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经济的隋唐寺院经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5收藏

寺庙经济的隋唐寺院经济,第1张

隋唐时期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寺院的封建经济,其来源除官私布施外,地产与高利贷是寺院经济的两大支柱。  佛教寺院经济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寺院经济沿着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以律寺为代表的役使净人、奴婢的生产体制由盛而衰;二是封建国家与佛教寺院在经济上的提携与争夺,经历了多次的反复。  西晋十六国是寺院经济的初生时期。西晋仅有僧尼三千七百人,占全国户籍注记人口002%。至十六国时,后秦出家者十室而半,姚兴(394~416年在位)当政时已有管理僧众修持及寺院经济的知事僧,称为“悦众”,即维那。维那一职之设,还见于吐鲁番出土的北凉佛祠文书。受中土传统祠祀制度影响的北凉佛祠,已经具有由维那管理、役使奴婢,为住祠道人(沙门)供食的经济活动。

在北魏文成帝时佛教迅速中兴后,沙门统的创置,标志着中土寺院经济已具完备规制,并显示了佛教律制的影响。其时《十诵律》、《摩诃僧祇律》已在中土流行。467~476年间,沙门统昙曜设立佛图户,以罪人及官奴充当,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其身分或即奴婢;又设僧祇户,以平齐户、凉州军户(两者是北魏平定青齐和凉州时被迫迁移到代京一带的人户)等隶户充当,属僧团共有,不别属一寺,岁纳僧祇粟六十斛,身分近于农奴。一说佛图户与僧祇户即《十诵律》中的“佛图使人”与“僧坊使人”。又据《释氏要览》,使人、家人是净人的别名。而净人、奴婢正是北朝寺院的主要生产者。  昙曜创设的“僧祇粟”,在僧祇户交纳给僧团后用作出贷本金。它名义上是一种荒年救济贷款,实际上是高利贷。《十诵律》规定,僧祇塔物(僧团财产)出息取利,纳入僧团“无尽藏”。由于本金子母辗转生息,因而称为无尽。  此后,北朝佛教寺院经济空前膨胀。北齐寺院地产随着寺数增长和官府佞佛而扩大。北齐僧尼两百万,约占注籍人口10%。洛阳在魏末有寺一千余,而邺都在高齐竟有寺四千,全境有寺三万。寺院成为仆隶和避役者所归的场所。国储三分之一用于三宝;五台山清凉寺食八州州税。  北周寺院地产及无尽藏亦迅速扩展,长安中兴寺即有稻田一百顷。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为“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大举灭佛。六年灭齐后又废北齐寺院。共废除山东西寺院四万所;三百万僧尼还俗为编户。  南朝寺院经济也在发展。僧尼最多的梁朝,有八万二千七百人,为刘宋注籍人口数的17%。寺院地产方面,梁武帝强买士族王骞良田八十顷施给大敬爱寺,大同七年(541)诏书提及僧尼对山泽的占领。寺院占有“养女”、“白徒”,这是没有出家的为寺僧服役或营利的男女。寺院无尽藏方面,齐江陵长沙寺有质库,经营以苎、黄金等物品为抵押的典当业。东晋以来,沙门已从事商业活动,宋时,吴郡两台寺多富沙门,沙门法瑶累资数百万。  隋代大寺的寺院经济体制更加完备。隋寺数虽已下降到三千九百八十五所,但这只是说明,大族私立家寺的局面已经改观。大寺地产和役使净人的规模是空前的:开皇中,诏赐嵩山少林寺柏谷屯地一百顷。晋王杨广为长安清禅寺布施水六具,送户七十有余。荆州河东分东西两寺,隋初僧人三千五百人,役使净人数千。  隋代,僧人信行创三阶教,宣扬教法俱灭的末法时代已经来临,信徒要集资供拯救佛教、修理天下伽蓝之用。信行在化度寺设无尽藏院,一面广收布施,一面广为出贷,经营范围从长安远及燕、凉、蜀、赵,把寺院质贷活动推向了新的高峰。隋以前的僧侣地主,可以看作是穿袈裟的门阀地主,是大批荫户的占有者。

