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视频, 谁有啊?跪求啊,谢谢了!
第一讲 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弟子规》告诉孩子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那么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
{2}训:教导,教诲。
{3}悌:指弟弟服从兄长。
{4}谨:出言慎重,寡言。
{5}信:诚信。
{6}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问。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与《百家讲坛》讲过的《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是无法算作可以供奉在庙堂之中的经典之作的。哪怕跟《三字经》相比,《弟子规》从历史悠久的角度也没得比。《三字经》出现在南宋,至今有七八百年历史,而《弟子规》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所以,在动辄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这位李夫子是公元1662年出生,公元1722年去世,换句话说,活了六十岁。但是,也有人说,他活了八十三岁。前后相差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当时社会对他就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是个大人物,史书上不仅会详细地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还有他的生辰八字。李夫子终其一生,获得的最高学位是秀才,此后再也没有高中过,举人没考取过,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了,这些都跟他没关系。
在当时,一个秀才能干什么?教书啊!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进士也可以当官。唯有秀才只能教书,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山长,只能开个私塾。
这位李先生为什么写得出《弟子规》?那是因为他毕生研究《大学》、《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这位李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科举道路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起一个斋号讲学。李先生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所以,我们称李先生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这一点是不为过的,这个称号他也是当得起的。
后来,这位老夫子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训者,教训也;蒙者,启蒙也。
当然,这位老夫子还有好多研究“四书”的作品,而且他在研究《大学》、《中庸》这样的著作之余,还坚持写诗。也许是特别喜欢水仙花的缘故,他曾经写了上百首歌颂水仙花的诗歌,后来结集为《水仙百咏》。现在,这本书在全国两个地方藏着,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另一个是他的家乡山西省图书馆。
那么,在他那么多的著作里面,哪部作品流传最广呢?不用说,就是《训蒙文》。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又为什么说在他留下的众多著作里,流传最广的是《训蒙文》呢?如果说《训蒙文》和《弟子规》是同一部书,那么《训蒙文》是怎样变成《弟子规》的呢?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训蒙文》,那么《训蒙文》后来怎么会叫做《弟子规》的呢?
那是因为后来有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从此之后,这本书在一些私塾里面开始广泛流行。如此说来,这个人该算是《弟子规》的大功臣了。
有意思的是,大家现在到书店里买的《弟子规》有几十种版本,虽然原著都是李毓秀,但修订者居然有两个人,一个叫贾有仁,一个叫贾存仁,两个名字仅一字之差。现在几乎一半版本说《弟子规》是贾有仁校订的,还有一半版本说是贾存仁校订的。孰对孰错,我想应该是贾存仁,至于这里面的考据就不用说了,太复杂,应该是贾存仁先生校订的。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规》,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当然是由这本书本身决定的。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传统教材。那么,对这样一位先贤,我们怎能不怀抱一种感恩之情,怎能不去好好地诵读他的作品呢?
《弟子规》是二三百年前,在私塾教育中对孩子们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而现代教育与私塾教育完全不同,社会变了,教育制度变了,孩子们也变了,但是为什么说,《弟子规》是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呢?
从哪里开始讲《弟子规》呢?我想讲一个故事开始我们对《弟子规》的学习。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派出所。这个派出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所长,叫耿国艳。耿所长在平谷区当了二十多年警察,平时特别关注辖区内发生的青少年案件,但他觉得仅仅靠日常的这些治安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在业余时间主动承担起给辖区十几所中小学讲课的任务。他去讲什么课?讲法治课。有一天晚上,耿所长在值班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扽(d n)了一本古书来,打开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在上法治课时绞尽脑汁想总结出来的话,全都在这部书里。这是一部什么书呢?它就是《弟子规》。
从此以后,耿所长就开始尝试着讲《弟子规》。这一讲不得了,每次听课的人数,少则七八百,多则一两千。时间久了,耿所长发现,很多家长也陪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讲《弟子规》。有一天,耿所长讲课中随口吟诵了一两句《弟子规》中的话,结果发现全场几百个孩子都跟着他朗诵起来。从此之后,耿所长意识到,对那些因为不懂规矩而造成的过错、违法、犯罪行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守规矩、守规范、懂道理的习惯。后来,他就越来越有意识地在辖区内的法治课和道德规范课上用《弟子规》做教材。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如果人民道德水平高,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犯罪就会减少,生活就会更加和谐。当金海湖派出所的耿所长,开始用《弟子规》对辖区内的居民和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什么呢?
