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慢性鼻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第1张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鼻腔通气不良,反复发生或经久不愈,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反复发作为特征。本病分成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种类型。

中医称本病为“鼻窒”。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

方一黄芩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12克、栀子15克、桑白皮15克、连翘15克、薄荷6克、荆芥12克、赤芍12克、麦冬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功用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主治肺经蕴热、壅塞鼻窍,鼻甲肿胀、鼻塞、涕黄量少、鼻气灼热

方解方中以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清泻肺热而解毒。连翘、薄荷、荆芥疏风清热通鼻窍。赤芍清热凉血。麦冬清热养阴。桔梗清肺热,载诸药直达病所。诸药合用,清热泻肺、宣通鼻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其中对金**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其抑菌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素和黄芩苷,还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温肺止流丹

出处《辨证录》

组成诃子6克、甘草6克、桔梗18克、鱼脑骨(煅过存性)15克、荆芥9克、细辛35克、人参12克。

功用温补肺气,散寒通窍。

主治鼻窒病因肺气虚寒所致,见鼻塞不通,鼻涕白浊,遇风寒加重者。

方解方中以人参、甘草、诃子补肺敛气;细辛、荆芥疏散风寒;桔梗、鱼脑石散结除涕。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诃子对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金**葡萄球菌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另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细辛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上药研细末,糊丸,每服5克,每日2次。

方三通窍活血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芎12克、老葱3根、生姜9克、大枣5枚、麝香0.3克、黄酒半斤。

功用行气活血,化痰通窍。

主治邪毒久留,血瘀鼻窍所致鼻塞较甚或持续不减,语声重浊或有头胀头痛,嗅觉减退等症。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疏通血脉。麝香、老葱通阳开窍;黄酒温通血脉。全方合用,有行气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花黄素可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赤芍对伤寒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将前7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方四苍耳散

出处《济生方》

组成苍耳子7.5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薄荷1.5克。

功用疏风散热,宣肺通窍。

主治风热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窒。

方解本方以苍耳子宣通鼻窍,散风止痛;辛夷、薄荷散风通窍;白芷祛风宣肺,诸药合用,具有疏散风邪,通利鼻窍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晒干,研为粗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葱茶调服。亦可以原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川芎茶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薄荷12克,川芎、荆芥各6克,甘草6克,防风9克,白芷、羌活各6克,细辛3克。

功用疏风散邪,通络止痛。

主治风邪头痈。治疗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而致鼻塞、涕多之鼻窒症。

方解方中重用川芎辛温祛风活血而止头痛;薄荷、荆芥、白芷、羌活疏风止痛,清利头目;细辛散寒止痛;防风辛散上部风邪;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川芎能在炎症的早期渗出性阶段发挥抗炎作用,并能抑制炎症的晚期增殖病变,同时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提示川芎嗪及阿魏酸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

用法上药研末。每次取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每日2次。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防风散

出处《世医得效方》

组成防风、羌活各15克,薄荷、大黄6克,当归、栀子、川芎各10克,蝉蜕9克,甘草6克。

功用疏风清热,消肿通窍。

主治风热外袭,引动肺胃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见鼻部疼痛或鼻涕量多,发热、便秘者。

方解方中防风、羌活疏散风邪;薄荷、栀子、蝉蜕疏风清热通窍;当归、大黄、川芎清热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实验研究显示防风含有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具有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对绿脓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挥发油能增强吞噬细胞功能。

用法上药共研为粗末。每次取12克,加灯心100厘米,竹叶10片,水煎服。每日2次。或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七升降散

出处《伤寒温疫条辨》

组成白僵蚕15克、蝉蜕9克、姜黄12克、生大黄9克。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外感风热,引动阳明内热,上灼鼻窍而致鼻窒症。

方解方中僵蚕能散风邪;蝉蜕祛风透邪;姜黄化瘀行气,通络止痛;大黄泄阳明火热于下。

药理实验研究证明本方煎剂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还可扩张毛细血管,增强鼻通气性。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每次用6克,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每日2~3次。亦可不研末,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八辛夷汤

