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第1张

1阙在古代是一种很罕见的姓氏,读作(què),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

2阙也叫做象魏,是用来颁布法令的地方以及宫殿入口处的双柱的名称,所以被称为宫阙;如果在城门的两旁建立阙,则称为城阙。

3阙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

历史学家认为,族谱也是历史记述的一种。如能去其糟粕,单纯纪录源流世系,记述聚居地区之名胜古迹、历史事件、经济状况及人物事迹等内容,乃是人口普查、国史及省市县志之参考资料,优生之真实史料。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信访或亲访调查,收集部份资料,并查阅几种老谱,加以分析,对照整理,特撰此文。

湖南阙氏源流与分布概况 湖南阙氏,共约3万余人,其中桃源县有万多人。湖南阙氏主要有两大族系组成:一是弁公以下约38世尊保系统,二是弁公以下26世宣公(江西老谱不算弁公记为25世)系统。宁远阙姓就是尊保后裔。其迁居路线是:邳州→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宁远。据台湾谱载:尊保一世,葬山东曲阜昌平乡,至3世西迁出西太原府文水县,4世南迁河南汝州府伊阳县,4世次子葬豫东陈州府项城县,5世东迁浙江湖州府长兴县,6—9世再南迁该省黄岩县,10世南迁福建,11世起又西迁湖南宁远县,定居至今,已繁衍35—37世。在宁远和新田已发展到几十个乡村,人数在5千人左右。

江西老谱记载:宣公于汉献帝末年(公元220年左右),任下邳太守时,因故迁任潭州(今长沙市),遂就地定居。此为江南阙氏之先峰,亦为湘有阙氏之始。及至东晋时代,宣公之两个孙(进文之子)阙胜、阙学先后由湘入赣,即28世胜公迁人豫章(今南昌市)凤凰坡定居,学公亦于东晋明帝太宁间(公元323—325年),迁入江西抚州府赤南门定居。宣公身为长沙太守,官职不小,为何两孙均离长沙远流入赣?尚待查考。学公后裔从无州再南迁至乐安县的峡源(今右源村)定居,及至庚郎公生三子:孟宗、孟求、孟安(后称“三孟公”),其后裔发展很快,迅速散居江西数十县,并向外省移居。宣公子孙回迁入湘者大体可分为三支:一是福建孟安后裔迁入桃源、攸县、邵东等市县。这支人数不多,今已知从桃源移居桑植者有迁千人。二是宣公以下37—52世(弁公63—78世)后裔先后均有入湘者,主要由江西乐安、吉安等地迁入宁远、新田、长沙、新化、桃源、湘乡、安化等多县,继而散居至全省,特别是湘西各县,然后进入川贵等省。这支主要是孟求后裔,也有少数孟安、孟宗后裔,人数约在2万人。三是江西明万11传至韶梅(弁公63世,孟求22世),迁居“湖广安邑”(湖南安化)梅城大南门定居。这支发展较快较广,已散布至本省的40多个县市和6个省,人数在3万人以上。

湖南谱载:韶梅生三子:名尚胜、尚贤、尚友(后称“三尚公”)。长子尚胜留居安化,次子尚贤由安邑移居龙阳(今汉寿县)的鸭子港,三子尚友夫妇移居桃源。安化老谱载:“韶梅公次子尚贤,一名镇公,安邑大南门迁居龙阳鸭子港,是为居龙之祖。明洪武七年甲寅8月初6日生,明成化6年寅3月殁,寿97岁,配谢氏,终年95岁”。尚贤生三子:鼎梓、鼎松、鼎楷。谱载“自尚贤迁居汉邑鸭子港后,滋息虽多,奈下温连遭氏垫,于是鼎派兄弟细裔,各更爽垲。梓公徙汉寿县东岳庙,松公徙阙家冲,楷公徙佘家园”。其子孙又分迁益阳、桃江、安乡、华容、沅江、长沙、望城、常德、南县、宁乡、济阳、桃源、大庸(今张家界市)等县,再远迁至四川、鄂南之潜江、黄山、陕西的安康等地,人数发展至7000人左右。二房尚贤系统与大房尚胜系统于清道光29年五修谱时合谱(含鄂西、广西资源、陕西平利阙姓在内)。