在他辖区的金海湖畔有一个村庄叫中心村,中心村里面有两位街坊常年闹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历史悠久,平均每年要大打出手七八次。屡次调解,屡次处罚,但依然没有效果。
有一次,耿所长又去调解,调解到最后,随口说了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出自《弟子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但凡是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相互关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大地上,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彼此反目成仇呢?耿所长没想到,就这十二个字,四句话,彻底解决了他辖区之内一个老大难:一对街坊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从此往后,这对街坊成了模范街坊,相互关爱,再也没有打过架,再也没有闹到派出所来。
还有一件事,有一次耿所长到学校讲《弟子规》,讲完《弟子规》后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一个人去世以后,通过其骨骸,我一眼就能分辨出其生前的性别。孩子们当然很惊讶,这怎么能看出来?他说:我告诉大家,白颜色的是男的,灰颜色比较暗淡的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的,因为妈妈把自己的营养给了孩子,所以妈妈的骨头是比较灰淡的。讲完以后,他回到派出所,过了一两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是学校里一个娇宠无比的女孩,她在信中说道:“所长叔叔,您讲的《弟子规》,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妈妈说话的时候,都是‘你’:妈妈,你给我倒杯水;妈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妈妈,你给我去买张游戏卡。听完您的讲课后,我突然发现,我用‘您’来称呼妈妈了。我再也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去跟妈妈说话,我突然觉得应该用一种商量的语气,一种请求的语气去和妈妈说话。因为您讲的《弟子规》感动了我。”这个女孩子后来成了这所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要不要读《弟子规》?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
也许大家会感到好奇,小小的《弟子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小姑娘,为什么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开始懂得感念父母之恩了呢?
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我们忽略了什么呢?让步了什么呢?说到底,我们不重视的和我们让步的恰恰是孩子的规矩。孩子在社会上成长,最终要步入社会,遵循社会的规矩,那么这个孩子从小是否讲规矩、懂规矩呢?
我的孩子在出生前,我父亲就天天合不拢嘴,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爷爷了,这是一个辈分的提升,是很重要的。那两天,他笑得很灿烂,我从小到大很难看到我爸爸的笑脸,现在才知道,我爸爸原来会笑的。有一次,我实在看不过他太高兴的样子,就跟他说:老爷子,您别高兴得太早。老爷子说:为什么不高兴啊?我说:等您有了孙子,您可别以为您是爷爷;等您有了孙子,很可能您就是“孙子”,而孙子就是“爷爷”了。后来的事实是,我小时候不能做的事情,我儿子都能做;我小时候做错的事情,我父亲当时都要教训我一顿,教训不听,还要弄两下,但现在是我儿子在做,我父亲就满脸堆笑,说:可爱啊,乖啊,这孩子怎么这么能干,这么聪明等。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现在家庭结构改变了,目前的独生子女有一亿多,一个孩子从小最起码有六个大人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们往往会注意孩子读书有没有超过别人?今天怎么考九十九分?为什么不考一百分?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好啊?各种营养有没有跟上?但是我们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懂不懂规矩、守不守规矩,用一句大白话来讲,懂不懂礼貌,懂不懂怎么做人,懂不懂怎么待人接物。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如果我们现在束手无策,或者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怎么办?那么,只有按照我们一贯的思路,按照我们人类的共同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和一条更好的路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回到先民的智慧当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当中去,看看我们的先民留下了什么遗产给我们,看看我们的先民的那些智慧,今天是否依然能够继承。
《弟子规》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这位派出所的耿所长,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他就是在当代社会活用《弟子规》的典范。
近年来,《弟子规》在全国各地都得到重视,许多企业招进很多学历很高文凭很硬的大学生,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不怎么守规矩。那么,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人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呢?于是,选择《弟子规》进行员工培训,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它的有效性,已经被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懂规矩,将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那么《弟子规》里面,究竟为年轻人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一本二三百年前的小册子,为什么对现代社会的人还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在读《弟子规》之前,我首先给大家推荐一种熟读《弟子规》的方法。