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果蔬菜粥相伴,延年益寿盼长生——大宋饮食养生指南你看过没?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4收藏

谷果蔬菜粥相伴,延年益寿盼长生——大宋饮食养生指南你看过没?,第1张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活动,中国人自古就好吃、善吃,不仅要吃饱,还从日常饮食中渐渐摸索出 养生 之道,通过调节饮食,以达到身体康健的目的。在饮食、医学、思想文化相对繁荣的宋代,人们的饮食 养生 观念已十分浓厚。

宋人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也不外乎 茶、酒、汤水 三类。饮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美味止渴,然而在宋代,药酒、茶以及各种汤饮之类的饮料, 不仅具有特别高的食疗价值,还兼具防病治病的功效。

宋代的酒主要有黄酒、果酒、白酒。 首先酒性温,冬天适量喝酒有利于通血御寒,防止生病;其次,少饮可使人精神愉快,舒缓消极情绪。

可见,他也认为适度饮酒对 养生 也是有好处的。同时,宋人也注意到过度饮酒、嗜酒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宋太素就曾有过大量饮酒导致身体不适的经历,他还专门为此作诗一首,将醉酒的痛苦加以描述,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劝诫世人贪杯的危害。

除此之外,宋人还注意到,饮酒 养生 不仅要注意饮酒有度,饮酒时的细节也不容忽视。例如酒温要适中,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酒则会耗损元气;另外,不同食材酿造的酒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相比于水果和粮食所酿之酒,药酒祛病疗疾、滋补身体的效果更加显著。

宋人对酒的热爱还体现在菜肴中,在炒肉时用酒来调味,不仅可以去腥,还可以将酒的"通血脉、行药势"的作用融于饮食之中。

宋人饮茶非常普遍,并且对于茶的 养生 作用也十分认可。首先, 宋代文人对茶叶的治病、消食、提神等功效多加赞扬,在许多诗文中多次提到茶叶的 养生 之用。

不少宋代文学作品中都提到了饮茶后的感受,如"病眼生花得再明"、"清吟健有神"等等,可见饮茶有提神、令人头脑清醒的作用,另外,饮茶还可以"涤烦疗渴,换骨轻身"使人身心放松,从而有益于身心 健康 。而且宋人还注重茶叶可清洁、解腻的功效。

苏轼"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 饭后用茶漱口不仅可以解除口中油腻,清洁牙齿,也能起到保护牙齿的重要作用。此外,喝茶讲究环境的幽静,茶叶的香气,这使得喝茶者保持安定清静,怡情养性,以茶怡情,有利于精神 养生 ,有利于调节身心,促进思维,激发灵感,开发智慧。

宋代的汤主要是以各种香料和甘草类的滋补药草为主要原材料熬制而成的饮品。 例如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列举了多种汤品如"干木瓜汤""缩砂汤""荔枝汤""乌梅汤"等等,这些饮料可以说都是食疗与滋补营养价值俱全的汤品,是宋代 养生 与食物的完美结合。其中加入的食材大都有药物成分,例如雪泡缩皮饮可以解热止渴,二陈汤可以治疗头晕、呕吐、恶心。

宋代饮食 养生 形式多样,有粥、煎饼、煮菜、蒸菜等。既有各种主食,又有多种菜肴,还有茶、酒、汤等,基本涵盖了宋代日常食品、饮品的种类。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饮食 养生 思想主要体现在 食物、饮品、饮食 细节三大方面。

宋人喜欢吃 素食 ,都城的街上有许多卖素食的店面。《梦梁录》记载的宋代市场上常见的蔬菜有30多种,并且宋人对这些蔬菜的吃法也十分讲究,不仅重视应季蔬菜的食用,甚至同一蔬菜,在不同季节的食用部位和方法也不同。

另外,宋人对素食的菜式也很有研究,许多假荤菜品都是宋人研制出来的,例如,用葫芦和面筋炒的"假煎肉",不仅看起来与真肉无异,而且味道也十分相近。苏轼就是一位推崇蔬食、倡导自然之味的 美食 家,认为蔬菜胜过山珍海味,并且亲自种植蔬菜,制作素食。