唐代是役使净人、奴婢的寺院经济体制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武德九年(626),律宗大师道宣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可视为前此寺院经济制度的一个总结。它将寺内财产分为“佛物”(供养佛的寺属财产)、“僧物”(供养众僧的僧团共有财产)和“法物”(经像等财产)。僧物又分类为四种常住,占首位的“常住常住”包括田园、碾、车牛、仆使。净人在寺内分番上下,当上衣食,下番不得,长使者供给衣食。客作人雇全日者量工与作直,中途退走者仅给食一顿,不与作直。净人住在净人家院。这是本时期净人用于生产的明证。  道宣撰《量处轻重仪本》又把寺院劳动者分为:奴婢贱隶,其子孙及生活资料都归入常住,即作为僧团共有财产。“施力供给”,即由布施主遣送或本人投附要求庇荫的劳动者,又分终身性与非终身性两类。部曲客女,本是贱品,其个体家庭可拥有不合追夺的衣资畜产,隶属常住的部曲又称“僧祇净人”。这是对净人经济地位的清晰说明。  唐代,生产中役使净人的制度仍然保存。唐初长安西明寺受赐田园百顷,净人百房。拥有水陆庄田的长安清禅寺,寺足净人。禅宗六祖慧能在黄梅碓坊时,曾与净人一起役作。吐鲁番唐代文书中有家人,敦煌唐代文书中则有寺户与常住百姓,其地位均与净人相当。  但是,唐代寺院地产的发展又是与租佃经营方式的扩展相联系的。唐均田令规定僧受田三十亩,尼二十亩,老年僧尼退田转充常住田。加上赐田与兼并,至武后时,已有人惊呼公私田宅多为僧有。著名的寺庄有:嵩岳少林寺田碾四所;天台山国清寺,大和中置寺庄田十二顷;登州文登县赤山法华院,庄田年得米五百石;淄州长山县长白山醴泉寺,有庄园十五所;陇州大象寺,管庄七所,地五十三顷有余。五代时,五台山十寺共有四十二庄,良田三百顷。寺庄庄田一般由直岁、知庄僧经管。在役使净人、奴婢、行者、童子的同时,出现了佃农。吐鲁番文书中,武周至玄宗时,等爱、仁王等寺均有佃人。大历六年(771),吐鲁番某寺佃农交纳地租额为每亩一石二斗(麦粟各半)。敦煌文书中,9世纪以后,大让庄等寺院地产,亦以厨田名义由交纳地课的佃农佃种。  在唐代寺院经济的经济部门中,邸店、店铺、碾、油坊、车坊的经营日益受重视。会昌时,富裕的寺有邸店多处。9世纪时,据敦煌文书记载敦煌寺院碾租与交纳课的户,油梁则租与交纳梁课的梁户。  寺院无尽藏使唐代寺院的财富有了更多的积聚。太宗时,三阶教化度寺、福先寺每年四月初四由天下仕女施财,所施钱绢以车载。玄宗时终于禁绝三阶教并没收三阶院。但在一般寺院,如灵隐山寺院,田产岁收万斛,用置无尽财。会昌时,寺院私置质库。质库常由寺库司、库子、库主等管理。  扩张中的寺院经济侵蚀着官府的财政收入。首先,唐时取得度牒者免赋役,中宗时,已发现高户多丁、黠商大贾的大量伪度牒。安史之乱后,方镇各置戒坛度僧,税钱充军费。寺院的伪度、私度,造成了避役者的增加和官府赋税收入减少。因而,宪宗敕天下州府不得私度僧尼,但收效甚微。  其次,唐寺院庄一般不免税,但敕额寺院及请准者有免税权。景云二年(711)敕贵妃公主家始建功德院。由于施主对住持僧有撤换权,故实际上能支配功德院地产。因而,功德院、功德坛寺往往成为大地主隐匿地产偷免赋税的一种形式。  会昌五年(845),唐武宗大举灭佛。下令不许天下寺置庄园,又令勘检天下寺舍、奴婢、财物。金银收付度支,铁像用铸农器,铜像钟磬用以铸钱。天下共拆寺四千六百余所,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十万顷。还俗僧尼二十六万零五百人,充两税户。清查出“良人枝(投)附为使令者”为僧尼数的一倍,即五十万以上,收奴婢为两税户者十五万人。[2]据史料载。到唐武宗时,全国大中型寺院将近5000座,小型庙宇更是多达40000余座,僧尼近30万人,寺院奴隶达15万人。全国寺院占有良田数十万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相对封闭的庄园。寺院内部的经济大权掌握在主持僧手中。僧尼们极少耕种,而是靠农民耕种寺院土地以收取地租和发放高利贷作为经济来源,这种做法使寺院经济得以迅速膨胀起来,以至达到了“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的程度。由于佛门僧尼凭借皇帝的支持和扶植,巧取豪夺,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寺院经济逐渐形成了同皇权利益严重对峙的可怕局面。同时,佛门僧尼又不廉洁自律一心事佛,而是迷恋咒术、烧炼、鸟文等邪术,有的僧尼不守戒行,作出诸多自毁形象的表现。庞大的经济势力和不法的行为,使朝廷和贵族阶级感到不安和憎恶。

惠州罗浮山有什么好玩的

导语:罗浮山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位于惠州博罗县长宁镇境内,地处岭南“旅游休闲走廊”的中心地段,是构成“广州——香港——惠州”旅游金三角的支撑性景区和代表型景区。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惠州罗浮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罗浮山有哪些旅游景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惠州罗浮山有什么好玩的吧。

惠州罗浮山有什么好玩的

★麻姑峰: 麻姑峰海拔高度2433米,从远处看,此峰有如威猛的雄狮在蹲伏,伺机扑跃,因此又叫狮子峰。据传唐朝天宝初年,麻姑仙人曾降临此山,所以麻姑峰历来被视为是神仙的云游之地。峰顶巨石上有:“狮子峰”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著名书法家秦萼生所书。

★仙人床: “仙人卧榻”四个字是空瞻道人题刻。它紧靠岩侧、清爽平滑,据传当年葛洪和他妻子鲍姑,在山上采集中草药材,累了,就在此休息,也是他们夏日纳凉憩息的地方,此石块不足六尺,但奇特无比,传说只要在上面躺上片刻,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而且还可以治疗腰酸腿痛。

★飞来石: 相传明朝年间某日深夜,冲虚观道士正值更打坐,忽闻风雨大作,闪电雷鸣,山摇地动,于第二天晨游时忽见云峰岩上巍然屹立着一块巨石,据说从从广西桂林月亮山飞来,故名“飞来石”。

★洞天奇景: 洞天奇景是罗浮山最具道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全山有大洞18个,小洞天几百个。这里指的洞并非洞穴,而是洞天,是由几座山峰和一些古树自然环抱而成的小天地,道教称之为洞或洞天。洞中清静幽香,泉水淙淙,古木森森,景色迷人。

洞景最佳的有朱明、华首、白鹤、黄龙、酥醪等洞。众多的道家洞天,是历代神仙道士修炼的“洞天福地”,也是文人墨客神往并为之倾情的地方。

★白莲湖: 白莲湖位于朱明洞景区中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因往昔遍植青莲而得名。现湖内有锦鲤四万多条,使游人在此娱乐、放生、观景的理想之地。

★梅花山: 位于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大门的左侧,共有梅树近1000株。是罗浮山最大的一片赏梅基地之一。每年12月起,千株梅树枝头绽开簇簇香雪白花,所以每年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赞梅等令游人留连忘返,乐不思归。

★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的,它座落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罗浮“三观”:罗浮“三观”即日观、云观和海观。

惠州罗浮山的旅游线路:

★罗浮山仙路之旅:

上午朱明洞景区大门接团,观梅林→赏杜鹃→游白莲湖→会仙桥→冲虚古观→东坡亭→洗药池→炼丹灶→桃源洞天→飞来石→蓬莱径→蝴蝶洞→遗履轩→仙人床→麻姑峰,午餐,下午游黄大仙脚印→洗涤桥→二十四孝→黄龙道观→华首古寺→自由活动→结束行程。

★罗浮山天路之旅:

上午朱明洞景区大门接团,观梅林→赏杜鹃→游白莲湖→大礼堂→龙泉眼→龙源飞涛→狮子峰→轮龙坪→伏虎岩→分水坳→午餐→登飞云顶→下山(原路或乘索道返回)→结束行程。

罗浮山有哪些景点?

