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晓古籍方剂,做到健康养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2浏览:5收藏

通晓古籍方剂,做到健康养生,第1张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石室秘录》和《辨证录》里面的一些方剂。这两本书是由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其中《石室秘录》是中医古籍中一部以治法为主要内容和标目的著作。本书收古今成方及作者自定方500余首,是中医古籍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治法专著。 

01头痛

一、定风去晕丹

[组成] 熟地27克、山茱萸12克、薯蓣9克、北五味6克、麦冬6克、元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葳蕤21克。

[用法] 煎服。

[功效] 补肾养阴。

[主治] 头痛者,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

[来源] 《石室秘录》

二、清脑平酒丹

[组成] 黄酒80毫升、辛夷9克、紫胡15克、白芍27克、郁李仁15克、麦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

[用法] 水700毫升煎汤,入前酒。酌量饮之,一醉而愈;量好者,再饮之以酒,必以醉为度。

[功效] 疏风开窍,清利头目。

[主治] 头脑痛。

[来源] 《石室秘录》

三、救脑汤

[组成] 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散风寒。

[主治] 人有头痛连脑,双目赤红,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

[来源] 《辩证录》

四、顾首汤

[组成] 蔓荆子3克、川芎15克、白芷3克、甘草3克、姜夏3克、细辛3克。

[用法] 煎服。

[功效] 疏散风寒。

[主治] 头疼。

[来源] 《石室秘录》

想要养生秘籍看这里!

免费免费免费免费免费!!!!!

有意的小伙伴请评论私信~~~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麻黄白虎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麻黄白虎汤 1 拼音

má huáng bái hǔ tāng

2 处方

麻黄、葛根、苏叶、防风、石膏、知母、杏仁、黄芩。

3 功能主治

疹已出,阳毒热甚,烦躁口渴,齿槁出血,唇焦舌刺,不吐不泻,壮热无汗,鼻孔燥黑,喘急气闷,鼻煽痰嘶者。

4 麻黄白虎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摘录

《治疹全书》卷中

古籍中的麻黄白虎汤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伤寒药方评

石膏,故亦治伤寒,不专于治也。或问曰∶夏月若果见麻黄桂枝证,亦岂得不用,而固用白虎汤也?曰∶此说尤妙

《证治准绳·类方》:[第一册]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见伤湿。)小柴胡汤(见往来寒热。)白虎汤(见发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粗皮,一两六钱六分羡)

《祖剂》:[卷之一三黄汤]三黄石膏汤

即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玄参一方加石膏麻黄豆豉无知母玄参治暑毒深入热烦渴不欲近衣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者《

《伤寒指掌》:[卷一]阳明总要述古

麻黄汤。桂枝汤。瓜蒂散。栀子豉汤。白虎汤。猪苓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茵陈蒿汤。《伤寒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太平御览》卷九四九引葛洪药方,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一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十四枚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十四枚丸 1 拼音

shí sì méi wán

2 方出《太平御览》卷九四九引葛洪药方,名见《本草纲目》卷四十一 21 组成

鼠妇虫14枚。

22 主治

疟疾。

23 十四枚丸的用法用量

临发服7丸,便愈。

24 制备方法

各以糟封裹之,凡14丸。

古籍中的十四枚丸 《校注医醇剩义》:[卷三黄瘅]女劳瘅

两)菟丝子(五两)山药(三两)共研末,山药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茯苓渗湿汤治黄瘅,寒热呕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二·飞炼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四]麻黄汤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服。治金石发热及诸热朴硝丸方∶朴硝(成炼者一斤)上一味,研令成粉,以白蜜和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杂病下备急第一]鹳骨丸

)桂心(半两)上一十二味,捣筛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一方丹砂作丹参。)《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六]五痔方一十二首

)露蜂房(炙五分)本桂心(各五分)猪后悬蹄甲(十四枚炙)上十一味捣为散,空腹以米饮服方寸匕,日二,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豕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炙甘草偏于润肺和中,另外还可祛痰止咳、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等作用。中药中常常用到,因其有调和俱药的作用,味甘而药性平和,被称为“国老”(众药之王)。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可引发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化障碍。因此,偶尔泡1泡水喝可以,不宜长时间大量使用甘草药材每天不要超过10克。只要在公道的范围内没有问题。固然,中草药最好服用15天后,停1停。减缓对胃肠道的刺激。

