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的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1收藏

关于河南省的介绍,第1张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河南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以后,商代的首都西亳、和殷均在河南境内。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历史文献。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

秦王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南阳、颍川、河内、东郡、陈郡。以后的两汉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处于全国前列。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河南更成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是四战之地。

在三国以及两晋、南北朝时代,战乱连年,农业、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直到7世纪初重建了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唐朝以后,中原才摆脱了长期战乱的局面。

扩展资料

河南名人

1、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3、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参考资料:

-河南

炎黄二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黄河和她的儿女们,是如何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的,要揭开这个谜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资料外,还要利用古籍记载的许多远古神话传说。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便可帮助我们探明黄河及其儿女从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时代的某些轨迹。

黄帝和炎帝其实并不是皇帝,而是古书记载中黄河流域远古时代的两个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于黄河的支流渭河流域,当时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传说他们都是“有熊国君”少典氏的后裔,“昔少典娶于有氏,生皇(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里所说的“生”,并非说黄帝和炎帝是少典氏亲生,而是说他们都是少典氏的后裔。“黄帝以姬水成”,是说他在姬水岸边长大,因而以姬为姓。姬水当即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县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县汇入渭河。姜水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陕西宝鸡汇入渭河。这就是说,炎黄两个部落,最初的活动地区都在黄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区。

传说黄帝原姓公孙,因长于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因是有熊国君之苗裔,又称有熊氏。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伶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后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率部迁徙到陕西北部定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寻找更加平坦、开阔、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那里的黄土地给了他们发展农业的便利条件,但不时出现的干旱又困扰着他们,迫使他们去继续寻找理想之所。于是,黄帝又率领族人从大荔、朝邑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麓进入汾河谷地,再向东北迁移,到达今河北涿鹿附近。那里有由桑干河、洋河冲积而成的适宜农耕的宽阔谷地,附近还有可供狩猎的山林,他们觉得环境非常优越,就定居了下来。

就在黄帝率领他的部落东迁的时候,炎帝也率领他的族人开始长途跋涉。炎帝又称赤帝,一说他降生于厉(烈)山即今湖北随州市厉山镇,一说他降生于常羊即今陕西宝鸡神农乡常羊山,“育于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为了寻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领部落东迁。但走的路线与黄帝不同,他们先是沿渭河东下,到达今河南西南部,再顺黄河东下,到达现在的豫东地区,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那时候,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领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权。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为了互争雄长,经常发生战争。一些部落首领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发动掠夺财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战争。这种战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给正常的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威胁,但氏族制度调节社会矛盾的习惯法此时又已丧失作用,对此显得无能为力。面对日益增多的战争,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部落便互相联合起来,结成联盟,进而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炎、黄两大部落这时也都使用武力征讨四方,扩大自己的势力,从而引发大规模的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怀来)进行了三次大战,黄帝指挥属下的熊、罴、貔、貅、、虎六个氏族,与炎帝部落杀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惨败,只得缴械投降。由于这两个部落有血缘亲属关系,黄帝没有屠杀炎帝部落,而是和他们结成部落联盟,黄帝便成了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炎黄部落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雏形。

后来,定居在山东曲阜地区的九黎首领蚩尤扩展势力范围,又引发了与炎帝部落的战争。九黎即九夷,属于东夷族。传说蚩尤领有9个部落,81个氏族,他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如同妖魔,这可能是出自炎黄子孙对其他部落首领的故意丑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制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战,威震天下。他率领9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西进豫东,进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尽失。蚩尤紧追不舍,炎帝向黄帝寻求援助。黄帝于是率部迎击,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这场战争进行得极其惨烈,据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不胜,蚩尤放出大雾弥漫了三天三夜,黄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黄帝之“臣”风后受北斗星座的启示发明了指南车,他们才得以冲出大雾。黄帝在困境中还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大鼓,用东海神兽夔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在战斗中擂响,声闻500里。战斗延续了很长时间,最后在冀州进行决战。黄帝派应龙向蚩尤进攻,应龙蓄水,摆下水阵。蚩尤请来风伯雨师,一时风雨大作,冲垮水阵,使黄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黄帝又请来天女旱魃阻止风雨,使天气突然转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蚩尤和他请来的风伯雨师都投降了黄帝。黄帝便进入东夷活动的地区,他“驾象车而六蛟龙,毕言(兆火鸟)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顶大会鬼神,并演奏了他亲自作的一支激越悲凉的《清角》乐曲,以纪念涿鹿之战的胜利。蚩尤后来被杀,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黄部落联盟,融入了华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蛮之中。