一: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

二:罗浮山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飞云峰是主峰,海拨1296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罗浮山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崇的卓锡泉等。罗浮山还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三:罗浮山著名景点概述:

1:华首寺华首寺也叫华首台,它位于罗浮山的西南面。华首寺建于唐开元年间二十六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有500真人汇集此地而得名于华首寺,明万历年间,罗浮山香火旺盛,有十八寺,而华首寺被列为“第一禅林”。

2:酥醪洞在罗山北面、浮山南面的深山幽谷之中,被称为“神仙古洞”和“洵栖灵之奥区、修养之福地”。而是洞中的佳境,后倚青山,前临荷沼、旁有两山,左台右亭十壮观。它为葛洪北庵旧址。葛洪仙逝后,北庵日渐颓废。

3:黄龙洞位于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之下,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汉王刘岩所建天华宫的所在地。

4:冲虚古观该寺建于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由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所创建,此观是他当年在罗浮山开创的东、南、西、北四座庵堂的南庵,距今已有1670多年历史。

5:葛仙祠,该祠供奉着葛洪和鲍姑。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葛洪13岁丧父,生活贫寒,自幼好学,徒步到各处借阅书笈。

6:东江纵队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暨东纵成立60周年之际建成开馆的,它坐落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

7:会仙桥是一座单拱石桥,宽29米,高3米,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

8:吕洞宾殿,吕祖殿所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吕洞宾,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吕姓,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是山西人

9:洞天奇景

洞天奇景是罗浮山最具道教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全山有大洞18个,小洞天几百个。这里指的洞并非洞穴,而是洞天,是由几座山峰和一些古树自然环抱而成的小天地,道教称之为洞或洞天。洞中清静幽香,泉水淙淙,古木森森,鸟语花香,蝉鸣蝶舞,景色迷人。洞景最佳的有朱明、华首、白鹤、黄龙、酥醪等洞。众多的道家洞天,是历代神仙道士修炼的“洞天福地”,也是文人墨客神往并为之倾情的地方

广东惠州罗浮山景点简介

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是罗浮山开发得比较完善的四大核心景区之一,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占全山接待游客量近二分之一,是罗浮山目前最主要的功能景区。其中,景区内的冲虚古观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全国十大古观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到此祈福朝拜;元帅楼和十栋将军楼曾接待过共和国朱德、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徐向前、叶剑英等七大元帅和近500位将军。尤其是去年12月广(州)惠(州)、惠(州)河(源)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罗浮山到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都在60分钟以内,完全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加上投资6000万元的罗浮山旅游大道将广汕公路、广梅公路、广惠高速与朱明洞景区直接相连,彻底解决了以往游客到朱明洞景区行路难的问题,促使到朱明洞景区的游客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_x000D_

_x000D_

罗浮山旅游景点介绍

广东博罗的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罗浮山山区广大景点众多,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

罗浮山旅游景点介绍

白莲湖

白莲湖位于朱明洞景区中心,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因往昔遍植青莲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明朝祝枝山曾记述白莲湖的白莲“千万计,花过巨,中大如盖,微风吹之,撼撼如玉石切磋之音”。白莲湖曾有一动人故事:相传宋朝博罗人张宋卿出生时,其父梦人赠诗“白莲池上白莲儿,一举成名天下知,四十二年闲富贵,满船空载明月归。”张宋卿在罗浮山水帘洞苦读10年,宋绍兴丁丑年间,以春秋魁为天下第一,后任肇庆郡守,为官清廉。42岁病逝时,只剩布衣几套。为应验梦诗,船载灵柩葬于白莲池畔麻姑峰下。湖中的湖心桥和湖心亭于1959年修建。现湖内有锦鲤四万多条,使游人在此娱乐、放生、观景的理想之地。

会仙桥

会仙桥位于白莲湖边,是座单拱石桥。桥宽29米,高3米,桥面为青麻石条砌成,柱头均雕有花纹承四方体,栏板高52厘米,桥板正中刻有“会仙桥”三字,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于清宣统三年所书。

洗药池

洗药池在冲虚观的右后侧,成八角形状,面积约15平方米,相传是葛洪和妻子鲍姑当年洗制中草药的地方。葛洪自幼博览医学古籍,他擅于炼丹,又精通药理,尤其对中草药性特别精通。在《抱朴子内篇十三卷·仙药》中,他对各种草药的形状、颜色、药性、功效等都有祥细的记述和分析。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赞葛洪是“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炼金士”,承认“整过医药化学源于中国”。

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洗药池的上端,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为纪念苏东坡的“东坡山房”而建造。

在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惠州。在来惠州的途中,当船行至博罗时,他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便登临罗浮山,使年近六旬的他忘却了仕途的坎坷和旅途的颠沛,兴趣盎然地尽情游览,有感而发的写出了:“罗浮山下四时春,芒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表明了他对罗浮山由衷的赞美之情。

飞来石

这块突兀的巨石,就叫“飞来石”。相传在明朝年间的一个夜晚,冲虚观有位道士正在值更打坐,突然风雨大作,闪电雷鸣,山摇地动,吓得这位道士坐卧不安。第二天清晨,风停雨止,忽见云峰岩上巍然屹立着一块巨石,因不知这块石头由何处来,故名“飞来石”。几年后,桂林来了一位僧人到罗浮山,看到这块石头,越看就越奇怪,因为这块石头很像桂林那里不见了的石头,于是,就向冲虚观的道士探问,听道士讲完该石“飞来”罗浮山的经过,再仔细核对这块石头“飞来”这里的时间,恰好与桂林同样的石头“消失”的时间相同。因此,这位桂林僧人认定这块石头是从桂林“飞过”来的。但也有传说,可能是天上下流星时掉下来的流星石,究竟是怎样的答案呢我们也无从考研。