目录 1 拼音 2 茵陈四逆汤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茵陈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伤寒微旨论》卷下 71 方名 72 茵陈四逆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茵陈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各家论述 7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茵陈四逆汤 1 拼音

yīn chén sì nì tāng

2 茵陈四逆汤的别名

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3 处方

干姜45克 甘草(炙)60克 附子(炮)1枚(去皮,破8片)茵陈180克

4 功能主治

治黄疸阴证。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

5 茵陈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上锉。每服酌量多少,水煎,凉服。

6 摘录

《卫生宝鉴·补遗》

7 《伤寒微旨论》卷下 71 方名

茵陈四逆汤

72 茵陈四逆汤的别名

加味姜附汤、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茵陈姜附汤

73 组成

甘草2两,茵陈蒿2两,干姜1两半,附子1个(破8片)。

74 主治

阴黄。病人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出。阴黄。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冷,心下硬,按之痛,身体重,背恶寒,目不欲开,懒言语,自汗,小便利,大便了而不了,脉紧细而发黄。

75 茵陈四逆汤的用法用量

水4升,煮取2升,去滓放温,作4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77 各家论述

《医方考》: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 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上,故见阳证之发黄,上体之自汗也。茵陈,治黄之要药,故无分寒热而用之;附子、干姜、炙甘草,回阳之要品也,故有阴寒即用之。然必冷服者,恐姜、附发于上焦阳盛之区,而下部阴寒之分反不及也。

78 附注

加味姜附汤(《寿世保远》卷三)、茵陈附子干姜甘草汤(《医门法律》卷六)、茵陈姜附汤(《类证治裁》卷四)。

古籍中的茵陈四逆汤 《医宗金鉴》:[卷五黄疸门]阴黄

,温脾去黄,以理中汤加茵陈主之,温肾去黄,以茵陈四逆汤主之。(茵陈理中汤)方见不乳(茵陈四逆汤)附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钱)猪苓(七分)滑石当归(各二钱)第一百五、茵陈四逆汤阴黄,四肢厥冷。茵陈(一钱)甘草附子(一钱)

《卫生宝鉴》:[补遗外感伤寒等证]阴证

。欲卧水中。喘呕。脉沉细迟无力而发黄者。治用茵陈四逆汤。干姜(一两半)甘草(炙。二两)附子(炮。一

《幼科心法要诀》:[卷五黄胆门]阴黄

。温脾去黄,以理中汤加茵陈主之;温肾去黄,以茵陈四逆汤主之。茵陈理中汤(方见理中汤加茵陈)茵陈四逆

《症因脉治》:[卷三黄胆论]内伤黄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秘方万应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秘方万应丸 1 拼音

mì fāng wàn yìng wán

2 处方

三棱 莪术(各醋炒)陈皮(麸炒)橘红 使君子肉 麦蘗曲(炒)神曲(炒)雷丸 干漆(炒烟尽)各15克 槟榔30克 芜荑75克 鹤虱(略炒)胡黄连(炒)甘草(炙)各9克 木香 良姜(陈壁土炒)砂仁各6克

3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醋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4 功能主治

消积杀虫,治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

5 秘方万应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6 摘录

《赤水玄珠》卷四

古籍中的秘方万应丸 《症因脉治》:[卷四腹痛论]内伤腹痛

积牢固,其脉沉实。虫积腹痛之治腹中有块,秘方万应丸。时下长虫,追虫丸。平居调理,宜用健脾消秘方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虫

服三四十丸,食前用陈皮汤下,妇人淡醋汤送下。秘方万应丸治大人小儿腹内有虫,及积气块痛,小儿疳病。三

《顾松园医镜》:[卷十四·数集]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

饭丸米大,空心每服一钱至三钱,量人虚实用之。〕万应丸下虫积如神。雷丸〔醋煮。〕槟榔〔杀虫。〕黑丑〔

《中国医籍考》:[卷三十九]方论(十七)

忌则脉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为一卷。卷下。自万应丸药方至末。为一卷。失其中卷。审是真迹。后归张太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八诸虫门]药方

