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蜀葵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蜀葵子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附方 211 各家论述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蜀葵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蜀葵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蜀葵子 1 拼音
shǔ kuí zǐ
2 《辞典》:蜀葵子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Shǔ Kuí Zǐ
23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种子。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蜀葵花"条。
25 化学成份果含脂肪油。油中含不饱和游离酸很多,以油酸计,达3488%。
26 性味甘,寒。
①《本草拾遗》:"冷,无毒。"
②《纲目》:"甘,冷,无毒。"
27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滑肠。治水肿,淋病,便秘,疮疥。
①《本草拾遗》:"治一切疮疥并瘢疵土(土,《纲目》引《日华子本草》作’赤’)靥。"
②《日华于本草》:"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
③《本草正》:"润大肠,通乳汁。"
28 蜀葵子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
29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210 附方①治小儿大便不通:捣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千金方》)
②催生:蜀葵子二钱,滑石三钱。为末,水服五钱。(《仁斋直指方》)
③治水肿、大小便不畅、尿路结石:蜀葵子研粉,每服二钱,开水送下,每日二次。(《陜西中草药》)
211 各家论述《本草述》:"(蜀葵子)其性味类利于气血燥而泣者,未可施于虚羸中寒之体也,临病其审处之。"
212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蜀葵子的方剂 蜀葵子汤
ǐtāng《圣济总录》卷九十五:方名:蜀葵子汤组成:黄蜀葵子3040粒。主治:小便不通。用法用量
鸡苏汤根,锉,晒),石膏(碎)2两,竹叶1握(切),蜀葵子(别为末)1两,葵子(为末,每服旋入)1钱。制
消石散闷绝,此证将消石用抄纸隔炒,纸焦为度,再研细,蜀葵子30粒(打开),煎汤调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催生四物汤科玉尺》卷三:催生四物汤:处方:四物汤加枳壳、蜀葵子。功能主治:横生逆产。摘录:《妇科玉尺》卷三《
鸡苏饮子1握(切),石膏8分(碎),生地黄1升(切),蜀葵子4分(末,汤成下)。功能主治:血淋不绝。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蜀葵子的方剂用到中药蜀葵子的中成药 祖卡木颗粒
、睡莲花、薄荷、大枣、洋甘菊、破布木果、甘草、蜀葵子、大黄、**壳。祖卡木颗粒的功能主治:调节异常
更多用到中药蜀葵子的中成药古籍中的蜀葵子 《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七产难门]催生
碗。再煎令沸。候温作一服。催生药方暑月热。可用蜀葵子半合。煎汤调五芩散。冬月冷。可用蜀葵子一撮。煎
《急救良方》:[卷之二]妇人第三十八浇入六七分,点眼,见效甚速。再服即分娩矣,或用蜀葵子四十九粒,白滑石末三钱,顺流水煎汤调。空心二服
《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五大小便门]小便不通脐上,偃卧,如觉大段冷,小便即通。治小便不通,蜀葵子汤方上取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
《普济方》:[卷二百十五小便淋秘门]沙石淋烂石膏(各半两)石苇(去尾)瞿麦穗木通(去节)蜀葵子(各一钱)上为末。六味汤治男子涩滞疼痛沙淋。或
《普济方》:[卷二百十六小便淋秘门]小便不通目录 1 拼音 2 出处 3 拼音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性味 7 功能主治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天麻茎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天麻茎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天麻茎叶 1 拼音
tiān má jīng yè
2 出处《本草拾遗》
3 拼音名Tiān Má Jīnɡ Yè
4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茎叶。
5 原形态详"天麻"条。
6 性味
《本草拾遗》:"寒。"
7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热毒痈肿,捣敷之。"
8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天麻茎叶的方剂 赤茯苓散
,甘草1两,人参1两半,前胡1两半,羌活1两半,天麻2两,菊花半两。主治:风虚痰饮,头痛恶心。用法用
如神散芎1两,白术1两,当归1两,苍术5钱,牛膝5钱,天麻5钱,鳔胶5钱,川山甲5钱,白花蛇(酒浸,微炒)
苍耳散散:组成:白矾2两(研),大麻黄5两(锉),苍耳茎叶5两(锉)。主治:《普济方》卷三○七方之苍耳散治
防己汤》卷六方之防己汤:处方:汉防己1两,川升麻1两,天麻1两,川芎1两,桂心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麻黄(去