每天背上四到六句,或者八句。这样的话,一周我们就可以背四十多句。到了周末,再把前面背的四十多句重新温习一遍,这就是古人讲的温书。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出自《论语·学而》,接着从孔夫子的话讲起。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叫弟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这两层意思在《弟子规》里面都有。但是以前大多指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强调规矩要从小养成。作者首先声明:“弟子规,圣人训。”意思是说:《弟子规》这部书里面的道理,并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圣人传下来。那么圣人是谁呢?孔圣人,孔夫子。这八句的意思很清楚:孩子,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觉得有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能力、有多余的时间,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学问。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
有的人,也许没有读过书,也许不识字,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中国历来是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放在知识之前,这是第一位的。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当一个人在道德规范准则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他的知识才越多越好。否则,一个坏人知识越多,他的危害性就越大。《大西洋底来的人》里面有个博士叫舒拔,他是一位科学天才,非常有才华,但是天天想的居然是如何毁灭人类,摧毁地球。然而,我们今天实际上把孩子的学习知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忽略了孩子为人处世的规范和准则。这一点,是非常不妥当的,今天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频频出现让人担忧的局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把次序颠倒了。
《弟子规》的总叙,不仅是以孔子和《论语》里面的话为依据,讲述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还有个作用,那就是它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我们马上就会看到,整部《弟子规》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恰恰分成八个部分。哪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叙,就是刚才讲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
第二部分讲“入则孝”。
第三部分讲“出则悌”。
第四部分讲“谨”。
第五部分讲“信”。
第六部分讲“泛爱众”。
第七部分讲“亲仁”。
第八部分讲“余力学文”。
可见古人在写一部书的时候,是如何地用心思,如何地考虑周详,哪怕是一部对孩子启蒙用的书,也要考虑到结构方面、层次方面,根据儒家根本典籍《论语》做到了层层安排,环环相扣,相互呼应。我想,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弟子规》拥有超强的生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弟子规》的第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入则孝”。“入则孝”除了作为孩子对自己父母长辈的一种敬爱,一种感恩,一种行为准则以外,它还有哪些教育功能,还能培养孩子们哪些社会规范?请大家听下一讲。
可以的。
因为看得到诗和远方,也能贴近生活的苟且,读书博主越来越符合这个时代人们对于阅读的期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开出一份份书单,留下不超过千字的书评,一个视频浓缩了好几本书的精华。
然而,在流量裹挟下,成为读书博主与“读书自由”“财务自由”画上等号,阅读仿佛也变得不再单纯。
直播读书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
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
他人在使用著作权作品时必须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有关规定,如果行为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行为即具有违法性。至于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未能取得著作权的作品,或者是已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其他人在使用时不存在侵权问题。
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故意的;也有少数既可以由故意构成,也可以由过失构成。区分过错的形式,在确定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时有一定的意义。一般说来,故意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于过失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看电子书一定要知道的7个网站
古籍小小说|大学教材人物传记astly,
byall tov历史|期刊|演讲视频·免费不载
Sobooks
sobooks上面有小说文学、历史传记、人文杜科
、励志成功、经济管理、学习教育、生活时尚、
英文原版这几大分类。同时,除此之外,它还提
供了非常多的热门标签,供读者根据标签去查找
电子书。比如商业、思维、推理、心理、营销等等。
苦瓜书盘
国内较早的电子书网站之一,也是网络图书共享平台,
所有的图书都有网友自发上传,为读者提供6寸pdf、
mobi、epub以及azw3等格式的电子书下载。
内容涉及现代文学、古典文学、自然科学、
人物传记、工具书、期刊、历史等各种分类。
鸠摩搜书
这是一个书籍搜索引擎,页面设计非常简洁明了。
想要看什么书,直接搜索就能获取下载链接~
非常方便!重点是全都免费,而且电子书的格式
也非常多~平时很多电子书和教材我都是在这里找的!