狮子峰

狮子峰,海拔高度242米;位于冲虚古观的右侧,从远处看,此峰有如威猛的雄狮在蹲伏,伺机扑跃,因此叫狮子峰。据传唐朝天宝初年,麻姑仙人曾降临此山。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冲虚观的道士办斋会,忽然看见有五色彩云起于麻姑台。其中何仙姑就缥缈云端。由于这个传说,所以狮子峰历来被视为是神仙的云游之地。

梅山别梦

梅山别梦梅花名于隋代。

隋唐文化鼎盛时,罗浮山“洞天慰为香国,云山纪成雪海。”吸引不少文人骚客到此赏梅。

晋代葛洪移居罗浮后,更是对都虚百余株梅树精心护理,使之成林成形,冲寒独丽。故称“梅山别梦。”

祥云薄日

祥云薄日是景区出口处的景观,地面寓意丰收和吉祥的“祥云浮动”图案,和中心象征太阳的圆形花坛共同呈现“祥云薄日”的意境,为您采一朵祥云送上吉祥的祝福!

稚川丹灶

稚川丹灶位于冲虚观的右后侧,原“葛洪丹灶”是由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未赴任而先游罗浮时所题。明末清初兵祸时散失。现“稚川丹灶”四字,由清朝广东督学使者吴鸿补书,因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所以“稚川丹灶”和“葛洪丹灶”意思完全一样。

遗履轩与仙人卧榻

相传东晋时,冲虚观的道士黄野人,自幼父母双亡,过着流落的生活。后来,葛洪收他为徒,带他来罗浮山修道,平时黄野人跟随师傅葛洪左右,但夜里却不知师傅的去向,黄野人非常勤快,每天天还没亮便沿着山径打扫落叶。一天,他清扫到蓬莱阁的石岩旁,突然听到有两人在谈经论道,而且他们所谈之玄道他几乎都听不懂。但从谈论者的声音,他能断定正在论道的二人是他师傅和师傅的丈人南海太守鲍靓。让黄野人不解的是,鲍靓离这里路途遥远,白天又没见他坐马车来,这会儿怎么会在罗浮山呢待他想靠前看个明白时,忽见一双燕子飞出,立刻人语查无。一连数日都是这样,黄野人百思不解。一天,他约了几个小道士,预先躲在岩石旁,听到声音便将网撒下,眼看那双燕子飞不出了,但当他们拉开网一看,发现原来只是鲍靓的一双靴子。根椐这个传说,后人便将这形如靴子的石头叫“遗履轩”以纪念此事。

惠州罗浮山海拔多高!

惠州罗浮山海拔1296米。

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圆260多平方公里。

罗浮山山区广大,峻拔奇峭,是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使地层褶皱形成穹窿构造山地。主峰飞云顶是花岗岩山体,屹立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

扩展资料

罗浮山的主要山峰:

1、玉鹅峰为罗浮山南面诸山之祖。岩壁陡峭,有明学士赵志皋摩崖石刻“千丈岩”。此处产龙须草,故又名龙须岽。

2、黄猿峰西有白鹤水,有巨石突出山脉而矗立,下杀至麓,涌泉下泻而落,形如白鹤。其东南峭壁亦高数十丈,斑驳黝黑如鱼网,被称为晒网石。

3、飞云顶,正尖圆,四望洞达,云常起足下。山顶有“罗浮君之神”石坛。山顶是一块约100平方米的草地,花香草密。

-罗浮山

罗浮山旅游景区-景区介绍

惠州罗浮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嘛?

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境内,东距惠州67公里,西距广州99公里,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一点也不为过!

在坚持一会便到达了顶峰--飞云顶,回首登山历程,一路都在拥有灵性的瀑布、溪水、山花、树林、庙宇、箭竹、杜鹃、甸草、怪石中穿越;不时飞来清风、浓雾、飞云,飘渺弥漫绕倘身边,感觉非常清新!飞云顶海拔是1281米,山顶不仅风光秀丽,更为可贵的是空气清新透脾,使人沐浴在这纯净之中,忘却尘世,留恋忘返。

呼吸过这时间少有的清爽之后,便忘了时间,该下山了!

从另一边往西北方向沿山脊穿越下山,首先到的地方是上界峰(海拔1180米),接着是上界中峰(海拔1106米),然后上界三峰(海拔980米)也接踵而至。途中还经过刘高尚试剑石,刘仙坛。

再下来就是四方山了(海拔900米)。四方山就处在山脊的防火带上,乱石比较多。穿越到了这里,安全系数比先前大多了,线路一直向西北约30-60度之间沿山脊前行,无明显线路足迹,不管怎么样,沿着山脊穿越寻路下撤,一定会有路的!继续沿山脊往正北方向穿越,注意山脊右手边有条小路下酥醪茅坪村的,不要错过了!

最后到达酥醪茅坪村,便结束了穿越。

交通广东省长途汽车客运站(广州火车站右边约200米)每天有多班高速直达客车往返广州至罗浮山,票价:40元/人。

广州天河汽车客运站每天也有多班客车到惠州,可以在罗浮山路口下,最早发车时间是早上六点半,票价:25元/人。惠州与罗浮山之间每隔15分钟有一班豪华大巴车对开。

住宿罗浮山正大门有很多不同档次的星级宾馆可供选择。穿越登口入的蓬莱山庄,由酥醪村一退休老支书开办,共有16间客房,房价40-50元/晚(可讲价),蓬莱山庄门前的空地还可以扎帐篷露营。

餐饮拨云寺可以住庙里的居士大通铺,功德费用随你所喜。云寺庙里有出家师傅们吃的斋菜饭供应。在酥醪茅坪村可以吃到地道的酥醪菜。还可以吃到饲养一整年才长100来斤的正宗酥醪土猪全猪宴,猪骨与酥醪菜干煲汤、猪肉白切和红焖等。

