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3收藏

花木兰的资料,第1张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哪能上战场呢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于是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2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后胜利还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想请她做大官,不过被花木兰拒绝了。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迪斯尼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花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木兰辞》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未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符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

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10

流传千古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维护民族统一的战争中,曾立下不朽战功,不愧为是顶天立地的女中豪杰和民族英雄。木兰将军的形象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历久不衰。但千百年来,有关木兰的身世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争议的焦点主要有:究竟有没有木兰这个人?木兰究竟出生于哪个朝代?木兰是何地人?木兰姓什么等等。针对以上人们普遍关注的四个问题,考证如下: 一、究竟有没有木兰这个人?从古至今,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均有人认为,花木兰只不过是一个文学作品中人物,而实无其人。其理由是,木兰其人只见于《木兰辞》,而无正史记载,只是野史传说等等。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一是木兰其人不是最早只见于《木兰辞》,而是远在《木兰辞》问世之前就有人提到木兰了。圈内人士周知,《木兰辞》最早见于南北朝陈代释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一书,而生于东晋末、南北朝初期的著名学者何承天(370—447),在其《姓苑》一书中就已经提到木兰了。在《木兰辞》问世前一百多年,就有人提到木兰了,怎么能说木兰其人最早见于《木兰辞》呢?二是祭祀木兰的庙宇,至迟在唐代就出现了,晚唐诗人杜牧到木兰山还写过一首《题木兰庙》的诗。在中国,为纯文学作品中人物立庙是没有的。不论立什么庙,都有其原始化身。所以曾疑《木兰辞》为“寓言”的宋代学者程大昌看到杜牧的诗,在其所著《演繁露》中惊叹:“观杜牧此诗,既有庙貌,又曾作女郎,则诚有其人矣!异哉!”三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尤其是在《木兰辞》出现前后的一段历史时期中,诗歌中的所谓“文艺形象”,几乎均有其真实的原形。所以说,我们不能拿现代文学创作来衡量古代,可以大胆地说,在我国历史上确有木兰其人。二、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目前对木兰生活时代有三种说法:一是汉代;二是南北朝;三是隋唐。究竟哪种说法正确?这需要史料来证实。《木兰辞》最早见于南北朝陈代,此前何承天在《姓苑》中也曾提到木兰、《南齐书·州郡志》中提到在今湖北黄陂曾设过木兰县。依此推断,木兰生活的时代不会晚于南北朝,不会晚于何承天。试想:何承天那个时候,木兰之名已蜚声海内,说明木兰生活的年代要比何承天早得多。所以,南北朝和隋唐之说至少是难以服众的。那么,木兰汉代说倒是有证据的。木兰曾戍边燕山,在燕山南麓的河北省完县,自古以来都有祭祀木兰的庙宇。那里至今尚存一块元代碑刻,题为《汉孝烈将军记》。碑载:“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大括天下民以御,神父当行戍。父极痛无男子可代己者。哀叹良久,竟行。神闺中,悯其父老,即洗铅粉,脱梳珥,一变戎服,贯甲胄,趋赴军中。搴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在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论功上首,辞弗受赏,愿归故里,事奉父母。文帝嘉焉,特从其志。汉世尝作《木兰辞》,阐扬于前,唐杜牧之亦歌其事于后。”此碑立于元宁宗懿麟质班至顺三年(1332年),是目前发现的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的碑刻。从碑文来看,其中提到的汉世尝作《木兰辞》,这就充分说明木兰出生的年代早,也说明木兰出生于汉代。三、木兰是哪里人人们总是想用流芳百世的英雄美人为自己的故里增光,而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家又无确考,因此,木兰之争历代有之。最早言及木兰籍贯的是东晋末、南北朝初的何承天,他在《姓苑》中言木兰是任城人。河北省《完县志》载:木兰姓魏,亳州人。安徽省《亳州志》载:“木兰,一名花弧,魏姓,谯郡(今亳州)城东魏村人。”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古属商丘县)北二里有块碑文记载,木兰是虞城人。明代邹之麟《侠女传》言:“木兰,陕人也。”加之豫剧《花木兰》(五十年代已拍**)也说花木兰是陕西延安人。《湖北通志》、《黄州府志》和《黄陂县志》则记载木兰为黄陂人。对以上各种说法,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大多数认为木兰是湖北黄陂人的理由最充分。第一,不少史书记载,木兰为黄陂人。据《寰宇记》载:湖北省黄陂县北六十里有一座木兰山,山上唐代就有一座木兰庙,杜牧作黄州刺史时曾来此,并写《题木兰庙》诗一首。蠃园旧主著《木兰奇女传》小说一书。修庆民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为本书作序。序中说:《唐书》言:木兰,姓朱,西陵人。娴弓马,谙韬略,转战沙漠,累大功十二,封武昭将军,凯旋还里……。2004年,中央电视台与广州军区政治部《花木兰》电视剧剧组到黄陂区考证,也确认花木兰是双龙镇、即今黄陂木兰山北数里之遥的姚集镇大城潭村人。第二,古时黄陂曾以木兰命名设置过木兰县。据《黄陂县志》载:木兰山北双龙镇朱异(字寿甫)之女木兰,十八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年,“扫灭羌胡,功悬日月”,晋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卸戎装归乡,侍奉双亲,成老阁九十寿终,葬于木兰山北,墓前竖碑曰“木兰将军之墓”。80年代中期,省市文物部门勘探,在木兰山北立新店背侧果然发现一大土冢。土冢直径30米,高58米,人们称其为将军坟。现在土冢的南端已复立一石碑,据说这块石碑很早以前就流落民间,几年前才被相关单位找回。碑文虽难看清,但“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几字仍依稀可辨。此外,在“将军墓”西南,还复修了在“”期间遭受毁没的唐木兰将军庙。显然,木兰生于黄陂,卒于黄陂,故为黄陂人。四、木兰姓什么关于木兰姓氏,说法很多,至少有四种。一说何承天在《姓苑》中认为木兰姓木;二说陕西延安木兰姓花;三说湖北黄陂木兰姓朱;四说安徽亳州、河北完县、河南虞城都称木兰姓魏。但各地都称花木兰,而不称朱木兰、魏木兰。花木兰本是姓朱,家住湖北黄陂北乡双龙镇大城潭村(今属武汉市黄陂区姚集镇)。木兰父亲任职千户长,名朱异,字寿甫,号天禄。母亲名赵桂贞。那么朱木兰为什么称为花木兰呢?据《武汉史话黄陂分卷》记载:木兰本姓朱,十八岁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沙场上横跃马,用兵如神。羌胡一个叫花阿珍的女将,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花阿珍千方百计要俘获木兰,但总是得不到手。后来在一次与木兰的交锋中用“捆仙绳”捆住了木兰,硬要与她成亲。木兰佯说:“成亲可以,但你得和我一起投奔大汉。”花阿珍同意了。从此木兰手下又多了一名骁勇的女将。十二年后,班师回朝,木兰还了女儿身,花阿珍好不惊讶。木兰觉得对不起阿珍,就和她结成姊妹,还帮她提了一门亲事。之后,花阿珍就叫木兰为“花妹”,木兰也称花阿珍为“花姐”了。久之,人们就叫朱木兰为花木兰了。

