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古风小诗追忆项羽,为何却叫《夏日绝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李清照的古风小诗追忆项羽,为何却叫《夏日绝句》?,第1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句经典的诗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诗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首豪放大气的诗词被赋予了《夏日绝句》这样优美的名字呢?

首先,还要从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说起。李清照十八岁就嫁给了赵明诚,之后跟随赵明诚东奔西走。在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期间,金国南下入侵,赵明诚手下的一位将领也在此时密谋投敌。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刻,赵明诚并未在第一时间出兵制止,而是趁将士们在外拼杀的时候,与其他两位官员连夜出逃,知晓此事的赵高宗立刻将赵明诚革职。二人不得已再次举家搬往江西,在路过乌江的时,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夏日绝句》,表达对丈夫不做抵抗,临阵脱逃行为的不满。

题目中的夏日,绝句二词分别表明了这首诗的时间和体裁,同时,还有一语双关之意。“夏日”既指出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又暗指靖康之耻发生的那个夏天,与此次自己丈夫逃跑事件相同,同样的临阵脱逃,同样的凄惨境遇,勾起了李清照心中的无尽伤心。题目中的“绝”字除了表明体裁,也借用项羽的典故讽刺某些人的厚颜无耻。与项羽相比,赵明诚的处境远不及此却弃城而逃,南逃的君王臣子不思救回被困辽国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却沉浸在故土的温柔乡之中,他们的行为显的十分卑劣。

面对这些家国大事,李清照作为一介弱女子,有心无力,既没理由训斥丈夫的不是,也没有资格指责王公大臣尚之非,只有在这乌江之上,借助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满腔悲愤。

李清照在她的《夏日绝句》一诗中借西楚霸王项羽至死不肯过江东的典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自己朝廷中的主和派宁可偏安江南一隅也不肯励精图治立图北伐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满腔惋惜之情,实际上表达的也是自己的满腔爱国热忱。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人物灿若星辰。项羽,一代西楚霸王,李清照,千古第一女词人,谁能想到,两人在秦末千年之后又会产生交际。李清照,这个婉约派的女词人,又为何会以豪放之风,写出赞美西楚霸王的绝世佳作《夏日绝句》?

理想化的悲剧英雄,满足人们的设想!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生于乱世,成长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项羽少年勇武轻狂,心存大志,一生金戈铁马罕遇敌手,最终却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但尽管如此,项羽却在后世人心中更像一个英雄形象,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显而易见,小时候的项羽,从来不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无论是他的学习读书识字,还是练习剑术还是学习兵法,都是半途而废。尽管项羽涉猎的专业门类不少,但大多数都是一直半解,或许这种不专注的人生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羽的人生发展,缔造了项羽的悲剧人生。

项羽无疑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少年英雄。秦始皇御驾南巡,围观的老百姓们只感觉其威严

项羽却道:“彼可取而代之。”

小小年纪,就有鸿鹄之志。少年当立志,立大志向,才会有机会成就大事业。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项羽和叔父项梁积极响应,此后,一代西楚霸王,纵横驰骋,摧城拔寨,成为推翻秦朝统治的中坚力量。其短暂的一生创造了诸多惊天动地的非凡业绩,成为很多人眼里的盖世英雄。

为什么从古至今,有诸多俊才赞美项羽?或许是因为,项羽这个流传下来的悲剧人物,符合了中国人对英雄的所有设想。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应该是什么形象呢?勇敢,强大,善良,重情重义,无过于此!那么,项羽满足这些因素吗?至少从流传下来的这些瑰丽故事中,西楚霸王无非是十分满足这一形象的。

首先,西楚霸王项羽从小习武,武艺高强,作战勇敢。

《项羽本纪》中说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身高八尺,按照现在来说,大致就是一个接近一米八多的大帅哥,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这些无不说明项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勇士,并且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统帅,因此项羽成为当时起义军领袖也是实至名归。

其次,能征善战,叱咤风云,无不显示出项羽的强大。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统帅,项羽在整个秦末由弱变强,彰显着他的强大。巨鹿之战,以破釜沉舟之计,以寡击众,一举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成为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的先决条件。至于楚汉战争中,项羽也是多以胜仗为主,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生大战七十次,无不彰显着作为名将的项羽的强大实力。

除此之外,项羽也有宽厚仁义,心地善良的一面。我们在今天依旧可以了解的“鸿门宴”,或许有人认为项羽妇人之仁,但这也显示出了项羽的柔情与善良一面。“鸿门宴”本来是项羽消灭刘邦的最好机会,但是项羽“为人不忍”,结果放刘邦一马。

项羽与刘邦两军对峙,项羽以刘邦父亲做人质,威胁刘邦投降,刘邦则哈哈一笑,声称自己曾经和项羽结拜兄弟,因此“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最后,项羽浪漫的爱情故事,也满足了诸多后世之人对于英雄的设想。提起项羽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到的无非就是虞姬,霸王别姬,两人爱情的专一与忠贞。说起刘邦,则有吕雉,薄姬,赵姬戚夫人……虽说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平常的事,但刘邦从来都是一个好色之徒。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太史公于开篇未久就点明高祖「好酒及色」;再在《项羽本纪》中,范增也曾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由此可见,好色已经成为刘邦的主要特点之一。但贯穿《史记》全本以及史料记载,却几乎无一处有涉及到有关项羽好色的描述。因此才留下了项羽与虞姬的浪漫爱情故事和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对于女性来说,忠贞的爱情是她们极其向往的。即使是作为千古才女的李情照,也是一生坎坷,未遇良人,因此,可以说正是项羽的忠贞、浪漫以及勇敢等,满足了李清照对于英雄的设想,也让后世之人得以看到“死亦为鬼雄”的佳作!