三房尚友公夫妇于明代洪武末年,迁居桃源县的岩门(又称岩门或岩源门或大里)即八公桥乡(含剪市乡)鹅公井村一带,笔者于1996年12月亲访时,当地宗亲说,桃源阙姓已散居到全县36个乡镇的大部分乡村,还外迁到常德、慈利、大庸、永顺、龙山、桑植、麻阳、凤凰、保靖、吉首、怀化、溆浦等县,几乎散满湘西、湘北,并远迁到四川的綦江、巴县、重庆、合川、北碚、南充、黔东的松桃、鄂西的恩施、鹤丰、来凤等地,人数发展到2万人以上。

桃源阙姓有三支:一是来自福建永定→梅县→桃源→桑植,二是江西的乐安、吉安→桃源→麻阳,三是江西乐安峡源→安化→桃源→四川。但这三支早已混居,又共修谱谍,很难分清了。

桃源阙姓中流传着几个故事。其中“龙阙祠堂”和“老太婆”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据桃源官宦坪乡老谱记载:“外祖龙文远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西门外高沙村高化乡十八都人,于明洪武二年乙酉(1369年)来桃,遂家于大里,善地理居,岐黄济世活人,因号大里才。生一子一女,子名智海,女招赘阙文昌,佐理后,海无传,继昌次子仲恭为龙氏之祧。公生于元至顺庚午元年(公元1330年)9月,殁于明洪武已未12年(1380年)7月,寿年50岁,配郭氏,寿终78岁”。又载:“始祖阙文昌,江西吉水拖船埠人,生于元顺帝至正已丑9年(公元1349年),殁时寿76岁。自明洪武壬子5年(1372年)贸易来桃,于大里时,龙公文远招赘为婿,同炊立业,而遂家矣。至公毕世,智海无传,婿居半子,承家奉祀,敢不以龙为重哉!虽然而龙,不敢忘其姓焉,敢冒故世,世子孙以阙称族,乃当然之理也。后生二子,长仲温、次仲恭,遂命恭继舅父智海名下为嗣,承龙氏之祧。故龙阙二姓实属一,本于此焉。”此乃“龙阙祠堂”之由来。该祠建于清代,毁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尚有祠堂外院大门。郭氏寿高78岁,丈夫早逝,她支撑龙阙三代几十年。这就是老太婆的传奇故事。

清嘉庆5年(1800年),于八公桥乡“龙阙祠堂”之北侧,在龙籍海墓前立有大墓碑:“阙氏二代祖籍海老大人墓”,左写“大清嘉庆五年春合族立。”龙智海是桃源祖阙文昌内弟,同辈,只因文昌“次子仲恭继舅父智海名下为嗣。”为何龙智海成了“阙氏二代祖呢?从泥窝潭乡阙谱对上述阙龙两姓文字的记载和派名的排列(文仲×朝×,东来士栋中……),均说明龙智海不是二代祖。桃源八公桥乡阙氏派名排为:“文智仲×朝……”,把龙姓派名“智”塞入阙姓派名“文”与“仲”之间,这是不确切的。八公桥乡为何如此立碑,待查八公桥乡鹅井村阙氏谱。

据麻阳谱及合川承贤证实:桃源始祖阙文昌兄弟阙荣昌移居麻阳水塘营双岔口,前20代派名不同,后20代派名基本与桃源相同(见派名表)。至第9代“景”字派,由沅州府麻阳县经永川→东安县→保定府→遵义府→桐梓→四川綦江县→重庆府→合川县。但麻阳谱载:入川者非荣昌后裔,而荣昌兄弟荣德子孙景远和应宾父子等。应宾兄弟移居四川后发展很快,仅合川一地就发展到20个乡镇的30多个村庄,已发展3000人以上。

另一个故事是,光绪乙未年间,安化六修谱时,桃源县阙姓乘8抬轿子,浩浩荡荡地到安化梧桐坳寻根问祖,搜集谱志资料,虽未合谱而走,但说明桃源阙姓与安化阙姓有源。

桃源泥窝尝潭乡官宦坪村是阙士琦家乡,也流传首美好的故事。士骑为弁公73代、“三孟”32代嗣裔,其子孙已传13—14代,今衍繁200余人。士琦居屋仅留遗址,坟已平整修田,但留有一个“十年寒洞”的勤读岩洞,供人们参观游览,至今传为美谈。村边山上的石壁上有一座古庙,士琦在庙前亲题一付对联曰:“石壁自天成,传一幅牟尼真影;溪流为佛设,涌几层南海清波。”横幅是“见身”二字。从此联的字里行间看到士琦文学修养之高,令人叹服。