出处《御药院方》

组成辛夷、甘菊花、白芷、前胡、川芎、薄荷叶、石膏、白术、赤茯苓、生干地黄、陈皮各30克,甘草60克。

功用疏风清热,行气通窍。

主治热邪壅肺,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痰稠粘。

方解方中甘菊花、薄荷叶、石膏疏风清热;辛夷、白芷、前胡辛温散风;白术、陈皮、赤茯苓健脾利水化痰;生干地黄养阴清热;川芎行气;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芷含有多种呋喃香豆素,对多种病毒、革兰氏阳性菌、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提取液有镇痛、消炎、解热作用。

用法上药同为粗末。每服15克,用水22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食后温服。每日2次。

方九辛夷散

出处《济生方》

组成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防风、羌活、甘草、白芷各等份。

功用疏风散寒通窍。

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方解方中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防风、羌活、白芷着力疏风散寒通窍,川芎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实验研究,藁本含挥发油,主要为丁基苯酚,川芎内酯等,有显著的抗病毒功效,并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用清茶调服。每日2次。

方十苍辛鱼芷汤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7克、鱼腥草2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桔梗6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

功用疏风清肺通窍。

主治慢性单纯性鼻炎。

方解方中白芷、防风疏散风邪;苍耳子、辛夷、鱼腥草、桔梗清肺化痰通窍;川芎行气活血通窍;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有较好的抑制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葡萄球菌等细菌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一清燥救肺汤

出处《医门法律》

组成桑叶19克、煅石膏12克、甘草3克、人参12克、胡麻仁9克、阿胶9克、麦门冬12克、杏仁15克、枇杷叶1片。

功用清燥润肺,宣肺散邪。

主治肺津不足,燥热伤肺,而致鼻窒,见鼻中干燥,灼热疼痛,涕痂带血者。

方解方中以桑叶、石膏清宣肺经燥热;麦冬、人参、阿胶、火麻仁养阴生津润燥;杏仁、枇杷叶宣肺散邪;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叶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消炎、抗水肿作用,煅制后能收敛黏膜、皮肤等组织,减少分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方十二百合固金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当归身各18克,白芍、甘草各9克,桔梗、玄参各12克,贝母、麦冬、百合各15克。

功用滋养肺肾,生津润燥。

主治肺肾阴虚所致鼻窒,见鼻干较甚,鼻衄,嗅觉减退,咽干燥者。

方解方中以熟地黄、生地黄、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而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有抗炎、抗菌、止痛作用,又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麦冬可使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增强体液免疫力,提高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中医治疗嗅觉失灵:

1、以祛邪宣肺,升清通窍,开窍于鼻,通窍于鼻。

2、以藏精于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3、鼻,肺二者皆通,可闻香臭,除去浊气归于肺元,可嗅,味二觉皆知。

 一方面采用汤剂以十几味名贵药物调和肺气,散寒驱邪,宣通鼻窍,直达病灶;

 另一方面采用外用塞鼻子的粉剂,通窍于鼻,与汤药双向结合,除去浊气归于肺元,可断根。巩固阶段以补肾益肺,益气壮阳为原则,修复肺之宣降之性,以防复发。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不闻香臭的穴位 2 治疗不闻香臭的方剂 3 治疗不闻香臭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不闻香臭 1 拼音

bú wén xiāng chòu

2 英文参考

ano 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osphras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oss of el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不闻香臭为症状名[1]。指鼻的嗅觉减退,不能分辨气味的表现[2]。《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鼻为肺之窍,鼻能辨别香臭,但必须肺气通利,嗅觉才能正常[1]。不闻香臭,与鼻及肺气的病患相关[1]。

参见鼻渊、鼻齆、鼻瘜肉及肺劳:

鼻渊又名脑漏、脑崩[3]。因涕下不止如淌水,故名[3]。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多由外感风寒,寒邪化热所致[3]。《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浊涕,或流黄水,点点滴滴,长湿无干,久则头眩虚晕不已。”初起应治以清热、宣肺、开窍为主,如防风散、辛夷散、藿香散加减;久病者应注意从虚治之,选加味逍遥散、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化裁[3]。

鼻齆(wèng瓮)又名齆鼻[3]。齆,鼻病也(《玉篇》)[3]。又鼻塞曰齆[3]。指嗅觉失灵者[3]。《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齆也。”

