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国:《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下面埋藏了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神秘消失的古国:《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下面埋藏了什么?,第1张

火焰山下面,埋藏了一座神秘消失的古国,这座古国就是繁荣了上千年的高昌城。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有很多章节都很经典,比如我们下面所说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四人一心向西行,突然感到酷暑难耐,但是当时正值秋季,按正常情况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温度的。路过的少年告诉他们,前面不远处就是火焰山了。火焰山前方,方圆八百里范围内一片荒芜寸草不生。正当他们绞尽脑汁不知如何渡过火焰山的时候,少年告诉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到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将火熄灭。孙悟空开始了三借芭蕉扇。经过三次斗智斗勇,终于拿到了芭蕉扇,成功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师徒四人才得以继续西行。我们觉得西游记里的故事都是神化故事,但事实上,火焰山是真实存在的。

火焰山位于现在的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是新疆吐鲁番的景点,再加上西游记所带来的神化色彩,火焰山成为名山。据史料记载,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又派出了一大队车马前往西域,奈何当时受到许多匈奴的阻挠,再加上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这些使者无法继续前进,只能暂时居住在火焰山下面,并将此地命名为高昌。汉宣帝时期,许多边塞士卒携带妻子儿女居住在此,在这里安居乐业,高昌也开始越来越繁荣昌盛。但是可惜,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让高昌瞬间化为了一片废墟。遗民四处逃亡,这座繁荣了上千年的古国就这样消失了,实在是让人惋惜不已。

最近全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进入了高温预警阶段,出门不是被热化就是要被烤熟,说起中国最热的地方,大家一定会想到福州、重庆、杭州以及海口这四大火炉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并不是温度最高的地方,那么最热的地方在哪呢?跟着我一起往下看吧。

中国温度最高的地方

在我国吐鲁番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47度,有些山顶的气温可以达到80度,听起来都挺吓人的,而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最热的地方,他们的夏天,平均气温都在35度以上,并且有时候气温会到达40度,真的是那种地面可以摊鸡蛋和烤肉的温度。

那么吐鲁番的气温为什么会这么高呢?不知道大家看《西游记》的时候还记不记得里面有以一个叫火焰山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吐鲁番,是不是听到“火”这个字都加都已经觉得很热了,这里监测到的最高温度是496度,并且有时候地表温度能够达到833度。

在我国能够检测的最高气温全部都在吐鲁番这个地方,并且这里的降水量也很小,就算一年不下一次雨也不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全国最热的地方,并且基本上都是沙漠地带,基本上寸草不生,连飞鸟都难寻踪迹。

尤其是在盛夏的时候,太阳光直射,山顶的岩石滚滚发烫,别说可以摊鸡蛋了,烤肉都不成问题,并且在太阳的直射下红色的沙砾闪耀着,看上去就像是烈火正在燃烧,所以才把这个地方取名为“火焰山”,并且据史书记载,这里曾经是一片火海。

在火焰山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温度计,是金箍棒造型的,传说中这个温度计就是孙悟空留下来的,整个温度计高达12米,可以测100度以内的温度,并且还能抗12级的大风和7级地震,这个温度计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牛魔王、孙悟空、铁扇公主,这些角色从我们童年开始就深深地记在了我们心中。

而上演这一场西游记中的名场面三调芭蕉扇的地方正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

初看西游记的我们或许只当火焰山是个传说罢了,但你是否想过

火焰山它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

火焰山不仅存在着,还是我国新疆吐鲁番著名的4A级景区。

炎热干燥的火焰山奇观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这样写道:

三藏道:“火焰山却在那边?可阻西去之路?”老者道:“西方却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

虽然文学难免会有渲染夸张的色彩,但火焰山的炎热干燥确实是名副其实。

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部的火焰山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气候,夏天地表气温甚至可达70摄氏度,而当地的降水又十分稀少,导致火焰山又干又热。