在魏书中并没有花木兰,花木兰出自木兰辞。木兰辞原是北朝民谣,后由宋代河南府法曹参军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 因为是民谣,关于花木兰身世就没有详细记载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北朝民歌的绝唱

木兰是何时的人存在争议

《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于嘉庆十一年立,上写“营廓镇北二里许孝烈 将军祠,乃崇祀隋末魏氏女,讳木兰,未字真人,闺阁奇英者也……”当地老百姓还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作花木兰的生日,举办庙会,共同祭奉花木兰。

这告诉我们两个信息: 木兰姓魏, 生日是农历四月初八

花木兰在正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根据一些野史和线索推断,花木兰很可能是鲜卑族出身,那里女性地位比较高。花木兰是古代女性中的一位传奇人物,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成为大家的学习榜样。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的木兰辞讲的便是这个故事。

花木兰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花木兰是长女,有一个弟弟和妹妹,花木兰作为长姐十分懂事,从小便非常心疼父母,经常帮助父母料理家务,一家人勤勤恳恳日子过得还比较不错。花木兰长大之后出落的亭亭玉立,而且性格豪爽大方,丝毫没有女儿家的扭捏之态,平日喜欢骑马射箭,父母一度十分为她的性格发愁。但花木兰丝毫不在意,对她来说闺阁女儿学的那一套她丝毫没有兴趣, 自己只喜欢纵马驰骋。

不久平静多年的边境又发生了战乱,国家开始大规模征兵,要求每家每户都必须出人服役。花木兰的父亲已经年老,弟弟又年幼,花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附近的邻居都知道花木兰要替父上战场,默默留下了眼泪,深恨这个世道的不公平,竟然要女子外出杀敌,之后花木兰乔装打扮,骗过了考核官进了队伍,一路到了前线。 

战场上花木兰奋勇杀敌,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很快被提拔为军官,生活待遇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晃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花木兰成为了军中的高级将领,在多年浴血奋战下边境终于恢复到了平静。花木兰等人班师回朝,君王在殿前对他们论功行赏,花木兰拒绝了丰厚的赏赐,也谢绝了做官,而是回到家乡,该换女装,自此侍奉双亲平安终老。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dāng)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汗(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 jiū)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huò)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扩展资料:

木兰辞,也称“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参考资料

古籍古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5-10]

  下文摘自邓万祥先生的文章

  “木兰”其人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在这首长达300多字的叙事诗中,生动地描绘出少女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而归的传奇故事,也成功地塑造了“木兰”忠孝双全、机智勇敢、不慕荣利的巾帼英雄形象。

