胃气痛不可忍。这样的方法可以有对于出现的腹泻啊或者是腹痛有改善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保护肠胃。
3、生姜30克,红糖适量,先将生姜洗净,切片,用醋浸泡24小时,每服3克加入红糖,沸水冲泡,加盖浸片刻。代茶频饮,温中,健胃,止呕主治胃脘疼痛,翻胃呕吐,食欲不振。这样的小偏方,对于缓解胃部胀痛啊或者是出现的呕吐有一定的改善的效果。
4、艾叶适量,揉碎,用酒炒热。纱布包裹,敷肚脐,直至痛缓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炒),用于胃痛偏寒者。
5、仙人掌适量,去刺捣烂,纱布包裹。敷肚脐,胶布固定,适用于热性胃痛。
关于中医方法治疗肠胃病的小偏方,你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这样的食疗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肠胃疾病的作用和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体质的呢,对于缓解肠胃病有好处,如果你也经常不舒服,不妨试试。
1 治疗胃病的偏方
(一)寒邪客胃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二)饮食伤胃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三)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芍药、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四)湿热中阻
症状: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身重疲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连、栀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五)瘀血停胃
症状: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常用药: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
(六)胃阴亏耗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七)脾胃虚寒
症状: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脾胃不和的方剂 2 治疗脾胃不和的中成药 3 脾胃不和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脾胃不和 1 拼音
pí wèi bú hé
2 注解
脾胃不和 证名。以不思食,食而不易消化为主症。《明医指掌》:“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而且不化。或吐,或泻,或胀满,或吞酸,或嗳气,或恶心,用治中汤。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缩二陈汤、枳术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治疗脾胃不和的方剂 二陈汤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舌苔白腻等症。近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新法半夏汤钱半。甘草四钱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
人参开胃汤
夏曲、甘草(炙)各等分。功效:助胃进食。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4片,水
白豆蔻散黄蓍,各半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用法用量:三岁
和气散(去芦)三两。炮制:上件捣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胀满,呕吐酸
更多治疗脾胃不和的方剂治疗脾胃不和的中成药 使君子丸
痛,及食劳发黄,喜食茶米炭土等物。五疳,蛔虫,脾胃不和,心腹胀痛,食少体瘦。用法用量:每晨砂糖水送下
挨积丸面、醋和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温中消积。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呕逆恶心,便利不调,乳食
健胃宽胸丸:健胃宽胸,除湿化痰。用于胸腹胀满,气滞不舒,脾胃不和,痰饮湿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1
木香分气丸功能与主治:宽胸消胀,理气止呕。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倒饱嘈杂、
调胃舒肝丸录8页)。功能与主治:舒肝和胃,解郁止痛。用于脾胃不和,肝郁不舒引起的胃脘刺痛两胁胀满,嗳气吞酸,饮
更多治疗脾胃不和的中成药脾胃不和相关药物 开胃健脾丸
伤食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用法与用量
楂曲平胃合剂方药药品。功能主治燥湿健脾,消食散满。用于脾胃不和,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呕吐恶心,噫气吞酸,大便
不换金正气散方药药品。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脾胃不和,痰湿中阻,胸膈痞闷,寒热往来。用法与用量
木香分气丸品。功能主治宽胸消胀,止呕。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膈痞闷,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倒饱嘈杂,呕吐
健胃消炎颗粒方药药品。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上腹疼痛,痞满纳差以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
更多脾胃不和相关药物古籍中的脾胃不和 《普济方》:[卷二十五脾脏门]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食。适其寒温。则病自愈。方神仙快活丸治妇人男子脾胃不和。气不升降。腹胀肠鸣。反胃吐食。呕吐酸水。不思
《圣济总录》:[卷第四十六]脾胃不和不能饮食不能饮食,治宜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则病可已。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及解伤寒,木香
《普济方》:[卷二十二脾脏门]兼理脾胃附论锉炒二两)大椒(二钱五分)和胃丸(出和剂方)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陈皮半夏(制,各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三脾胃门]药方调理脾胃病的方法
本文2023-10-11 21:28: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