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荨麻疹用排骨炖香菇加米酒有效
近些年荨麻疹的发病率呈爆发趋势,跟现在人饮食营养不足、不爱运动、接触的化学物质多、过度用药等都是有关系的。这个病本来是大人更多,但现在小孩子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不仅是孩子本身的过敏体质,也因为接触的化学物质更多,而食物里营养不足细胞膜质量差免疫发育也弱了,说到底,跟体质、环境和营养都有很大关系。荨麻疹诱因太多,根据不同诱因和症状又有很多分类,这里说最常见的几种:寒性、热性、蛋白过敏性、人工划痕症。
1、寒性荨麻疹
寒性荨麻疹的特点就是遇寒发作,有遗传性,但也有很多是后天获得。
寒性荨麻疹主要是机体循环太差,不能及时清除免疫复合物CIC,导致CIC沉积在皮肤黏膜组织而引起的免疫攻击。确定是寒性荨麻疹时我们可热敷或者电吹风对着局部吹,或能缓解不适。
2、热性荨麻疹
热性荨麻疹的特点就是遇热发作,比如运动、热饮、火锅、酒精、精神紧张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遇热机体温度升高,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所以又叫“胆碱能性寻麻疹”。
说明患者细胞膜质量较差,抗氧化能力弱,遇高温加速了氧化,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炎症物质,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或者水肿,于是爆发荨麻疹。热性荨麻疹可开冷空调能缓解下,但要从本根本上改善需提高机体细胞膜质量和抗氧化能力。
3、蛋白过敏性荨麻疹
也就是对蛋白类的食物过敏,比如鱼、肉、海鲜等,吃了就会爆发荨麻疹。
正常情况下,身体只接受小分子物质进入血液循环。
如果肠道缺乏蛋白酶,不能将大分子蛋白水解成氨基酸,或者肠黏膜通透性高,导致大分子蛋白肽吸收入血,引起机体的排异反应,就会出现过敏。
对蛋白过敏就必须严格回避过敏原,再根据症状处理。
4、人工划痕症
人工划痕症,指皮肤受到刺激后出现的荨麻疹,一般是皮肤先有瘙痒或灼热感,然后一抓,就会隆起一道划痕。
有的是单纯体质异常导致,更多的仍然是过敏体质的表现。
主要还是因为机体免疫低、循环差,不能及时清除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刺激机体产生组胺类物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使血浆、组织液渗透到真皮层而致。
荨麻疹,可以这样调理!
1、局部止痒
医生会建议抹炉甘石洗剂,我这里还有一个方法止痒效果也很好:
绿茶水湿敷法:泡浓的绿茶水,待水温凉下来后,去茶叶,把纱布放在绿茶水里,再把纱布拧成半湿,然后把纱布平整的敷在发红的皮疹上,每次30分钟左右,一天敷2~3次。
荨麻疹会越抓越痒,要及时减速宝宝指甲,避免抓挠,有必要时给戴个小手套。
如果症状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抗组胺类的药物。
2、回避过敏原
所有的过敏都必须严格回避过敏原,可回想下是否吃了某种食物或者药物之后出现的,先回避观察。
反复的荨麻疹最好去医院确诊,必要时进行血液IgE过敏原检测。
但是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完全代表所有检测过敏的食物都不能吃。
最好的方法是妈妈把宝宝每天吃的食物认真记录下来,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荨麻疹和瘙痒或原有的症状加重,就可翻看食物日记查找出可疑的致敏食物,用排除法筛选。
如果有不能吃的食物,可通过其他食物弥补,比如不能吃鱼肉海鲜牛羊肉,那么可以从鸡肉、猪肉、豆腐等里面获取优质蛋白,以免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3、营养内调
维生素C
VC可增强毛细血管韧性,也是一种抗氧化的维生素。
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补充有益菌,益生元(水苏糖)生产更多有益菌,可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作用。
提高肠道的消化能力和屏障作用,能有效降低过敏的发生,临床研究发现复合菌:罗伊氏乳杆菌GL-104、副干酪乳杆菌MP-137、嗜酸乳杆菌F-1,可以改善和预防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
荨麻疹也建议至少补充2~3个月含有复合菌的活性益生菌,如:欣敏康。以降低过敏的发生。
4、提高循环能力
日常可给孩子经常用艾叶煮水泡泡澡,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爱运动的孩子身体循环能力好,也就更不容易过敏。
如果重视营养调理,改掉那些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消炎能力等,当这些能力逐渐恢复和提高后,不光是荨麻疹,很多症状都能改善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瘾疹的穴位 2 治疗风瘾疹的方剂 3 治疗风瘾疹的中成药 4 风瘾疹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瘾疹 1 拼音
fēng yǐn zhěn
2 英文参考urtica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风瘾疹为病名[1]。即隐疹[1]。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名风瘙瘾疹、风疹块[2]。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2]。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大如豆瓣,甚则成块成片,剧烈瘙痒,时隐时现[2]。如疹色红赤,灼热、舌红、脉浮数者,属风热;疹色淡白、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为气血亏虚[2]。风热者,内服消风散;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服当归饮子加减[2]。外用香樟木或蚕砂,1~2两,煎汤熏洗,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2]。相当于荨麻疹[2]。
4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来源 6 产地 7 性味归经 8 功效与主治 9 羌活的用法用量 10 化学成分 11 羌活的药理作用 12 羌活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 122 来源 123 性状 1231 宽叶羌活 124 鉴别 125 检查 1251 总灰分 1252 酸不溶性灰分 126 浸出物 127 含量测定 1271 挥发油照 1272 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 128 羌活饮片 1281 炮制 1282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283 性味与归经 1284 功能与主治 1285 用法与用量 1286 贮藏 129 出处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羌活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羌活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羌活 羌活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iāng huó