鼻瘜肉又名鼻痔、鼻中瘜肉等[4]。《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瘜肉不通。”病名曰“息”,《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附着鼻间,生若赘疣,有害于息,故名息肉。”这是以其有碍于呼吸而言,因一呼一吸,谓之一息[4]。证见“鼻内瘜肉结如榴子,渐大下垂,闭塞孔窍,使气不得宣通”(《外科正宗》卷四)[4]。甚而不闻香臭,头昏脑胀[4]。严重者,双侧鼻内塞满瘜肉,则鼻形突起如蛙面[4]。内宜宣肺开窍,可用苍耳子散或辛荑清肺饮加减[4]。外用硇砂散点息肉上,或以手术摘除[4]。与现代医学之息肉同名[4]。

肺劳因劳损伤肺所致[5]。《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圣济总录·虚劳门》:“肺劳者。或因形寒饮冷,逆秋气所致,其症短气面肿,鼻不闻香臭,胸中结滞,气乏声嘶,咳嗽呀呷,咯唾稠黏,或唾脓血,或咽喉干痛,不能唾,上气喘满,渐至衰瘁,寒热时作,饮食减耗,皆肺劳之证。”可选用补气黄芪汤、桑白皮散、人参丸等方[5]。《太平圣惠方·治肺劳诸方》:“治肺劳,痰唾稠黏,日晚即寒热,面色赤,胁肋防满,宜服桔梗散方。”又:“治肺劳,痰嗽气急,抽牵,五脏不安,宜服鳖甲圆。”

4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

当然也是 过敏性鼻炎 爆发的时候。

目前过敏性鼻炎还没有办法根治,

但我们可以通过预防及治疗达到

控制症状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

过敏性鼻炎也称变态反应性鼻炎 ,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感应性增高而表现出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嗅觉减退、眼睛发红、流泪以及上颚发痒等表现。

现代研究认为,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大致 可分为三类:变应原、遗传、环境因素,以变应原为主要原因。 中医将过敏性鼻炎归为“鼻鼽”的范畴,认为本病的内因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多为六*邪气侵袭鼻窍。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简、便、廉、效,不易复发,注重未病先防等优点,患者接受度较高。 临床中多选用鼻三针为主穴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即印堂穴和双侧迎香穴。以疏通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为主,具有开窍通经、固卫止鼽之功。

迎香穴 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此腧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针灸聚英》记载:“迎香,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 ,面痒浮肿,风动叶叶,状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 多涕,鼽衄有疮,鼻有息肉。” 具有通利鼻窍的作用。

印堂虽为经外奇穴,但位于督脉循行线上,取之符合“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并且因为督脉所过,亦有统摄全身阳气和维系人身元气的功能,取之能使局部经气畅通,升提阳气。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 迎香穴点揉 的方法,即两手拇指微曲,余指轻握拳,拇指背侧分别置于鼻翼两旁05寸、鼻唇沟中迎香穴,沿鼻翼上下往返适当用力摩擦约2分钟。快速的摩擦易损伤皮肤,这时可配合相应的介质,一可保护皮肤;二可降低摩擦力,利于手法施术。

另外, 经常揉搓迎香穴 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鼻腔中毛细血管扩张,当血管中血液增多时,对细菌的清除能力增强,同时也可稀释细菌含量。也具有治未病的作用,气血畅通,外邪不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 以预防和消除感冒

我们在家还可以 艾灸背部大椎穴及风门、肺俞穴 ,以提升阳气,增强体质。

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这些事的话,能够有效地预防鼻炎,而且还能够帮助减轻身体的痛苦。如果鼻炎实在严重的话,最好还是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调理,别拖延。

这么简单又好用的方法,你也来试试吧~

  鼻窦炎 是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可以用 中药 方来根治。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鼻窦炎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根治鼻窦炎的中药方子

 通用名称鼻窦炎

 其他名称鼻窦炎 (一)

 辨证肺经热盛。

 治法芳香清窍,祛风散寒。

 方名苍耳子散加减。

 组成白芷6克,薄荷6克,辛荑花10克,苍耳子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医方集解》。 (二)

