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后脚跟痛怎样治疗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那么中医如何治疗脚跟痛?中医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一、外敷处方 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二、内服处方 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三、外洗处方 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人说,中医是慢郎中,治病总是慢慢悠悠的。其实,这是你读研不多造成的误解,你要是深入中医临床,就会发现,中医治病,有时候也是痛快淋漓的
有个老阿婆六十来岁,足跟痛3年,不知道为什么,右侧足跟疼痛异常,而且伴随局部的红肿热痛。患者疼得不敢下地,勉强走路也是艰难跛行,她到医院去了,诊断结果是“跟腱炎”。经过治疗,效果不理想。
怎么办?转投中医,刻诊,见患者右侧足跟略红肿,不敢走路,有压痛感。舌淡红,苔薄黄,脉滑。
略一寻思,医师开了一张方子:黄柏10克,苍术9克,薏苡仁20克,萆薢10克,牛膝15克,当归尾1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没药6克,甘草5克,一共是6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温服。
另外,还有一个外治法:就是使用足利芙跟通膏,每次泡脚后局部涂抹,每日两到三次。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汤药2剂以后,配合足利芙外用足跟痛大大好转,就这样,困扰患者快3年的足跟痛,短短两月左右就基本痊愈了,这个速度,患者觉得不可思议,连连赞叹中医之妙。
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湿热缠筋,他的筋肉啊,被湿热给伤了。湿热之邪,一旦侵犯人的筋膜,用西医视角来衡量,就是发炎了。西医说,得消炎。而中医看,问题就在于湿热。湿热,引发血瘀、血热,进而导致疼痛。湿热消了,局部气血运行恢复正常,所谓炎症和疼痛,也就没了。
而足利芙跟痛膏完全是纯草本绿色配方,通过添加活血止痛的川芎,红花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通过舒筋活络,消肿抗炎的伸筋草,桂枝;活血行气的元胡索,三七;祛风除湿,消除骨刺的威灵仙与制川乌修护痛处,纯中药萃取,活血行气,舒筋络活,缓解疼痛,消除足跟痛症状,纯中药萃取,杜绝反复。
所以中医用药就像侦探,通过蛛丝马迹,疾病的表象,找到案件的始作俑者,然后破掉这起病案。
中医认为,足跟疼痛,是肾气虚弱造成的,肾主骨,即便是足跟部的骨质增生和骨刺也与肾虚有关,老年人大都肝肾阴虚,这是生理规律,所以足跟疼痛多发于老年人身上。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脚后跟疼灸的穴位。
脚后跟疼灸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因肝肾虚弱外受役邪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治宜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穴取太溪、昆仑、悬钟、仆参、风池。令患者将患侧袜子脱去取自然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用15寸毫针针尖指向下颌方向直刺健侧风池穴12寸(如为双侧足跟痛疼就取双侧风池穴),施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并每隔10分钟重复手法一次。
取12寸毫针直刺太溪、悬钟、昆仑1寸,1寸毫针直刺仆参05寸,各施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将中间有小孔的硬纸片由针尾部套于毫针上平放于针刺局部皮肤上(以防止在艾灸时艾灰、火星掉落烫伤患者),接着在毫针尾部插上约1厘米长的纯艾段用线香由艾段底部点燃,待其自燃成灰后将灰去除为一柱,再如法换另一艾段施灸。
足部按摩缓解疼痛脚后跟疼
1、拇指按揉承山穴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承山穴是祛除人体湿气的最佳穴位。按摩此穴不仅可以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将体内湿气排出,还可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麻木、疼痛等足跟痛症状。
2、拇指按揉涌泉穴3~5分钟,以足心发热为宜。按摩此穴可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具有持续而强有力的镇痛利尿作用,有效治疗足跟痛。
3、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昆仑穴位于脚跟处,古文献有记载:“踝跟骨痛灸昆仑。”即此穴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穴位。
耳部按摩缓解疼痛脚后跟疼
1、拇指、食指捏耳部跟反射区l~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此法有行气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跟骨骨刺,足跟肿胀、疼痛等症。
2、食指按压耳部踝反射区l~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活血通络,对足跟部的肿胀、发炎有治疗作用。
3、食指揉压耳部肾反射区12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经常按摩此反射区可调补肾脏,对肾亏所致的足跟痛有治疗作用。
按摩原理:足跟痛属中医“骨痹”的范畴,发病原因多与中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肾亏导致身体孱弱,外伤致使气血不行、经络不舒,加之寒湿入侵,由此致病。因此,在采用按摩疗法治疗足跟痛时,应以固本培元、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为主,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和反射区,补益肾气,畅通足部气血,疏经通络,消肿止痛,达到缓解足跟痛的目的。
足跟疼痛的原因
1、气滞血瘀型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2、肝肾亏虚型
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3、寒凝血瘀型
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封闭针是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 措施 ,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脚后跟疼西医疗法
1、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
2、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3、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4、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原绯:赤脚本人
古话说:人老先老腿。
中老年朋友最有感觉,人到了一定年纪,腿脚最容易出毛病。
这脚跟痛就是其中一种,稍微走路多一点或者久站一会,脚后跟就会痛。
去医院一检查,有些能查出原因来,有些找不出原因来,就是无缘无故地痛。
所以呢,很多中老年朋友因为脚跟疼,不能出远门,不能出去 旅游 ,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
那,脚后跟为什么会痛呢?