大房尚胜随父定居安化,传至第4代十佑公生三子:梓占、梓素、梓启,“三梓”又生“七训”:谟训、典训、金训、虞训、颜训、庭训、尧训。发 展至此,嗣孙猛增,逐渐向外迁居。安化谱载:梓占公长子谟训于明嘉靖年间迁居安化梧酮坳,谟训子志全携儿玉奇、玉清迁居蓝田附近之浅塘,再迁新化尖山(今属涟源市),后又移居新化旧九都太阳乡。其后有一部份迁安化东坪及邵阳、溆浦、湘乡等县,后远迁鄂西之恩施、鹤丰、恩承、四川之仁寿、新都、什邡、梁山(今梁平县)等县。梓占公次子典训始迁安化北路,至清代远迁川陕者过半。梓素公长子金训初移安化南路田心,其后裔益宏、益学迁徙鄂西恩施盛家坝区石门坝乡。益学公再迁四川广南。梓素公次子虞训分迁西路,后迁胡家坪、久泽坪等地,其子孙正元迁居宁乡,有的迁浏阳、益阳、娄氏,也有返迁江西之铜鼓者。梓启公次子庭训迁居涟源、湘乡、娄底、远迁川陕鄂桂者,俱载世系图内,还有散居到邵东、邵阳、长沙、礼陵、株洲、龙山、临礼、岳阳、湘阴等县市,胜房人数估计为2万人左右。

宁乡阙姓也有趣事。韶梅12代后裔文武公,于明末由安化移居宁乡七里乡的蒋家伦,去时两人,生活贫苦。可时来运转,开荒时竟挖出三窝金子,买下三处庄所:蒋家伦、阙家滩上屋、阙家滩下屋,水田增置至200多亩,人口发展30余人。今已有400余人,其中大学生7人研究生2人。

湖南阙氏聚居地区之自然环境及名胜古迹 湖南本系“鱼米之乡”,但阙姓多居丘陵、山沟地带,经济环境较差,山水环境较美。居阙姓较多之长沙、望城、宁乡三县市交界之岳麓山 ,是全国有名的革命和游览胜地;汉寿、岳阳等滨湖10县多有阙氏聚居的洞庭平原,有岳阳楼之雄伟,君山之幽美;近万丁阙姓的士琦故乡桃源县,有传诵千年的桃花源奇景;有士琦中举修桥而赞誉三百年的阙家桥;在汉骞中将的故乡宁远县,有毛泽东赋诗赞誉的九嶷山美景;在贺龙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阙姓聚居地桑植和张家界市,有联合国认定的“世界自然森林公园”之称的武陵游览胜地;在誉称“阙半街”达500年的安北海城,有“梅城四奇”之称的赏月镜子岩(光洁如镜的一面,有“明月”与天上明月相映成趣)、虫鼠不浸庙(孔庙殿内木结构天顶和梁柱,至今找不到鼠咬虫蛀之痕迹),阴河黑鲤鱼(在城下横贯10余里的阴河内,有黑色鲤鱼,食之清心明目,补肾壮阳)、神秘古神洞(桥下有三个大溶洞,寒者称“阴洞”,暖著称“阳洞”,阴阳二水注入下洞,洞深难测,令人称奇)。在位于安化、涟源、宁乡、新化四县交界地带,处于雪峰山脉中段之梅岭峰脊上,有20金个山村聚居着3400多阙姓,此地有景多、洞多、庙多之特点,有如莲花宫洞、龙井犀牛、笔架凌霄、熊耳浮青、仙岩佛像、黄罗湄塘、镜泉玉月、芙岭朝云、泉塘佛玉、印石奇文等十景。位于阙氏久泽村之莲花洞内,酷似宫殿,有几十宫,已探进九宫,灵龟洞口之天然石桥下之水中有一巨石,昂首似龟;桥外是三十丈瀑布,奔腾而下,十分壮观。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曾游览雷鸣洞、灵龟洞、紫云山、南北两塔、劝学所等数景。

