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理气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理气汤简介,第1张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理气汤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陈皮砂仁桔梗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消滞。治妊娠气血两虚,寒气客于脏腑致成胸痞。气上冲胸,心下胀满,胃脘作痛,饮食不进。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参、苓、术、草以益元气,芎、归、白芍以补阴血,木、砂、陈、附运气散寒,桔梗祛胸膈之满,乌药顺中下二焦之气,枳壳、枳实上下分消其滞。诸药合用,不独无形者立散,即有形者亦可渐除,且祛邪而不伤正,诚如《内经》所言:“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脉症正宗》卷一:理气汤处方香附2钱,川芎8分,青皮8分,厚朴1钱,乌药1钱,桔梗6分,玄胡8分,柴胡8分。功能主治滞气。摘录《脉症正宗》卷一《普济方》卷一五四引《指南方》方名理气汤组成半夏5两,橘皮4两,官桂3两,人参2两,甘草1两。主治身体疼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3盏,加生姜10片,煎1盏,去滓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女科百问》卷上方名理气汤组成半夏(汤洗)3两,桔梗1两,官桂2两,人参1两,橘皮(洗,干)2两,甘草半两。主治痰饮臂痛。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煎1盏,去滓,食前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详见百科词条:理气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46:47 共50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源泉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会约》卷二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源泉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源泉汤 1 拼音

yuán quán tāng

2 处方

当归45克 大生地6克 白芍45克(酒炒)阿胶(蛤粉炒成珠)45克 枸杞36克 青蒿21克 丹参75克 干姜(炒黑过心)15~21克 淮药45克 元参3克 陈皮21克 地骨皮3克

3 功能主治

补阴血,清虚热。治血虚,劳热骨蒸,五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涩。妇人血虚发热者尤宜。

4 源泉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日服一剂,或多服。

如尺脉弱、血虚有寒者,加肉桂3克;如妇人产后,加益母草9克;若五心不热,减元参;如骨不蒸热,去地骨皮;如胃寒作呕者,去生地。

5 摘录

《会约医镜》卷二

6 《会约》卷二 61 方名

源泉汤

62 组成

当归1钱半,生地2钱(用大本支摘碎,酒浸一时),熟地3钱,白芍1钱半(酒炒),阿胶(蛤粉炒成珠)1钱半,枸杞1钱2分,青蒿7分,丹参2钱半,干姜(炒黑过心)57分,山药1钱半,元参1钱,陈皮7分,地骨皮1钱。

63 主治

血虚劳热骨蒸,五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涩。

64 源泉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日服1剂,或多服。

65 加减

如尺脉弱,血虚有寒者,加肉桂1钱;如妇人产后,加益母草3钱;若五心不热,减元参;如骨不蒸热,去地骨皮;如胃寒作呕者,去生地。

古籍中的源泉汤 《证治准绳·杂病》:[第一册诸伤门]伤燥

甘能生血,寒能胜热,阴得滋而火杀,液得润而燥除,源泉下降,精血上荣,如是则气液宣通,内神茂而外色泽矣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肠腑方风眩第四]防风汤

,分三服。凡用井花水取清净也,今用江水者无泥沙秽源泉,远涉顺势,归海不逆上流,用以治头必归于下故也。

《医学从众录》:[卷三]心痛续论

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疏通,少则壅滞。使不知培补气血但以行滞通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血枯经闭(十六)

治当养血益阴,慎毋以毒药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泽兰汤。立斋曰∶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

《傅青主女科歌括》:[女科下卷妊娠]妊娠口干咽疼(四十二)

目录 1 拼音 2 《洞天奥旨》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首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清首汤 1 拼音

qīng shǒu tāng

2 《洞天奥旨》卷九 21 方名

清首汤

22 组成

玄参3钱,生甘草1钱,茯苓2钱,白芷1钱,山豆根5分,紫草1钱,黄柏1钱,蔓荆子1钱,白蒺藜1钱,半夏5分。

23 主治

小儿秃疮,胎毒疮。

24 清首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服4剂后,以蜗蜂丹外治。

古籍中的清首汤 《古今医案按》:[卷八]痿

愈甚矣震按此三案。精妙绝伦。以药对脉。确切不移。首案连用承气。继用参汤送寒下药。皆是独取阳明治法。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二章·六经方药]第五节·清凉剂