素食之所以受到宋人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绿色 养生 ,也与其制作简单有关。陆游认为,时令新鲜蔬菜的烹饪只需要简单的清洗整理便可烹煮 ,"半铢盐酪不须添" ,确实这种素食的制作十分易行,并且没有添加过多的调料,这种少油、少盐的饮食将蔬菜本身的口感和营养成分大大保留下来,对 养生 非常有利。

宋人饮食喜爱食粥,粥的制作原料也简单易得,主要是一些五谷粗粮和米类。粥作为食物既能充饥,又能养人。食粥是食疗的一种,特别是对养胃有比较好的效果,《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中医古籍中有很多关于药粥记载。

苏轼也对粥情有独钟,他把粥当作 养生 食谱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甚至还写了《食豆粥颂》和《豆粥》等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粥的喜爱。无独有偶,南宋陆游也为自己喜爱的粥作了一篇《食粥》来突出粥的美味与 健康 的好处,一句"只将食粥致神仙"表现出了食粥可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 "药食同源" 的说法,这一点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十分热衷于挖掘钻研日常饮食之物的药用价值,他们喜欢通过食药膳的方式 养生 ,重视传统医学和烹调经验的融合,使食物与药物两者相辅相成,即所谓的"寓医于食"从而达到强身保健的作用。

东坡先生就总结收集了很多药膳的配方,其中有:用麦门冬、熟地黄治疗白内障;用生姜、乳香治疗痢疾等等。他还专门与善于造酒的百姓学习酿造蜜酒的方法,因为他认为蜂蜜可"治百疾"。

对于同样药用价值丰富的桂枝苏轼也没放过,亲自酿制了"香味超然"的桂酒,此外,宋代关于药膳食品方面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比如: 茯苓有健脾、安神之效;生姜能解毒、去风寒;胡麻可生黑发、治头晕。

宋人在饮食中有许多的 饮食禁忌 。例如螃蟹和柿子一起吃会让人吐血;砂糖和鲫鱼混合吃易使人患肠胃病;不能以清酒止渴,不可以干肉慰饥;生吃杏仁容易中毒,必须煮熟了才能食用。除此之外, 食物新鲜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饮食 养生 思想的重要标准,非常注重食材的质量。

根据《梦粱录》记载,那些有能力的权贵、富商们为了满足口舌之欲,都不惜以重金购买那些新鲜稀奇的蔬菜瓜果,以至于商贩们也特别注意保持蔬菜瓜果等食品的新鲜。

偏食的意思就是挑食, 在宋代,人们已经意识到偏食对 健康 的危害, 当时就有 养生 专家专门提出:不能过于偏爱所喜欢的食物,否则"偏耽则伤而生疾";也不能放弃所有不喜欢的食物,"全弃则脏气不均",可见不管是偏食还是厌食都容易导致身体的疾病和不适。

饮食的搭配源于食物本身所包含的营养,饮食不均的后果就是导致脏气不均。这一观点实际上与我们现今 社会 的营养科学不谋而合。

在宋代,很多人非常注重 养生 ,尤其在饮食方面,他们认为节制饮食就是 养生 秘诀之一。 苏轼提倡"已饥方食,未饱先止", 苏轼不光对自己的饮食非常节制,还对宾客有同样的要求,美其名曰养福气,宽胃气,还能节省日常开支,

以此养财,以现在眼光来看也算是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陆游也主张有节制地饮食,提倡"少饱则止",他认为如果吃太多不利于消化,会对身体有害。现代的食物过于精细,人们在摄取大量热量的同时并不能将其完全消耗,宋代人饮食思想的节食 养生 ,对我们现代的饮食习惯是很好的借鉴。

总的来说,饮食 养生 在宋代 养生 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直接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方便易行,操作简单,甚至已经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 养生 的重心,并且他们还摒弃了古代长期盛行的服食金丹追求长生的方式, 养生 思想日趋完善和科学。

宋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 社会 实践,于一食一饮中总结了非常丰富完善的饮食 养生 方式, 探索 人类自身的生存之道。在不断地理论 探索 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史料,使我们得以管窥宋代及宋以前的饮食 养生 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今日的民族 健康 提供了思想导引,同时也成为中华博大文化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陈达叟《本心斋疏食谱》