1917年8月,毛泽东来安化作社会调查时,中途曾夜宿久泽村。在游览梅城北宝塔时,于塔内题写了“伊水拖蓝,紫云反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泉”这之诗句,署名毛润芝。其中“梅岭寒泉”一句,据其同学罗驭雄等证明,是指阙氏所在地石桥湾村之“寒泉”,毛在此跹 过时,正值8月酷署,捧喝泉水,顿感清凉,因得诗句。1925年,毛泽东再访安化,宣传革命理论,推动农工运动。这两次活动,影响很大。大革命时期,该地区在区农会和乡农会会长阙良才、阙德秋等指挥下,农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并有阙太来、阙石人加入党或红军,有太教、太和、太秀、家和等30余名阙姓参加抗日,多数为国捐驱。有新吾、子城、世华、栩顾等十余人参加学生运动。1949年初,创建了由阙迪祺、阙咸卿、阙萼卿等与他姓组成的久泽村中共地下党支部,串连贫雇农,进行革命活动。因而久泽村被划为革命老区,并树有省委书记周里题写的“毛泽东同志社会调查纪念碑”,以供后人学习。这类事迹,全省都有。

阙氏人材举例 湖南阙氏人才,古今均较多。科举及第者,有举人、进士、翰林等多人。官职有刺史、太守、县令等数十人,被封为义官或儒官者不少,仅安化就有几代被封。如23世祖翊公在后汉为湖广荆州剌史,被誉为“政治有声,民怀其惠”。34世孝郎公,职授长沙千总。50世无惑公在唐代被授迪功郎,迁桃源任县丞。53世邦智,在唐朝中举,官任岳州刺史。62世汝绩公,于宋淳佑二年,共荐举授广泛司法,迁湖南制司,参谋军事。简公系宋淳佑六年丙午科举人,历任至衡阳道。67世成可公,元荐举任清江县匕丞,以贤良方正升湖南潭州(今长沙)通判。73世桃源的士琦公,系明代进士,任南安知县,后因德高望重被任为翰林院编修;著有《蝌蚪诗》、《馀仙草》等书。安化70世颜训公子孙三代,“富甲梅城,好善乐施”。颜训公曾代安邑完丁响一年,明弘治13年,独资修建广化寺;后又合修报恩寺,铸大钟;再捐次修北宝塔;并于石砧铺捐资兴修水坝,被命名为阙家坝,附近农民受益非浅,至今犹赞颂其功德。明正德三年戊辰岁(1508年),,其子志和公因救济饥民,献谷千石,而被“敕义官”。敕文曰:“今天下灾荒,百姓穷苦……,阙志和首倡义能,出谷一千石赈众,督府题闻,联心嘉悦,今特敕为义官,授以七品职衔,冠带荣身,乃命有司于通衢建恩荣坊以彰。朕,因民特加褒赐殊恩……”。其长子志泰亦被敕义官。颜训之孙阙璇,因家资雄厚,学富才高,为家乡做好事,并创修湖南阙氏谱牒,自韶梅公来湘后的160年间,只有“家乘之修”,族氏资料不多,璇公亲赴江西老家收集老谱资料,于明嘉靖甲申年(1524年)创修安化阙氏族谱,因而被敕儒官。安化老谱记载:韶梅公因大明鼎定……后代赈饥代赋,名垂县志,位列乡贤,德业固美且善矣。“……而后清道咸以前,人文蔚起,冠盖盈乡,相传有南门阙半街之称,固安邑之旺族也。”这些名人事迹,为芙蓉国增添了光彩。

湖南阙姓读书人,比古代较大,人才也有不和。宁远的阙汉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官至中将兵团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等职。抗日时期,曾率师空运缅甸解盟军之围后,在滇西挥师浴血奋战,全歼日军一整师,被誉为“骁将”。因北伐、抗日有功,荣获勋章多枚;将军善长书法,被誉为“拨云体”,在台北举办个人书展,并著有《行草楷隶四体千字文》一书。涟源85世阙楚琳,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系。1926年,他暗寓京郊,作农工运动,遥为北阀之策应,创立社会科学研究会,结合有志青年,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反帝斗争,抵制日货,险遭军阀逮捕;后任晨光女子学院董事长及南口职校校长,1935年去逝。安化85世之勋吾教授,曾在辽大、武大任教达30多年,历任武大历史系教研室主任,古籍研究所付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自著、合著、主编著作11部,发行量达733万册,多次获省级优秀研成果奖。其叔父补山(新吾之父)于1949以前曾长期担湖南省教育厅督学。桃源县的84世嗣裔海卿,团才学兼优,成绩显著,曾升任县委付书记兼县长,后任常德市人大副主任、市乡镇企业局党委书记等职。86世后裔迪祺,曾做过地下工作,1949年后任安化龙安区委委员,久泽乡片总书记;晚年从医,义务为民治病逾千人次,现今继续为乡亲服务。涟源市伏口镇的佐才,于1949年参军,在抗美援朝的1951年,在战斗中与毛岸英同时牺牲,被授与革命烈士称号。望城县的84世后裔正明,曾在部队服务20多年,担任团政委,立过战功,今转地方任株洲市效区政法委员会书记,为政法工作做出贡献。