四君子汤去皮)、黄耆(蜜炒)、川芎、陈皮、半夏(姜制)、天麻、桔梗(去芦)、白芷、当归各等分,甘草减半。制备
更多用到中药天麻茎叶的方剂用到中药天麻茎叶的中成药 沉香散
茯苓(去黑皮)3钱,酸枣仁(炒)2钱,人参2钱,天麻2钱,芎2钱,陈橘皮(去白,切,焙)2钱,藿香
木瓜丸灰酒浸,夏七日,冬十四日,如要急用,将慢火煮)、天麻、何首乌各五两,萆薢、狗脊、续断、青盐各二两。制
石膏散引《卫生家宝》方之石膏散:组成:石膏1两(研),天麻半两,防风(去芦)半两,大青半两,白附子半两,僵
参苓白术散药2钱,米仁1钱,砂仁1钱,莲肉1钱,桔梗1钱,天麻5分,藿香5分。功效:《婴童百问》卷二之参苓白术
至宝丹至宝丹:别名:小牛黄丸组成:犀牛黄3分(另研),天麻3钱,麝香1分(去毛净,另研),桔梗3钱,僵蚕3
更多用到中药天麻茎叶的中成药古籍中的天麻茎叶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六痈疽门]诸痈
黄发为痈用醋和豉研如膏。敷痈上。治热毒痈肿用捣天麻茎叶敷之。亦取子作饮。去热气。治痈肿不消用土蜂房以
《卫生易简方》:[卷之八]痈疽叶、根酒煎服。亦解硫黄、丹石毒。治热毒痈肿用杜天麻茎叶捣敷之。治痈疽恶疮用营实即蔷薇捣敷,亦服生肌长
《苏沈良方》:[卷第一]论赤箭赤箭,疑当用茎,此犹不然。至如鸢尾牛膝之类,皆谓茎叶有所似。用则用根尔,何足疑哉?《苏沈良方》北宋沈
《本草述钩元》:[卷九隰草部]茺蔚每萼内细子四粒。色黑褐。有三棱。生时微臭。夏至后茎叶皆枯。其根色白。(又)子味微辛甘。气微温微寒。阴
《普济方》:[卷六十二咽喉门]狗咽(附论)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棕榈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棕榈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状 27 化学成份 28 性味 29 功能主治 210 棕榈子的用法用量 211 附方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棕榈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棕榈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棕榈子 1 拼音
zōng lǘ zǐ
2 《辞典》:棕榈子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Zōnɡ Lǘ Zǐ
23 棕榈子的别名败棕子(《药材学》),棕树果(《云南中草药》)。
24 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成熟果实。霜降前后待果皮现青黑色时采收,晒干。
2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棕榈皮"条。
26 性状干燥果实呈肾形,长7~9毫米,短径5~7毫米。表面深灰棕色或灰**,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剥去果皮及种皮后,可见两片肥厚的棕色胚乳。气无,味淡。
27 化学成份种子壳含花白甙。
28 性味苦,平。
①《嘉佑本草》:"平,无毒。"
②《本草蒙筌》:"味苦涩,气平,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涩,温。"
29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养血。"
210 棕榈子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211 附方治高血压,多梦遗精:棕树果二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212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棕榈子的方剂 棕榈子散
glǘzǐsǎn《宋氏女科秘书》:方名:棕榈子散组成:棕榈子(炒过)不拘多少。功效:疏胎。用法用量:
血尿胶囊:拼音名:XueniaoJiaonang处方:棕榈子100g菝葜70g薏苡仁50g制法:以上三味,
棕榈汤g《普济方》卷二一五:方名:棕榈汤组成:棕榈、葵子各等分。主治:小便下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
固冲汤磷,二者在凝血过程的凝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佐药棕榈子粉的醇提取物能收缩子宫,并具有凝血作用,以其制
棉花子散《女科证治约旨》卷二:方名:棉花子散组成:陈棕榈、棉花子各等分。主治:血崩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
更多用到中药棕榈子的方剂用到中药棕榈子的中成药 血尿胶囊
:拼音名:XueniaoJiaonang处方:棕榈子100g菝葜70g薏苡仁50g制法:以上三味,
十灰丸蓬灰、油发灰、赤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各等分。为细末,醋煮糯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至一百丸,空
十灰散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栀子、大黄、丹皮、棕榈皮各等份(各9g),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血热
京万红地黄、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壳、血余炭、棕榈、半边莲、土鳖虫、穿山甲(用代用品)、白蔹、黄柏
荷叶丸g、知母64g、黄芩炭64g、地黄(炭)96g、棕榈炭96g、栀子(焦)64g、茅根炭96g、玄参9
更多用到中药棕榈子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棕榈子 《医学入门》:[内集·卷二本草分类]治燥门
