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骨朵的儿是什么?
花骨朵儿的拼音怎么?
花骨朵儿的拼音是:
hua gu duo er
需要注意的是朵跟儿要连起来读,发儿化音。
花骨朵儿 拼音?
你好
hua gu duo er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花骨朵儿的拼音
花hua第一声 骨gu第三声 朵duo第三声 儿er第二声
花骨朵的拼音是什么
花骨朵 拼音:[huā gū duǒ] [释义] 花蕾的通称。 金近 《月季花》:“我的小月季花,你结出花骨朵来啦。”亦作“ 花咕朵 ”。 逯斐 等《市长的代表来了》:“哎呀,那是哪家树上的花咕朵啊?”
花骨朵儿的儿拼音是什么?
读音huā gū duor 释义没有开放的花朵。 例句 1、一个个花骨朵儿,鲜嫩嫩,油亮亮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银白色的光芒。 2、神仙球上的花骨朵儿显露两瓣洁白的花瓣,像要挣开蛋壳的小鸟,非常引人喜欢。 3、无数个花骨朵儿慢慢的开放了,都欣然怒放、争奇斗艳。 4、荷花很美,长出花骨朵儿后,外面的花瓣慢慢的张开,然后中间那一层花瓣也会展开,最后里面那层花瓣随之打开,等到花瓣凋落,就会长出小莲蓬。 5、牡丹花的姿态很多,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花骨朵儿的读音 骨和朵的音是三声还是一声
花骨朵 [huā gū duo]
[释义] 花蕾的通称。
花骨朵的骨是什么音
花骨(gū)朵 解析:骨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gǔ ,另一个是gū 只有形容尚未开放的花朵和滚动(“碌”读轻声)时才读第一声,其他时候都读第三声。 花骨朵:花骨朵学名花蕾 。 出处:《西游记》第四九回:“九瓣攒成花骨朵,一竿虚孔万年青。” 示例:杨朔《三千里江山》头:“不过无穷花开的最旺,一个骨朵连一个骨朵,开起来没头。” 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 相关背景 花骨朵(huā gū duǒ),花蕾的通称。花芽发育接近于开花时的状态,即将开放的花。 经常用来形容小孩子:祖国的花骨朵。
参考资料:
花骨朵的骨怎么读
花骨朵的骨读作:gū 一、骨,读作:gū,含义:表示声、形、动作。 可组词:骨朵、骨碌、骨都都、骨骨农农、骨辘辘 二、骨,读作:gǔ,含义如下: 1、骨头,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肋~。股~。 2、支撑物体的架子:伞~。钢~水泥。 3、品质,气概:傲~。媚~。有~气。 4、连结两骨的关节;骨间的段,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 5、骨和肉。〈喻〉亲人,有血统关系的人,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6、中医学术语。骨为奇恒之腑之一。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 可组词:骨科、骨头、骨气、骨肉、骨灰 扩展资料 相关词组解释及例句 1、骨朵儿: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造句:那盆菊花的花骨朵儿即将绽放。 2、骨碌:滚动 造句: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 3、骨科:矫形外科学,主要指儿童骨骼的畸形的矫正或预防;泛指治疗任何骨、关节疾病的临床科室。 造句:组织工程的出现,为骨科医生和骨缺损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4、骨头: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磷酸钙。比喻人的品质。 造句:小狗正向拿着骨头的我摇尾乞怜。 5、骨气: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造句: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古籍释义: 《唐韵》《释名》骨,滑也。 又牲骨。 又姓。 又新罗。 又苦骨,苦参别名。 又多骨,白豆𦸅别名。
花骨朵儿的读音
花骨朵 [huā gū duor]
[释义] 花蕾的通称。
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这四个词语是读轻声吗?