1 阙是什么意思

阙:读què时是姓氏,不做姓氏时,代表宫阙,城阙的意思。读jué时有去除,挖掘,毁伤的意思。

详细解释:

(1)去除。

(2)缺点;错误。

(3)又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

(4)豁口,空缺

(5)又如:阙陷(凹陷)。

(6)也指职位或官位的空缺。即缺额 [vacancy]。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

(7)阙(què)姓。

汉族:

阙姓据考证始祖为弁公,生于周灵王时,为夏朝大夫关龙逢后裔,因逃难避居山东曲阜阙里,乃以地名为氏,后繁衍于下邳,遂以此为郡望,再往中国南方各处拓展居住。

少数民族:

鲜卑有“阙机氏”、“阙居氏”等官,其后裔入中国后,以阙为姓。

突厥人阙特勤,东突厥贵族,其后裔入唐后汉化,以阙为姓。

(8)残缺;不完善 [inplete;fragmentary]。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阙如

存疑不言;空缺不书。

出自: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社会》:“所缺的冬官,由于古有《考工记》一书,无法做假,所以付之阙如。”

示例:要做大事,若连面对担待的勇色也付诸阙如,那一定是个误人误己的“领袖”。

2、阙典

指史料记载上的缺漏。

出自:阿英 《海上买书记》:“此书不得,在《李伯元传》上,是一大阙典。”

示例:清 袁于令 《双莺传》第五折:“[丑]:‘是你不会勾搭,连我的孤老都送汤了,倒埋怨我。’[小浄]:‘这两个人不闝我也是阙典。’”

3、阙立

“阙立”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是一种思考,更是一种方向,代表着一种传承与发展的新的模式。“阙立”将阙立于世,也有志于阙立于史。

国铜艺术领域第一人朱炳仁先生创作了“阙立”作品,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毫无疑问,“阙立”是他的艺术新思维的代表作。也是一种新表现。

4、宫阙

宫阙是指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意思是说: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示例:愿所有心绪化作一只喜鹊,今夜随风飞上九天宫阙,银河上空展翅辉映浩魄明月,俯瞰苍茫参透花开花谢,祝福有情人幸福永久,不管月圆圆缺。七夕快乐。

5、城阙

宫阙。帝王所居之处。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意思是: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示例:祖庙山门呈皇城阙状,这是因为妈祖被民间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神。

2 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阙有3种意思。

1阙在古代是一种很罕见的姓氏,读作(què),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

2阙也叫做象魏,是用来颁布法令的地方以及宫殿入口处的双柱的名称,所以被称为宫阙;如果在城门的两旁建立阙,则称为城阙。

3阙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

扩展资料:

分类

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国门阙等等。

1宫阙

位于帝王之居宫门前面,那种在宫门前建独立的二台(两观)的形式,自汉魏以后已有变化,逐渐与皇宫大门相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了。早期的遗物也已不存,现在保存唯一的一处宫阙遗物就是北京明清故宫的午门。

2坛庙阙

位于大型的坛庙大门左右,现存实物有著明的嵩山三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之麓,即太室庙阙、少室庙阙、启母庙阙,公元二世纪初东汉时期所建。

3陵墓阙

陵墓阙是现存汉阙中保存得最多的类型。它们均位于陵墓之前,两相对称,中阙为道,为陵墓神道的入口大门。它们或木构,或石砌;木阙现已无存,石阙则实例颇多,均为后汉物。阙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上覆以檐;其附有子阙者,则有较低较小之阙,另具檐瓦,倚于主阙之侧。

4城阙

古时候,常常在城门的两旁建立双阙,以为守望,称作城阙。《诗经·郑风·子衿》上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的句子。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指的更是整个京城了。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阙

3 阙在文言文里的解释,举例

阙 jué

去除

以待会而考之,亡者阙之。——《周礼》

挖掘

若阙地及泉。——《左传》

毁伤

如:阙翦(削弱,毁坏)。

阙 quē

缺点;错误

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豁口,空缺

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水经注》

4 文言文中“恐不可阙”中“阙”字的意思是什么

恐不可阙”中“阙”字的意思是:用作“缺”字。

空缺:尚付~~。在句中意为缺少。

整句话的意思是:恐怕不能缺少。 原文: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

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详细解释: 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