 辨证肺胃蕴热,热毒循经上扰。

 治法清肺泻胃, 解毒 祛秽。

 方名银花汤。

 组成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黄芩12克,大青叶15克,鱼腥草30克,苍耳子15克,细辛4克,生石膏30克,白芷12克,辛荑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关思友方。 (三)

 辨证脾肺 肾虚 。

 治法益气敛肺,辛散风寒,消肿止痛,通利湿邪。

 方名玉屏苍耳汤。

 组成北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5克,苍耳子15克,辛荑花15克,白芷15克,杭菊15克,木通15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王德鉴方。 (四)

 辨证肺受风寒,郁而化热,热移于脑。

 治法疏风 清热 ,通窍止痛。

 方名苍芩汤。

 组成苍耳子12克,黄芩18克,辛荑花10克,防风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西 中医 药》。

 类别验方

 鼻窦炎病理病因

 鼻窦炎病因一、机械堵塞:鼻腔的一些 疾病 ,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 鼻炎 、鼻腔异物或鼻腔 肿瘤 ,直接堵塞鼻窦开口,引起鼻窦炎。

 鼻窦炎病因二、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时,鼻甲粘膜高度水肿,水肿的粘膜可致窦口堵塞,引起鼻窦炎。同时鼻窦粘膜也有变态反应性改变,这种炎症情况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鼻窦炎病因三、感染:主要发生于 感冒 后,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炎症从鼻腔蔓延至鼻窦等周围组织而引起。感冒如出现反复不愈的情况,并出现持续性流鼻涕、 鼻塞 、 呼吸 不畅、 咳嗽 、头痛、打呼噜等情形时,一周左右即可转化为急性鼻窦炎。

 病因学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 营养 不良、维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环境不良所致。

 2、变态反应体质,全身性疾病,如 贫血 、 内分泌 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 传染 病如 流感 、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

 3、鼻腔的一些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

 4、邻近病灶,如 扁桃体炎 或腺样体肥大、上颌第二双尖牙及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也可引发鼻窦炎。

 5、其它,如鼻窦外伤 骨折 游泳 时跳水姿势 不当(如取立式跳水),或 潜水 与游泳后擤鼻不当,污水进入鼻窦内鼻腔内填塞物置留时间过久,高空飞行迅速下降,窦腔与外界形成相对的负压,将鼻腔分泌物吸入鼻窦等也能造成发病。

 鼻窦炎生理症状

 早期为急性卡他期,粘膜短暂贫血,继而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粘膜红肿,上皮肿胀,纤毛运动迟缓,上皮下层有多形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分泌物为浆液性或粘液性。后即转入化脓期,窦腔粘膜水肿及血管扩张加重,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明显,分泌物变为粘脓性,时间越久,充血越重,毛细血管可破裂出血,由于水肿压迫,使 血液 供应不足,可发生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此时分泌物为**脓液。少数病例可发生窦壁骨炎、 骨髓炎 和其他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幼儿。

 鼻窦炎发病机制

 鼻窦乃颅骨中充满气体的空腔,这些空腔被覆粘膜。鼻窦炎乃指空腔中粘膜肿胀及发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

 鼻窦炎的罹患因素包括患者的体质、环境因素、病菌的毒力,还与患者遗传特质和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变应性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其后依次是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上颌窦因窦腔较大,窦底较低,而窦口较高,易于积脓,且居于各鼻窦之下方,易被他处炎症所感染,故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严重的鼻窦炎可伴发相应骨髓炎或眼眶、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重者甚至可以致命。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

 鼻窦炎病理分类

 急性鼻窦炎常在感冒后出现鼻堵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前组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发炎头痛部位在前 额部;后组鼻窦(后筛窦和蝶窦)发炎为头顶部或后枕部头痛。不同鼻窦发炎其头痛的表现亦不同,例如额窦发炎者多在早晨起床后不久前额部头痛,并逐渐加重,下午则减轻。急性鼻窦炎病人可伴发热及全身不适症状。用鼻镜或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各相应鼻窦区有压痛,鼻窦X射线拍片有助于诊断。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治疗,同时鼻内滴入血管收缩剂,理疗及中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上颌窦蓄脓者可作上颌窦穿刺,冲洗出脓液并注入消炎药物。