极度炎热的气候使得这里的生存条件十分困难,而少有的雨水、干旱的土地让生物的生长几乎成为不可能事件。因此火焰山看起来自然也就光秃秃一片、寸草不生了。

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使得火焰山失去了许多生机,但却造就了火焰山景区的自然奇观。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他的经火山中这样写道: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由此可见火焰山的景象何等神奇壮观。

火焰山由红色的沙砾构成,因此古时候也称它为“赤石山”。

到了夏天,烈日当空,再看火焰山,一片火红仿佛要燃烧起来一般,如此景象,自然是引人不禁赞叹感慨。火焰山也正因为其独特的景观而每年吸引游人无数前来打卡参观。

火焰山的前世今生

看着红艳如火的奇山,很多人可能就会好奇,火焰山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西游记中记载,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后来孙悟空蹬倒丹炉,掉了几块带着火的砖,这就形成了火焰山。当然,这是神话传说。

今天,对于吐鲁番火焰山这一奇观的形成仍旧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煤层的自燃使得火焰山曾经是一片火海,而在火焰山的土层中也确实找到了煤的成分。

还有人认为火焰山是因为积年累月的沙石堆积而成。因为当地天气炎热,泥土石头中的铁经过高温氧化就逐渐变成了氧化铁,这才使得火焰山的地表偏红色。

但不管怎么说,火焰山已经形成了,它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观,还有重要的地质科考价值。它的存在或许有一天能帮我们揭开一段神秘的历史。

火焰山与西游记

在广阔的西北地区,自然奇观遍地皆是?可为何火焰山如此引人注目呢?

这与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密不可分。

在今天的火焰山景区,立着许许多多西游记的人物雕塑,他们是景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望着如火般的山,再看着这些雕塑,我们便能想象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决心与毅力,也能情不自禁地想起孙悟空与牛魔王、铁扇公主博弈,最终借到芭蕉扇的经典故事。

如果没有吴承恩的西游记,火焰山可能只是西北地区众多奇山中普通的一座,永远矗立在那里,虽有奇观,但也很难像今天这般引人注目。

而一段西游佳话和栩栩如生的西游雕塑将火焰山推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新疆的火焰山也是老版西游记电视剧的取景地,正因为其真实而更加造就经典。火焰山,与西游记可谓难解难分。

火红的岩层塑造了火焰山独特的景观,而古老的地质更是为火焰山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在火焰山那里,不仅有着自然奇观等待我们去探索,更是有一段西游传奇等待我们去体验。

火焰山热的原因:

1、吐鲁番原本就属于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与海洋相隔十分遥远,导致气候十分干燥炎热。

2、吐鲁番附近降水极少,年平均降水量不到二十毫升,比起我国的沙漠地带的降水量还要少。

3、由于吐鲁番日照时间长,大部分山地无草木覆盖,导致热空气凝聚之后没有充足的时间消散,地气蒸腾十分炎热。

4、吐鲁番一年中超过38℃酷热天气有38天,超过35℃的天气有100多天以上。

5、火焰山下有地下煤,在新疆境内算是极为罕见的,在清代光绪年间此地就开始经年不绝的从岩缝间冒出火焰,之后由于地壳的横向运动留下不少褶皱带,才有了如今火焰山,加上山区夏季气温十分颜色,地下煤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扩展资料: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 山长100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89℃,沙窝里可烤熟鸡蛋。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

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9℃,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

吹灭火焰山为什么必须用芭蕉扇?西游记里共有几把芭蕉扇?

大家看了《西游记》都知道,唐僧师徒4人经过火焰山被滞留了。而当时火焰山的火必须借助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把火焰山的火吹灭。那么火焰山的火为什么必须用芭蕉扇?下面中国我将为大家说说这其中的奥妙。 

 《西游记》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的重要人物如孙悟空、唐僧、沙和尚,都是很多文学形象的混合体,其实火焰山也不止一个原型。

 火类坳和煤田自燃

 火焰山故事的第一个原型,应该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火类坳。

 宋代的早期西游故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就有火焰山的故事。那时还不叫火焰山,而是叫火类坳,原文很简单:

 又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去不得。遂将钵盂一照,叫“天王”一声,当下火灭,七人便过此坳。