2 英文参考Notopterygium incisium [朗道汉英字典]
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朗道汉英字典]
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or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notopterygii,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and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与羌活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 1 九味羌活丸 蜜丸 9g 丸 058 中成药部分 2 1 九味羌活丸 浓缩丸 3g 袋 027 中成药部分 3 1 九味羌活丸 浓缩丸 45g 袋 041 中成药部分 4 1 九味羌活丸 浓缩丸 9g 袋 081 中成药部分 5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6g 袋 06 中成药部分 △ 6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25g 袋 027 中成药部分 7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45g 袋 046 中成药部分 8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9g 袋 087 中成药部分 9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18g 袋 17 中成药部分 10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30g 瓶 27 中成药部分 11 1 九味羌活丸 水丸 60g 瓶 51 中成药部分 12 1 九味羌活颗粒 颗粒剂 15g 袋 13 中成药部分 13 1 九味羌活颗粒 颗粒剂 5g(无糖) 袋 14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羌活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的干燥根茎及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来源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forbesii Boiss的根茎和根[2]。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的干燥根茎及根[1]。
6 产地羌活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2]。
7 性味归经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2]。
8 功效与主治羌活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的功效:
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风湿痹痛,破伤风[2]。
治痈疖疮毒,荨麻疹,皮肤瘙痒[2]。
羌活为眼科常用祛风散寒药,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泪,胜湿止痛的功效:
(1)用于外感风寒所致迎风冷泪。常与防风、川芎配伍,如川芎茶调散。也可用于肝血不足所致冷汨常流,常配伍当归、川芎,如通草散。
(2)用于外感风寒,或挟湿邪所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肩背疼痛等。
(3)用以引经上行头目,配生熟地黄、当归等治精血不足之目紧涩。
(4)用于升阳明目,常与升麻、柴胡、防风等,配以补益之剂,治疗因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所致视物昏花,不能久视,久视疼痛等。
9 羌活的用法用量煎服:3~9g[2]。
10 化学成分羌活含挥发油,内有蒎烯、β罗勒烯、α侧伯烯、洋芹子油脑(Apiol)、愈创醇(Guaiol)等。又含二氢山芹醇(Cdumbiain)、欧前胡内酯等[2]。
11 药理作用羌活在体外对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2]。并可拮抗电针 引起的动物癫痫[2]。
12 羌活的药典标准 121 品名羌活
Qianghuo
NOTOPTERYGII RHIZOMA ET RADIX
122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H de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123 性状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1231 宽叶羌活为根茎和根。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和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和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124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20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前胡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4ul,分别点于同一用3%醋酸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125 检查 1251 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 K)。
125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附录Ⅸ K)。
12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127 含量测定 1271 挥发油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4%(ml/g)。
1272 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44:56)为流动相;检测波畏为310nm。理论板数按羌活醇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羌活醇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羌活醇60μg、异欧前胡素3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与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羌活醇(C21H22O5)和异欧前胡素(C16H14O4)的总量不得少于040%。