出行指南行程前半段山路美,但是后半段沿山脊甸草穿越,如果起浓雾时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好带上指南针随时对照地图,建议5人以上出行。

广州资讯

《三国演义》里经常会出现某某武将身长八尺或九尺的说法,在中国古代一尺的长度有所变化,《三国演义》成书在明代,而根据《中国度量衡史》的记载,明代的一尺是311厘米,这样换算下来武将身高实在有些惊人。但是实际上书里面的一些身高数字,是可以在《三国志》里找到。

像《三国演义》第一回里写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而在《三国志》里记载了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都是“身长八尺”。赵云在《三国志》里虽然没有记载身高多少,但是《赵云别传》里写了赵云“身长八尺”,和三国演义里描述的一样。

因此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描写武将身高,应该是参考了《三国志》之类的历史资料,并非随意瞎编,所以这个一尺的长度,应该是取东汉末年时期的数值,《中国度量衡史》里一尺的长度是2375厘米。根据这个我们先看一下裴松之注《三国志》里提到过的人身高:

何夔身长八尺五寸,身高202米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身高178米

诸葛亮身长八尺,身高19米

赵云身长八尺,身高19米

彭羕身长八尺,身高19米

谯周身长八尺,身高19米

孙韶身长八尺,身高19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也有不少身材高大的人,诸葛亮都有19米的身高,也难怪他一天只吃数升,司马懿就判断诸葛亮身体不好,以这个身材和他的工作强度来说,这点饭量确实偏小了。不过按照这个身高,脑子里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顿时倒塌,似乎抡把长戟才合适。

另外顺便整理了一下《三国演义》里人物的身高,大家做个参考: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身高178米

张飞身长八尺,身高19米

关羽身长九尺,身高214米

曹操身长七尺,身高166米

华雄身长九尺,身高214米

赵云身长八尺,身高19米

许褚身长八尺,身高19米

陈武身长七尺,身高166米

董袭身长八尺,身高19米

文丑身长八尺,身高19米

魏延身长八尺,身高19米

马腾身长八尺,身高19米

孔明身长八尺,身高19米

陆逊身长八尺,身高19米

鄂焕身长九尺,身高214米

兀突骨,身长丈二,身高285米

郝昭身长九尺,身高214米

王双身长九尺,身高214米

诸葛恪身长七尺,身高166米

文鸯身长八尺,身高19米

彭羕身长八尺,身高19米

匆匆找的数字,如果有疏漏希望大家指出,谢谢。

历史如酒

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各种古籍和史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句这样的话,“身高八尺”,在很多书籍中,对人物的外貌描绘中总会出现这一句话,尤其是武将,好像就应该有这样的身高。

这样的描述,在三国史书上多次出现,几乎每一个著名的武将介绍中都会出现这句话。比如描述诸葛亮是这样的,“身高八尺,容貌甚伟”,就是说诸葛亮足足有八尺高,而且是相貌堂堂。当然这里面有些美化的成分。

而对三国中的其他人,尤其是武将,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描述,比如关羽“身高九尺”、张飞“身高八尺”、马超“八尺有余”,周瑜“身高八尺”、吕布 “身高九尺有余”,似乎当时的武将都应该有着能跟他们战绩匹配的身高和容貌,而“身高八尺”似乎是个标配。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一尺等于三十多厘米,三尺便是一米,那么那些身高八尺的武将就应该有两米六了,那些身高九尺的得有三米了。难道古时候的人都长这么高的吗?当然不是,古时候的换算单位跟现代有很大不同,比如现在一斤是十两,而古时候的一斤足足有十六两,两者相差很大,所以才有“半斤八两”这句话的出现。

同样的道理,古时候的一尺跟现在的一尺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按照现在对汉代文化的研究,以及一些出土的文物,史学家从古墓中出土的汉代尺子判断出,当时的一尺大概等于现在的23厘米,由此来推断,身高八尺大概是184厘米左右,而身高九尺则有着207厘米。

这样看来,虽然远没有我们原来想的那么恐怖,但是也绝对是标准的大高个。

如此,我们对三国中出名的武将身高有了个基本的判断。

周瑜,身高八尺,一米八四。

张飞,身高八尺,大概是一米八五。

赵云,身高八尺,应该也在一米八五左右。

关羽,身长九尺,就算是刨去误差,应该也有两米左右。

吕布,身长九尺有余,这位三国战斗力最强的武将比关羽还高,估计得有两米一高。有这样的身高,也难怪在辕门射戟时吕布邀请袁术大将纪灵,纪灵一看到刘备在场就想逃走,被吕布一把就提回来了,“如提稚童”。纪灵身为大将,怎么着也有一米七以上吧,但是吕布提他就想提起一个小孩子那样简单。由此可见吕布的身高和力气有多夸张了。

三国具有代表性的武将大概身高就是这样,不过我认为,“身高八尺”可能在很多时候都有称赞、美化的意思,有可能,武将实际本人的身高并没有这样高,当然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在三国演义中,对武将兵器的描述动不动就是数十斤,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身高,可能连拿起兵器都很难,更别提挥舞作战了。

所以身高八尺,应该泛指那些身高在一米八到一米九左右的武将。我是相信古人的身高、体型、力量要大于现代人的,因为在古时候,无论是在家劳作,还是在外作战,强健的身体都是首要,在古代那样严峻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那些举世闻名的武将了,定然有他们的长处,才能脱颖而出。

星火辰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三国人物的真实身高当然得看《三国志》的原始记录,《三国演义》里面动不动九尺、一丈的说法那就是夸张了。其实,从古到今,一尺到底有多长,变化很大,从秦朝到如今,大概遵循着一尺越来越长的规律。难道是因为人类营养越来越好,越长越高的原因?呵呵,开个玩笑而已。