涿鹿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扩大了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发展成规模更大的部落联合体。黄帝的权威大大提高了,集审判权、祭祀权、军事指挥权与生产指挥权于一身。各部落均需听从他的号令,不听从号令的,即出兵进行征伐。他还开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区的隔绝,增进部落之间的交往。传说黄帝一生“未尝宁居”,在118岁那年出巡河南时死在荆山,人们将他护送回陕北,葬在今陕西黄陵县的桥山之上,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黄帝陵。

由于黄帝后来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便把远古时代的许多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大臣”们,如说黄帝建造屋宇,开凿水井,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弓弩,炼石为铜,创制乐律,他的妻子嫘祖发明育蚕,他的“大臣”仓颉创文字,伶伦造律吕,大挠作甲子,等等。同样的原因,由于炎帝也被追尊为华夏的祖先,后人也将一些创造发明的功劳算到他的身上,并称他为神农氏。在先秦的传说中,神农氏和炎帝原本是时代不同的两个人物,神农氏生活的时代要早于炎帝。到战国时,人们将两个人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这些发明当然也是原始时代人们的集体创造。

尽管炎黄二帝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也都是远古时代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但是他们作为华夏民族先祖的象征和中华文明奠基者的化身,还是受到后人的无限尊崇与怀念。因此,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之外的中华大地上,一直流传着许多有关炎黄二帝的传说,留下了许多同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除了前面提到过的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和宝鸡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山东曲阜的景灵宫,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济源的王屋山天坛,灵宝荆山的黄帝陵,河北涿鹿的黄帝城、黄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黄帝祠、轩皇台,盐亭的嫘轩宫、嫘祖墓,安徽黄山的黄山轩辕峰,湖南岳阳的轩辕台,浙江缙云的仙都鼎湖峰,甘肃平凉的问道宫,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庙,随州的神农祠,山西高平的神农城、神农井,河南淮阳的神农五谷台,郑州炎黄二帝塑像,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等等。这些源远流长的传说和名胜古迹,对于增强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伏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君主,也是上古大神,对于伏羲是哪里人,一个是河南,一个是甘肃,那伏羲是河南还是甘肃下面是我为你搜集伏羲是河南还是甘肃,希望对你有帮助。

  伏羲是河南还是甘肃

 伏羲作为中国人的始祖级别的人物,出生时间已是千年之前,对于他的出生地,虽然人们一直很关注,但是说法却大不一样。

 第一种说法,伏羲出生地是在天水县的成纪。一开始听到天水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还以为它不是地名,经过了解,它位于甘肃省省内。据说在天水西关有伏羲的庙宇存在,而且它的始建时间是很早之前。在其庙宇的南天殿殿堂的天花板上,有其他地方没有的 壁画 存在,这壁画上有完整的64卦,还有河图图形。而且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一般都是河流发源地或者是河流交汇处,而天水又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母亲河的交汇之处,所以大多数人们认为,天水是伏羲的出生地。

 第二种说法,伏羲的出生地是在河南的淮阳。因为人们认为,人老了是一定要回到出生地的,而淮阳是伏羲政权所在的中心城市,也是埋葬他的地方。而且伏羲他的母亲,华胥氏因为所守护的地方是九河之地,所以被称为九河神女,而九河是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南边的黄河地段。所以人们觉得他的母亲在河南,他的出生地也应该是在这里。

 对于这些说法,虽然不知道哪一个是真,但是都有其存在的依据,但是就现在来说,大多数人比较认同伏羲出生地是在甘肃县的天水。

伏羲是哪里人

 根据一些古籍我们可以看出,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陇西成纪生活,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附近,华胥氏因为踩到了雷泽的脚印而春心萌动,最后 怀孕 怀了十二年才生下了伏羲,古代又有十二年为一纪的规定,所以又才被称为成纪。也就是说伏羲是甘肃天水人。这也是许多人普遍认为的。但是还有另外几种说法,也有人说伏羲是山东济宁人,因为有古籍中记载到华胥氏是九河的女首领,而九河这个地方则是处在河南和山东的黄河交界处,这样一来又有了伏羲是河南濮阳人的说法,并且还列举出《山海经》中关于雷泽的记载,其中介绍道雷泽是在吴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至今现在那里还有着古代所遗留的遗迹。

 虽然关于伏羲是哪里人这个问题,大众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华胥氏女首领的身份,让她四处放牧辗转,许多地方都出现过她存在的证据,但是依照如今的资料和遗迹也并不能够完全的确认伏羲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但是伏羲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却是不能够磨灭的。

伏羲是什么神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人类的创始者,他被后人称之为创世之神。伏羲生于远古时代的旧石器时代,姓凤,和女娲是同胞兄妹关系。那么伏羲是什么神呢伏羲在中国民间百姓的 传说 中是一个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神灵。