 这个“火焰山”,经过的方式也简单极了,就是拿着钵盂(在《诗话》里这个钵盂是大梵天王给的,不是唐太宗送的)一照,大叫一声天王,火就灭了。

 早有学者指出过,西游故事里的火焰山,其中一个原型,很可能来自煤田的自燃。新疆地下煤层属于侏罗纪含煤地层,有着埋藏浅、含硫量高、燃点低,所以特别容易自燃(好吧这段是抄的度娘)。例如新疆鄯善煤田的自燃,已经烧了几百年。这现象,从明清时就不断有人当作一件新鲜事来讲。比如明陈诚《火焰山》诗: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其实《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这个地方名字叫“火类坳”,明显是“坳”不是山。这正是煤田的特点,而不是山的特点。

 火焰山和芭蕉扇

 火焰山故事的第二个原型,应该来自《山海经》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尤其是《山海经》,很有点意思,不妨从远到近八一八。

 《西游记》虽然写的是玄幻题材,但里面很多地名都是有些来历的,例如前些天八过的“黑水河”。

 黑水这个名字特古老,因为大禹治水就提到了这个名字:“导黑水,至于三危。”《山海经》也说“黑水在”但是具体这条黑水在哪里,学界从汉朝就开始讨论,到现在讨论了2000多年,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竟有13种之多!

 我们来翻一翻《山海经》,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山海经·西山经·西次四经》:

 西次四经之首曰阴山,阴水出焉,西流注于洛(以下劳山、罢父之山等略)……

 又北百八十里曰号山。其木多漆□。端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音于。其阴多铁,其阳多铜,其兽多白狼、白虎……(以下白于之山、申首之山等略)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

 西南三百六十里曰崦嵫之山。日没所入山也,其上多丹木。

 《山海经》的山系,大致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按照东西南北排的,但这个范围也太大了,所以它在每个方向,都分出许多“次经”,一条“次经”就是一条山系。这里的“西次四经”,就是《西山经》的第四条山系。从《西次四经》多次出现的“河水”(就是黄河)、“渭水”、“洛水”等来看,这条山系的走向(当然是作者心目中的走向,未必是实际的走向),正是从陕西到甘肃甚至新疆的。

 红孩儿住的“号山”,居然在这里出现了!这就是“西次四经”的第八座!(前七座分别是阴山、劳山、罢父山、申山、鸟山、上申山、诸次山)要知道,“号山”这个山名,非常不常见。顶多有什么“大号山”(在河南林州,淇河源头。这名字……),“武号山”(在南宁,今名五象岭),直接叫“号山”的,除了《西游记》外,貌似只有《山海经》一家。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再往西走一走,就到了“鸟鼠同穴山”,所谓的“黑水”正好在这附近。汉代人注《尚书》、《楚辞》都说:“三危山在鸟鼠之西,黑水出其南。”这条“黑水”,貌似周穆王也来过,《穆天子传》也留下了很多黑水的记录(详见汤洪《天问黑水歧说探微》)。

 再往西走一走,就到了“崦嵫之山”,这是所谓的日落之山。提到日落之山,我们不免想到在火焰山的时候,猪八戒就讨论过这个日落之国的话题。这个我们先放一放。然而古籍中,有一条更令人吃惊的记载。

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白色,以两石相打,则水润,打之不已,润尽,则火出,山石皆燃,炎(即“焰”,火苗)起数丈,经日不灭。有大黑风自流沙出奄(掩,掩盖)之,乃灭。其石如初。

 这一条,岂不就是火焰山的原型么?扑灭大火的,也正是靠铁扇公主芭蕉扇扇出的大风。而这芭蕉扇,书里一再说它是“纯阴宝扇”,“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阴之精叶,故能灭火气。假若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方息阴风”。这里的“大黑风”,岂不就是“阴风”的原型么?