书格
书格是开放的在线古籍图书馆。致力于开放式分享
介绍、推荐有价值的古籍善本,并鼓励将文化艺
术作品数字化归档。目前已经将1500多套
高质量的古籍无偿分享出来。
好读
是完全免费的线上正体中文图书馆。站上所有的书,
都可在线上或下载阅读。这个网站公益地为书友们
获取知识省下了不少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大力盘搜索
云盘搜索引擎,一个很适合找学习资料的网站,
像视频学习教程、办公软件、演讲视频设计素材
offices模版、pdf文档、电子书籍等资源。
书享家
这是一个内容超丰富的网站,在这里你可以找到
各种在线阅读电子书,可以帮你省下不少菌,
还会推荐一些书单,书荒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分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每一部分又包括其他经典,合成“经史子集”。
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即有历史的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纪》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凡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属于一人所有的称为别集,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扩展资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
《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参考资料:
古籍查询有多种。大体分两种:
其一、古籍书内容查询;其二、古籍发行版本查询
前一种雨落忧伤03说过但不很详细,查询书的内容可以找古籍查询网即可,这类比较有名的有中国古籍全录、汉典古籍、中华古籍网等有鉴于此,《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录》乃决意编成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分类书目,设定它在体例上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术类别为纲,以出书时间为纬,做到纲举目张,时序井然。在此之前,国务院古籍小组也曾主持编纂过几种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它们要么所收的图书较少,要么体例尚欠周密,都难以和这次要为新中国五十年的古籍整理图书编制总书目的构想相比拟。
后一种可以在各大图书馆网上数据图书查询得知古籍版本信息,全国各地省市都有自己的网上古籍查询系统,自己搜下就知道,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等;再就是比较专业的关于古籍版本鉴别、介绍,学习交流的网站
一、我们要拜访的网站是藤井永观文库,但是它的正式名字叫ARC书籍阅览系统,可查到五千五百以上的古籍,有些是唐装,有些是和装,即使和装的,也有很多根本就是汉文的。可分类查询,比如绘本、黑本、艳本、汉诗等等,不知道黑本指哪类书。
二、藤井永观文库的古籍书不能下载成PDF书文件,你除了能一页一页在网上观赏,还可以一张一张作为保存进自己的电脑,但这要花多大的功夫啊,这里就要教你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并最终还原成一本大的PDF书文件,这也是本篇的主旨。
一、云犀直播
云犀直播通过硬件云犀BOX+软件云犀直播平台共同合作完成一场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的专业级直播活动。只要1分钟,随时随地开启教育直播。目前,云犀直播针对教育行业的授课传播特点,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全方位的教育直播解决方案,专门服务于K12教育、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教育领域。
二、微学伴,小鹅通
基本是主打手机端,强调移动课堂,功能都很丰富,单向视频为主。提前付费,费用略低一点,小鹅通在付费平台中性价比较高,但不支持PC端,一大遗憾。而且都更适合兴趣类付费。这个平台的总体来说还是针对于兴趣学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三、格子匠
格子匠支持直播录播,非常适合做在线教育的朋友。格子匠致力于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享受教育带来的变化。格子匠GRAZY教育系统旨在帮助更多的拥有教学资源、内容的机构和个人更加方便快捷低成本的部署在线教育系统,连接更多的学员。
扩展资料:
大黄蜂云课堂的直播系统可以满足多种的教学功能,能保证稳定流畅的进行在线学习,而且拥有强大的互动功能,文字互动,音频互动,视频互动,能进行随时的沟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功能上也是丝毫不欠缺,有营销功能,运营功能,题库功能,后台功能,多种功能同步辅助,让网络授课变得更加的简单。
一个好的互动功能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教学质量,大黄蜂就有非常多的互动功能,如语音视频交互,抢答功能,点名功能等等,能让学生和老师随时保持沟通,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百家讲坛之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视频, 谁有啊?跪求啊,谢谢了!
本文2023-10-11 21:38: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