灯心两小帚(约重五六分)用水六碗。煎成四碗。取清汤分作二次煎药。秀按邪热内陷包络。郁蒸津液而为

《丹台玉案》:[卷之三口门]立方

龙眼大。每服一丸。衔化。外用珍宝散掺上即愈。甘露汤治中焦虚火。服凉药反盛者。人参白术升麻附子黄丹皮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腋部]腋疽

养荣汤(见项部上石疽)乌龙膏(见肿疡门)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外科心法要诀》:[卷七腋部]腋疽

目录 1 拼音 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十二味汤 1 拼音

shí èr wèi tāng

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21 组成

黄芩、黄耆、陈皮、香附、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22 功效

安心敛神

23 主治

妊娠乳泣。

24 各家论述

乳即血也。儿在母腹食血以成筋骨,出母腹食乳以长肌肉,未产而乳自流,则无以滋养胎元。而子生之后,根基已薄,其生长之气先泄也。是方四物补血以黄芩配之,凉血清热而安胎;四君补气以黄耆佐之,益气培元亦安胎。恐参、术之补气太峻,运以陈皮;恐归、熟之补血大滞,行以香附,气行则肝经之郁自开,而火自降。心与小肠二经之气血得补而虚热自除,则血归经而乳自止矣。

古籍中的十二味汤 《普济方》:[卷一百五十七咳嗽门]诸咳嗽(附论)

生姜(五两)人参〔一(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又方(出肘后方)用甘

《验方新编》:[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上]咽喉门二∶呛食哑喉。

、泽泻、花粉各一钱,三服可愈,外吹消散药。喉风门十二∶淡红喉风。图

《验方新编》:[附录∶咽喉秘集]咽喉秘集下

、黄柏、木通等分,煎服,兼搽吹药,余药照前。舌门十二∶左雀舌。图左

《圣济总录》:[卷第六]破伤风

小儿惊风。并治之。走马散方天麻天南星(炮)半夏(汤洗七遍与生姜半两同捣焙干)白附子(炮)附子(炮裂

《刘涓子鬼遗方》:卷五

目录 1 拼音 2 《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34 固真汤的临床应用 35 摘录 4 《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51 固真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56 摘录 6 《古今医鉴》卷十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准绳·幼科》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76 附注 8 《万氏家抄方》卷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固真汤 1 拼音

gù zhēn tāng

2 《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21 处方

莲蕊、石莲、芡实、枣仁、远志、茯神、天冬、麦冬、桔梗、车前、龙骨各等分,甘草减半。

22 功能主治

无梦而遗之滑精。

23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灯心,水煎,调辰砂末服。

24 摘录

《医宗说约》卷三

3 《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31 处方

人参(去芦)2钱半,附子(汤浸,炮裂去皮)2钱半,白茯苓(去皮)2钱半,白术2钱半,山药(去黑皮)3钱,黄耆(蜜泡涂,炙)3钱,肉桂(去粗皮)3钱,甘草(湿纸裹,煨透)3钱。

32 功能主治

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者。小儿吐泻痢后,胃虚脾慢,四肢口鼻寒冷,沉困不省人事。小儿阴痫。身无烧热,手足青冷,口噤惊啼,吐舌摇头,面色黯晦,或从夜发,病在五脏骨髓者。闭目,面唇青黯,额汗昏睡,舌短声哑,频呕清水。

33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空心温服。

34 固真汤的临床应用

慢惊:余 子王寅冬,麻症有失经理,冷泻成慢,眼闭不开约十余日,幸吮乳不辍,面上宝色有存。予用固真汤加附子五分,服三剂,眼一开,顷又闭,揣之药力未及,连服十剂愈。

35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4 《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41 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炒)、白芍(炒)、陈皮、甘草、归身、丹皮、五味子少许、山萸肉、补骨脂少许(盐水炒)。