曾生长气血,脏腑痛甚,男子疝痛牙紧,灌下即安。棕榈子棕榈子苦平无毒,止血养血须炒熟,泻滑痢久可涩肠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治痔下血不止诸方一钱细研)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炭皮(半两)棕榈子(半两烧灰)荆芥子(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治崩淋经漏之法。如圣散(见《妇人规古方》)治血崩,三服全愈。棕榈子乌梅肉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等分)上每服二钱,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一长集·妇人规古方]妇人忌油腻、鸡、鱼炙爆物。如圣散治血崩,三服全愈。棕榈子乌梅肉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等分)上每服二钱
《万病回春》:[卷之一]十二经脉歌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零余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零余子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性味 27 归经 28 功能主治 29 零余子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零余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零余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零余子 1 拼音
líng yú zǐ
2 《辞典》:零余子21 出处
《本草拾遗》
22 拼音名Línɡ Yú Zǐ
23 零余子的别名署预子(《本草拾遗》),薯蓣果(《江西草药》)。
24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叶腋间之珠芽。
25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药"条。
26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27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
28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补虚,强腰脚。晒干功用强于署预。"
29 零余子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210 附方治病后耳聋:薯蓣果一两,猪耳朵一只。炖汤,捏住鼻孔徐徐吞服。(《江西草药》)
211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零余子的方剂 乌髭鬓复容方
稀稠得所,入前项药7味在内,捣成膏子,再入麝香1钱,生龙脑1钱,零陵香末1钱,再捣千余下,作饼子。
六香散半两。功能主治:癫病。用法用量:上除三柰子另研,余7味同为(口父)咀,分作4剂。每用1剂,以水6大
涂顶油去芦头),余甘子半两,川朴消1两半,甘松子1分,零陵香1分,丁香1分,白茅香1分,犀角屑1分,龙脑
起废丹:上为细末,入地黄当归膏子内,搜和,放木臼内捣千余杵,如膏子,和药,硬时即用浸花蛇酒打面糊,渐渐添
刷牙散极细,同药一处和匀。附注:方中药物,除酸石榴皮、白檀、赤茯苓、诃子、细辛、百药煎外,其余用量原缺。
更多用到中药零余子的方剂用到中药零余子的中成药 醒脑降压丸
冰片研细;取黄芩92g与黄连等七味粉碎成细粉;其余黄芩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浓
冠心苏合丸理论板数按正十五烷峰计算应不低于1200。校正因子测定:取正十五烷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酸乙酯制成每
八宝散块,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普济方》卷四零三处方白芍药、羌活、升麻、干葛、甘草、防风、抚芎
参茸多鞭酒梁酒至总量为5000kg,充分混合搅拌,静置,于零下8~12℃冷却,滤过,分装,即得。性状:本品为
拔毒膏敷于疮上,却用碎纸贴儿封于药上。《永乐大典》卷一零三七引《保婴集验名方》之拔毒膏:处方:黄柏1两,
更多用到中药零余子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零余子 《本草征要》:[第四卷食疗](三)菜蔬
效。山药与面同食,不能益人。尚有藤上之珠芽、名零余子、另立专条。《本草征要》明李中梓公元1368
《本草征要》:[第四卷附录](一)淀粉类食疗品大,其力更专,其效更显。山药藤上所结之珠芽,名零余子。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肾诸经。为强壮补肾药
《本草从新》:[卷十一菜部]山药、入药为胜、俱系家种、野生者更胜。)勿同面食。零余子。(山药藤上所结子。)甘温。功用强于山药。益肾
《本草分经》:[同名附考]菜类薯蓣即山药结藤上者,名零余子。山薯即甘薯。黑姜即炮姜。子即薤白。葫即大蒜。实即荠菜子,亦名菥子。茼
《医心方》:[卷第三十]五果部第二古籍考证《本经》
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痛。
《别录》
堕胎。
《本草拾遗》
杀虫去风,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车上者。
《日华子本草》
治丈夫女人阴疮湿痒。
李杲
治口齿风,凉大肠,润肝燥。
《滇南本草》
止血散疽。治五痔肠风下血,赤白热泻痢疾。
《会约医镜》
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
《本草求原》
槐角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蜀葵子简介
本文2023-10-12 00:14: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