 急性鼻窦炎

 常在感冒后出现鼻堵塞,脓性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和头痛。前组鼻窦(上颌窦、额窦、前筛窦)发炎头痛部位在前额部;后组鼻窦(后筛窦和蝶窦)发炎为头顶部或后枕部头痛。不同鼻窦发炎其头痛的表现亦不同,例如额窦发炎者多在早晨起床后不久前额部头痛,并逐渐加重,下午则减轻。急性鼻窦炎病人可伴发热及全身不适症状。用鼻镜或鼻内窥镜检查可见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各相应鼻窦区有压痛,鼻窦X射线拍片有助于诊断。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治疗,同时鼻内滴入血管收缩剂,理疗及中药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上颌窦蓄脓者可作上颌窦穿刺,冲洗出脓液并注入消炎药物。

 慢性鼻窦炎

 鼻部症状似急性鼻窦炎,但无全身症状,病程长,可以有头痛,也可以没有头痛。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及中鼻道粘膜增厚或息肉样变,鼻窦X射线拍片对诊断有很大帮助。鼻内滴血管收缩剂有利于鼻窦的通气和脓涕引流,亦可同时配合口服中药。对多发性鼻窦炎可作阴压置换疗法,对化脓性上颌窦炎可作上颌窦穿刺术。有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腺样体肥大等机械性阻塞因素者,因妨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使炎症难于治愈,可采用手术疗法,如鼻息肉摘除术、鼻中甲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腺样体切除术等。严重的难以治愈的慢性鼻窦炎可用鼻窦手术疗法。

 慢性鼻窦炎(chornic sinusitis)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症。较急性者多见,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慢性鼻窦炎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严重者有引起颅眼肺并发症的可能,导致视力改变,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但在药物、手术治疗下大多数慢性鼻窦炎病人可以治愈,少数伴过敏、 哮喘 、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特异体质的患者,疾病常反复发作。

 慢性鼻窦炎鼻部症状似急性鼻窦炎,但无全身症状,病程长,可以有头痛,也可以没有头痛。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处有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及中鼻道粘膜增厚或息肉样变,鼻窦X射线拍片对诊断有很大帮助。鼻内滴血管收缩剂有利于鼻窦的通气和脓涕引流,亦可同时配合口服中药。对多发性鼻窦炎可作阴压置换疗法,对化脓性上颌窦炎可作上颌窦穿刺术。有鼻息肉、中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腺样体肥大等机械性阻塞因素者,因妨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使炎症难于治愈,可采用手术疗法,如鼻息肉摘除术、鼻中甲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腺样体切除术等。严重的难以治愈的慢性鼻窦炎可用鼻窦手术疗法。

 肺经风热型:证见算塞,鼻涕黄或粘白、量多,发热恶寒,头痛,咽喉不利,舌质微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胆府郁热型:证见鼻塞,鼻涕黄浊粘稠如脓样、有臭味、嗅觉差,头痛及患处疼痛剧烈,并有发热,口苦咽干,烦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脾经 湿热 型:证见鼻涕黄而量多,鼻塞重而持续,嗅觉差并见发热,头重如裹,体倦肢重,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

 肺脾气虚型:证见真塞较重,鼻涕粘白或黄稠量多,嗅觉差, 头晕 头胀,短气乏力,咳嗽痰白,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瘀热互结型:证见鼻塞,流浊涕有腥臭味,量多色黄,不闻香臭,伴头痛、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

  儿童 鼻窦炎

 儿童鼻窦炎是 儿科 的常见病,但由于儿童鼻窦炎的症状不典型,儿童不能准确地表达病情,以及临床医生 经验 不足等原因,而使其诊断率低于实际发病率。

 由于儿童鼻窦独特的解剖特点,使部分鼻窦炎患儿首先表现为头痛或头晕,甚至始终只有头痛,而非典型的鼻塞、流涕、耳闷等症状。 有些患儿由于年龄问题,不会准确叙述如上症状,往往耽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家长对于头痛局限于一侧,且持续进展的孩子,无论有无明显的耳鼻咽喉症状,均应到 耳鼻喉科 进行详细检查,特别是鼻内镜检。

慢性鼻炎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鼻腔通气不良,反复发生或经久不愈,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