42 功能主治

小儿痢疾日久,面白作渴,津液枯干,肢体瘦弱,粪门不收,兼无股肉。

43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白芍、陈皮、甘草、归身、丹皮、山萸肉用量原缺。

44 摘录

《幼科直言》卷四

5 《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51 固真汤的别名

正元汤

52 处方

升麻1钱,羌活1钱,柴胡1钱,炙甘草1钱5分,草龙胆1钱5分,泽泻1钱5分,黄柏2钱,知母2钱。

53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2服。

54 功能主治

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下亦冷。

55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苍术;《证治宝鉴》有汉防已。

56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6 《古今医鉴》卷十四 61 方名

固真汤

62 组成

黄耆、人参、甘草(炙)、陈皮、白术、木香、白芍(炒)、白茯苓、诃子(煨,去核)、肉豆蔻(面裹煨,纸包捶去油)各等分。

63 主治

小儿痘疮,虚泻。

64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加粳米30粒,水煎,温服。

65 制备方法

上锉。

7 《准绳·幼科》卷四 71 方名

固真汤

72 组成

绵黄耆2两(蜜炙),酸枣仁4两,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

73 功效

敛汗补肝。

74 主治

小儿身发火热,自汗不止,眼睛昏花,呵欠啼叫,未愈而痘随见。

75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生姜煎服。

76 附注

方中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用量原缺。

8 《万氏家抄方》卷五 81 方名

固真汤

82 组成

人参5分,黄柏(炒)1钱,黄芩(炒)1钱,白葵花1钱,干姜3分,甘草(炙)3分,郁李仁8分,柴胡7分,陈皮5分。

83 主治

妇人气滞白带,临行时脐下痛甚。

84 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水1钟半,煎7分,空心服。

古籍中的固真汤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另有补剂,故止著葵花、郁李仁之例于此条耳。补经固真汤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服诸药不效。诊得心胞尺

《幼科心法要诀》:[卷六杂证门]囟陷

目青黄四肢凉,六脉沉缓神惨淡。补中益气汤最宜,固真汤进有奇验,外用乌附膏摊贴,温中理脾功无限。注

《医宗金鉴》:[卷五惊风门]慢脾风

阳为主,吐泻亡阳者,温中补脾汤主之,大病后成、固真汤主之,四肢厥冷者,理中汤加附子主之。(温中补脾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

散等调之。曾氏用青金丹、天麻饮灌服,或六柱散、固真汤。〔钱氏方〕栝蒌汤栝蒌(二钱)白甘遂(末,一钱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抵当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伤寒全生集》卷二:抵当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千金》卷四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6 《伤寒论》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66 抵当汤的临床应用 67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抵当汤 1 拼音

dǐ dāng tāng

2 英文参考

Didang Tang

3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抵当汤

31 处方

大黄(酒洗一两) 水蛭(十枚炒去子杵碎用石灰炒紫**去灰不用只宜多炒为妙) 虻虫(十枚去翅足炒)

32 功能主治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热在下焦,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而狂,大便黑色为有血也,当下淤血,宜服之。

33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钟,煎至七分,不拘时服。

3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4 《伤寒全生集》卷二:抵当汤

41 处方

水蛭、大黄、桃仁、虻虫、枳实、当归。

42 功能主治

下焦蓄血。

43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有热,加柴胡。

44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二

5 《千金》卷四 51 方名

抵当汤

52 组成

虎掌2两,大黄2两,桃仁30枚,水蛭20枚。

53 主治

月经不利,腹中满,时自减;并男子膀胱满急。

54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尽服之。当下恶血为度。

6 《伤寒论》 61 方名

抵当汤

62 组成

水蛭(熬)30个,虻虫30个(去翅足,熬),桃仁20个(去皮尖),大黄3两(酒洗)。

63 功效

下瘀血。攻逐蓄血。

64 主治

伤寒瘀热在里,血蓄下焦,不结胸而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硬而色黑易解,身黄有微热,脉沉结,或狂躁,或喜忘,或经水不利者。太阳病67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下血乃愈;血证谛也;阳明病,本有久瘀血,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病人无表里证,发热78日,下后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67日不大便者。妇人经水不利下。血结胸,漱水不欲咽。