128 羌活饮片 1281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本品呈类圆形、不规则形横切或斜切片,表皮棕褐色至黑褐色,切面外侧棕褐色,木部黄白色,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而辛。
1282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1283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1284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1285 用法与用量3~10g。
1286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129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特异性 7 所属部位 8 天井穴的定位 9 天井穴的取法 10 天井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天井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天井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天井 1 拼音
tiān jǐng
2 英文参考Tiānjǐng TE10 [中国针灸学词典]
Celestial Wel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iānjǐ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穴位 天井 汉语拼音 Tianjing 罗马拼音 Tienching 美国英译名 Celestial Wa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TE10 日本 10 法
国 莫兰特氏 TR10 富耶氏 TR10 德国 3E10 英国 T10 美国 TB10
天井为经穴名(Tiānjǐng TE10)[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1]。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五行属土[1][2]。天即天空,喻上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鹰嘴窝,其陷如井,故名天井[1]。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瘰疬,胸胁痛,癫痫,惊悸,瘛疭,郁证,头痛,耳鸣,目痛,颊肿痛,瘿气,胞肿瘾疹,疮肿,咳吐脓血,喉头痛,心痛,胸痛,胁肋,颈项,肩臂痛麻木,肘痛,落枕,肘,臂,肩,项,背部疼痛,皮肤瘙痒症,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颈项痛。
4 出处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
5 穴名解天即天空,喻上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鹰嘴窝,其陷如井,故名天井[1]。
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处。《释名·释宫室》:“井,清也,水之清洁者也。”言经气如井水之清净,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阳实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阳,而上肢之经气亦如井水之清净也。手经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关节之上际,边高中凹,为经气深集之所,居腰以上,为天位,有天井之象。有天雨沛然,灌溉全身之势,故名天井。[3]
6 特异性天井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五腧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7 所属部位肘部[4]
8 天井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天井穴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2]。
天井穴位于肘后区,肘尖(EXUEl)上1寸凹陷中[1]。
天井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咀)上方1寸[5]。屈肘时呈凹陷处[5]。
天井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肌肉)
天井穴在肘部的位置(骨骼)
9 天井穴的取法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处取穴。
以手叉腰,于肘尖后上方1寸之(屈肘90°时,鹰嘴窝)凹陷处取穴[6]。
快速取穴:屈肘,肘尖直上1横指凹陷处即是天井穴[7]。
10 天井穴穴位解剖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有肘关节动、静脉网。分布著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神经分布。肘后皮肤较厚,移动性很大。在皮肤深面,相当于鹰嘴窝的高度,有一粘液囊,称鹰嘴滑囊,该囊与关节腔不相通。深筋膜与骨膜紧密相连。肱三头肌腱抵止于鹰嘴,腱下有鹰嘴腱下囊。鹰嘴外侧有起始于外上髁的伸肌,内侧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尺神经经过。在肘部可摸到肱骨内、外上髁和鹰嘴。当肘关节伸直时,这三个骨性标志位于一条横线上;如屈肘至90゜时,在者则成为尖朝下的等腰三角形。此三点的位置关系,有助于鉴别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针由皮肤、此下组织鹰嘴滑囊穿肘后深筋膜,入肱三头肌的肌腱,直抵肱骨后面下端的骨膜。肱三头肌由桡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1]。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腱[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臂内侧皮神经和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肌支和肘关节动脉网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的肌支和肘关节动、静脉网[5]。
11 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天井穴具有行气散结,安神通络的功效。
天井穴有清热散风,通经活络,宽胸理气作用[1]。
天井穴系三焦经之合穴,有清热化痰、疏经利节之功,能治五痫,风痹、耳聋及嗌颊肘臂诸肿[3]。
古法治瘰疬,有天井透肩贞之说,即沿皮向上刺也[3]。
若向腕部平刺进针,可促使发汗[3]。