 传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最早被称为王的人,伏羲和女娲生儿育女之后,为了给孩子治病发明了医药,在 历史 当中伏羲对医药的贡献非常大,后人称他为医药之神。伏羲还根据蜘蛛通过蜘蛛网捕捉小 动物 的方法中,得出用渔网 捕鱼 的方法,渔网捕鱼法一直延续至今。被后人称之为捕鱼之神。

 民间传说伏羲是蛇身人首,有龙的传人之说。有人认为伏羲出生在蛇族,并以蛇为父。伏羲身上穿的草叶或兽皮,蛇鳞身或花纹,正是蛇族的重要标志。多年以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对伏羲是龙的传人的传说信以为真,我们大家知道伏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祖先。

 伏羲还发明了我们易经中常用的八卦,据说伏羲依据世间万物的变化,分析总结出万物以点为心,循环运转。后来伏羲就把它变为了八卦。

 在上古时期,上苍把繁衍人类的任务交给了伏羲和女娲这对兄妹,成为人类的起源。伏羲和女娲不仅生育人类,还创造了婚姻,让他们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选择如意的人来结婚,逐渐的壮大子孙后代。伏羲是什么神在民间还有好多拜祭伏羲的庙宇,现在人们已经把伏羲当做是我们人类的创世之神。

1 伏羲真正姓什么

2 伏羲是谁

3 燧人氏和伏羲的关系是什么

4 三皇五帝是哪里人

5 上古伏羲大帝到底在哪死的

6 上古伏羲氏的由来是什么

陕西地区和河南地区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总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样古老。

文明的起源地上旧石器时代遗迹发现最多的是山西(丁村遗址、匼河文化、西侯度文化),而陕西蓝田人更早一些,而河南织机洞遗址更晚一些。然而并不是所有旧石器人类遗迹,都是我们的同系祖先,因此周口店也罢、蓝田人也罢,既然并非一系的人类,何称早晚。

再看新石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9000~前8000年,由我们现在人类共同祖先便进入原始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和养畜业的萌芽。从现在发现的遗址,河南裴李岗,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左右,而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关中。似乎是河南早于陕西。

但是7000年前,河南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绝对不可能是人类文化的中心,因此仰韶文化中心在陕西也不足为奇了。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望月有感》唐代·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

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唐代·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4、《九日登长城关楼》明代·王琼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5、《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唐代·刘禹锡