大道至简,中医认为:痛只有2种,一种是不通则痛,一种是不荣则痛。
很多朋友可能仍然不太明白,那怎么知道自己的脚跟痛是不通引起的,还是不荣引起的呢?
赤脚可以告诉你:这个病既是虚证又是实证,脚跟痛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病。
一方面是因为肝肾不足,另一方面因为有湿、寒、瘀血、气滞这些阻滞不通。
大家还可以思考一个更深入的问题: 为什么偏偏是脚后跟这个地方痛?
中医认为呢,脚后跟内侧是肾经所过,人到中年后,肾精不足,经脉亏虚,经络容易被寒湿、瘀血等病理产物淤堵,就会在这个地方引起淤堵。
其实呢大家想想,这脚后跟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受力点,不论是有邪气堵在这个地方,还是因为脚后跟骨头衰退承不住力,都会容易导致脚后跟痛的。
那该怎么治呢?中医强调辩证论治。有些人是因为肾虚导致的,有些人是因为寒湿阻滞导致的,有些人是因为气滞血瘀导致的,还有些人是因为长骨刺导致的。。。
原因不一样,治疗的思路和方法就会不一样。
一谈到辨证论治,很多人会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种类型。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既安全又有效的经验方法。
第一个方法:泡脚。用白术50~80g煮水泡脚跟,每天泡2~3次,每次泡20分钟。
这个方法适用大多数人的脚后跟痛,很多人就是用这个方法治好了脚跟疼。
这个方法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维忠先生的经验。
无独有偶,名医医家刘力红老师也提到这个方法,很多足跟痛患者用过这个方法,疗效显著。
为什么用白术泡脚就可以治足跟痛呢?
我们知道,这白术的最主要功效就是健脾燥湿,所以,白术泡脚第一个好处就是把脚上的湿气除掉。
第二,白术性味偏温,温热就能散寒,所以白术泡脚第二个好处就是把脚上的寒气去掉。
另外,泡脚本身就是行气活血的,能够加速气血运行,所以白术泡脚的第三个好处就是把脚上的气滞血瘀化掉。
把寒湿排出去了,把气血都疏通了,自然就能治脚跟痛了。
这个泡脚方法非常安全,效果也非常不错,所以第一推荐给大家。
一般情况下,泡三五天就会有明显改善,可以一直泡半个月,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方,如果泡上三五天一点效果都没有,就没必要继续泡了。
第二个方法:艾灸。取穴:阿是穴+太溪。
艾灸为什么可治足跟痛?
艾灸即可补,也可通,当然可以治。
哪里痛,灸哪里,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错,所以取阿是穴。
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补肾常用穴,针对肾虚的人尤为合适。
这个方法既可以作为脚跟痛的治疗,还可以预防脚跟痛。
所以,如果刚开始有脚跟痛的人,建议自己灸这2个穴位,可防止疼痛恶化。
第三个方法:喝汤药“化铁丸”。
化铁丸:威灵仙15g,褚实子15g。
这个方名叫做“化铁丸”,真的能把铁化掉吗?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它是在表达一个意思,能够把体内多余的坚硬的东西化掉。
哪些坚硬的东西呢?
一切坚硬难化的肿物、结石,肌瘤,骨刺,筋疙瘩,肉疙瘩,骨疙瘩等等都是。
所以呢,现代有很多老中医就用这个方子来治骨刺、骨质增生这一类病。
这个方子里有威灵仙,这味中药非常神奇,看名字就知道,既有“灵”又有“仙”的。
威灵仙第一妙用就是可以软化骨刺,这在中药里是绝无仅有的。
威灵仙第二妙用就是可以把经络里风寒湿邪给搜刮出来,可以舒筋活络。
这味威灵仙简直是足跟痛的灵丹妙药,只是呢,因为威灵仙走串力量实在太强,会耗损人的正气。
所以呢,这个方子里加上褚实子来补虚,这样配伍之后,威灵仙在前面疏通,褚实子在后面跟紧补上,这样就不会耗损人的正气了。
在哪种情况下用呢?