后文的“文度”为其子鸡子:鸡蛋。筯(zhù):筷子。

内:通“纳”。啮(niè):咬。

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故,或许。

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堪:能够胜任。

定:到底。

5 文言文中“阙”“狱”的意思是什么

1 “阙”

古代用作“缺”字。削减;毁坏空缺;缺少。也作“缺”;欠,应给而不给;通“掘”。挖。

2 “狱”

狱,确也;监狱,牢房;刑狱;刑罚。

“阙”读音quē ;què

1 [ quē ]

1古代用作“缺”字。空缺:尚付缺缺。有怀疑的事情暂时不下断语,留待查考:缺疑。

2过错:缺失。

3姓。

2 [ què ]

1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缺。

2皇帝居处,借指朝廷:缺下。“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缺”。

3京城,宫殿:“城~辅三秦”。

4陵墓前两边的石牌坊:墓缺。

“狱”读音yù

1 〈动〉

狱,确也。——《说文》

而有狱讼者。——《周礼·大司徒》。注:“争罪曰狱。”

2 〈名〉

讼案

夫君臣无狱。——《国语·周语》

刑狱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刑罚

廷议大辟,上终怜其才,故缓其狱。——清· 昭连《啸亭杂录》

监狱,牢房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诗·小雅》。朱熹集传:“岸,亦狱也。《韩诗》作‘犴’。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

罪,罪案 。

如:狱具(罪案已定)

阙字含义如下:

阙的意思为过失、疏失。同“缺”。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_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石雕。姓。

形声字。“阙”字既从“门”,推测其义当与门有关。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面的高大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阙是大门前的装饰,是大门的附属物,故字从门。隶书、楷书承袭小篆而定型。

双阙之间没有连接,与门相比,是空缺的,所以“阙”也可以有“空缺”“残缺”“不完善”的意义。如“拾遗补阙”“付之阙如”之“阙”。

作名词:借指宫廷,帝王所居之处;后也借指京城泛指门户;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姓氏用字;缺点、错误、过失;空隙;缺口。

作动词:空缺着、也作“缺”;缺乏、稀少;欠、应给的未给;缺席、应到而不到;去除;削减。

作形容词:残缺;不完善。

作代词:通“厥”。指示代词。相当于“其”。

阙(拼音:què、quē)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 。此字最古形体为篆文,但也见于《诗经》《左传》等先秦著作。“阙”本指建在宫殿门前两边的大型建筑物。后转指帝王的住所,即宫殿。又指陵墓、祠庙前两边的石牌坊,即墓阙。“阙”又指缺点、缺失,通“缺”,读quē。

问题一:宋词的上下阙又叫什么? 一般的词分上下阙,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若词的字数较长,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一段的)、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问题二:古诗词的上阕下阕什么意思啊赏析里一般说上阕写了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上阙,就是第一段的意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下阙,就是第二段的意思)

问题三:宋词 分上下阙的原因 一般的词分上下阙

,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

若词的字数较长

,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

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

,可分为:单调(一段的)、

双调(两段)、

三叠(三段)、

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问题四:含上下阕的宋词是什么 双调。。。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伐、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问题五:含上下阙的宋词有哪些 望江南、长相思(双调中最短,只36字)、破阵子、临江仙、丑奴儿、八声甘州、采桑子、满庭芳、虞美人、乌夜啼、南柯子、青玉案、莺啼令(双调中最长)

问题六:古诗词中的上阕下阕到底是“阙”还是“阕”,不够权威 当然

阕: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阙:一般指建筑

问题七:宋词的上下阙又叫什么? 一般的词分上下阙,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若词的字数较长,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一段的)、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问题八:宋词有上阙下阙这样的说法,请问“阙”是什么意思 段落

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问题九:古诗词的上阕下阕什么意思啊赏析里一般说上阕写了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上阙,就是第一段的意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下阙,就是第二段的意思)

问题十:宋词 分上下阙的原因 一般的词分上下阙

,又叫上下片这只是字数较短的词的分段叫法

若词的字数较长

,还可以根据词谱的要求,

多分几段按段落多少

,可分为:单调(一段的)、

双调(两段)、

三叠(三段)、

四叠(四段)每一段叫一阙或一片

阙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1阙在古代是一种很罕见的姓氏,读作(què),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2阙也叫做象魏,是用来颁布法令的地方以及宫殿入口处的双柱的名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