65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不下,更服。

66 抵当汤的临床应用

1蓄血证:张意田治角口焦姓人,七月间患壮热舌赤,少腹闷满,小便自利,目赤发狂,已三十余日,初服解散,继则攻下,但得微汗,而病终不解。诊之,脉至沉微,重按疾急。夫表证仍在,脉反沉微者,邪陷于阴也,重按疾急者,阴不胜真阳,则脉流搏疾,并乃狂矣。此随经瘀血,结于少腹也,宜取抵当汤。乃自制虻虫、水蛭,加桃仁,大黄煎服。服后下血无算。随用熟地一味捣烂煎汁,时时饮之,以救阴液;候其畅通,用人参、附子、炙草,渐渐服之,以固真元。共服熟地二斤余,人参半斤,附子四两,渐得平复。

2闭经:周姓少女,年约十八九,经事三月未行,面色萎黄,少腹微胀,证似干血劳初起。因嘱其吞服大黄(庶虫)虫丸,每服三钱,日三次,尽月可愈。自是之后,遂不复来,意其愈矣。越三月再诊,面颊以下几瘦不成人,背驼腹胀,两手自按, 不绝。深悔前药之误。然病已奄奄,尤不能不一尽心力。第察其情状,皮骨仅存,少腹胀硬,重按痛益甚。此瘀积内结,不攻其瘀,病焉能除?又虑其元气已伤,恐不胜攻,思先补之,然补能恋邪,尤为不可。于是决以抵当汤予之。虻虫一钱,水蛭一钱,大黄五钱,桃仁五十粒。服药后下黑瘀甚多,胀减痛平。推脉虚甚,不宜再下,乃以生地、黄耆、当归、潞党、川芎、白芍、陈皮、茺蔚子活血行气,导其瘀积。一剂之后,遂不复来。

3发狂:程某某,男,53岁,教师。1973年8月12日诊治。患者有头痛眩晕病已十余年,血压经常持续在250180/150110毫米汞柱之间,头痛恶热,得凉稍减。久服清热祛风,潜阳养阴之剂,症情时轻时重。因炎夏感受暑热,加之情志不舒而晕倒,昏不知人。住院服中西药治疗无效,邀吾诊治。症见形体肥胖,面色晦暗,昏不知人,骂詈不休。舌黄少津,质有瘀斑,少腹便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脉象沉弦。血压220/120毫米汞柱。此素有血行不畅,又值暑热内侵,加之情志不舒,遂入血分,热与血结;瘀血攻心,致使神识昏迷。治宜通瘀破结;泻热通便。方用:酒大黄(后入)15g,水蛭12g,桃仁15g,虻虫45g,白芍15g。上方服后,泻下硬而黑晦如煤之便,腹痛减轻,神志清醒。续服2剂,又泻下4次,血压降至180/98毫米汞柱,诸症好转,继以它药调治而愈。

67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苦走血,咸胜血,虻虫、水蛭之咸苦以除蓄血;甘缓结,苦泄热,桃仁、大黄之苦以下结热。

2《金镜内台方议》:血在上则忘,血在下则狂。故与水蛭为君,能破结血;虻虫为臣辅之,此咸能胜血也;以桃仁之甘辛,破血散热为佐;以大黄之苦为使,而下结热也。且此四味之剂,乃破血之烈駃者也。

3《伤寒附翼》:歧伯曰,血清气涩,疾泻之,则气竭焉;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非得至峻之剂,不足以抵其巢穴,而当此重任矣。水蛭,虫之巧于饮血者也;虻,飞虫之猛于吮血者也;兹取水陆之善取血者攻之,同气相求耳;更佐桃仁之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以荡涤邪热。名之曰抵当者,谓直抵其当攻之所也。