12 天井穴主治病证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瘰疬,胸胁痛,癫痫,惊悸,瘛疭,郁证,头痛,耳鸣,目痛,颊肿痛,瘿气,胞肿瘾疹,疮肿,咳吐脓血,喉头痛,心痛,胸痛,胁肋,颈项,肩臂痛麻木,肘痛,落枕,肘,臂,肩,项,背部疼痛,皮肤瘙痒症,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支气管炎,颈项痛。
天井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心胸疾患等:如偏头痛、目赤、耳聋、喉痹、咽痛、颊肿、胸痹心痛、胁痛、颈项及肩臂疼痛、颈淋巴结核、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癫狂等。[1]。
天井穴主治偏头痛、耳聋、瘰疬、胸胁痛、癫痫[8]。
天井穴主治癫痫,惊悸,瘛疭,郁证;头痛,耳聋,耳鸣,目痛,颊肿痛;瘰疬,瘿气,胞肿瘾疹,荨麻疹,疮肿;咳吐脓血,喉头痛;心痛,胸痛;胁肋,颈项,肩臂痛麻木,肘痛,落枕[6]。
天井穴主治头痛,瘰疬,癫痫,肘、臂、肩、项、背部疼痛,疮肿,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5]。
五官科疾病:眼睑炎、扁桃腺炎、外眼角红肿、咽喉疼痛。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忧郁症、精神分裂症。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
心血管疾病:心痛、胸痛。
其他疾病:偏头痛、颈项痛、肘关节及上肢软组织损伤、落枕。
13 刺灸法 131 刺法直刺05~1寸[6][8][5][1],局部有酸胀感[6]。
古法治瘰疬,有天井透肩贞之说,即沿皮向上刺也[3]。
若向腕部平刺进针,可促使发汗[3]。
132 灸法可灸[1][6][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天井穴的配伍天井穴配曲池透臂臑、少海治颈淋巴结核[1]。
天井穴配肘髎、曲池、手三里治肘关节炎[1]。
天井穴配曲池、血海治荨麻疹[1]。
天井配外关、曲池,治臂痿不仁[6]。
天井配翳风、百劳,治瘰疬[6]。
天井配曲池、外关、阳溪、合谷,治手臂麻木[6]。
天井配曲池、少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肘痛。
天井配天突、水突,有散结通络的作用,主治瘿气。
天井配翳风、耳门,有清泻三焦热邪的作用,主治耳聋。
15 特效用一手轻握另一手肘下,弯曲中指以指尖垂直向上 天井穴,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左右各1~3分钟,可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7]。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疟,食时发,心痛,悲伤不乐,天井主之。胸痹,心痛,肩肉麻木,天井主之。大风,默默不知所痛,嗜卧善惊,瘛疭,天井主之。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热,颈项肩背痛,臂痿痹不仁,天井主之。癫疾,吐舌,沫出,羊鸣戾颈,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肩痛,痿痹不仁,肩不可屈伸,肩肉麻木。天井、外关、曲池,主臂痿不仁。
《针灸大成》:心恍惚,天井、巨阙、心俞。
《类经图翼》:主治头颈肩臂痛,耳聋,目锐眦痛,颊肿,肘臂痛不得捉物。
三阴交为经穴名(Sānyīnjiāo SP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别名承命(《备急千金要方》),太阴(《备急千金要方》),大阴(《经穴汇解》)。三阴指足三阴,交即交会,此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经之交会穴,故名三阴交。主治肠鸣,泄泻,腹胀,腹痛,胸腹胀满,急性肠胃炎,慢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痢疾,便溏,呃逆,呕吐,纳呆,食饮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血崩,死胎,恶露不止,阴挺,经闭,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下垂,痛经,难产,产后血晕,不孕,带下,恶露不尽,月经失调,更年期综合症, 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阳痿,早泄, 痛,遗精,白浊,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足痿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高血压,神经性皮炎,足痿,瘾疹,神经衰弱,黄疸,痃癖,症瘕,血晕,七疝,癫痫,痴呆,不眠,疮疡,手足逆冷,股膝踝内侧肿痛,肾炎,肾盂肾炎,尿潴留,尿失禁,性功能减退,小儿舞蹈病,下肢神经痛或瘫痪,癃闭,淋证,便秘,癫狂,痫证,精神分裂症,脏躁,下肢痿痹,眩晕,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乳糜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等。
详见百科词条:三阴交 [ 最后修订于2018/4/19 8:58:21 共55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蚊子咬疙瘩。荨麻疹在一些地方的土话可以称为“蚊子咬疙瘩”或者“蚊子咬疹子”。这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疹子。土话中的表达方式通常比较口语化,可以根据当地的方言或俚语来描述这个病症。
转自知乎的 Devymex Wang
—————————————————————————————————————
为了迁就大众,将错就错,国标中以下音已改读:
确凿(zuo4改zao2)
骠骑(ji4改qi2)
说服(shui4改shuo1)
荨麻疹(qian2改xun2)
光栅(zha4改shan1)
呆板(ai2改dai1)
便秘(bi4改mi4)
曝光(pu4改bao4)
粳米(jing1改geng3)
角斗(jue2改jiao3)
上面仅列出音韵发生变化的,那些仅声调变化,比如应届(ying1改ying4)更是多了去了。
下面这些专业名词,专业老师也经常胡乱发音:
数学2的倒数是1/2(dao4,不念dao3),一阶矩(ju3,不念ju4),度量(liang4,不读liang2)
化学镀铬(ge4,不读luo4),氯铵(lv4 an3,不读lu4 an1),氟气(读fu2,不读fo2),氰化钾(qing2,不读qing1)
医学贲门(ben1,不读pen1),甾体(zai1,这TM读啥的都有),黄胺(an4,不读an1),解剖(pou1,不读pao1)
计算机学下载(zai4,不读zai3),蛤蜊(ge2,不读ha2)
建筑学给水(ji3,不读gei3)
物理学质量(zhi4,不读zhi3)
地质学地壳(qiao4,不读ke2),壳牌石油这里也读qiao4。
————————————我—是—分—割—线————————————