在秦朝,一尺大约在23厘米上下。到了汉朝,光是西汉、东汉这一尺的浮动就比较大,从21厘米多到24厘米多,隋唐时候一尺达到30厘米上下,到如今一尺已经是333厘米了。正因为如此,隋唐时候身长六尺的已经非常高大,但若是在三国里面六尺那就是个小矮子。

《三国志》是陈寿在西晋时期写成的,根据西晋的出土文物,那时候的一尺居然有242厘米。考虑到陈寿肯定要依据前人的记录来写书,那些记录里的一尺未必有西晋时候那么长,陈寿也不可能实测修正。那么我们取个231厘米到242厘米的中间值,三国时候的一尺多半也在236厘米左右。

好了,星火辰下面所说的三国著名人物的身高,都是《三国志》,或是《三国志》裴松之注解里有明确记录的,而不是小说家言。

一、君主

1、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如今1米77左右。曹操、孙权的身高都没有见到记载。

2、刘表,身长八尺余,是八尺还有余,那就在1米9左右了。刘表这么高大,超出想象了吧。

3、马腾,身长八尺余,面鼻雄异,也是1米9左右。

二、谋臣、名臣、名帅

3、诸葛亮,身长八尺,1米89左右,绝对的山东伟丈夫。

4、顺道说说和诸葛亮齐名的周瑜,周瑜按照史书描述,也长得高大,但没说具体多高。星火辰认为,但凡当时身高能上八尺的名臣名将,多半都会记录。东吴记载了好几个七尺五寸以上的,可见当时七尺五以上,已经很显眼了。估计周瑜应该在七尺二三寸左右,和东汉的建立者刘秀差不多高,即如今比较正常的1米73左右。

5、程昱,身长八尺三寸,这个厉害了,曹操的程昱军师居然身高1米96左右。

6、诸葛恪,七尺六寸,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吴国中后期大权臣,身高在当今看来比较正常,但也到1米8左右了。

7、谯周,就是劝刘禅投降那个蜀国大臣,身高居然达到八尺,1米89。

8、彭羕,蜀国反刘备的罪臣,和谯周一样,八尺,1米89。

三、下面就是猛将们了

9、许褚,八尺余,虎背熊腰,身高1米9以上的豪杰。

10、顺带提提和许褚齐名的典韦,史书记载他雄壮,但没说多高,估计应该在八尺以下,否则多半会记录,估计在1米8以上。

11、赵云,八尺,这是裴松之注解里的记录,也在1米89左右。

12、顺带提提演义里身高九尺的关公和身高八尺的张飞,历史上的他们,应该没这么高,否则多半该有记录。估计两人的身高和刘备比较接近。

13、太史慈,七尺七寸,1米82左右,这个很正常,毕竟人家太史慈本是山东大汉。

14、陈武,江东十二虎臣之一,也是七尺七寸。星火辰发觉东吴搞记录的人要仔细些,曹魏的八尺以下的,一概不写。蜀汉的除了君主要记录一番,也是八尺以下的一概不写,东吴的却记录了好几个七尺五到八尺之间的。

15、董袭,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八尺,1米89。

16、还有两个比较矮的,一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乐进,据说其短小得轻易藏在马肚子下,腾转如飞,虽没写具体多高,估计吧,得在1米6以下。一是东吴大将朱然,长不满七尺,1米65以下。但这两个,大概属于灵活型,矮不影响战斗力。

至于《三国演义》里面虚构或者夸张的三国名将的身高,此处不提,有些朋友好像已经回答了。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剑仙杨十三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武将如云。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许褚、典韦、吕布等等,无论是在影视、游戏还是在书籍中,都留给我门非常深刻的印象。英雄人物往往会有身形伟岸的形象,那么他们的真实身高是多少呢?从书籍中找到些相关描述。

1 汉尺有多长?

判断他们的身高自然不能用现代的尺度,需要了解汉朝时期的度量值。考古学者古墓里面发现了很多汉代的尺子。其中在汉桓帝永康元年埋葬于洛阳的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汉代尺子比较有代表性。当时他们有一把用骨头制作的尺子,总长度是现在的237cm。其后,考古学者又在一座东汉的墓中发现了一把长度约为233厘米的尺子。最后,学者们经过了系列的考古,将一些出土的尺子平均测算,得出了两汉时期一尺约合236厘米的结论。三国前期的尺寸一般是承袭东汉而来的,可能三国会有区别,但应该区别不大。

2 书籍中关于人物身高尺寸的描述

(1)刘备:七尺五寸(出处《三国志》) 236 x75=177cm

(2)诸葛亮:八尺(出处《三国志》) 236 x8=1888cm

(3)赵云:八尺 (出处《云别传》) 236 x8=1888cm

(4)张飞“八尺”(出处《三国演义》) 236 x8=1888cm

(5)关羽“九尺”(出处《三国演义》) 236 x9=2124cm

(6)马超“八尺有余”(出处《三国演义》) 236 x8a>=1888cm

(7)马腾:八尺余 (出处《典略》) 236 x8a>=1888cm

(8)太史慈:七尺七寸 (出处《三国志》) 236 x77=1817cm

(9)程昱:八尺三寸(出处《三国志》) 236 x83=1958cm

(10)许褚:八尺余 (出处《三国志》) 236 x8a>=1888cm

(11)华雄:身长九尺(出处《三国演义》) 236 x9=2124cm

(12)曹操,《三国志》中记载:姿貌短小。 最新考古测定显:155米(DNA复原,别不信,我想有可能是曹操小时候的。。。。。。。。)

(13)吕布“身长九尺”(出处《三国演义》) 236 x9=2124cm

(14)刘表:八尺余(出处《三国志》) 236 x8a>=1888cm

(15)卢植:八尺二寸 (出处《后汉书》) 236 x82>=1935cm

(16)孙邵:八尺(出处《吴录》) 236 x8=1888cm

3没有精确身高,但有身材描述的人:

司马朗:身体壮大(祖父司马俊八尺三寸)(出处《三国志》)

郝昭:为人雄壮(出处《魏略》)

袁绍:壮健(出处《后汉书》)

臧洪:体貌魁梧(出处《三国志》)