蒲处厚《保生要录》

苏轼《东坡志林》

豆制品素牛排的做法

食材

豆腐 适量

豆皮 适量

香菇酱 适量

叉烧酱 适量

方法/步骤

喜欢烹饪的人都知道,拿素菜来冒充肉菜,多半都是用豆腐或者是面食。您要是拿白菜当鸡腿使唤,那也得有人信啊!所以我们今天的食材就是豆腐和豆皮。

首先把豆腐切成你想象的“牛排”大小,然后在两面均匀的撒上少许盐和五香粉,然后用豆皮儿把豆腐包裹起来。(其实在里面包上肉馅味道会更好,可那就不是素食了。喜欢劲道口感的话,可以用面筋代替豆腐。)

我们打两个鸡蛋,加上少许淀粉打成糊糊,放在盘子里备用。

这时候就要用刚才豆皮包好的豆腐,蘸上鸡蛋液,放在锅里四面煎熟。煎的时候,刚开始要大火让它定型,后面火小一些,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就好啦。记得用筷子往豆腐上扎几个洞,放气用的哦!

豆腐煎好后先拿出来。切一些洋葱碎,放油锅里面爆香,然后倒红酒和蘑菇碎。(口蘑的效果最好,一般的蘑菇也行,也可以用香菇酱和叉烧酱代替。)放水淀粉让汤汁粘稠,然后放耗油、生抽、老抽、盐、糖、黑胡椒调味。最后把豆腐包放锅里裹满汤汁,就完成啦!

冬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冬菇的营养价值。

1蛋白质:冬菇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其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出很多,尤其是对于素食者来说,冬菇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2维生素:冬菇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这些维生素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3矿物质:冬菇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钾、钙、镁、铁等,这些矿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也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冬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我们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地食用。

冬菇的烹饪方法

冬菇是一种非常适合烹饪的食材,它可以用来做汤、炒菜、煮饭等多种菜肴。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冬菇烹饪方法。

1冬菇炒肉片

材料:冬菇、瘦肉、葱、姜、蒜、盐、料酒、生抽、老抽、糖、淀粉。

步骤:

1将瘦肉切成薄片,加入料酒、盐、淀粉腌制一下。

2将冬菇洗净切片,葱、姜、蒜切末备用。

3热锅凉油,下入葱、姜、蒜爆香,加入肉片煸炒至变色。

4加入冬菇翻炒一下,加入生抽、老抽、糖调味。

5最后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小火煮10分钟左右,勾芡即可。

2冬菇鸡汤

材料:冬菇、鸡肉、姜、葱、盐。

步骤:

1将鸡肉洗净切块,冬菇洗净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姜片、葱段煮开。

3加入鸡肉、冬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30分钟左右。

4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3冬菇炖排骨

材料:冬菇、排骨、姜、葱、盐。

步骤:

1将排骨洗净切块,冬菇洗净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姜片、葱段煮开。

3加入排骨、冬菇,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左右。

4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魏晋南北朝起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止于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共810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镇都有较大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沟通与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烹饪文化不断出现新的特色。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战争频繁,诸侯割据,改朝换代快,统治阶级醉生梦死,奢侈腐化,在饮食中寻求新奇的刺激。由此,烹饪就在这种社会大变革中演化,博采各地区各民族饮馔的精华,蓄势待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1、烹调原料的扩充

在先秦五、五畜、五菜、五果、五味的基础上,汉魏六朝的食料进一步扩充。张赛通四域后,相继从阿拉伯等地引进了茄子、大蒜、西瓜、黄瓜、扁豆、刀豆等新蔬菜,增加了素食的品种,《盐铁论》记载,西汉时的冬季,市场上仍有葵菜、韭黄、簟菜、紫苏(又称苏子,种子可榨汁,嫩叶可吃,还可入药,能镇咳、健胃、利尿)、木子耳、辛菜等供应,而且货源充足。《齐民要术》记载了黄河流域的31种蔬菜,以及小盆温室育苗,韭菜捉子发芽和韭菜挑根复土等生产技术。杨雄的《蜀都赋》中还介绍了天府之国出产的菱根、茱萸、竹笋、莲藕、瓜、瓠、椒、茄,以及果品中的枇杷、樱梅、甜柿与榛仁。有''植物肉''之誉的豆腐,相传也出自汉代,是淮南王刘安的方士发明的,不久,豆腐干、腐竹、千张、豆腐乳等也相继问世。