 况且,这里的“大黑风”,是非常明显的佛教词汇,例如《观佛三昧海经》:

 尔时心端自然生一黑毛。于其毛端出大黑风。其风四色随心根起。如旋岚风。状如烟焰。其风遍吹一切诸水。

 有大黑风起。应知即是风神之难。(《苏悉地揭罗经》)

 那么“旋岚风”又是什么东西呢?旋岚,是梵语音译,又译作“随蓝”,又译作“毗蓝”,又译作“毗蓝婆”,是暴风、猛风的意思。这种暴风起时,可以摧毁世界。也可以使世界重生。

 注意,“毗蓝婆”的婆,是不能和毗蓝两个字分开的!就像湿婆、提婆,并不是两个老太婆。据佛经,她是十罗刹女之一。也就是说,罗刹女,也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通名。罗刹,是食人鬼的总名。其中的女性,称为罗刹女。佛经有守卫《法华经》的十大罗刹女,第二位名为毗蓝婆。

 她的形象,据《法华十罗刹法》是:

 形如龙王如圆满月也。如向大海。右手把风云。左手把念珠也。衣色碧绿也。

 这位名叫毗蓝婆的罗刹女是管风的风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奇怪的是,《西游记》只管铁扇公主叫罗刹女,并不说明她是哪个罗刹女。而在黄花观蜈蚣精那一回,又有一个“毗蓝婆”。但为什么这个毗蓝婆并不管风,反倒把管风的业务交给了铁扇公主,而跑到紫云山千花洞当了昴日星官的母亲,却非常费解。这个问题,现有资料十分匮乏,很难解释。只能暂时开一个小脑洞,供各位填补:

 据《大楼炭经》,大黑风是生成宇宙的动力,宇宙坏灭之后,经过长期的沉寂,就会有大黑风吹起,吹开海水,将沉在海底的太阳托起,放在日道上。从此太阳才会沿着轨道运行。原文是:

 法当有大黑风起。吹入大海水深三百三十六万里。取日月大城郭。上须弥山边。百六十八万里。着日月城郭道中。用是因缘。天下有日月也。

 这个梗,另一部佛教集大成之作《法苑珠林》是这样写的:

 其后久久有大黑风暴起海水。深八万四千由旬吹使两披。取日宫殿置于须弥山半。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安日道中。

 这里的“日月城郭”或“日宫殿”,指的就是佛教的“日宫”,即日天子的宫殿。至于为什么前面说三百三十六万里,后面说八万四千由旬,其实按一由旬折合40里算,两者恰好相等。因为佛教认为世界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出水上高八万四千由旬。入水亦深八万四千由旬”。这一阵大黑风就等于吹到底了。这其实也是《西游记》里芭蕉扇扇人一下,要飘“八万四千里”的文献来源。

 所以我们不妨认为,《西游记》里说毗蓝婆是昴日星官的母亲,似乎是取材于佛教创世纪神话中大黑风托起太阳,使之回归轨道,使太阳重生的故事。这点也好理解,因为我们中国神话中,太阳的母亲是羲和,她的作用,一是给太阳洗澡,二是给太阳驾车。这和大黑风吹开海水,将太阳安置到轨道上的故事岂不正相似!羲和的太阳宝宝是十个,而《大楼炭经》等佛教创世神话里,大黑风的太阳宝宝是七个。一个妈咪多个宝宝,这也是很相似的。

 至于为何毗蓝婆是母鸡,那当然是跟着儿子昴日鸡来的。因为二十八宿里其他三个日的:房日兔、星日马、虚日鼠,和太阳都没有直接关系,只有鸡叫就日出,昴日鸡和太阳最接近,也最容易编到故事里,所以其他三个日的默默无闻。《西游记》根据剧情需要,把“毗蓝婆”拆分成两个形象,第一、毗蓝婆管风的功能给了铁扇公主,但铁扇公主仍然保留了“罗刹女”的名字。第二、“毗蓝婆”这个名字,连同和太阳有关的功能,就一起变作了老母鸡。又因为毗蓝婆的“婆”字,看起来特别像老婆婆,那就更坐实了她老太婆的形象、老母鸡的身份了!