目录 1 拼音 2 《百一选方》卷十五:秘精丸 21 秘精丸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26 注意 27 摘录 3 《重订严氏济生方》:秘精丸 31 秘精丸的别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功能主治 3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36 摘录 4 《医学心语》卷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46 加减 47 制备方法 5 《活人心统》卷下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6 《济生》卷四 61 方名 62 秘精丸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67 附注 7 《洪氏集验方》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功效 74 主治 7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秘精丸 1 拼音

mì jīng wán

2 《百一选方》卷十五:秘精丸

21 秘精丸的别名

秘元丹(《御院药方》卷六)。

22 处方

灵砂(水飞)龙骨(火煅,飞)各30克 缩砂仁 诃子(最小者,热灰略炮,取出,捶取肉)各15克

23 制法

上为细末,用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24 功能主治

助阳消阴,正气温中。治冷气攻心,胁肋胀满,脐腹刺痛,呕逆泄泻,自汗时出,小便不禁,阳气衰微,手足厥冷者。

2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30丸,早晨温酒下,临卧熟水下。

26 注意

方中灵砂有毒,内服宜慎。

27 摘录

《百一选方》卷十五

3 《重订严氏济生方》:秘精丸

31 秘精丸的别名

固精丸(《校注妇人良方》卷一)。

32 处方

牡蛎(煅)菟丝子(酒漫,蒸,焙,别研)龙骨(生用)五味子 韭子(炒)桑螵蛸(酒炙)白茯苓(去皮)白石脂(煅)各等分

33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4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

3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盐汤任下。

36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4 《医学心语》卷三 41 方名

秘精丸

42 组成

白术2两,山药2两,茯苓2两,茯神2两,莲子肉(去心,蒸)2两,芡实4两,莲花须1两5钱,牡蛎1两5钱,黄柏5钱,车前子3两。

43 功效

理脾导湿。固精。

44 主治

相火湿热,梦遗精滑,尿浊。

4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开水送下。

46 加减

气虚,加人参1两。

47 制备方法

上为末,金樱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5 《活人心统》卷下 51 方名

秘精丸

52 组成

五花龙骨1两,远志(去心)1两。

53 主治

用心过度而致梦泄。

54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早晨以莲子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3钱为衣。

6 《济生》卷四 61 方名

秘精丸

62 秘精丸的别名

固精丸、固本丸、固髓丹

63 组成

牡蛎(煅)、菟丝子(酒浸,蒸,焙,别研)、龙骨(生用)、五味子、韭子(炒)、桑螵蛸(酒炙)、白茯苓(去皮)、白石脂(煅)各等分。

64 主治

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若凝脂,腰重少力。小便无度。

6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以盐酒、盐汤任下。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7 附注

固精丸(《得效》卷七)、固本丸(《嵩崖尊生》卷十四)、固髓丹(《一见和医》卷四)。

7 《洪氏集验方》卷四 71 方名

秘精丸

72 组成

大附子(炮裂,去皮脐)、龙骨(煅通赤)、牛膝(酒浸1宿,焙)、肉苁蓉(酒浸1宿,焙)、巴戟(去心)、菟丝子(酒浸3宿)各等分。

73 功效

补益。

74 主治

漏精,小便如米泔。元气不固。

75 秘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以温酒或盐汤送下;甚者日再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秘精丸 《普济方》:[卷二百十七诸虚门]补虚固精

黄人黄捣汁取蒸地皂荚刺萸(酒浸良丹皮(合。服之秘精丸(出仁存方)治下虚胞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或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灯心二十根。红秘精丸(一名固精丸)治下虚胞寒。白浊或如米泔。或如凝

《医学心悟》:[卷四遗精]十补丸

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凡使煎剂,仿佛丸方。秘精丸(见虚证。《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

《类证治裁》:[卷之七遗泄论治]附方

蛸白石脂茯苓〔补肾〕六味丸见一卷中风。〔导湿〕秘精丸白术山药茯苓茯神莲子(各二两)芡实(四两)莲须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遗精

通晓古籍方剂,做到健康养生

今天给大家整理的是《石室秘录》和《辨证录》里面的一些方剂。这两本书是由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所著。其中《石室秘录》是中医古籍中一部以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