这时的调味品生产规模扩大,《史记》记述了汉代大商人酿制酒、醋、豆腐各1000多缸的盛况。《齐民要术》还汇集了白饧糖、黑饴糖稀、琥珀饧、煮脯、作饴等糖制品的生产方法。特别重要的是,从西域引进芝麻后,人们学会了用它榨油。从此,植物油(包括稍后出现的豆油、菜油等),便登上中国烹饪的大舞台,促使油烹法的诞生。当时植物油的产量很大,不仅供食用,还作为军需口。有文章介绍说,在赤壁之战中,芝麻油曾发挥出神威。

在动物原料方面,这时猪的饲料量已占世界首位,取代牛、羊、狗的位置而成为肉食品中的主角。其他肉食品利用率也在提高,如牛奶,就可提炼出酪、生酥、熟酥和醍醐(从酥酪中提制的奶油)。汉武帝在长安挖昆明池养鱼,周长达20公里,水产品上市量很多。再如岭南的蛇虫、江浙的虾蟹、西南的山鸡、东北的熊鹿,都摇篮上餐桌。《齐民要术》记载的肉酱品,就分别是用牛、羊、獐、兔、鱼、虾、蚌、蟹等10多种原料制成的。

此外,在主食中,由于水稻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米制品开始于面制品。菌耳、花卉、药材、香料、蜜饯等,也都引起厨师的重视。

2、筵席格局的变化

汉魏六朝,筵宴昌盛。《史记》的鸿门宴,《汉书》的游猎宴,都写得有声有色。特别是枚乘在《七发》中为''生病的楚太子''设计的一桌精美的宴席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煮熟小牛腹部的嫩肉,加上笋蒲;用肥狗肉烧羹,盖上石花菜;熊掌炖得烂烂的,调点芍药酱;鹿的里脊肉切得薄薄的,用小火烤着吃,取鲜活的鲤鱼制鱼片,配上紫苏和鲜菜;兰花酒上席,再加上野鸡和豹胎。''它与战国时的《楚宫宴》相比,在原料选配,烹调技法与上菜程序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至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宴》、汉武帝刘彻的《析梁宴》、东汉大臣李膺的《龙门宴》、吴王孙权的《钓台宴》、魏王曹的《求贤宴》、诗人曹植的《平乐宴》、名士阮籍的《竹林宴》、大将军桓温的《龙山宴》、梁元帝萧绎的《明月宴》梁简文帝萧纲的《曲水宴》、乡老的《籍野宴》等,在格局和编排上都不无新意。其中最突出的是,突出筵席主旨,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设,重视环境气氛的烘托。这些后来都成为中国筵宴的指导思想,并被发扬光大。

3、炊饮器皿的鼎新

炊饮器皿的鼎新突出表现是,锅釜由厚重趋向轻薄。战国以来,铁的开采和冶炼技术逐步推广,铁制工具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汉实行盐铁专卖,说明盐与铁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铁比铜价贱,耐烧,传热快,更便于制菜,因此,铁制锅釜此时推广开来,如可供煎炒的小釜,多种用途的''五熟釜'',大口宽腹的铜,以及''造饭少倾即熟''的''诸葛亮锅''(类似后来的行军灶,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都系锅具中的新秀,深受好评。与此同时,还广泛使用锋利轻巧的铁质刀具,改进了刀工刀法,使菜形日趋美观。

汉魏的炉灶我系台灶,烟囱已由垂直向上改为''深曲(即烟道曲长)通火''。并逐步使用煤炭窑,有得利于掌握火候。河南唐县石灰窑画像石墓中的陶灶,河南洛阳烘沟出土的''铁炭炉'',以及内蒙古新店子汉墓壁画中的6个厨灶,都有较大改进,有''一灶五突,分烟者众,烹饪十倍''(意思是一台炉灶有5个火眼和许多排烟孔,可以提高烹饪工效十倍的褒词。

这时的厨师还有紧身的''禳衣'',''犊鼻''式的围裙(即现今厨师所用的围裙,因形似牛鼻而得名),以及名为''青''的护袖,劳动保护观念增强了。

4、饮食市场的活跃

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经济发展,府库充盈,民间较为富足,为饮食市场注入了活力,形成了''熟食遍列,肴旅城市''的红火景象,并开始呈现三个特色:

<1>网点设置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如北魏的洛阳大市分为八里,东市的''通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西市的''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酿酒为业''。长安、邯郸、临淄、成都、江陵、合肥、番禺的情况也类似。

<2>公务人员的食宿多由驿馆(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和来往官吏中途更换马匹或吃饭、住宿的地方)提供。像云梦睡地虎出土的秦简上规定,御史的从卒出差,每餐供应半升稗米(糙米)和四分之一升酱料,还有菜羹和韭葱;大夫等官吏了差,则按爵位高低分别提高标准。汉魏仍承此制。所以驿馆实际上是官办的伙食服务待业起了补充作用。

<3>出现了一些专为权贵报务的特供店。像北魏都城洛阳永桥以南的''四夷(古代对外国人的泛称)区'',专住''外宾''。这一带的餐馆主营精美的鱼菜,有''洛(河)鲤伊(水)鲂,贵于牛羊''之说。汉代长安城外的''五陵区''(先皇的墓葬区),专住王公大臣,这里有许多胡人办的''胡姬(西域的少女)酒店'',以''异域情调''吸引白马金冠的''公子王孙''。

<4>由于饮食市场的兴盛,地方风味也得以发展,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的更移,先秦时的''北菜''转以秦、豫为主,并充实进''胡食''(西域一带的饭菜)。''南菜''逐步一分为三,西南和中南以荆、湘、巴、蜀为主导;华东一带淮扬菜和金陵菜有较大影响;岭南地区则是粤、闽菜品渐占优越。至此,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肴馔差异已经很明显了,它说明鲁、苏、川、粤四大菜系正在酝酿发育之中。

5、烹调技法的长进

秦汉时期出现了两次厨务大分工,首先是红白两案的分工,接着是炉与案的分工。这有利于厨师集中精力专攻一行,提高技术。

在烹调技法上,也比先秦精细。据《齐民要术》记载,当时的烹调有齑(用酱拦拌和细切的菜肉),鳆(用盐与米粉俺鱼),脯腊(腌熏腊禽畜肉),羹肤肤(将肉制成羹),蒸(蒸与煮)煎消(烧烩煎炒之类),菹绿(泡酸菜),炙(烤),奥糟苞(翁腌、酒醉或用泥封腌),饧脯(熬糖与做甜菜)等大类;每大类又有若干小类,合计近百种,这是一大进步。特别是在铁刀、铁锅、大炉灶、优质煤、众多植物油等五大要素激活下,油烹法颖脱而出,制出不少名菜、使中国烹饪更上层楼。现今常用的30多种烹调法中,油烹法约占60%以上;从中不难看出,汉魏六朝发明油烹,其影响是何等深远。

尤为可取的是,这时兴用栀子花和苏木汁染色,用枣、桂添香,用蜂蜜助味,用牛奶与芝麻油和面,用蛋黄上浆挂糊,用蛋雕及酥雕造型,菜品的色、香、味、形,都跃上了新的高度。

我国自古就有素食的传统,但未形成专门的菜品。汉魏六朝佛、道两教大兴,风姿特异的素菜这时才应运而生。素菜的基地是寺观,早期以羹汤为主,辅以面点,是款待施主小吃,后来充实菜品,才形成阵容。《齐民要术》有''素食'',一章,介绍过11个品种,但不少仍杂有荤腥料物,属于''花素'',乃素菜的早期形式。到梁武帝时,''南朝四百八十寺'',素菜更为活跃,有关记载增多。此时的面点工艺,亦是成就巨大。其表现是:面点品种增多,技法迅速发展,出现专门著作。如《急就篇》、《饼赋》对面点都有生动的描述。我国的市食面点、年节面点、民族面点、筵会面点、馈赠面点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初奠基石的。特别是''胡饼''(即今烧饼),流传千载仍有活力。

