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淋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古籍中的淋证简介,第1张

淋证(stranguria)为病名。又称淋沥。是指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

淋证的病因以膀胱湿热为主,病位在肾与膀胱,初起多邪实之证,久病则由实转虚,亦可呈现虚实夹杂的证候,其临床症状有二类,一类是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证候;一类是各种淋证的特殊症状,前者是诊断淋证的依据,后者是区别不同淋证的特征。应与淋证进行鉴别的病证有癃闭、尿血、尿浊等。

根据病因病机和症状不同,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与劳淋六种类型,在辨证时,除要辨明不同淋证的特征外,还要审察证候的虚实。初起湿热蕴结,以致膀胱气化失司者属实,治宜清热利湿通淋,佐以行气。病久脾肾两亏,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治宜培补脾肾。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治。并根据各个淋证的特征,或参以止血,或配以排石,或佐以泄浊等。针灸治疗本病急性期可迅速缓解疼痛。对尿路中、下段结石,针刺后排石效果较好,而尿路上段和肾盂、肾盏部位的结石则应采取综合疗法。若淋证并发严重感染,肾功能受损,或查知结石体积较大,针灸难以奏效,则采用其他疗法。患膏淋、劳淋而气血虚衰者,应适当配合中药以补气养血。

各种淋证之间,彼此又有一定的关系,表现在转归上,一是虚实的相互转化,在不同淋证之间和同一淋证的本身都存在这种情况。二是各种淋证之间的相互转化。也可二种淋证或虚实同时并见。认识这种转化,对临床有实际指导意义。

现代医学中的一些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病,有类似六淋证候者,可参考淋证施治。

详见百科词条:淋证 [ 最后修订于2018/9/10 11:39:57 共1487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病机十九条指《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其内容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胺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症状比较复杂的疾病,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这毕竟还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方法,临证时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力求审因论治的准确性。病在下者高取之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病在下半身的,可取刺于上部的穴位治疗。参见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下取之上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即病的主要证候在人体的下部,治疗用药或进行针灸应从上部着手。如脱肛取百会;腿脚有病取风府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详见百科词条:病机十九条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7:43:41 共74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五行五脏六腑相生相克顺口溜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

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之间的平衡关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五脏对应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脏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只是部分关系。

六腑与养生的关系

1、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

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叫做仓廪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

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受盛之官,收取精华。

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

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州都之官,主气化。

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

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心损为病证名。因忧愁思虑伤心,所致血脉虚少的病症。为五脏虚损之一,又称损心。《难经·十四难》:“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又云:“损其心者,调其荣卫。”虞庶注:“心主血,血为忧愁思虑伤于心,因兹致损。”《杂病源流犀烛·虚损劳瘵源流》:“损心伤神,血脉不荣,急调荣卫,宜八珍汤。”参见虚损:虚损为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亏而成。虚损病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宜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宜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内有瘀血者,用大黄䗪虫丸。阳虚多见脾肾虚损。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虚在脾者,可用附子理中汤;虚在肾者,可用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方。阴虚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可用沙参麦冬汤。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滋补真阴,兼予降火,可用大补元煎、六味丸、大补阴丸等方。

详见百科词条:心损 [ 最后修订于2015/12/3 10:05:10 共58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您好: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相克的规律是:木(肝)克土(脾)、土(脾)克水(肾)、水(肾)克火(心)、火(心)克金(肺)、金(肺)克木(肝)。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以,相克关系又称为“所胜”和“所不胜”的“相胜”关系。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鉴别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3 脾肾两助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32 药品名称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39 规格 310 脾肾两助丸的用法用量 311 禁忌 312 脾肾两助丸的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314 脾肾两助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5 脾肾两助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脾肾两助丸 脾肾两助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pí shèn liǎng zhù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Pishen Liangzhu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165493

23 处方

党参 164g 白术(麸炒) 44g 鸡内金(炒) 45g 土鳖虫 45g 川芎 27g 山药(麸炒) 180g 熟地黄 340g 黄芪(蜜炙) 180g 白芍(酒炒) 180g 茯苓 90g 小茴香(盐炒) 180g 山茱萸(酒制) 180g 枸杞子 46g 杜仲(炭) 46g 补骨脂(盐炒) 46g 锁阳 46g 九节菖蒲 46g 郁金 46g 陈皮 46g 半夏(制) 46g 款冬花 46g 麦冬 46g 川贝母 46g 牵牛子(炒) 46g 牛膝 46g 肉苁蓉 46g 甘草(蜜炙) 46g 泽泻 180g 使君子仁 27g 当归 27g

24 制法

以上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20~ 13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酸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 。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 ,含细小颗粒状物。纤 维成束散离,多碎断,壁厚,表面有纵裂纹,两端断裂成帚状或较平截。纤维束周围薄 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薄 壁细胞纺狂锤形,壁厚,有极微细斜向交错纹理。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 成群。橡胶丝呈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带颗粒性。花粉粒淡**,呈类球形,直径28~ 40μm ,具 3孔沟,外壁较厚,内外层明显,表面有尖刺,刺长至 6μm ,每裂片有 5 刺。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黄棕色,长48~80μm 。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 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28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 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膝疲软,梦遗滑精,头晕耳鸣。

29 用法与用量

用淡盐水送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10 规格

每丸重 9g

211 贮藏

密封。

3 脾肾两助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脾肾两助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痛腰困,腿膝疲软,头晕耳鸣。

39 规格

每丸重9克

310 脾肾两助丸的用法用量

用淡盐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311 禁忌

孕妇禁用。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脾肾两助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脾肾两助丸 《辨证录》:[卷之十二]安胎门(十则)

动不安,如下坠之状,人以为带脉之无力也,谁知脾肾两亏乎。夫胞胎虽系于带脉,而带脉实关于脾肾,二经亏

《傅青主女科歌括》:[女科下卷妊娠]妊娠少腹疼(四十一)

之气与血,脾肾可不均补乎!方用安奠二天汤人参(一两,去芦)熟地(一两,九蒸)白术(一两,土炒)山药

《叶选医衡》:[卷下]虚劳论

主濡之,血属阴,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抑,六味丸是也。救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煦之,气为阳,主上

《血证论》:[卷四]崩带

。加丹皮栀子柴胡白芍麦冬五味子。补脾土。清肝火。两面俱到。或用丹栀逍遥散。加牡蛎阿胶蒲黄。谨按。带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九节·夹胀伤寒

古籍中的淋证简介

淋证(stranguria)为病名。又称淋沥。是指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 淋证的病因以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