正因为读音一直在改变,所以古汉语的读音现代人基本已经听不懂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风疹块的病因病机 5 风疹块的症状 6 风疹块的诊断 7 需要与风疹块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 72 猫眼疮 8 风疹块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 8111 症状 8112 治法 8113 方药治疗 812 风寒束表 8121 症状 8122 治法 8123 方药治疗 813 胃肠湿热 8131 症状 8132 治法 8133 方药治疗 814 卫表不固 8141 症状 8142 治法 8143 方药治疗 815 气血两虚 8151 症状 8152 治法 8153 方药治疗 816 气滞血瘀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 81612 治法 81613 方药治疗 8162 血瘀型 81621 症状 81622 治法 81623 方药治疗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 822 耳针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疹块的方剂 2 治疗风疹块的穴位 3 治疗风疹块的中成药 4 风疹块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疹块 1 拼音
fēng zhěn kuài
2 英文参考whea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urticaria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wheal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tle rash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hidden rashe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hidden ras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urticari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风疹块为病名[1]。出《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即隐疹[1]。
瘾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为病名[3]。又称风㾦㿔、㾦㿔,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时隐时现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3][2]。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风疹块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4]。
4 风疹块的病因病机风疹块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
风疹块多因汗出受风,或卧露乘凉,风邪入于皮肤腠理所致[5]。
5 风疹块的症状风疹块初起皮肤发痒,继起大小不等的风团,形如豆瓣,成片成块[5]。赤色属风热,白色属风寒[5]。时隐时现,反复发作,甚或数月数年不愈[5]。
6 风疹块的诊断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色白或红或正常肤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局部出现,或泛发全身,或稀疏散在,或密集成片;发无定时,但以傍晚为多。风团成批出现,时隐时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部分患者一天反复发作多次。自觉剧痒、烧灼或刺痛。部分患者,搔抓后随手起条索状风团;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急性者,发病急来势猛,风团骤然而起,迅速消退,瘙痒随之而止;慢性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期多在l一2个月以上,甚至更久。
诊断要点:
1、皮疹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淡红色或瓷白色的风团。自觉瘙痒。
2、风团骤然发生并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
3、皮疹发生的部位不定。
4、粘膜也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粘膜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发生于喉头粘膜者,可有气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5、慢性者反复发作,可迁延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7 需要与风疹块相鉴别的疾病 71 水疥水疥好发于儿童,多见于春夏秋季,好发部位为四肢、腰腹部、臀部,典型皮损为纺锤形丘疹,色红,长轴与皮纹平行,中央常有针尖大小的红斑或水疱,瘙痒剧烈。
72 猫眼疮猫眼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春秋季多见,好发于手足背、掌底、四肢伸侧等处,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等,常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典型皮损为猫眼,即虹彩状,色暗红或紫红。
8 风疹块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风邪侵袭人体,可致皮肤出现风团,时隐时现,骤起骤消。而风邪每多挟热邪或寒邪以袭人,内蕴肌表,不得疏泄所致;也有因肠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而发。而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者,则因气虚卫外不固,或因血虚生风,或因冲任不调,或因血瘀等所致。主要的治疗方法祛风,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辨证治疗。
811 风热袭表瘾疹·风热袭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ssaulting exterior)是指风热袭表,以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可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11 症状风团色红,遇热则发作或加重,触之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或见咽干、心烦。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滑数。
8112 治法疏风清热。
8113 方药治疗风热者内服秦艽牛蒡汤[5]。
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