古籍中的抵当汤 《证治准绳·伤寒》:[卷六]蓄血

蓄血证可下瘀血其阳明病有蓄血而喜忘者证之甚也宜抵当汤太阳有热结膀胱如狂者证之轻也宜桃仁承气汤经云病

《伤寒证治准绳》:[卷六]蓄血

蓄血证可下瘀血其阳明病有蓄血而喜忘者证之甚也宜抵当汤太阳有热结膀胱如狂者证之轻也宜桃仁承气汤经云病

《伤寒大白》:[卷二]蓄血

,漱水不得下咽等症,即是蓄血,急以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下之。若小腹绕脐硬痛,口渴消水,大便不通,时有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宜下之以抵当汤。注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者,脉当浮大。若

《伤寒论纲目》:[卷十]蓄血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3 《洗冤集录》卷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得效》卷七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制备方法 5 《普济方》卷一七七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7 《古今医鉴》卷八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三神汤 1 拼音

sān shén tāng

2 《魏氏家藏方》卷九 21 方名

三神汤

22 组成

川黄连(去须)1两,川当归(去芦,洗净)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23 主治

肝肾俱虚,虚热上冲,眼目隐涩,或生翳膜侵睛,迎风有泪,视远无力;及眼暴赤肿,目睛疼痛,热泪如汤者。

2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用3钱,以软净生绢片包,线系定,银盏盛水半盏,重汤煮令水减三分之一,候冷,时时以药包蘸药汁洗眼,入眼中,渐渐化翳膜成泪消去。每次煎可用35日,每用毕,须以净物密盖,勿使尘垢入药。

3 《洗冤集录》卷五 31 方名

三神汤

32 组成

苍术2两(米泔浸2宿,焙干),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

33 功效

辟死气。

3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入盐少许,点服。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4 《得效》卷七 41 方名

三神汤

42 组成

乌梅肉1两,远志(去心,甘草水煮过,却以姜汁拌炒)1两,枳实(去瓤)1两。

43 主治

消渴。饮酒多,发积为酷热,熏蒸五脏,津液枯燥,血位,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食冷物寒浆。

4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糯稻根1握,煎7分,去滓,不拘时温服;若无糯稻根,白茅根亦可;若无白茅根,禾秆绳代之亦可。

45 加减

夏,加黄连5钱。

46 制备方法

上锉散。

5 《普济方》卷一七七 51 方名

三神汤

52 组成

羚羊角(屑)、葛粉、犀角(屑)、瓜蒌根、白茯苓、白茅根各等分。

53 主治

消渴。

5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煎人参汤调下。更合八味丸、山药丸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普济方》卷一七七引《郑氏家传渴浊方》 61 方名

三神汤

62 组成

乌梅肉1两,白茯苓1两,枳壳1两,白术1两。

63 主治

消渴。

6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2钱,用糯藁头煎。

65 加减

有热者,加黄连,去茯苓、白术。

7 《古今医鉴》卷八 71 方名

三神汤

72 组成

苍术7钱,川萆薢7钱,小茴香1两。

73 主治

遗精白浊。

74 三神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煎,入盐1捻同服。

75 制备方法

上锉。

古籍中的三神汤 《普济方》:[卷一百七十七消渴门]消渴

分)上件为末。每服二钱。浓煎麦门冬苗汤调下治渴三神汤。上。(出郑氏家传渴浊方)乌梅肉白茯苓枳壳白术

《普济方》:[卷二百十一泄痢门]冷热痢

验。忌生冷、粘腻。(出十便良方。)甘草汤(一名三神汤)治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出十便

《古今医鉴》:[卷之八]便浊

。肾虚加山药、牛膝、杜仲;便浊加泽泻、麦门冬。三神汤(东泉叔方)〔批〕(按此方治白浊之剂)治遗精、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消瘅

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三神汤治证同前。乌梅肉远志(去心,甘草水煮过,用姜汁

《洗冤集录》:[卷之五]五十一·辟秽方

古籍中的理气汤简介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理气汤处方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枳实枳壳木香乌药香附陈皮砂仁桔梗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消滞。治妊娠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