历史的正确选择,失败的项羽!

楚汉相争,历史的天平最终选择了刘邦!平心而论,历史选择刘邦而不是项羽,或许这对于项羽而言是个悲剧,但对于整个天下苍生,或许这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项羽或许是个真性情的英雄,但真性情却也包含着残酷的一面。杀人成性草菅人命,如果项羽取得天下,按照这种性格,和前世的商纣王又有何区别,只是一个喜怒无常之君。

相反,尽管刘邦的行为常常被人认为就是个市井流氓,但却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知人善任、爱护百姓的仁厚智者。刘邦和项羽两人性格各异,对待事情的各种态度也不尽相同。看看他们两个进入咸阳后的不同举动,就可以一目了然。

刘邦先入咸阳,马上就“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而受到咸阳百姓的拥戴。项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可以说,乌江自刎的结局成就了项羽,让项羽只是以悲剧英雄的光辉形象名垂千古,并且成为人民缅怀失败者的代表。数十年后,大汉朝的史学家司马迁不惜得罪当朝皇帝,为他著书立说,对他不吝赞美之词。

他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他认为项羽很有可能是上古圣君舜的后代。他感慨“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短短三年时间,创立不朽之功业,甚至灭亡强秦,堪称前无古人。

项羽的铁杆女粉丝,千古才女李清照!

作为古代为数不多的几位女词人,李清照留下了非常多的作品,甚至与稍后的辛弃疾在当时的词坛并称。尽管李清照的作品大多属于婉约派,只有极个别的是豪放派的作品。但作为项羽的铁杆女粉丝,李清照还是而且在路过古乌江的时候写出词风迥异的《夏日绝句》,全诗充满苍凉之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甚至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如果泉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夏日绝句》这首绝句,短短20个字,便将项羽的英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是李清照前后词风变化的分界线。

为什么李清照赞美项羽,而不是赞美刘邦?或许,这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李清照所处的那个年代,正是是北宋到南宋的转折期。在此之前,来自北方的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随后迅速强大,在金国剿灭辽国之后,南下摧毁宋王朝。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幕出现了,金国俘虏徽钦二帝,大宋朝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丢失,大批的宫廷女眷被金人俘获成为奴隶,遭受任意欺凌!面对强敌,大宋朝毫无作为,这便是钦宗靖康年间的靖康之耻。

因为受到战乱的影响,为了避免遭受到金人的毒手,于是,中国历史上的在东晋之后第二次衣冠南渡发生了。康王赵构在即帝位以后,一路南奔,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软弱的赵构的影响之下,来自中原的一大批士大夫、官僚以及普通百姓都成群结队的南渡,而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也是这次南渡的人中的一员。

南渡以后,出身官宦世家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任江宁知府。但在继任之后,面对江宁城发生的兵变,身为父母官的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弃城逃走。在李清照跟随赵明诚奔逃的途中,恰好路过古乌江地段,于是便有感而发写下这个千古绝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也就是说,项羽身为一代英雄,为何可以被李清照认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只因其“不肯过江东!不肯过江东,这是一个人的气节!比照大宋朝的现实,实在是令人可叹可悲!看看古人的英雄壮举,再看到眼前的现实,真是形成巨大的反差!自己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父母官却弃城逃命,自己所在的朝廷大宋朝一路南奔,软弱无能的君臣们不管老百姓死活,也不管国破家亡的惨象。面对山河破碎,百姓的流离失所,大宋的君臣们却只顾一味逃命,丝毫不思扭转战局。

而西楚霸王项羽,在带领八千江东子弟破秦之后。面对最后的失败,身边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在身边,自己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尽管一江之隔的故土江东或许可以东山再起,但项羽心存羞愧与内疚,最后自刎。或许面对项羽的自刎,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至少说明项羽有羞耻之心。而此时的南宋诸君,简直与项羽形成鲜明的对比!守土有责的父母官们,一旦发生危险不是弃城就是投降,要么就是早已提前席卷细软一路南奔,身为儒家弟子,却丝毫不知道礼义廉耻!

知耻近乎勇,正是因为还有羞耻之心,项羽会不肯过江东。但是南宋的大多数君臣,却根本不知羞耻为何物,除了逃命就是逃命。而李清照为何赞扬项羽,赞扬的便是这里赞扬便是项羽的知耻心。有知耻之心,所以不失项羽不愧为人杰鬼雄。

综上所述,为什么李清照会赞美项羽,只是因为项羽是个值得赞美的悲剧英雄!面对强敌,面对失败,西楚霸王项羽可以乌江自刎;而李清照所在的大宋时期的朝廷,无论君臣,毫无知耻之心,都是软弱无能之徒。正是由此,李清照才会用“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来赞美项羽,力图让当权者能够觉醒知耻之心,从而奋发图强!

不对,夏日绝句这首诗的作者不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人物。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中的一种,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婉约”一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已经将它用于文章写作之中。到宋代时,婉约词派逐渐兴起,李清照、欧阳修、柳永等人都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夏日绝句》中表明作者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原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古风小诗追忆项羽,为何却叫《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句经典的诗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诗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那么为什么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