6、烹饪理论的收获

<1>食疗肇始。这时出现了张仲淳于意、华佗、王叔和等名医,推出《神农本草经》、《伤寒病杂论》、《脉经》等新著,总结出脏腑经络学说,奠定了辩证论治(中医指根据病因、症状、脉向等全面分析,判断病情,进行治疗)的理论基础,传统医学体系初步形成。在药物运用上,强调''君臣佐使''(中医方剂的比拟词,''君''指起主要作用的药,''臣''指发挥功效的药,''佐''指辅佐作用的药,''使''指直达病区的主药和辅药)、''七情和合''和''四性五味'',并且试图用阴阳五行观解释食饮与健康的关系,既有仪器入药,又用药物制菜,使''膳医同源''的理论进一步得到验证。像淳于意的''火剂粥'',华佗用葱姜酱醋合剂治疗寄生虫病,都可视作食疗的开端。

<2>系统食书部世。如《淮南王食经》、《太官食方》、《食珍录》、《四时食利》、《安平公食学》、《食论》等,它们为后世菜谱的编写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烹饪理论演进史上一座丰碑。该书10卷、92篇、12万言,涉猎面甚宽,容量远远超过前代的农书和食书。它是公元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经验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全面总结,其主要贡献是:较多地介绍了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性能、产地和养殖方法,初具烹饪原料学的雏型;广泛收集调味品生产的传统工艺,对食品酿造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有发展;汇集了众多菜谱,分析了不少技法,保留了珍贵的饮馔资料,堪称我国最早的菜品大全。这本书上起夏禹,下及六朝,思路贯通10多个朝代,健笔纵述2000余年。引用了古籍150余种,包容百川。对横向知识也很重视,虽然主要介绍齐鲁燕赵,但对荆湘吴越和秦陇(指甘肃一带)川粤亦有反映。作者力争列全主食、副食、荤菜、素菜和外域菜,以及原料、异馔、炊具、储藏知识等,因此它素有''便民的方法、治疱之良方''的美誉。

总之,汉魏六朝上承先秦,下启唐宋,是中国烹饪发展史上重要的过渡时期。引进了众多外来原料,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养殖技术,食源进一步扩大,改进了炉灶和炊具,以漆器为代表的餐具轻盈秀美;调味品显著增加,开始使用植物油,油煎法问世;菜肴花色品种增多,质量有所提高,素菜发展较快,''胡风烹饪''(西域一带的烹饪技艺)独树一帜;出现不少面点小吃新品种,节令食品与乡风民俗逐步融合;筵宴升级,重视情味;饮水思源食市场兴隆,菜系正在孕育之中;医学理论逐步形成,膳补食疗渐受重视;出现了一批食书,《齐民要术》贡献卓著。

咖喱的做法大全集

1、咖喱风味的简介

咖喱是指一种富有浓郁香气和味道的调味料,可以用来烹制鸡肉、牛肉、虾等多种主食,特别是在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咖喱更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因其香浓多变的特性,也被誉为是亚洲料理的代表之一。

2、日式咖喱饭的制作

日式咖喱饭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主食,它的制作需要用到牛肉、洋葱、土豆、红萝卜等食材,并且需要加入日式咖喱块,烹饪时间大约在1小时左右。步骤包括烧炖牛肉、煮熟蔬菜、加入咖喱块调味,最后将咖喱饭盛入碗中即可。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香味,让人无法抗拒。

3、泰式咖喱虾的做法

泰式咖喱虾是一道充满异域风情的菜品,需要用到新鲜的虾,椰浆,红咖喱酱、青柠叶等调味料,并且需要进行半小时的烹饪时间。首先将虾煮熟备用,接着烧开椰浆,加入咖喱酱和青柠叶翻炒,最后放入虾料理定型即可。这道菜肴鲜美可口,口感独特,是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泰国美食。

4、咖喱蔬菜的制作

咖喱蔬菜是一道适合素食者的菜品,它可以用蔬菜、豆腐等食材进行制作。步骤很简单,将洋葱、土豆、胡萝卜等蔬菜烧熟备用,接着加入咖喱块和椰浆一起烹饪,最后将豆腐和蔬菜混合即可。这道美食食材多样、简单易懂,口感鲜美,深受各国人民喜欢。

以上是本文介绍的部分咖喱制作。想要更多的品尝各种口味的咖喱菜品,欢迎大家在家尝试一下制作,相信你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咖喱厨师!

谷果蔬菜粥相伴,延年益寿盼长生——大宋饮食养生指南你看过没?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活动,中国人自古就好吃、善吃,不仅要吃饱,还从日常饮食中渐渐摸索出 养生 之道,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