荀彧:为人伟美(出处《典略》)

典韦:形貌魁梧(出处《三国志》)

何桢:容貌甚伟(出处《文士传》)

张楚:为人短小(出处《魏略》)

乐进:容貌短小(出处《三国志》)

王粲:容状短小(时年14)(出处《三国志》)

韩宣:为人短小(出处《魏略》)

张松:为人短小(出处《益部耆旧传杂记》)

张肃:容貌甚伟(出处《益部耆旧传杂记》)

何祗:体甚壮大(出处《益部耆旧传杂记》)

孙权:形貌奇伟(出处《三国志》)

周瑜:长壮有姿貌(出处《三国志》)

鲁肃:体貌魁奇(出处《吴书》)

吕蒙:形长伟(出处《荆州记》)

张温:容貌奇伟(出处《三国志》)

陆绩:容貌雄壮(出处《三国志》)

蒯越:魁杰有雄姿(出处《傅子》)

阮籍:为人短小(出处《晋书》)

石苞:容仪伟丽(出处《晋书》)

根据古料分析,汉朝是中国古代身高最高的时期,男性约为167CM,女性约为153CM。如此看来,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便是身高突出了,当然曹操除外。

(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私信删除)

史研

这个真实的身高大概是在1米9左右,身为一个厉害的武将,如果长得非常的矮,这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是长得非常的高壮,就连将军肚都是应该标配。虽然古代人身高是非常矮的,但是有很多将军都长得非常高大,就像关羽在我们这现实生活中大概是属于姚明这种身高的,而张飞可能比关羽矮一个头,但是也算是人高马大的。而赵云也算特别高的,可能就是1米9左右,而黄忠可能会比较矮一点,但是马超可能会和赵云差不多。

在古代的战场上,身高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是那种身体的力气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算一个人长得非常的矮的话,但是他的力气非常大,而且灵活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长得高还是比较好的,身体就会更加的强壮,就像吕布就是长的非常的好,所以才会是天下第一武将。

蜀国五虎将都长得非常的高,绝对不是普通人的那种身高。

像关羽的身高可是非常大的,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关羽像,在寺庙里都长得非常高大,这完全是按照关羽的身材来弄的。我小时候去看关羽庙的时候,被关羽的身材惊到了。而且听寺庙的老人讲,关羽在当初的三国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和他比身高。就是因为关羽长得实在是太高了,而且他的青龙偃月刀是非常长的,要是一个长大的人是根本挥动不了这个武器的。

而所有的武将都是像关羽这样的,古代人常说其实就是最好的水平,但是对于武将来说是越高大越好,在战场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力气,也可以杀死更多的人,才能够在战争中生存下来,身为一个矮子可能就会被淘汰。

像曹操和刘备的身高都不是特别的高,就是因为他们并不适合打仗,曹操的身高大概1米6,而刘备的身高也不怎么高,手都垂到地面,可想而知刘备是有多么矮。所以他们只适合在军里指挥这些武将,而不适合去打仗。

其他武将也是非常高大的,身材也特别的好。

并不是所有的武将都是长满着浑身的肌肉,很多人都是长着一个将军肚,甚至全身都是肥肉,这个是在战场上是非常容易常见的,因为在战场上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如果没有充足的脂肪的话,可能打一了一下,就完全是没有力气了,可能就会被敌人杀死,所以很多人就被淘汰了。

而长着一个肥胖的身材,虽然不怎么灵活,但是能够抵挡住别人的进攻。而且身高大的还是有好处的,那就使手特别的长,能够挥舞更重的武器,别人手短的话可能是比自己打到别人手上更慢一点。这个天下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一寸长一寸强。意思就是说武器越长的话,那么就可能打得更厉害一点。身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长武器没有一个长的身体去会动的话,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

你们认为身高还有哪些优势呢?欢迎在下面评论。你们身高高吗?

生活阿尧vlog

中软国际软件工程师

看三国时,我们能经常看到对里面人物的身高描写,比如说吕布身高一丈 ,关羽九尺,张飞八尺,赵云八尺,马超八尺有余,魏延八尺有余,诸葛亮八尺,刘备七尺半等等。

换算成今天的长度来算的话,到底是多高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魏国曹操165 cm 曹丕180 cm 曹仁173 cm 夏侯敦185 cm 夏侯渊180 cm典韦188 cm 许储185 cm 司马懿176 cm 张辽180cm 张颌185 cm徐晃185cm等等

前两天我们做了几期关于石家庄的老村、老建筑的调研,让我欣慰的是石家庄市区内残存的几处 历史 的遗迹,并没有被城市化的建设所磨灭。感谢“临小溪567”网友留言提示,我们才找到了有着3500年 历史 的古村落——永壁村。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我们大部分人最初关于寺庙和僧人的观念多来自这个故事的开头,然后就是从影视里看到的,直到长大以后有机会亲自游览参观寺庙,才会有更直观的印象。鹿泉市铜冶镇永壁村的小孩子们就不用这样,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能看到寺庙大殿,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河寺大雄宝殿就坐落在村子的小学里面。

 永壁位于鹿泉市东南15公里处,省会石家庄的西南部。因为位置较好,所以规模较大。走在村子里面,举目可见新修好的住宅区,尤其是靠大街的房屋,两三层的建筑很多,也有不少六七层的。走到这些建筑后面的巷子里,才能感觉到村子悠长的 历史 。有许多比较老旧的房子,青砖灰瓦,有的墙皮脱落,能看见用泥坯垒起来的墙;有的用红砖把坏处修补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有的则快要倒塌掉了,正准备翻盖。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胡同口的拱门,像是一个历经风雨、年事已高的老人,默默地看着村子的变迁。

在村子里面的时候,询问了不少人也没有人知道村子内小学里面有一座庙,直到来到小学。永壁村小学在村子的最东面,规模很大,因为是周末,学生们不上课,校园里面空荡荡的。一进学校门口,往西走,就能看见一座古老的建筑,这就是金河寺大雄宝殿。现在的大殿四面白墙,上面写着“普通话是校园语言”的宣传标语,门口挂着校长室、会议室的牌子。这些都和寺庙无关,记者不由得心生疑惑,又问了一下学校看门的老人才确定。

 金河寺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以前的金河寺规模宏大,包括影壁、门殿、甬道、大雄宝殿、禅房等建筑,打一个通俗的比方,不比现在的毗卢寺差。据记载,以前的金河寺曾经有僧人100多位,同时还拥有土地二百余亩,是方圆数百里有名的寺院,周围的人们经常来这里求神拜佛、赶庙会。最近发现一块金河寺和尚圆寂石碑残块,下款落有“雍正岁次八年菊月二十八日吉旦”的刻字。

“以前还是有后面这一个殿(禅房)的,不过后来给拆毁了。”老人颇为遗憾地说。

“什么时候拆毁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为什么要把它拆了呀?”