宿习修来得慧根,多闻第一却忘言。

自从七祖传心印,不要三乘入便门。

东泛沧江寻古迹,西归紫阁出尘喧。

河南白尹大檀越,好把真经相对翻。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 汤淑君(河南博物院) -------------------------------------------------------------------------------- 编者按: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鉴 史、育人、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非常重大。在此我们选登了部分汤淑君从专家的角度对河南历史的探讨。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我 们也对汤淑君表示感谢。 河南是个文物大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境内已明确的各类文物点有28168处,每个乡镇都有分部。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96处之多,在全国各省市中占居第二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14处。世界文化遗产一处。特别是河南人文荟萃,造就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名人,象黄帝、伏羲、老子、李白、杜甫、李商隐、岳飞这些名人志士都在河南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留下的大量的遗迹遗物等,是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可以鉴史、可以育人,可以兴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流中,其现实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但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为河南经济建设服务,并运用文物来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河南形象,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南。本文拟谈几点看法。 一、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再认识 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形成的,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见了故物,如见其人",说明了实物表现的历史、文化与感情,是文字的记载不能代替的。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流传下来的,一些是有形的,一些是无形的,它们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是一种精神,可激励人、感染人。我们今天抢救保护文物,是为了服务于人,以达到"观今鉴古"、"古为今用"的现实目的。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在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张衡的地动仪、杜诗的水排、张仲景的方剂法、李诫的《营造法式》等,对今仍有借鉴的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已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中各族人民的共同旗帜。也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在维护国家的统一,抵御外来的侵略,还是在和平年代中进行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爱国主义等思想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史册,不仅昭示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发明创造的事实。而且还展现了为维护中华民族大好河山,无数英雄儿女英勇捐躯捍卫疆土的可歌可泣的史实。这面旗帜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使我们的国家永远自强、自力。如民族英雄岳飞,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多民族英雄中的一员,是南宋王朝最杰出的一名爱国将领。从开始从军,到三十九岁被害身亡,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抗金的斗争中。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概,都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上进的民族精神。汤阴县岳飞纪念馆,每年都接待大量的游人,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他们在介绍展示名人的同时,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文物,配备辅助陈列,通过文字、来丰富内容,使前来参观学习的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经过潜移默化,使祖国、民族的观念不断得以加强。特别是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良的传统,逐渐加深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坚定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在其他地方体会不到的,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现岳飞纪念馆与当地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联系,被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命名为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是文明的窗口,发挥着教育人民、启发人民爱国思想的作用。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传说时代,他是人,也是神。直到今天,黄帝的伟大业绩,仍斑斑可见,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开创的宏伟业绩彪炳青史。千百年来对黄帝的奉祀不断,在今河南新郑、新密、灵宝等地留有黄帝时期大量的遗迹、遗物。因此,黄帝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天祭祀黄帝,就是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促进祖国统一"的原则为主旨的,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新郑、新密、灵宝等地,相传农历二月初九为黄帝诞辰,每到此时,不仅附近的群众自发举行祭祀活动,远自山西、陕西、湖北等地游客也络绎不绝。并有来自海外寻根问祖、缅怀圣德、领略黄帝文化精髓的。它不仅促进了对外文化的交流,使我们的文物古迹向世人展示其迷人的风采,而且更能吸引大批的外国人来华参观游览。为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对河南省的了解,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朱载育纪念馆也同样发挥着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朱载 育(1536年-1611年),是明代科学家、世界著名乐律学家。他一生潜心研究术数乐律,不仅是现代音乐理论的先驱,而且还是现代科学的开拓者。他创造36个"世界第一",被誉为"东方文艺复兴式的人物"。他第一个发现了平均律原理;第一个创造了弦准;第一个提出了"舞学";第一个在数学上得出了求解等比数列的方法;第一个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换算方法;第一个在算盘上进行开方运算。在天文历法方面,精确地计算出回归年的长度值,判定出当时北京的地理纬度和地磁偏角。他一生著述甚丰,有《琴谱》、《律历融通》、《律学新说》等已收入其名著《乐律全书》。另外还有《韵学新说》、《先天图正误》、《律吕正论》、《嘉量算经》等。学习朱载 育的精神,就是要以他为榜样,为科教兴国而热爱科学,勇于奉献,以实际行动为振兴河南的科技文化事业作出贡献。 纵观历史,举不胜举。这些名胜古迹、精美的展览,是"一部部不分年级的教科书,一所所不放假的学校",是那样具有永不衰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历史这面镜子,使我们更应该与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要以无数的爱国仁人志士为榜样,把祖国的前途与自已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在和平年代巩固江山和发展经济,建设祖国,确立自已承担起跨世纪任务的历史责任。 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种无价的资源,一些名人的胜迹由于保护和利用的好,不仅极大地提高所在地的知名度,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即使如此,我们首要的任务还是要立足保护。所谓保护,是指防止、限制和禁止对保护对象的威胁、干扰和破坏,保证保护对象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没有保护,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存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兴起的新城市主义中提出:“人类即要保护好自然的生态环境,也要保护好文化的生态环境,要保护好文化的多样性。”“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但有赖于保护,同时也为更好地保护创造新的经验和物质条件。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二者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文化资源为基础与资源的承受能力相协调。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是历代文化的载体,它们记录了先辈们物质文化活动,随时给后人以激励和启迪。人们即使享受了最先进的现代文明,还是有追怀前辈精神之光的心理需求。近年来兴起的“怀旧热”、“文物古迹游”,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文物保护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社会越进步,保护工作也会做得更好,这也是我们在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储备资源。但是我们讲的保护,并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为保护而保护,起不到利用文物的效果。如果这个资源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还必须要通过保护来开发。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其各种精神文化功能,并以此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任何没有保护意识及科学保护措施,盲目发展文物景点,并图一时之利的行为都将后患无穷。文化资源它是一种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和科学研究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不可取代的无价之宝,故以保护、保存为前提,以可持续利用为条件。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给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应当做到:“死保不保死,利用不惟利,改革不出格,发展是目的”。 河南是文物大省,各地丰富的文物古迹构成了发展旅游经济的宝贵资源。由于保护工作做的好的,他们依托文物古迹发展旅游业在有些地方甚至已经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归其原因,主要是当地有关部门本着科学慎重的态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地协调起来,在保护好的前题下,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建立以文物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使文物事业真正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如:河南新郑不仅有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而且是黄帝的故里,并且历史上有许多名宦如唐代裴度、宋代欧阳修、元代许衡、明代高拱等死后都葬于此。由于文化古迹之多,新郑被称为“露天博物馆”。新郑市对文物的保护意识特别的强,他们不仅成立了以市长和副市长为正副组长的文管会,而且在各个系统都在进行机构精简、压缩编制的情况下,将文保所的编制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6人。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组织18个,文物保护员350名,有效地保护了新郑这个“露天博物馆”。

关于河南省的介绍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