  我们现在说的“木兰”,通常是指“花木兰”,即木兰姓“花”。然而,《木兰诗》里对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并没有特意说明,只是用“木兰”二字做了最简单不过的描述。其中,关于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世等信息都未曾提及。《木兰诗》里的“木兰”二字到底指的是姓木名兰,或是名字叫木兰,还是其他什么称谓呢?而根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最早收录《木兰诗》的南朝陈代僧人智匠《古今乐录》里“木兰不知名”的记载来看,民歌中最初传唱的“木兰”,不过是个笼统的称呼罢了。既然连最初的材料都不曾交代清楚“木兰”的真实身份,那么,后世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是从何而来的?“木兰”究竟姓什么呢?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保家卫国的故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源于对木兰的深切爱戴,历朝历代或赋诗吟咏、或撰文立传、或作史实考证来赞美木兰,文人墨客在《木兰诗》的基础上,对原有人物和情节不断地进行润色、加工和改造,以至于在民歌本身流传的过程当中,也同时出现了许多近似《木兰诗》的“仿作”,这些不同版本之间的种种“差异”,也便形成了历代关于木兰姓氏的诸多争论,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木兰姓“花”,此说始于明代。明末文学家徐渭在杂剧《四声猿》第三折《雌木兰》中,第一次给木兰冠以“花”姓,戏中唱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作品中,徐渭不仅将木兰本人交代得一清二楚,连家庭成员的情况也介绍得非常详尽,父亲花弧,母亲姓袁,“当户理红妆”的阿姊称为花木莲,“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小弟则叫花雄。由于史料上缺乏相应的佐证,“花”姓木兰显然是徐渭“改编”而来的。给木兰取“花”姓,为的是突出戏剧中木兰女性美的艺术效果,这一观点在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中得到了证实:“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明清以后,经过几百年的艺术再创作,“花木兰”的艺术形象日臻完美。迄今为止,上演过木兰戏的剧种有京剧、越剧、粤剧、昆曲、秦腔、平剧、川剧等20多种,特别是豫剧大师常香玉《花木兰》的全国巡演,“花木兰”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深远,“花木兰”这个称谓在人们心中也逐渐“固定”下来。

  再说“朱”姓木兰。唐白居易在《戏题木兰花》中云:“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也写有《题木兰庙》一诗:“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推上祝明妃。”这说明木兰的故事在唐代已经脍炙人口了。杜诗里的木兰庙在今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山上,山上至今还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坊等遗址。据《黄陂县志》记载:“唐贞观年间,山北双龙镇千户长朱异得一女,十八岁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英勇征战十二载……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北。”明代焦绂在《焦氏笔乘》中也说:“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足以补《乐府题解》之缺。”根据上述史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木兰应姓“朱”。

  “魏”姓木兰之说则源于碑刻记载,在河南虞城县营廓镇内,现存有记录木兰生平故事的古碑刻两通。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和历代修祠情况,此碑立于元宁宗时期(约公元1332年前后),经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这也是目前发现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碑刻;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立于明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碑文上言:“营廓镇北二里许孝烈将军祠,乃隋末魏氏女,讳木兰,未字真人,闺阁奇英者也……”上世纪90年代,虞城县开始举办中国木兰文化节,与会专家在分析了《木兰诗》和现存碑刻后认为,木兰应姓“魏”,故乡在河南虞城。

  此外,还有“韩”姓木兰、四川阆中人,复姓“木兰”、鲜卑族人等说法。“木兰”究竟姓什么呢?查阅最具权威性的《辞海·词语分册》,其解释为:“木兰姓氏或作花,或作朱,也作木,均无确证。”也就是说,木兰具体姓啥,至少在今天仍然还是个未解之“谜”。的确,《木兰诗》作为一首口口相传的民歌,本身就是在无数民间艺人相互传唱、改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原始档案”尚不清晰、又缺乏正史记载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考证出“木兰”真实的身份呢?仅凭一些地方县志或碑刻记载,便一口咬定木兰姓甚名谁、家乡何处,看似是为木兰找到了“身份证”,却不免陷入了附会和争抢名人的怪圈当中。有鉴于此,既然“花木兰”这个名字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巾帼英雄的形象代言人,那么,木兰还是姓“花”的好。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不过这个人物是否存在,尚存在争议。花木兰是历史传说中的女性人物,出现的作品是《木兰辞》,讲述她在战争年代替父从军,经历战争之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在后世,木兰的故事以各种艺术形式被表演出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

 花木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它是历史传说中的女性人物,最早记录花木兰故事的是《木兰辞》,讲述了在战争年代,花木兰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经历十几年战争之后,最终于家人团聚的故事。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主要归功于《木兰辞》,但是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在史书里面并没有记载,而木兰的故事,在后世却以各种艺术形式被表演出来,有**、电视剧、歌舞等等,受人欢迎。

  花木兰的影响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而花木兰更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女性,她勇敢、孝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木兰辞》也被列入中学课本之中,花木兰的故事将被后世的人世代传颂。

花木兰的资料

据说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