如果出现脚跟痛,在医院检查确诊为骨刺,就建议喝这个“化铁丸”。可以先喝5天,如果脚后跟疼痛减轻就继续服用,直到症状消失。
还要告诉大家:这化铁丸不止用来治足跟痛,不管哪个部位的骨质增生都可以治,
如果脾胃不好的人和气血虚弱正气不足的人,就不建议你喝汤药了,用这个方子来泡脚也同样效果不错的。
好啦,治疗脚跟痛的3个最有效的经验,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
这脚跟痛也是一个疑难杂症,这3个方法不敢说100%有效,但是80%的有效率是肯定有的,而且这3个方法非常安全,有需要的朋友赶紧试试。
最后,再提醒大家,女性们尽量别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是引起足跟痛的一大主要原因,要是不想等到年老的时候脚跟痛,从年轻时开始就要少穿高跟鞋。这是预防脚跟痛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主要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1、食疗: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适用于足跟痛偏寒湿者。
2、中药治疗:中医膏药用于肌表薄贴,所以膏药中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益气养血、通经走络、强筋健骨,舒筋活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目前最常用膏药是赵
氏养
生
膏
贴、坚持使用效果不错。
3、西药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压痛点注射腊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也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4、民间偏方: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跟骨刺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虽不是什么大病,治疗却相当棘手。其发病特点是:晨起下床后疼痛剧烈,常跛足而行,适当活动后疼痛稍减,正常而行。不走路则不痛。
前贤都认为其发病机制系肾虚之故,千百年来,举世同音,已成定论。近贤秦伯未老先生曾经警告后学,此证“虽系小病,却宜峻补(《谦斋医学讲稿》)。”
杨承岐老中医从医以来,发现单纯补肾很难效遂人愿,有的患者甚至终身不愈。诚然,跟骨刺属“骨质增生”范酵。肾主骨,跟骨刺的发生必与肾有关,肾有虚无实,其病理机制当然是肾虚。
但补肾是慢性举措,是一项长期而非常艰难的任务,宜从缓图治,欲速不达,非数周、数月甚或数年的疗程难以收功。一个足跟痛的患者,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一定限制,相当痛苦,我们再从缓图治似乎也不太现实。
近几年来,杨老根据“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从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连熏带洗的处方,用于治疗足跟痛,疗效较好且起效快捷。兹简介如下。
足浴汤组成:川乌30g,草乌30g,胆南星15g,透骨草30g,威灵仙30g,蒲公英30g,皂角刺15g,防风30g。用时将诸药相合放于盆内加水2000ml,煎煮30分钟取下后加食醋100ml,起初温度过高可将患足置盆口上盖一白布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再将患足放于药液内浸泡,总共时间不少于30分钟。药液可于第二天加热后重复使用,一般夏季用2~3天,冬季用1周。年近四十岁的常某一年来经常足跟疼痛、活动受限、跛足而行。县医院拍片诊断为“足跟骨质增生”,屡进布洛芬、萘普生、骨刺片、壮腰健肾丸等,疼痛不见好转,1988年2月求治于余。查其舌脉正常,用“足浴汤”连洗6剂而愈。
精彩点评:本方是根据足跟痛的症状特点、发病机制,结合中西医不同的理论体系而创立的。方中川乌、草乌能散寒镇痛;胆南星能祛风湿,散痰结,消除骨刺;威灵仙能软坚散结,治顽痹痛风,助胆南星消除骨刺;透骨草祛风活络治痛;防风能散风胜湿止痛,缓和川乌、草乌的不良反应;六者都为调理神经系统功能药。蒲公英清热解毒,解除骨刺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利于骨刺消除,为调理循环系统体质药;皂刺辛温走窜,引诸药透皮入骨,消肿止痛。诸药相合,软坚散结,去除骨刺,消肿止痛。热药外浴,透皮入骨,可减少其不良反应。用其利而舍其弊,且患者痛苦小,使用方便,乐于接受,是治疗足跟痛的理想方药。
中药治足跟痛
配方:苏木30克,丹参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艾叶10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乳香10克,花椒10克,卷柏10克,透骨草15克,伸筋草15克。用法:上药加水约2500克浸泡30分钟,加热煮沸20分钟,然后加盐、陈醋各30克,先用毛巾蘸药液热敷,待药液降至患者能接受的温度时,置患足于药液中浸泡,每次30分钟,每日热洗2次,1剂药可用3天。热洗后患者可自行按摩局部15分钟左右。本方活血通络,消炎止痛,效果不错。
我也是需要久站的工作,其实站久了难免脚跟疼,个人经验你可以尝试换着单脚站立,就是在站着的时候移动重心,一段时间用左脚支撑,一段时间用右脚支撑这样。
另外如果你脚跟痛比较严重的话,可能就不只是久站造成的了,还有可能是肾虚。之前我就总比别人站的时间短,因为脚跟实在太疼了。然后我的一个同事就跟我说,大家站久了都会脚跟痛,痛的比较严重的话很可能是肾虚造成的,自古中医古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提到"久立伤骨"的说法。而 《素问·宣明五气》中称肾主骨,肾虚的人久立久站以后特别容易脚跟肿痛,就是因为肾虚及久站都会损伤足跟骨,导致足跟疼痛 。这种情况可以吃点北京同仁堂的壮腰健肾丸,说里面加入了菟丝子、女贞子这类补肾的药味,可以缓解脚跟疼,而且也改善了总是明明睡了很久还是很累很困的情况。
我吃了一段时间壮腰健肾丸之后感觉脚跟痛真的比之前好多了,而且真的精神好了很多,所以题主如果脚跟痛很严重的话,也可以尝试服用一段时间北京同仁堂的壮腰健肾丸,但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还是不明显的话,还是要及时就医的。
中药 后脚跟痛怎样治疗
本文2023-10-12 02:42: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2608.html