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这四个词语是读轻声。 轻声是汉语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在全国的广大方言和普通话均有出现。轻声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调值。 现代汉语拼音里面只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读轻声: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如“走吧”“是吗”“说啊”“好了”。 2、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读轻声,如“我的”“轻轻地”“唱得好”“同学们”“去过”。 3、名词后缀“头、儿、子”等读轻声,如“甜头”“这儿”“桌子”。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5、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如“回来”“出去”“走出来”“跑进去”。 6、名词后面的方位词“上、下、里”读轻声,如“天上”“乡下”“屋里”。 7、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花骨朵儿怎么读
读音huā gū duo er(朵是轻声,儿是儿化音,根据地方口音发声有轻有重) 释义花蕾的通称。 出处《西游记》第四九回:“九瓣攒成花骨朵,一竿虚孔万年青。” 示例杨朔《三千里江山》头:“不过无穷花开的最旺,一个骨朵连一个骨朵,开起来没头。” 两边皆禁卫排立,锦袍,幞头,簪赐花,执骨朵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元宵》 例句 1、一个个花骨朵儿,鲜嫩嫩,油亮亮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银白色的光芒。 2、神仙球上的花骨朵儿显露两瓣洁白的花瓣,像要挣开蛋壳的小鸟,非常引人喜欢。 3、荷花很美,长出花骨朵儿后,外面的花瓣慢慢的张开,然后中间那一层花瓣也会展开。 4、那棵桐树露出许多花骨朵儿,已经有两个花骨朵儿在阳光下半张半开,娇艳艳的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晃起来。 5、花骨朵儿也探出头来,因为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
就是说这个人的骨骼经脉适合练武,就像跳舞的人要腿长肩窄一样,也不是说骨骼不清奇就不能练武,只是说骨骼好的练武更有优势。
小孩是否骨骼奇精不能直接看出来吧,比如高手隐姓埋名你就看不出来他是高手,但只要他一出手你就能发现他的厉害,所以骨骼奇精是要靠实战才能发现的。
这些话多半是武侠小说里故弄玄虚的,为了营造一种江湖的氛围,我想现实中应该不存在这种天赋异禀的人吧。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偏骨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肩髃穴的定位 10 取法 11 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2 穴区神经、血管 13 特异性 14 功效与作用 15 主治病症 16 刺灸法 161 刺法 162 灸法 17 配伍 18 文献摘要 19 研究进展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偏骨 1 拼音
piān gǔ
2 英文参考Jiānyú LI15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偏骨为经穴别名[1]。出《循经考穴编》。即肩髃[1]。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2]。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4 偏骨的别名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
5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6 特异性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
7 穴名解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
8 所属部位《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9 肩髃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4][5]。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6]。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7]。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11 穴位解剖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5]。
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5]。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6]。
13 特异性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14 功效与作用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2]。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7]。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15 主治病症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5]。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2]。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6]。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7]。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7]。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16 刺灸法 161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5]。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2][6]。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7]。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7]。
162 灸法可灸[2][5][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17 配伍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2]。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2]。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2]。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7]。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7]。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7]。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7]。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7]。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18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19 研究进展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7]。
《中医大辞典》·乌骨鸡乌骨鸡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即《本草纲目》记载的乌骨鸡的别名。乌骨鸡的别名乌鸡、绒毛鸡、竹丝鸡。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之一种)除去内脏的全体。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养阴,退热,补中。主治虚劳瘦弱,骨蒸潮热,脾虚泄泻,消渴,崩漏,赤白带,遗精,白浊。用法用量煨食或入丸、散。化学成分本品含17种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一般白鸡。《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骨鸡拼音名WūGǔJī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的骨肉。全年均可加工。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用法用量多入丸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乌骨鸡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乌,入药更良。拼音名WūGǔJī英文名BlackboneSilkyFowl别名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乌骨鸡去羽毛及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去羽毛及内脏,取内及骨骼鲜用。亦可冻存、酒浸贮存,或烘干磨粉备用。原形态乌骨鸡,体躯短矮而小。头小,颈短,具肉冠,耳叶绿色,略呈紫蓝。遍体毛羽色白,除两翅羽毛外,全呈绒丝伏;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下颌上连两颊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翅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致飞翔力特别强。毛脚,5爪。跖毛多而密,也有无毛者。皮、肉、骨均黑色。
详见百科词条:乌骨鸡 [ 最后修订于2015/11/24 21:09:39 共233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筋拼音名LùJīn来源为鹿四肢的筋。将鹿四肢割下,除去肌肉和骨骼,保留蹄部,以便鉴别。性味淡、微咸,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用于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用法用量2~5钱。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鹿筋出处出自《唐本草》拼音名LùJīn英文名DeerSinew,SikaSinew,RedDeerSinew,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肌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nipponTemminck2CervuselaphusLinnaeus采收和储藏: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 ,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
详见百科词条:鹿筋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30:05 共154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指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建安骨,指东汉建安年间(193-220)的诗文创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写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风格刚健俊爽,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扩展资料建安时期,是开创了新局面的。接受魏晋风度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但是并不认为魏晋风度是时代积极因素的产物,相反它的出现是对魏晋社会状况的一种反常回应。
宗白华从审美的角度对晋人风尚进行了肯定,“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此话可能有些夸张。他认为晋人之美在于“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而这都归因于晋人摆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用宗白华的话讲就是从被称为“乡原”的假借礼教之名的虚伪道德之解脱出来。
“魏晋人以狂捐来反抗这乡原的社会,反抗这桓桔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掘发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
-建安骨
花骨朵的儿是什么?
本文2023-10-12 00:23: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