“毗蓝婆”一分为二的经历,和贫道八过的“毗沙门天王”一分为二的经历很相似。毗沙门天王本来是佛教的北方天王,门字本来是音译,谁知老百姓不知道,以为毗沙门是天宫的北门。于是毗沙门天王就成了天宫北门的天王了。谁知毗沙门天王又和李靖相混。发展到最后,一个天王分出两个形象:李靖独立成为“托塔李天王”,但下属和功能,还是毗沙门天王的。原来那个毗沙门天王,孤零零地镇守天宫的北门。

 另外两把芭蕉扇

 《西游记》里还有两把芭蕉扇,不妨顺便八一八,这两把都是太上老君的。其中一把,在降服青牛精的时候出现过,听起来是一件很厉害的法宝,比金刚琢还厉害。

 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什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然后太上老君带着芭蕉扇,和孙悟空下界降妖了。

 老君念个咒语,将扇子扇了一下。那怪将圈子丢来,被老君一把接住;又一扇,那怪物力软筋麻,现了本相,原来是一只青牛。

 太上老君为什么拿扇子?这个问题,贫道请教过李诚夏道长(他是真道长),李道长说,道教的三清,分别是“道”的三个状态。元始天尊手持的珠,又称黍米之珠,代表本初的道。道德天尊手持的如意,代表混沌状态。而太上老君手持的宝扇,代表太极初判阴阳。这把宝扇,有时候画着阴阳符号,有时候画着日月。

 贫道扒了扒,发现这三样东西,在道经中都可以找到出处。

 一、先八元始天尊手拿的这个“黍米之珠”。

 这个很有名,《度人经》里就有:

 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方无极至真大神俱入宝珠之中。天人仰看,惟见勃勃从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复欹陷。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

 也就是说在《度人经》里,这颗黍米之珠有点像一间大教室,众人缕缕地进去,听完课后缕缕的出来。既然是圆形的“宝珠”,恐怕就是国家大剧院!

 二、再八灵宝天尊手拿的这个“三宝玉如意”。这个记载倒是很少,只有一部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讲灵宝天尊无量劫前曾做一信道居士,名叫乐净信,三代奉道。儿子名叫法解,家中穷困,宁可卖儿卖女,也要供养道士。于是感动上天,于梦中赐予一柄“真材如意”,于是家中充满了金银珠宝。看来这柄如意还具有招财进宝的功能!

 三、最后八太上老君这柄“太极扇”。这个也出自《度人经》,太上老君喜欢拿扇子:

 太上老君天颜微笑,举五明宝扇,抚红霄金光明之几,重告大众曰:“道出而为神,神化而为气,气者未有天地。”

 另外,《历代真仙体道通鉴》中的《张天师》也提到了太上老君喜欢拿扇子:

 车中一神人,容仪若冰玉。手执五明宝扇,项负八景圆光,身六丈余,神光照人,不可正视。车前一人,敕真人曰:“子勿怖,即太上老君也。”

 又如宋贾善翔所著宣扬老君神迹的《犹龙传》也是这样说的,唐肃宗时,太上老君显圣:

 立于山前,自地接天,通身白衣,左手垂下,右手执五明之扇,仪相炳然。

 下面这幅图,是北魏的天尊像。有学者认为这是太上老君,手里拿的一把扇子。熟悉石刻的朋友不妨鉴定下。

 这黍米之珠、三宝玉如意、太极扇,本来都是道经里的,道教赋予了它们神圣的意义。太上老君不离手的就是这把扇子,当然《西游记》要写成一件厉害的法器了。

 至于金角大王那把,也是来自太上老君的,也叫芭蕉扇。但显然和降服青牛精的那把不太一样。它的功能只是平地扇出火来。其实这把芭蕉扇还是来源于太上老君手里的扇子,源头是一样的。只因为金角银角故事,很可能和青牛精故事不是一个人写的(详情参见侯会《 “莲花洞”故事之晚起》)。所以法宝的设定上就不一样了!

神秘消失的古国:《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下面埋藏了什么?

火焰山下面,埋藏了一座神秘消失的古国,这座古国就是繁荣了上千年的高昌城。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有很多章节都很经典,比如我们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