加减处方: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蝉蜕各9克,牛蒡子、黄芩、浮萍各12克,鱼腥草30克,芦根18克,薄荷6克(后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2 风寒束表瘾疹·风寒束表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windcold fettering exterior)是指风寒束表,以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21 症状风团色白(瓷白色),遇冷或风吹则发作或加重,得暖可缓解。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
8122 治法祛风散寒。
8123 方药治疗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5]。
主方:荆防败毒散(虞搏《医学正传》)加减处方:防风12克,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当归各9克,茯苓15克,川芎、麻黄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813 胃肠湿热瘾疹·胃肠湿热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是指胃肠湿热,蕴于肌肤,以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发疹的同时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31 症状皮肤出现风团,伴有脘腹胀痛,纳呆,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大便泄泻或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8132 治法表里双解,清热利湿。
8133 方药治疗1、主方:茵陈蒿汤(张仲景《伤寒论》合升降散(杨璿《伤寒温疫条辨》)加减处方:绵茵陈15克,大黄12克(后下),山栀子、防风各12克,僵蚕、蝉蜕各9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泄泻者,去大黄,可加春砂仁6克(后下)。脘腹胀痛或恶心呕吐者,加枳壳12克、厚朴9克(后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14 卫表不固瘾疹·卫表不固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unconsolidation of defensive exterior)是指卫表不固,以风团较小,少数呈大片状,平素多汗,易感冒,每于汗出或风、冷 后发疹,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41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平素多汗,稍劳则汗出,风团发作时每觉凛凛恶寒,微微自汗。舌质淡,舌体胖嫩,脉沉细。
8142 治法固卫和营祛风。
8143 方药治疗主方:玉屏风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加减处方:黄芪25克,炒白术、防风各12克,桂枝、白芍、赤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8枚,煅牡蛎30克(先煎)。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5 气血两虚瘾疹·气血两虚证(hidden rash with qi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病程日久,气血两虚,以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或数年,劳累后则发作加剧,神疲乏力,舌质淡,舌苔白,脉濡细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51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头晕,神疲乏力,纳呆,夜寐不宁。舌质淡,苔薄或少苔,脉细弱或濡细。
8152 治法养血祛风。
8153 方药治疗气血虚者服当归饮子[5]。
1、主方:四物消风饮(吴谦等《医宗金鉴》)加减处方:生地黄18克,防风、赤芍、白藓皮、柴胡各12克,当归,荆芥、蝉蜕各9克,川芎6克,何首乌、白蒺藜各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服,每日1剂。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藓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
816 气滞血瘀瘾疹·气滞血瘀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病变多在腰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色紫红或有血块,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4]。
8161 冲任不调 81611 症状见于女性患者。风团的发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81612 治法调摄冲任。
81613 方药治疗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处方:仙茅、仙灵脾(*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8162 血瘀型 81621 症状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81622 治法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81623 方药治疗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外治法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豨莶草、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花、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82 针灸治疗 821 体针风团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合谷、内关、手叁里、尺泽;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叁里、叁阴交、阴陵泉;发于全身还应选配风市、风池、大椎、百会、大肠俞、委中等。每次选取2~6个穴位,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822 耳针常取穴肺区、脾区、肝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风溪等,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也可埋针或贴耳珠。
9热性荨麻疹用排骨炖香菇加米酒有效
本文2023-10-12 02:20: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