“不知道。”平静的诉说中,老人显得有些落寞。

“其实被拆毁的还有很多,以前,有很粗的槐树和石碑,都在大雄宝殿前面,树被砍了,石碑修桥用了。”老人说。

据记载:“(金河寺)大殿前原有唐槐两株,唐碑一通,重修碑数通。”老人说的被砍的槐树就是唐槐,被毁的是唐碑和重修碑。现在,大雄宝殿后面还散落着几块石碑的底座等东西,一块上面雕刻着一条盘龙,上面写着“重修金河寺碑记”,紧挨着的是一个石乌龟,以前是用来驼石碑的,现在只剩下少半个身子和依旧挺直的头。这些残碑碎石尺寸巨大,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能恢复原状,能有多大,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金河寺当初的规模。

“这些东西原来都在大雄宝殿前面的花坛那里,因为修花坛所以扔在这里了。”

 现在的金河寺,只剩下大雄宝了。大雄宝殿现在长165米、宽112米、高04米高的台基上,殿体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一脊四坡,为庑殿式建筑。庑殿,四阿顶为宋代最尊贵之屋顶,法式亦称吴殿,即清所称庑殿是也。法式(《法式营造》)谓“八椽五间至十椽七间,并两头增出脊榑各三尺”,使垂脊近顶处向外弯曲,即清式推山之制之滥觞也(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现在大雄宝殿的屋顶全部用木头制成,屋脊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形,顺着“人”字形的殿顶往下,屋檐处的房角斜着挑起来,形成斗拱之势,下面用椽子排列成数列,托着屋角的瑞兽。

大殿的屋顶铺着绿色、**的琉璃瓦,不过已经斑斑驳驳不成样子了,四角套有角兽,青面獠牙,面貌虽损,威严俱在。现在的大殿东西长145米,南北宽92米,高九米,占地总面积只有1334米。

如果不是殿顶的存在,现在的金河寺大雄宝殿更像一个破旧的现代建筑。四面白灰刷墙,墙上挂着空调和电表。周围地面都是水泥铺成的,门紧锁着,上面有钢丝网罩着,门上镶嵌的玻璃很是干净,能看到里面的情形。屋子正中放着一个圆形会议桌,墙上挂着一圈锦旗,还有许多办公用品。能透露玄机的是大雄宝殿墙壁的破旧之处,里面透出泥坯的质地和和泥用的麦秸,用手一捏,都酥碎了。还有就是墙里面的柱子,虽然为了保护好,刷满了红色的漆,可是满是皲裂,充满沧桑。

“咱们这儿什么时候成的学校?”

“那可早了,民国元年吧,1912年就成学校了。”

“就在咱们金河寺吗?”

“在西边还有一个小庙,一开始学校在那里,后来人多了,就挪到这里了。”

“学生们在这里上课吗?”

“不是,大殿一直就是办公的场所,到现在还是。大殿里面有一块石碑,讲的就是这个事儿,不过校长不在,进不去。”

“不过现在的大雄宝殿和以前基本上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扑朔迷离的金河寺

金河寺究竟建于何年何月,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记载的是明朝,因为现存的大雄宝殿,据清代的获鹿县志记载为“正德三年建”。可是村人传说金河寺大雄宝殿初建于隋唐,后来历代都有修缮。因为村里的老人说,大殿前原有唐代种植的槐树两株,唐朝刻的石碑一通,重修碑数通,遗憾的是在文革中都被毁掉了。唐碑被压在村东北的桥基中,以唐碑唐槐推测,大殿应始建于唐代。有一本史料提出是否清代县志中记载的“正德三年”是“至德三年”之误呢,这一切都要要等到唐碑重见天日的时候才会真相大白。

然而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期间,永壁村村民在拆除大殿后面的禅房时,在屋脊发现铁瓦一块,上面铸有“成化九年”字迹,也就是公元1473年,这比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早了35年。

更为奇怪的是大殿的木架结构为“减柱造”,即大殿的金柱本来应有四柱,而实际上只有两柱,中间的两柱被减去,这种减柱造只有在金元时期流行,后代就很少应用了,所以可以推测现在的梁架是金元时期修造而遗留到现在的。

金河寺前原有金河流过,寺因河命名。河上原有石桥一座,现在金河流经村中的一段已经被填平,河改道村南。村内地面现在已经被垫高,石桥被压在水泥路面下。最近发现的一块清代乾隆三十六年二月立的修桥石碑,记录了此桥的大修经过。河已改道,人亦无存,金河寺也只剩下一座大雄宝殿,谁也不知道它能在 历史 的风雨中飘摇多久。

欢迎各位网友留言,帮助我们寻找石家庄更多的 历史 遗迹,和更多的古村落。 历史 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保护价值,它不仅是艺术品,也是我国文化史和 社会 史的"实物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历史 不能摒弃,文明需要继承。 历史 建筑自然也是我国城市风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这些 历史 的瑰宝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保护,才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先辈人的遗志。

寺庙经济的隋唐寺院经济

隋唐时期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寺院的封建经济,其来源除官私布施外,地产与高利贷是寺院经济的两大支柱。  佛教寺院经济两晋南北朝隋唐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